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四十二章 “来顺”涮羊肉

逆天换明 第二百四十二章 “来顺”涮羊肉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而现在,郭大靖算着时间,自己的平辽方略好象能赶在袁督师抵达京师前呈到崇祯的御案上,只要方正化不耽误时间。

你五年,我也五年,可总有个先来后到吧!况且,老子的方略这么详细,你的粗疏不堪,看崇祯信谁的?

就算改变不了什么,咱也不亏什么。不过是几张纸,晚上熬点夜罢了。

但郭大靖相信,他做了就不会白用功。

至少,不去与袁督师比吹牛,也要让崇祯再混个脸熟,知道还有个能数年平辽的国之干才、不世名将。

而且,有了方正化,郭大靖还准备告袁崇焕的黑状。这个不用编,等到袁督师辽东上任,与建虏谋款议和,高台堡卖粮资敌等等,一抓一大把。

就算告不倒袁督师,对郭大靖来说,依然没什么损失。

等到建虏入寇京畿,或者是再攻锦州、大凌河,袁督师的表现,也会让崇祯清醒过来,自己当初是怎么猪油蒙心,是怎么瞎了狗眼的。

思绪翻飞,有些已经是在脑中走过无数遍的推演,有些则是新冒出来的点子,郭大靖不禁微抿嘴角,露出了似有似无的冷笑。

刘兴祚和刘奇士看到了,不由得互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翻了下眼睛。这家伙,又想到什么办法祸害人啦!

也不用多猜,估计就是刚刚见过的方公公。一个宫廷里出来的太监,应该不是鬼精鬼灵的郭大靖的对手。

“晚上宴请方公公等人吧?”刘奇士突然开口,还故意舔了下嘴唇,“涮羊肉不错,味道既好,保证他们都没吃过。”

刘兴祚深有同感地点头,对郭大靖说道:“大靖,你又接了圣旨,又得了赏赐,宴请钦使一顿也是正常礼仪。”

郭大靖想了想,说道:“不给他们吃这么好的,今晚也不请,某还有平辽方略要写,得熬夜呢!”

停顿了一下,他又笑道:“至于涮羊肉,咱们自己吃,偷摸地吃,馋死他们。”

“不要这么小气吧?”刘奇士对兄弟的吝啬甚感无奈,本来是想让他和方公公把关系转圜一下,没想到兄弟还舍不得那点羊肉。

刘兴祚笑着说道:“别听大靖的,就明天吧!中午,也别晚上了。”

郭大靖耸了耸肩膀,说道:“好吧,明天中午请他。正好领了赏银,就破费一下。”

“这个——”刘兴祚犹豫了一下,说道:“凡事留点余地,话也别说得太满。平辽的时间,尽量长一点,再多加点前提条件。”

郭大靖心领神会,点头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比吹牛呢,哪能还收着点。当然,他是占着便宜的,知道袁崇焕有个五年平辽,那咱就来个四年半,总要压他一头。

…………………

京师。

一家名为“来顺”的小饭馆在鞭炮声中开张了,红色的纸屑还没被风全刮走,两架炭火烤架便支在了饭馆门外。

羊肉串、鸡翅膀很快便在炭火烤烧下滋滋冒油,作料一撒上去,香味更是随风飘散,立时引起了很多行人的注意。

“开业大酬宾,烤串半价,两文钱一串,每人限购五串喽!”伙计们拿着扇子,扇着火、翻着烤串儿,大声吆喝着。

两文钱对于京师的大多数百姓来说,并不算贵。当时打工的话,月薪在一两上下,也就是一千文,每天能合到三十文。

“伙计,来一串尝尝。”终于有人耐不住诱惑,走上前来,抱着试试的态度。

“好嘞!”伙计热情地答应着,加速了翻动,又客气地问道:“请问这位客官,要加点辣嘛?”

顾客略想了一下,说道:“行,加点吧!”

伙计小心地在一个小瓶子里拈出些红色粉末,撒在羊肉串上,翻动了两下,才递给顾客,笑着说道:“客官,您请品尝。”

顾客拿过来看了看,肉烤得焦中带嫩,一股诱人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忍不住喉头一动,咽了口唾沫。

一口热热的羊肉进嘴,唇齿间香味弥漫,不知道是加了什么香料腌制烤熟,味道独特而香浓,微辣的感觉令每个味蕾都在欢呼。

嗯,嗯!顾客几口吃完肉串,意犹未尽地连连点头,冲着伙计叫道:“不错,好吃,再来几串。”

伙计点头哈腰,服务态度无可挑剔,笑着说道:“客官,我们店今天开张,半价肉串每人限购五串。但您要是进店买酒吃喝,这肉串便不限量。”

顾客眨巴眨巴眼睛,迈步向店内走去,说道:“那我得看看你们这店里的酒,别贵得要死,肉串的钱都在酒上找回去了。”

