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八十六章 过年

逆天换明 第一百八十六章 过年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见过大人。”

“大人好。”

不时有百姓躬身施礼,郭大靖含笑回应,有时还停马问上两句。

郭大靖的平易近人不是现在才装出来的,大半年的时间,他对老百姓都是这样,甚至会主动打招呼,并上前攀谈。

对于军队也一样,除了训练和作战时紧绷着脸,平常和士兵们同吃大锅饭,空闲时间说话聊天,也不端架子。

用扑克脸来显示威严,郭大靖认为没有必要。他已经用自己的战绩树立了勇猛杀敌的形象,与军民们打成一片,也无损别人对他的敬畏和尊重。

前方的路上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听到马蹄声响,自觉地避到路边,看到郭大靖,齐齐躬身施礼。

“郑先生,郑小姐。”郭大靖来到近前,微笑颌首,“在看大雪人嘛!”

郑四同点着头,说道:“我们去杂货铺买了些日用品,顺路看看这新奇的雪雕。”

郑嫣儿穿得厚厚的,显然还不是很适应北方的寒冷,小脸蛋儿被风吹得红了两小块儿,象是涂了腮红。

郭大靖伸手比划了一下,说道:“辽东的冬天很寒冷,戴上围巾的话,更能御寒。”

郑嫣儿眨巴眨巴大眼睛,伸手指了指路旁的大雪人,开口问道:“雪人脖子上的就是围巾?”

大雪人堆好之后,郭大靖看过总觉得差了点什么,便让工匠用红纸给雪人加了个围巾。

别说,这么一加,立刻显得更加可爱生动,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

“甚花间,儿女笑盈盈。人添雪狮成”。古代人最常堆的,就是雪狮子,但造型复杂,不是平民百姓可以弄得好,做得象的。

而岛上的雪雕,以简单易造为宗旨,不管什么造型。雪人嘛,两个圆球堆起来就成,堆的自然是最多。

郭大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能把脸挡住,耳朵也能保暖,郑小姐可以弄一条试试。”

郑嫣儿绽出笑容,说道:“郭大人奇思妙想,令民女钦佩。”说着,她伸出手,“这个手套,很方便,很暖和,在江南都没有。”

“郑小姐手巧,这手套也做得精致好看。”郭大靖随口赞了一句,又问了下缺用情况,便拱了拱手,加快马速,继续向前行去。

郑嫣儿的妙目注视着逐渐远去的背影,直到老爹叫她,才收回目光。

“不想这辽东寒冷至此。”郑四同紧着衣领,缩着身子,催促着女儿,“咱们快回去吧,还是屋里暖和。”

郑嫣儿微笑着扶着父亲的手臂,说道:“咱们初来乍到,肯定不太适应。明年就不怕了,你看那些百姓,穿得比咱们单薄,可没咱们这么畏寒怕冷。”

“也是年纪大了。”郑四同摇着头,和女儿向宅院走去。

“爹,你怎么看郭将军这个人?”郑嫣儿突然没头没脑地问道。

郑四同脚步慢了一下,又恢复正常,缓缓说道:“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小兵升到游击,又岂是简单的人物?杀敌勇猛是其一,谋虑甚远是其二。”

转头奇怪地看了女儿一眼,郑四同问道:“嫣儿,你问这个干什么?”

郑嫣儿淡淡地笑道:“他是岛上的主官,知其脾气禀性,日后也好相处,不会触怒于他。”

郑四同点了点头,说道:“郭大人看起来还是个好相处的,安心干咱们的活儿,倒也不用太过小心翼翼。况且,顶多一两年,咱们又不会在此久居。”

郑嫣儿抿了抿嘴角,没再说别的。但目光闪动间,却似乎不是想得那么简单,又好象老爹的答复与她所想要的答案并不一样。

………………..

