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毛文龙坐镇旅顺

逆天换明 第一百九十二章 毛文龙坐镇旅顺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辽阳——鞍山驿——海州驿——盖州驿——熊岳驿——五十寨驿——复州驿——栾古关驿——石河驿——金州驿——木场驿——旅顺口。

至于红咀堡、归服堡、黄骨岛堡等等,则是因为“岛夷、倭夷,在在出没,故海防亦重”,而修筑的海防防御系统。

尽管也有道路连通,但却比较狭窄难行,远不如大路那么宽敞通畅。

所以,即便是兵力雄厚,对于这条道路的截击,郭大靖也不准备布置重兵,沿途袭扰即可。

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则是在于水师的运载能力。全部出动的话,一次性投放近万人马和物资,已经是极限,不太可能两面兼顾。

而在小黑山和石河驿,郭大靖率领的本部人马,再加上三千支援部队,已经达到了七千。

现在郭大靖所讲述介绍的作战计划,是与毛文龙、陈继盛,以及李维鸾等人,反复商议后的结果。

毛文龙已经答应,至少会出动一万人马前来助战。所以,郭大靖心中有底,李维鸾也对旅顺堡防御极有信心。

郭大靖放下教鞭,介绍告一段落,坐下来喝着茶水。

李维鸾起身,开口继续讲解,“旅顺堡的防御设施,诸位已经看过,可谓是坚固异常。守军亦不用太多,六千至八千足矣。”

对于旅顺堡的防御,郭大靖更有信心,这源于他对重火枪和红夷大炮的准确认知。

同样,历史上也有战例可以参照。比如郑军攻打赤嵌城,清军攻打雅克萨,攻方伤亡很大,也都以“围困俟其自降”结束的战斗。

而旅顺堡不仅有二十门红夷大炮,还有七百枝重火枪,五百枝轻火枪,大量的轻重抛石机,以及配备的爆炸弹、燃烧弹,火力非常强悍犀利。

建虏则在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战术打法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根本无法捍动旅顺堡要塞。

攻打旅顺堡要塞,将是比宁远更可怕的噩梦,建虏对此还一无所知。

李维鸾现在还不知道毛文龙竟然能率一万五千人马前来助战,是按照一万的援军来布置兵力。

而毛文龙的这一万五千人马,在战后将留下一协,交由陈继盛亲自统领。

同样,金州之战也将由毛文龙和陈继盛两人分别指挥,一个坐镇旅顺堡,一个抄袭建虏后路。

毛文龙必须亲自来,这场大战如果胜利,战功将超过径袭辽阳,甚至是援朝作战。

杀敌多少,斩首多少,似乎并没有收复失地,更让朝廷重视。哪怕是建虏弃之不取的,派兵接收过来,也能被吹成了不得的功绩。

就比如锦州、大凌河等城,就是派兵驻防、大修特修,就可美其名曰“光复辽土”,引起朝野的轰动。

这真是令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思维和操作,收复失地竟不损一兵一卒?拼命厮杀倒被朝朝诸公摆在了次要位置。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毛文龙和陈继盛等人也算看出来了,与辽镇相比,东江镇就是后娘养的。不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早晚还会再出现断粮断饷,任人拿捏。

