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三十九章 信号塔,明年、明年!

逆天换明 第二百三十九章 信号塔,明年、明年!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郭大靖见到刘兴祚派来的信使,已经是巡视完毕,走在返回的路上。

“要不要找个据点多呆几天,等那个方正化走了,咱们再回去?”刘奇士猜测着刘兴祚派人通知的意图,委婉地提出了建议。

郭大靖只是略一沉吟,便笑着说道:“不必如此。早晚要见面的,不过是个监军太监,怕他何来?”

刘奇士看了看自家兄弟,无奈地翻了翻眼睛,心说:就是因为你不怕他,这才容易出事呢!

郭大靖的思路已经打开,继续说道:“原来在广鹿岛的时候,咱们能通过赵光和那两个锦衣卫,给朝廷些机密情报。现在,这不又有机会了。”

“没有他们,由毛帅上奏不是一样?”刘奇士耸了耸肩膀,不以为意。

郭大靖嘿然一笑,说道:“不一样。有些情报,毛帅是不太方便上奏的。监军太监乃是皇帝近臣,更能得皇帝的信任。”

刘奇士太了解这个结拜兄弟了,不由得撇了撇嘴,“你又要编什么情报?”

“不用编,就有的是情报。”郭大靖呵呵一笑,却带着几分狡诈和阴坏。

方公公啊,自求多福吧,莫要让我这三弟给玩傻了,玩死了。

刘奇士暗自为方正化挽尊,但对于兄弟的智计百出,却还是心中钦佩的。

郭大靖一边信马由缰,一边摸着下巴,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好这个方正化。

哈欠!正在卑沙城中巡视的方正化没来由地打了个喷嚏,还以为是山风吹的。

“山顶立营,不会缺水吧?”方正化擦了擦鼻子,对刘兴治问道:“马稷失街亭,便是被困在山上没水喝。”

刘兴治有些好笑,但还是一本正经地释疑,“方公公所虑极是,我军已有准备。那边有山泉,城中还有蓄水池。”

“嗯,嗯,布置得很周到。”方正化连连点头,举目四望,对这险峻的山城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坚城,足以成为南关防线的屏障。”

刘兴治陪着笑脸,颌首赞同。

本着言多必失的原则,刘兴治摸不透这位新监军太监的脾气禀性,应付得小心翼翼。

“刘将军是郭将军的得力部将,数次随郭将军出征,并多有斩获。”方正化看着刘兴治,笑着说道:“如此险要之山城由刘将军镇守,亦能看出郭将军的信重。”

刘兴治赶忙躬身道:“末将只是都司,不敢称将军。末将能随郭将军出征,乃是幸事,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哦,方正化象是诧异地发出惊咦之声,问道:“若论从军打仗,刘将军是老军伍,还在郭将军之前吧?”

“话虽如此,可也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论高低。”刘兴治并不作伪,也不是虚话,郭大靖对于军队的改革,对于军事理论的见解,他确实心服口服。

停顿了一下,刘兴治继续解释道:“就象同样是读兵书战策,有的读了数年,有的只是看过一遍,但要各自领兵作战,却未必是谁高谁低。”

方正化想了想,颌首赞同道:“悟性不同,心智有差,确实不能一概而论。”

刘兴治解释完毕,看方正化听懂了,便不再多言。

“刘将军,那座高高的木制塔楼是瞭望敌情所用。”方正化伸手指着,有些疑惑地问道:“旁边伸出的木架子上挂着红绿旗帜,是作什么的?”

刘兴治看了一眼,笑着说道:“这是按郭将军的设想,建起的联络信号塔。用红旗绿旗的次序变换,来传达出较为详细的军情。”

“怎么传达?”方正化好奇地问道。

刘兴治转头看向一个小军官,问道:“张把总,你来给方公公解说解说。”

张把总赶忙上前,从怀里掏出密码本,给方正化开始解说。

红旗表示“1”,绿旗表示“0”,一共是四面旗帜,组成一个代码,每个代码表示一个汉字的意思。

比如“0000”是“我”,“0001”是“敌”,“0010”是“东”,“0011”是西……

木架子由上而下共是四层,也就是每次能表达四个汉字;从理论上讲,不断地更换木架子,就能不断地向外传送信息。

“因为我军有千里镜,十里的距离用望远镜也能看清塔楼上的信号。”张把总伸手向远方指着,“一旦山城被敌围困,不必派人突围,也能传送情报。”

方正化的眼睛亮了,猛地一拍大腿,叫道:“妙啊,太高明了。听评书时,常有城池被围,要人拼死突围去求救兵。要是有了这信号塔,又哪有那么麻烦?”

