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六十四章 粮食接济(元旦快乐)

逆天换明 第一百六十四章 粮食接济(元旦快乐)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至于昧下全部,郭大靖只是念头一闪,便抛开了。并不差那点银子,赵光这个太监,兴许日后能有用,谁知道呢?

在赵光期盼的目光下,郭大靖终于点头答应下来,“送到令侄手中后,某会让他给你去封书信。”

“不必写信。”赵光面色有些惨然地拒绝道:“能不能送到杂家手中两说,只怕连累了他及家人。”

郭大靖看着这老太监的模样儿,不禁又笑了起来,说道:“赵公公不必如此,纵是失势,也未必有性命之忧。难道你是魏忠贤的死党心腹,难道你在魏忠贤的手下很出名?”

赵光愣愣地看着郭大靖,心中生出巨大震撼。九千岁还未倒,这位郭将军便敢直呼其名,显是已经料到魏忠贤的下场不妙。

郭大靖站起身,走到赵光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赵公公比我清楚。行,事情也说完了,某还有公务要处理呢!”

赵光压住心中的震惊,赶忙起身,告辞而去。

等这老太监回到京城,或许能赶上崇祯收拾魏忠贤。就算赶不上,要是把我篾视老魏的事说出去,那才好呢!

郭大靖把赵光送走,便来到会议室,众将和管事儿们已经到齐,就等着他来主持会议。

刚得到了几千两银子,郭大靖的心情看起来不错,他的笑容,他的轻松的状态,带有感染力,让在座的众人的心情,也不再那么沉重。

对于将领和军官,郭大靖没有过多的吩咐,只告诉他们购到了足够的粮食,军需绝无问题,便让他们继续督促训练,把他们打发走了。

各个作坊的管事儿,开始向郭大靖汇报工作。总的来说,都在按着郭大靖的命令在工作,制造武器装备弹药,准备着大战。

朝鲜火枪的配套刺刀已经全部打造完毕,弹药全部换成了颗粒化火药,抛石机、简易抛机、厢车等也打造出一批……

哦,已经仿造出了一枝鹰嘴铳,经过试验,质量合格?!

郭大靖听到这个好消息,甚为振奋高兴。自己制造火器,是必然的发展道路。哪怕是西夷技师,将来也是要摆脱对他们的依赖。

对火器铸造工坊,郭大靖不仅给予赞扬,还给予了二十两银子的奖励,极为慷慨大方。

刚得到几千两银子,郭大靖有点象暴发户。至少在心理上,拿出几十两银子根本就没当回事。白给的,就是不珍惜。

工坊得到奖励的消息,会很快传出去,这比口头上的稳定人心更有效果。再加上发给士兵们的粮食加量抵饷,军心民心也就能彻底安定下来。

“岛上的渔船还有十几艘,下午把渔民召集过来,还有木工作坊的工匠,某要和他们商量研究新渔具的安装使用。”郭大靖说到了关键的问题。

除了海洋岛的捕鱼基地和捕鱼船队,各岛也都有中小型的渔船作业,捕捞量不算大。

郭大靖要先从岛上进行试验,编织囊状拖网,并在船上加装绞盘。网具的改进,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产量增加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从现在开始,郭大靖便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吃”上面。保证岛上的人心稳定,保证军队的正常训练,保证明年的军事行动不受影响。

除了捕鱼,郭大靖还要组织部分军队和百姓,登陆在山林中进行松子和人参、药材的采摘,以及猎捕。

这个时候断掉粮饷,真的是很棘手的事情。不象春夏,有野菜野果啥的。秋天一过,冬季上哪搞吃的?

可人闲着一样要吃饭,如何使人动起来,有活儿干,创造劳动价值,才能更好地度过难关。

郭大靖能够想到的就是捕鱼、打猎、水产养殖、柳条编织、缝补,如果有鲸油的话,还能够开始肥皂香皂的实验制造。

至于纺织,没有棉花、生丝,辽东妇女也不擅长这个。

其实,古代在冬季能从事的副业是很少的。冬闲嘛,基本上想干活儿,也没有。

现在,还不是老百姓最难熬的时候,有秋天的收获可以吃用。明天春天,青黄不接,那才更要命呢!