一方面是要立大功,争取朝廷能恢复粮饷;另一方面则是金州将成为东江镇能否发展,甚至是生存的重要因素,由不得毛文龙不重视。

李维鸾介绍完旅顺堡的防御布署,众将纷纷出言,表示赞同。

至于哪支部队守城,哪支部队抄袭,自有毛文龙前来坐镇分派,郭大靖不会越祖代疱。

按照最低的兵力配备,皮岛只要来五千援军,便已经够调派使用。

如果再多,郭大靖和李维鸾或许便要实施第二套计划,在旅顺港东侧的黄金山、西南的老铁山驻守兵力,与旅顺堡成犄角之势。

这两座山上原来就有营寨,有少量驻兵,作为保护港口之用。

自去年有了收复金州的计划,李维鸾又派人多加构筑修缮,布置防御武器。凭借山势的险要,也是易守难攻。

建虏前来攻打旅顺堡,是能够拆除城墙,使要塞变成废墟。可山呢,是能踏平,还是能搬走?付出很大的伤亡,或许能消灭守山的东江军,可也仅此而已。

而旅顺堡的防御,如果有就近的接应配合,则更加有利。

军议接近尾声,只等皮岛本部的消息,或是援军赶到,作战计划便能最后确定,并开始实施。

军议后的第三天,皮岛本部的援军乘船进入了旅顺口,五千人的兵力,已经达到了郭大靖的预期,而这还是第一批。

随军而来的正是毛文龙,在众将的迎候簇拥下,毛文龙进入旅顺堡,先视察了城防。

对于城上的二十门红夷大炮,毛文龙感到很震撼,也很满意。宁远凭借十二门大炮击退建虏,旅顺堡竟有二十门,此战必胜。

不顾鞍马劳顿,毛文龙马上召来了军议,先是通报了皮岛本部的援军是一万五千,并携带了相当数量的弹药物资。

在众将情绪振奋之时,毛文龙又听取了郭大靖和李维鸾的作战计划,思索之后,作出了调整。

“大靖率九千人抄袭建虏后路,旅顺堡守军为一万两千,黄金山和老铁山不驻重兵防守,只在港内或近海泊船,载兵五千作为旅顺堡的接应。”

毛文龙看着面前的大沙盘,不无赞赏地看了郭大靖一眼,接过教鞭,指点着讲述自己的作战布署,“既是收复金州,歼敌倒在次要,也要有足够的力量,防范建虏退后的再次进犯。”

这是相当保守和稳妥的作战布置,力保旅顺堡,不分散驻兵,抄袭建虏的人马则正好是一协之兵,由郭大靖统领也锻炼一下他的指挥能力。

至于红咀堡、归服堡这条绕远迂回的逃路,毛文龙根本不作考虑,也看出他不太想把建虏逼到绝路,拼个鱼死网破。

东江军总兵力为两万六千,建虏若出动两旗,就是一万五六千。在人数上,毛文龙认为并不占绝对优势。

按照之前作战的兵力对比,即便是有旅顺堡这样的坚固要塞,毛文龙也没有全歼建虏的打算。

当然,毛文龙和众将都没见识过红夷大炮和重火枪的威力。对于郭大靖抄袭截击的精心准备,也缺乏足够的信心。

郭大靖和李维鸾不经意地对视了一眼,都微微点头,表示不提异议,听从毛文龙的安排。

稳妥有稳妥的好处,那就是损失较小,后力较足。

毛文龙担心的是皇太极征讨完蒙古诸部,可能会再起大兵,进犯金州。这也有道理,连郭大靖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

至于抄袭的兵力增加到九千,也是从毛文龙的角度出发,很正常的思维。

野战阻击,自然不比旅顺堡这样的坚固要塞。临时构筑的工事,能发挥多大作用,毛文龙心中并没有底。

而不在黄金山、老铁山驻兵,免得力量分散,遭到攻击而损失。同时,也让建虏能够集中精力来啃旅顺堡,充分发挥要塞火力强大的作用。

理解了毛文龙的思维,郭大靖等将领也就表示赞同,把痛歼建虏的野心收回了一些。

其实,多保存有生力量,与建虏长期周旋下去,是毛文龙从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上,作出的战略性布署。

尽快击退来犯建虏,把三道防线布置完整,金州的安全才有更大的保障。

“既然没有异议,那就分派部队。”毛文龙坐下来喝了口茶水,笑着说道:“大靖那边的抄袭部队,还差五千,你们谁愿意随他作战?”