“嗯,这也总要外面有人接应,要收到信号才行。”方正化又恍然道:“卑沙城不比平地城池,就很合适。能传递出复杂信息,来个内外夹击什么的,很实用。”

刘兴治略显惊异地看了方正化一眼,没想到这个太监还挺聪明,能想到这么多,能看出这个信号传输的重要性。

张把总躬身说道:“郭将军只是在卑沙山城和金州卫城之前进行试验,如果没有问题,还要建起从南关到旅顺和大连的信号传输线路。”

“不错,不错。”方正化连连点头称赞,“通信速度比驿马传递要快很多吧?有没有试验过。”

刘兴治开口说道:“快了十倍不止。但也发现了些问题,要向郭将军禀报,进行些改进。”

按照历史上的信号塔传输速度,二百三十公里的距离,完成一次信息传递用了两分多钟的时间。

这个速度何止是快了十倍,差不多能达到百倍。而且,距离越远,传输速度的优势越是明显。

现在还是在试验阶段,郭大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比如在最后加冗余位,防止接收信号时的漏误。

最重要的是,这套传输系统能够传送较为复杂的信息,比狼烟、烽火更加准确。

白天用旗帜,夜间有灯笼,也不用要求太高的速度,就已经能使军情的传递速度极大地超过以往。

“郭将军真是聪明绝顶,竟能有如此奇思妙想。”方正化颇为感慨,似乎也找到了郭大靖在短时间内如火箭般晋升的根本原因。

刘兴治颇有同感,说道:“郭将军的聪慧,在东江镇是数一数二的。我军能屡战屡胜,也多赖于此。”

方正化若有所思地点头,看了刘兴治一眼,微笑道:“刘将军在此守卫孤城,不担心建虏围困或猛攻吗?”

刘兴治笑了,说道:“驻守卑沙城,是末将主动请缨的,自然是不怕的,更有这个信心。”

郭大靖的手下对他更是推崇钦佩,同僚也不吝称赞,这不象是表面上的敷衍,或是什么人情世故。

方正化对郭大靖更有了兴趣,决定回金州卫城多等几天。毕竟,这里是郭大靖的防区,都是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兵,谈起话来比较方便。

………………

“虎墩兔不是皇太极的对手,更丧失了与其正面交锋的胆魄。但草原广阔,皇太极想彻底击败虎墩兔,也不是那么容易。至少,今年不行。”

对于郭大靖的分析判断,刘奇士表示同意,说道:“也就是说,皇太极会很快收兵返回。那岂不是说,金州将迎来一场大战?”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不管是早回晚回,建虏惯常发动的时间应在冬季,也可能在秋收之后。金州已不是旅顺,有十数万人口,又有一年的收成,皇太极不太可能置之不理。”

刘奇士想了想,说道:“两红旗败阵,镶蓝旗实力未复,建虏应该有五旗可用之兵。”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就算八旗全来,又有何惧?”

既然收复了金州,并安置了东江镇绝大多数的百姓,就已经做好了抵挡建虏大举来攻的准备。

建虏全师而来,也不过五六万人马。东江镇也能动员三万多兵力,又有坚固的工事,犀利的火器,并不畏惧。

郭大靖现在是相当放开的心态,建虏若抄袭京畿,他就直捣黄龙、砸其老巢;建虏若来打金州,就狠狠地给予打击,杀得他们尸横遍野。

以前,郭大靖还处心积虑,想着如何能保住金州,又不让建虏产生太大的警惕,不改变抄掠京畿的军事行动。

现在,郭大靖不去管它了,顺其自然吧!

该打就打,该耗就耗,搞什么隐藏实力,搞什么筹谋划策,弄得自己费脑过度,甚至有些缩手缩脚,可最后还不知道结果如何呢!

当然,如果建虏再来攻打金州,并招致惨重损失的话。多半就不敢抄掠京畿,或者会留下相当的人马看家。

对此,郭大靖还没有想好应对之策。但这也没什么好纠结的,车到山前必有路,一直在做着的准备,总会有用到的时候。

对于郭大靖的豪言壮语,刘奇士只是嘿然而笑,并不觉得是在吹牛,反倒是连他也颇有信心。

何况,八旗倾巢出动也是不太可能的。最多六旗,而东江军全动员的话,建虏也并没有太大的兵力优势。

实力和战力的提高,使得敌我双方的作战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如果是倚坚防御的话,借助于各种火器,东江军已经能够做到以少胜多。

其实,相对于防守一方,这本来就应该是正常的。要不,兵书上怎么有“十则围之”呢!

当然,武器装备和战力上的差距,使得东江军在以前是不能打出以少敌多的防御战的。

但建虏的楯车、重甲、弓箭、肉搏近战,这些赖以取胜的战术打法,现在要么丧失作用,要么难以发挥,已经不是东江军的重大威胁。

关键还是在于将士们的心理,经过了援朝作战的几次胜利,以及旅顺保卫战、小黑山阻击战,对于建虏的畏惧大减,敢于倚仗工事以少打多。

再好的武器装备,如果畏敌如虎,也不会取得什么战绩。辽西的关宁军,便是很好的例子。

说着话,前面已到了大黑山,看到了卑沙山城的影子。

很快,接到外围哨探报告的刘兴治,亲自赶来迎接,并向郭大靖汇报了监军太监方正化昨天刚离开的情况。

“没见着面儿,却也勉强不得。”郭大靖不以为意,笑着问道:“兴治,你看这位方公公是个什么脾气禀性,可好相与?”