“我们店里的酒都是货真价实,也都是明码标价,与其他酒楼基本一样。”一个伙计笑着把顾客引进店内,请他看墙上贴的价格表,并作着介绍。

顾客看过之后,点了点头,往旁边的小桌旁一坐,说道:“确实挺公道。那就来一壶‘源升号’的烧酒,再来十串羊肉串。嗯,再来个烤鸡翅。”

“好嘞,您稍候,马上就来。”伙计对着门外的烧烤摊大声报出数目,又殷勤地给顾客端上酒,还附赠了一盘盐水花生。

顾客挺满意,不在于赠多赠少,可这态度,令人心里舒坦。

烤串的香味浓烈诱人,越飘越远,不时引来品尝的顾客,也有不少顾客被伙计引进店内,沽酒而坐,店内的气氛愈发热烈起来。

小店的面积并不算大,只有十来张桌子,还是那种坐四人或六人的小桌,但设计得很有新意。

厅堂正中摆着四张桌,能坐下七八个人的样子,桌上摆放着一个奇怪的铜制器物,周围则是些食材。

顾客们若是好奇,可向伙计打听。若是识字,自然更加方便,直接看桌上的标牌,便知道这又是一种新吃法,名为“涮羊肉”。

何贵忠在柜台后坐着,笑眯眯的样子象极了精明的掌柜,看着进来的顾客不少,笑得更是眼睛都成了一条缝。

来到京师已经一个多月,终于支起了铺子,开起了涮烤饭馆。

尽管郭大靖给的银子足够,也没要求他马上就赚钱自力更生,可何贵忠还是尽心竭力,以最快的速度作好了准备。

随他来京师的有两个哨探,都是他亲自挑选的精明强干的帮手。

找门脸,打造食具,购买食材,装修等等,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何贵忠的速度确实够快,也确实很辛苦。

“老板,看起来生意不错。”一个伙计凑上来笑着奉承道:“开张大吉,咱们这秘制烧烤,那是香飘十里呀!”

何贵忠带着招牌似的笑脸,说道:“那是,咱这可是祖传的秘制烧烤,若是作料齐全,能馋掉你的舌头。”

要说秘制,也说得过去。郭大靖把自己能记起的所有烧烤的作料和程序都用了几遍,才最后确定下来。

除了孜然,也就是当时的安息茴香比较难买外,连市面上都没有当作调料的辣椒,郭大靖都给配了不少,还让何贵忠带了些种子,在京城外租个园子种下。

一招鲜,吃遍天。烧烤的诱惑,人们的口舌之欲,在古代也是一样。

特别是在京城,不缺有钱人。明朝中后期弥漫且盛行的奢靡之风,也使酒楼和青楼,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饮宴和享乐之地。

何贵忠看着不断有顾客进来,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心里却在琢磨郭大靖交给他的任务。

明年,郭大靖再次给出了期限,也再次提到了明年这个时间。

先在京城立足,再把京城中勋贵、大臣的资料尽量打听清楚,编辑成册。

显然,明年郭大靖将有大动作,极有可能是要在京城制造什么舆论,掀起什么言论风潮。

这只是何贵忠的猜测,但他觉得**不离十。所以,他才最终决定开酒馆,再视情况发展成酒楼。

人员密集,流动频繁,喝上两杯酒,胡说八道的有,口吐真言的也不少。莫谈国事,在当时还没有太多的禁忌。

如果不是开青楼需要的本钱太大,还要有后台,又伤天害理,郭大靖都想着弄一个,打探各种消息。

而且,何贵忠只是在京师打头站,郭大靖在将来还要视情况,继续在京城安插自己的耳目。

借社会上的舆论和消息,影响朝堂上的政策走向,或是影响崇祯的决策和思维,这才是郭大靖最终的目的。

历史上,建虏抄掠京畿,京城中就盛传是袁崇焕引敌入关。这不可能是无中生有的消息,极有可能是某些人有意散播的。

郭大靖不想去管是什么人,但却对这种手段十分青睐。崇祯多疑,似是而非的谣言,对他的影响应该不小。

而在天津的李海东,则开了间小商铺。为此,郭大靖还拔给了他一些辽东特产。

本来李海东也想弄个酒馆,可在了解到天津的实际情况后,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尽管作为京师的门户,扼守海路和京杭大运河的要地,设立了天津卫,但在行政区划上,当时还多称为静海县,或者小直沽。

在永乐二年才开始筑城设卫的天津,尽管人口在增加,商业在发展,但天津相比京师,却还是差得太远。

“这涮羊肉怎么个吃法呀?”有食客注意到了中间桌子摆着的涮锅,以及丰富多样的食材,不禁好奇地问道。

何贵忠收回思绪,扫视了一下店内,见食客不少,便向伙计点了点头。

伙计赶忙上前,满脸笑容地解说道:“这是羊肉的又一种吃法,现在把锅烧热,一会儿有愿意品尝的客官随意上前,免费试吃。”

先品尝,再来吃,相信麻酱、韭菜花、蒜料等调料会让食客满嘴生香,赞不绝口。

何贵忠微笑着看着伙计在忙活,食客们颇有兴致地看着、议论着。突然,他的目光一凝,看到了走进来的手下。

手下径直来到何贵忠身旁,低声道:“赵光找到了,在南海子。”

何贵忠点了点头,脸上喜色一闪而逝,大半个月的时候,终于按照郭大靖的指示,找到了这个老太监。

……………………

方正化不算老,却一样是太监。

与落魄被发配到南海子的赵光不同,他此时虽不算意气风发,但喝着酒,吃着涮羊肉,却也是相当惬意自得。

“郭将军的平辽方略,杂家读了三遍。”方正化的脸已经发红,酒看来没少喝,伸出手指强调道:“三遍哪,实在是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啊!”