但对于东江镇,没有那么多的土地耕种,也没有那么多的农业产出,基本上全要靠朝廷的粮饷养活,情况就显得十分严峻。

“军民要集思广益,想出更多的办法,以度过难关。”郭大靖自己想不出了,便要发挥集体智慧,总会有所帮助,不管大小。

赵青山已经是铸造工坊的管事儿之一,似乎有些建议,但嘴唇翕张了一下,觉得还不够成熟,便没有说出来。

还是等做出了实物,再向大靖提议。自己是他提拔看重的,做事还是要稳当。没把握的话,免得别人笑话。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郭大靖独自想了一会儿,也没有太多的头绪,便起身前往各工坊。

管事儿的汇报,只是郭大靖了解情况的一个途径。他还要亲眼看到工作进度,亲耳听到工匠们的说法或建议,才能放心。

各个工坊巡视了一圈,已经过了两三个时辰,郭大靖在军营里简单吃了饭,便又召见了渔民和木工坊的工匠。

把拖网的形状画出来,郭大前让渔民依根据船形的大小进行编织,并让工匠们在船上安装绞盘。

小船带不动太大的拖网,绞盘也不用安装。只有中型和大型船只,才需要用绞盘来收网。

而拖网捕捞的技术,还分为单船、双船,底层和中层。

具体的操作,比如调节曳纲长度或拖速使网具保持在预定的水层,捕捞什么样的鱼群或贝类,就要由渔民和水手自己摸索着来掌握了。

郭大靖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就是见识多、思路广。但在具体而微上,却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

他能设计出抛石机的图纸,但不会木工活儿,只能由木匠来制作;他能拿出烧制玻璃的配方,可也要由窑工来操作。

拖网捕捞也是一样,他只能拿出拖网的形状设计,以及大概的使用方法。再由经验丰富的渔民自己去调整不同海域、不同海产,以及不同风速时捕捞的深度。

后世的中型机动拖网渔船有探鱼仪器,一网下去能打到两吨至二十吨的海产。

郭大靖不奢望能达到这个产量,能有十分之,哪怕是二十分之一,已经能令他很满意。

说明了使用方法,又解答了渔民们的问题,这摊活儿就算是交代完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

旅顺堡。

李维鸾心情沉重地走在修筑好的变形棱堡上,断粮危机正在摧毁将士们的心理,也在摧毁他的雄心壮志。

如果再断粮饷两三个月,别说明年的收复金州了,士兵都要饿垮,拿不起刀枪,甚至是饿死也不为奇。

这费尽心力修筑的堡垒工事啊,李维鸾拍着城墙,发出无奈地叹气。

海洋岛的捕鱼船队倒是送来过两千斤腌鱼,但对于几千将士来说,杯水车薪。

要知道,旅顺堡有三千人马,按照正常的每人一斛粮发放,每个月光粮食就应该是一千五百石。

派部队打猎,派船只捕捞,李维鸾等人已经想方设法,可每个月至少也需要七八百石的粮食。

再节省缩减,部队就只能喝粥了。这是谁也不想的结果,别说战斗力了,就是勉强饿不死而已。

“大人。”尚可义走上城头,躬身禀报道:“十数支打猎小队回来了,今天共有四百多斤的野物收获。”

四百多斤就是四石,虽然肉比粮食提供的热量多,可又能抵几石粮食呢?要知道,一天的消耗就将近三十石粮。

再加上捕鱼,应该能多个三百来斤?

李维鸾点了点头,说道:“明日再多派人手,再向北几十里,进行捕猎。”

尚可义躬身领命,脸上却不见轻松,也听出了李维鸾的无奈和悲观。

要靠渔猎养活几千人,根本就不可能,也只是聊胜于无。就象游牧民族,也不是靠羊肉和牛奶活着一样。

“明年啊——”李维鸾重重地叹了口气,充满了遗憾和不甘,望着城下纵横的壕沟。

原本对明年的金州作战充满了信心,各项准备也基本完成。但只因为朝廷断了粮饷,一切都化为泡影。

尚可义嘴唇翕张了两下,无声地垂下头去。

构筑堡垒、挖掘壕沟、打造武器、训练士卒……所有辛苦努力的付出,都因为一个“吃”的问题而要白白浪费了,任谁也要不甘,心生怨忿。

“大人——”一个军官匆匆跑上来,满脸的喜色,来到近前施礼禀报:“广鹿岛来了船只,运来了两千石粮食。”

李维鸾和尚可义几乎同时惊喜发问,“真的?”