随郭大靖作战,意味着屈居其下,听其指挥。这从职衔上,并没有什么障碍。只不过,谁都知道,抄袭后路截击建虏,比在旅顺堡防御要危险。

张攀笑了笑,拱手道:“若郭将军不弃,末将愿率本部人马听从郭将军号令。”

郭大靖稍显惊诧,没想到张攀是第一个请缨的。按照正常的心理,这种下级变上级的尴尬,最后还是尽量回避。

但他很快便露出真诚的笑容,拱手道:“张将军能来相助,郭某感谢之至。”

大小长山都司俞亮泰,石城岛都司仇震泰,也都主动请缨,愿意归属在郭大靖麾下,抄袭截击建虏。

郭大靖诚挚地连连感谢,对此倒也不算太过意外。

这几个岛屿都是与广鹿岛邻近的,受到郭大靖的帮助也最多。而且,在制定收复金州的计划时,与这些将领都有过商议,都得到过支持。

任谁都能看出,毛帅亲自前来坐镇,还带来了一万五千人马,对于金州的重视非同寻常。

此战过后,郭大靖在金州极可能得到重用,甚至是再次晋升,以统领驻防金州的人马。

综合种种因素,与郭大靖交结好,有利无害。

“这就是七千人马啦!”毛文龙很欣慰地连连颌首,笑着说道:“这样,本部再出两千兵,正好九千。”

“多谢大帅。”郭大靖拱手致谢,说道:“末将打算调一千人参与旅顺堡防御,增长守城的经验。”

毛文龙呵呵一笑,说道:“那就由本部出三千人马,给你补齐。”

红夷大炮、重火枪对于城池防御有多大作用,如何才能发挥最大威力,郭大靖不能亲自指挥,只能派出手下来学习。

毕竟,日后这样的防守反击战,出现的不会少。在不具备与建虏野战争锋的情形下,倚坚挫敌、伏击袭扰,将是主要的作战方式。

在援朝作战中,东江军有不少部队都经历过类似的作战。特别是张攀等诸岛联军,最先受到郭大靖的影响,最先改变了战术打法。

当然,象弩弓、抛石机、地雷、木炮等武器装备的出现,也使东江军整体的作战能力有所增强。

所以,郭大靖最信任的自然是本部人马,也是装备最精良,战力最强的。其次则是诸岛部队,长期的沟通联系,心里也比较有底。皮岛本部,则排在最后。

在郭大靖的猜测中,毛文龙调给自己的人马,应该就是驻守金州的。尽管不知道东江镇要分四协,他将统领其中之一。

军议终于确定了最后的行动计划,哪怕建虏不来进攻,稳固地占领金州,也是包赚不赔。

众将纷纷散去,毛文龙独留下郭大靖和李维鸾二人。他们都是游击将军,职衔相同,也将是日后金州的主要防卫力量。

“此战若顺利,本帅还是要回皮岛。”毛文龙看着手下的两员大将,语重心长地说道:“陈副帅将在金州坐镇,而你们二人,则是他的左膀右臂。”

郭大靖和李维鸾相视一笑,对这个结果倒也有所猜测和预料,完全能够接受。

有陈副帅坐镇,也就意味着辽南金州和辽东皮岛,已经是东江镇最重要的两大基地。

而从土地面积和资源上来看,金州还要重于皮岛。

至于毛文龙为什么不坐镇金州,显然与朝廷和毛文龙的防范之心有关,郭大靖和李维鸾不想罢啄。

“大靖勇猛,又颇有奇思妙想。”毛文龙继续评点着手下的两员大将,“维鸾沉稳,智谋深远。”

郭大靖嘿嘿笑着,象是有些不好意思。这副模样,引得李维鸾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毛文龙绽出笑容,说道:“有你们二人在金州,我是最为放心的。你们也知道,朝鲜铁山基地丢失,金州便是我军粮草供应的唯一指望了。”

“朝廷那边——”毛文龙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本帅屡次上疏,陈说粮饷艰难,却如泥牛入海,全无回音。”

郭大靖微抿了下嘴角,沉声说道:“靠人不如靠己,只要给末将一年的时间经营金州,不说能解决东江镇的饷银,粮食倒也不算是大问题。”

毛文龙轻轻颌首,说道:“正是你有如此信心,本部才倾力赶来助战。”

李维鸾笑着对郭大靖说道:“那个土豆,味道挺好。别说亩产三千斤,就是一千斤,也够东江镇军民吃用了。”

“土豆肯定要大面积种植,还有玉米和黑麦,也是抗寒的品种。”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天气会越来越冷,种植传统作物,已经没有出路。最多不过一两年,建虏必然闹饥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