过年的气氛今天应该是到达了顶点,没有煎炒烹炸,没有什么八个菜十个菜,可每家都尽量把最好的拿出来。

每家房门打开,都能闻到葱蒜味,或者是肉的香味儿。

孩子们是最欢快的,玩儿和吃是他们最关心最惦记的。年夜饭,就是最丰盛的,最期待的。

郭大靖的手指灵巧地弯着竹篾,一个灯笼的框架很快就成形了。

蓉儿咯咯笑着,拿着红纸往上糊,郭大靖又拿了个小陶瓶,灌上油,插上灯捻,做了个小油灯。

别人拿火把,蓉儿提灯笼,甭提多有面儿啦!

阿秀和郑嫂,还有藤野英派来的阿巧,在灶房出出进进地忙活着。今晚的年夜饭,郭大靖请了藤野父女和林婉儿,还有郑氏父女。

他们都可以算作是岛上的客人,郭大靖觉得让他们独自在异乡过年,有些冷落,也不够礼数。

饭菜也不必多,谁也不是很缺油水。关键是这个气氛,这个心意,郭大靖认为才是待客之道。

本来还请了刘兴祚和刘奇士,可这两人婉言推拒,和军营内留守的官兵们一起过年。

郭大靖也不勉强,二刘的主动,倒是分担了他的工作。为了让将士们过个好年,他还拿出了一百两银子,让二刘多采买酒食。

简单吃过午饭,稍稍休息了一会儿,藤野父女便赶来了。

喝着茶水,吃着瓜子、蜜饯,藤野英拿出带来的棋盘棋子,让郭大靖和父亲下棋消遣。

“听阿英说,郭将军会围棋,某还很是惊讶呢!”藤野正显得手痒难耐,笑着发出邀请,“某的水平不高,还请郭将军手下留情。”

郭大靖看了藤野英一眼,有些无奈地苦笑。

一起在山东行走的时候,倒是和藤野英打发时间下过两盘,没想到她倒有心,竟想着使他和藤野正的关系更亲近一层。

要说郭大靖的围棋水平,也就一般般。但藤野英,就更菜了。

“某的棋很菜。”郭大靖先贬低下自己,等会儿输的时候就不害臊了,“不如玩个新鲜的,咱们下自由棋。”

藤野正知道郭大靖的特点便是独出心裁,可这围棋还能玩儿出花样,弄得他极为诧异。

郭大靖伸手把藤野英摆的坐子拿掉,棋盘上空空的,他笑着说道:“还是一人一手,随便下在哪里都行。”

藤野正眨巴眨巴眼睛,试探着把棋子放在了左上的星位。

郭大靖在对角下了一子,也是星位。

藤野正的目光闪了闪,只下了两子,他便看出这已经与原来的座子有很大区别。

古代的座子是四角星位摆子,对角星的布局,利于纠缠攻杀。可郭大靖这么随便一改,便是二连星了。

可郭大靖的第四颗子却不是星位,而是小目,让藤野正睁大了眼睛,盯着棋盘半晌无语。

嘿嘿,星小目没见过吧?小目定式也不知道吧?

郭大靖心中暗笑,决定在藤野正动他的小目时,狠狠地占下便宜。

藤野英在旁边翻着眼睛,看到老爹那凝重中又迷惑,长长思考的样子,想笑又不敢,转身出去帮着阿秀忙活去了。

藤野正冥思苦想,落子谨慎,到了中盘的时候,终于凭借计算能力占了上风。

“藤野先生棋力远超郭某。”郭大靖左冲右突,眼见活棋无望,便爽快地认输,笑着说道:“佩服,佩服。”

藤野正收完棋子,摆了摆手,说道:“郭将军的棋下得快了,几步随手坏了整局。”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性格使然,有时候难改毛躁。”

说着,郭大靖落子,仗着先手之利,下出了中国流布局。这回,他的落子慢了下来,算得不够深,但确实很少下随手棋了。

外面叽叽喳喳的声音传了进来,林婉儿等人的到来,使得气氛热闹了起来。嗯,只她一个就够了,郑氏父女还是那般谨小慎言。

“客人到了啊!”郭大靖看着棋盘,还达不到能准确判断形势的水平,但在他看来,至少还能再下一些时间。

藤野正微笑颌首,说道:“这盘棋是在下输了。”伸手指点着,“应该是这步出了错吧,之后就是勉强支撑。”