“千真万确。”军官双手呈上书信,说道:“弟兄们正在码头卸船,这是郭将军送来的书信。”

李维鸾伸手抢过,扯开信封,展开信纸观瞧,鹅毛笔写就的字迹映入眼帘。

郭大靖在书信中写得清楚,告诉李维鸾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他有办法解决。明年的军事行动会如期进行,希望旅顺堡的将士坚持训练,不要懈怠。

李维鸾看过书信,感慨万千,又递给尚可义,说道:“郭将军高义,让某不知说什么才好。”

尚可义一目十行,浏览内容后,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说道:“某也不知说些什么了。明日起,某亲自监督训练,明年,定要打一场漂亮仗,才对得起郭将军的慷慨相助。”

李维鸾心情大好,用力拍了拍尚可义的肩膀,说道:“通告全军,粮食会源源运来,让将士们安心训练。”

明年——李维鸾移目瞭望,城外那纵横的壕沟工事,城头高高架起的抛石机,又给他注入了强烈的信心。

………………

旅顺堡不是唯一接到粮食接济的驻军,甚至不是第一个。

鹿岛的张攀此时已经看过运入仓库的粮食,回到军营,提笔给郭大靖写着回信。

郭大靖没忘在鹿岛种的土豆,赶忙运去粮食,担心宝贵的种子被吃进了肚里。

幸好张攀也很看重高产惊人的海外异种,尽管艰难,还是保存了全部的土豆。

郭大靖送来的粮食,可谓是解了鹿岛的燃眉之急,愁眉不展的张攀终于能稍稍松口气。

别管粮食哪来的,岛上军民已是嗷嗷待哺,很快就会出现饿殍。

情况真的就是这么严重,鹿岛只不过是诸多岛屿中的一个缩影。

写完书信,张攀封好,交与亲兵送到码头,随着广鹿岛的船送到郭大靖手中。

张攀召来了军官,吩咐他们恢复训练,明年开春将有大战。

众军官领命退下后,张攀只留下了周庆。

“过完年便带几个哨探前往旅顺?”周庆接到命令,有些疑惑。

张攀点了点头,说道:“郭将军计划收复金州,甚至是复、盖两州,也要视情况能占则占。某已经答应,到时出兵助战。”

出兵助战是笼统的说法,其中还包括了分土地的事情。不仅是鹿岛,石城岛、大小长山岛等地驻军将领,郭大靖也都去了书信,运去了粮食。

红夷大炮、重火枪、轻火枪、颗粒火药换装…….给了郭大靖更大的雄心壮志。

不仅要占领金州,还要集结起足够的兵力,给来犯的建虏以沉重打击,并尽可能占据更多的土地。

这也是被朝廷断粮断饷给逼的,郭大靖也不得不加快计划,向陆地进军,得到尽可能多的土地进行耕种。

朝鲜屯田地的丢失,对东江镇可谓是损失巨大。郭大靖相信,利用土地的诱惑,能够让各岛驻军出兵助战,并按照一定的份额得到属于他们的那一份。

最稳妥的计划是在南关构筑防线,获得大半个金州;稍大的野心则是向北推进到小黑山、红咀堡一线,把整个金州纳入囊中。

至于复州和盖州,如果能变成前哨,那是更好的结果。给金州基地提供预警和缓冲,并能防止建虏在冬季趁着近海结冰,绕袭金州基地。

按照郭大靖的估计,如果有一万人马,基本上能够达到他的目的。如果东江本部也出兵助战,战果则要更大一些。

“卑职明白了。”周庆听完张攀的介绍,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年初还是难民,大半年的时间,郭大靖已是游击将军,更有成为辽南诸岛将领的领头羊之势。

张攀拍了拍周庆的肩膀,说道:“不出意外的话,郭将军年后便要赶赴旅顺,开始收复金州的准备和布置。你和他算是旧识,更要处好关系。”

周庆苦笑了一下,躬身领命,只是不知地位的悬殊,郭大靖是否还能平易近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