郭大靖正琢磨着空间内的食材和调料是不是该补些货了,听到方正化之言,赶忙说道:“公公,此平辽方略非是郭某一人所定,乃是东江镇上到毛帅、下到将士们的集体智慧,只不过是由郭某进行整理罢了。”

有针对性地制定平辽方略,郭大靖肯定会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不露声色地把袁督师的方略拿出一些,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批判。

比如“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看起来很高明,但却是辽西军阀滋生发展的温床,弊大于利。

袁崇焕上任之后,很快就排挤了满桂、赵率教,并对东江镇的毛文龙表现出十足的恶意。

原因很可能就是袁崇焕为了获得祖大寿等辽东土著将领的支持,故意帮助他们排挤掉了外地将领,方便辽东本地将领独占朝廷倾注于辽东的钱粮等资源。

辽东土著将领,可以称为辽东军头,排挤外来将兵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建虏叛明之后,这帮家伙卖队友、坑队友的事情更没少干。

被排挤打压的外来将领也不少,满桂、赵率教只是比较出名而已。

至于后来的吴襄,也就是吴三桂的老爹。作为外来将领,之所以能在辽西立足。是因为他娶了祖大寿的妹妹,成为辽西将门的女婿。

所以,这“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因为太过简练,是利是弊,全看如何操作。

东江镇的组成比较复杂,军民既有来自江淮、山东的,更多的还是辽东土著。其实,也与“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是一样的。

同样,东江镇也存在着排挤外人的问题,比如刘兴祚。但他是朝廷安插进来的,倒与籍贯出身不太一样。

而毛文龙本身就是江浙人,手底下则大多是辽东土著,有些奇怪的组合,但排挤打压的事情,要比辽西那些军头少很多。

其实,如此用人也是一种掣肘牵制,是朝廷防止军阀出现的预防措施。

一群辽东土著将领就够了,最高的指挥官却一定要是外来的。任用袁崇焕、毛文龙,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而从袁崇焕上任后排挤外来将兵的行为来看,他已经把自己的利益和辽西将门绑在了一起,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

显然,这与朝廷派他坐镇辽西的初衷是相悖的。同样,排挤完辽西的外来将兵,就该是同样归袁崇焕统属的东江镇了。

最大的外来户,除了毛文龙还有谁?回家享福养老吧,袁崇焕就曾这般对毛文龙说过,但被拒绝了。

软的不行,那就只能来硬的。毛文龙被杀,其中的原因不少。袁督师想把辽镇和东江镇都纳入自己的实际控制,无疑是其中之一。

控制在自己手中又如何,是协同合作,共同平辽灭虏吗,估计袁督师没那个信心,也没那个魄力。

能够完全控制东江镇,不过是成为袁督师与建虏议和的筹码。或是放弃辽南,或是移镇辽西,皇太极能把急于议和保命的袁督师耍得团团转。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郭大靖不仅知道袁督师那几下子,更知道建虏的底细。

要知道与建虏打了这么多年了,朝中大臣,甚至是皇帝,对建虏的人口、兵力、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了解,还真不是很清楚,你说奇葩不奇葩。

对建虏忽而畏敌如虎,不敢轻出浪战;忽而又藐视轻篾,狂言能一战而胜。在两个极端间跳荡,难以制定持久专一的战略。

而长于深宫,完全没有什么经验,却又觉得自己很行的崇祯,所依靠的信息来源,都是朝廷的文臣武将和内监。

而不管是文官武将,还是崇祯越来越信任的内监,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团体利益,完全能够“蒙蔽圣聪”、谎报或者不报,误导崇祯作出错误的决策。

所以,郭大靖的平辽方略与袁督师的迥然相反。一个是粗疏简练,一个却是详细论述。

对于崇祯这个充内行的外行,或许这样细致入微的分析判断,能够让他认清明金对战的形势,不要再乱搞胡干了。

“除了末将整理的平辽方略,还有辽东形势的沙盘,也请方公公一并上呈御览。”郭大靖把崇祯看成了小孩子,也只能看图说话最适合这种菜鸟了。

“好,甚好。”方正化连连颌首,又笑着说道:“这涮羊肉甚是美味,看起来制作也不复杂,杂家不敢独享,将一并呈给万岁。”

真的,假的?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说道:“此法乃从民间偶得,各地应该也有,只是名声不显、作法稍有差异罢了。据说,最正宗的是一脉从元朝传承的,名‘来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