郭大靖笑了一下,说道:“是某投机取巧。对于这新下法,藤野先生没有研究。这个应对确实错了,应该是这样下,才是两分……”

简单讲了一下定式,郭大靖便和藤野正收拾棋子,重新回到了厅堂。

郭大靖家的屋子在布置上也挺简单,前院有一个比较大的厅堂,旁边是个小套间,平常都不怎么用,摆设也简陋。

但天气渐冷,请客吃饭也不能在院里,郭大靖便在厅堂里添置了桌椅,小套间里有火炕。

厅堂里点着两个火盆,温度完全不能和后世有暖气和空调的房间相比。但在当时的百姓家中,已经是暖意融融。

藤野英和林婉儿、郑嫣儿坐在桌前,磕着瓜子,喝着茶水,聊着天。

“见过大人,见过藤野先生。”见郭大靖和藤野正走出来,众人起身施礼。

郭大靖和藤野正拱手还礼,笑着寒喧几句,便将郑四同请到另一张桌上坐下,随意地攀谈起来。

藤野英是个有眼力的,出去把阿秀请进来,一同坐下闲聊说笑。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郭大靖其实对阿秀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能让他有家的温暖和舒适就够了。

但他也希望阿秀能更自信,更欢乐,不因为自己的手臂而显得自卑,不敢与人正常的交往。

而这种事情是不好教的,只能是在实际的交往中,在心理和言谈上慢慢适应。

当然,郭大靖也不是毫无准备。至少,他让木匠做了几样小玩艺儿,并教给了阿秀。

比如,用木头刻成的华容道,同样是围棋,却是五子棋的玩法。

华容道和五子棋,阿秀已经学会了。她并不笨,从她学读书识字,郭大靖便能看得出来。

阿秀开始还有些局促,坐下来闲聊了一会儿,把小玩艺拿出来给林婉儿和郑嫣儿演示后,她就变得越来越自然了。

林婉儿还自诩聪明,拿着华容道摆弄了半天,也没把曹操挪出来。可她也不脸红,因为藤野英和郑嫣儿跟她一样。

“这个——”郑嫣儿露出了怀疑的神色,对阿秀说道:“郭夫人,曹操真能从这里走出来?”

“真的。”阿秀拿过华容道,用手指挪动着,说道:“开始我也不太相信,夫君教了,才学会的。”

略显粗糙的手指一步一步,把曹操移了出来,阿秀露出了笑容,说道:“看,就是这样。”

藤野英眨巴眨巴眼睛,不经意地瞟了旁边桌上的郭大靖一眼,心中略有些吃味儿。

“应该是有窍门儿的。”林婉儿拿过玩具,又摆弄起来,可并没记住阿秀挪动的顺序。

郑嫣儿却若有所思,猜测着如何把横着的关羽挪到上面才是关键。

郭大靖并不管女客们的聊天玩耍,只和藤野正、郑四同随便说着话。

“江南能种两季稻,可赋税也重。”郑四同轻轻摇头,说道:“再加上地少人多,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好过。”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哪个朝代都免不了在积弊丛生中灭亡,又进入下一个循环。

郑四同继续说道:“从安南、占城、暹罗运来的粮食又压低了粮价,很多农民都改种桑树养蚕,或种棉花织布。”

“隆庆开关”后,明朝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各地对产自明朝的茶叶、生丝、棉布有着近乎无限量的需求。

因此,出售桑叶和棉花就能获得很大收益。江南的百姓不再种植粮食或少种,而改种桑树和棉花。粮食短缺的问题,就只能通过海外进口来解决了。

对于这些,郭大靖从林天生、林天佑那里也了解了不少,并没有表现出太过惊异的神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藤野正对此倒是发出感慨。

郭大靖微微一笑,说道:“种植经济作物和农业作物,总会产生类似的矛盾。在郭某看来,关键还在于朝廷的引导。谷贱伤农,米贵害民,需要利用行段手段干预,才能取得平衡。”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就象在辽东,土地本来就少,吃饭是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当然是以种植粮食为主。”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至于靠种地挣钱,也要等到自给自足之后,才能有计划地推行。”

藤野正看着郭大靖,问道:“大人已有了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