刘兴治挠了挠头,说道:“方公公嘛,还算平和,没有颐指气使,也不知是装的,还是本性如此。”

“在咱们东江镇的地盘上,估计是装的。”刘奇士下了结论,大眼珠子转了转,“这里到底不比别的军镇,即便是监军太监,也没有太大的权力。”

郭大靖也不好确定,又详细问了方正化在卑沙城的巡视经过,沉思半晌,说道:“不管是装的,还是本性如此,打交道的时候不多,和咱们其实也没太大的关系。”

刘兴治觉得也是,武将只管专心打仗,监军太监自有陈继盛应付。

由刘兴治等人引领上山,郭大靖又询问了信号塔和信号传送的试验。得知还算不错后,也甚是欣慰。

卑沙山城的信号传送,并不是要什么里应外合,而是驻守山城的主力和派出袭扰的小队,进行联系的方式。

山城居高临下,对于周边敌人的情况观察得比较清楚。而袭扰小队穿山钻林,视野有限。

通过山城信号塔所提示的敌情变化,袭扰小队就能知道哪里敌人薄弱,哪条路上敌人较多。

所以,郭大靖这一路巡视,也想着这事,并有了适当的改进。而卑沙山城在试验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把字词再缩减一些,编成卑沙城自己的密码本。”郭大靖来到山上,便召集相关人员,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象东、南、西、北等方位,以及数字的表示,或者是山中地名路名……”

张把总连连点头,说道:“将军所言极是,若只是指挥和提示,确实用不到那么多编码。少一些,最好一架子信号就能表达清楚,将士们也好记。”

一个木架子从上到下,应该能挂八层旗子,也就是表示八个字。

“比如‘东北有敌,五百人’。”刘兴治说道:“七八个字就差不多能够说清楚,把一些小路山头,标出名字就更简练。”

郭大靖的目光转到了桌上的沙盘上,笑道:“沙盘都快做好了,兴治的工作干得很快呀!就如你们所说,自行编码造名,再挑选聪明强记的士兵担任通讯员吧!”

“方公公对这个信号塔赞不绝口,还夸将军聪明绝顶呢!”刘兴治笑着说道:“这样的话,在金州内建起信号塔传送系统,会更加顺遂。”

郭大靖微笑颌首,却不是很在意。

信号塔的建设,现在还看不出急迫性,早点晚点无所谓。况且,方正化也没权力,没理由,来阻止这件事。

说完了信号塔的事情,刘兴治又向郭大靖汇报了山城防御设施的增添和改进。

相较于平地和城池,山城往往有着更加有利的防御条件。

首先,在崎岖陡峭的山坡,有石头、树木、杂草等障碍,楯车就基本没用;

其次,进攻的敌人限于地形地势,也无法保持严整的战阵。

再有就是滚木擂石,沿着山势翻滚而下,杀伤力比从城池上抛下砸人更大。

“佛朗机炮可以再调来一些。”郭大靖很确定地说道:“工坊能够铸造,不用再从外购买了。”

松树炮更简单易造,但威力小,已经很少制造。相对来比较,部队更喜欢射速快的佛朗机炮。

对此,郭大靖也有过权衡,最后才决定铸造佛朗机,暂时不造红夷大炮。

佛朗机炮的气密性是缺陷,但也决定了炮管的铸造更容易,因为膛压也小了很多。

而仿造佛朗机炮在明朝已经有近百年,不是什么难事,不存在技术障碍,造起来也更快。

三五百斤的佛朗机炮,加上炮架和车轮一匹马也能拉着跑。对于将来陆军的野战来说,也相当地重要。

射程近也不是问题,百米左右的霰…弹轰击,威力比轻型火枪的铅弹还要大一些。而且,是面的杀伤。

如果换成独颗的实心弹,击中楯车的话,也能够损毁,这又比火枪的更大。

武器装备固然有先进落后,但如何运用却更为重要。

就象佛朗机被红夷大炮淘汰,但红夷大炮的缺陷也很明显。在郭大靖看来,相对轻巧灵活的佛朗机,更加适合东江军。

“改进火枪的样枪已经送来了十几枝,士兵们试用后都称赞不已。”刘兴治说道:“大规模换装应该很快了吧?”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争取在秋收前换装完毕,轻火枪兵的数量也要增加,并淘汰部分长枪兵。”

“加装刺刀的火枪在拼杀上,与长枪不太一样,近战肉搏的刺杀训练,也不能放松。”

刘兴治用力点头,说道:“按照您的训练计划,现在除了火枪装填射击,便是刺杀。嗯,还有野外行军和伪装潜伏。”

“我军要能守能攻,在野外接敌,也要能够迅速布阵迎战。”郭大靖正色地强调道:“在明年冬季前,要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