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山东,朝鲜,皮岛

逆天换明 第一百六十一章 山东,朝鲜,皮岛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可惜过了季节,荷花——”藤野英坐在游船上,一边闲适地划着桨,一边颇为遗憾地摇着头,“明年还能来嘛?”

郭大靖摇了摇头,说道:“别说这里,就是再来山东,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了。”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郭大靖眺望着湖面,不知怎地,突然想起了这句话,不由得笑了起来。也不知是这个“大明”,还是别的“大名”。

藤野英疑惑地看着郭大靖,猜测道:“你在骗我,再来山东不想带我是吧?”

“没有的事儿。”郭大靖有些哭笑不得,解释道:“只是想起了件好笑的事情,说出来也没意思。”

藤野英将信将疑,说道:“说来听听,你觉得好笑,我也想乐呵一下。”

郭大靖不吭声,手上的桨划得不紧不慢,望着这景致,还有岸上的游人,重重地叹了口气。

战乱会摧毁如画江山,会使无数人死去、逃亡,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就是现在,又有多少饥民在苦苦求生,或是携家带口地逃荒,成为随时会倒毙于路的饿殍。

见郭大靖又有了沉重的心事,藤野英也不再追根究底。她是个聪明的姑娘,懂得什么时耍性子,什么时候温婉侍人。

“我给你唱个曲儿?”藤野英笑着缓解气氛,“你听过呢,若是觉得好,也唱一个相和。”

郭大靖看着藤野英,笑着耍赖道:“你唱我听,我却是不会唱的。”

藤野英翻了下眼睛,还是妥协了,清了下嗓子,柔声唱了起来。

朝鲜民歌?!郭大靖听出点意思,又拉网,又破浪的,好象还有等情郎。词很通俗,藤野英的嗓子不错。

哎?唱就唱呗,你站起来干什么,这船弄得直摇晃。

藤野英望着近在咫尺的郭大靖,突然觉得那民歌正是唱给他听的。

出海打渔,翘着以盼,不就是心里没着没落,等着男人回来嘛!只有在他身边,哪怕只是看着他,心绪也会安稳……

“快坐下,这船晃得厉害。”郭大靖倒不是怕水,他的游泳可厉害了,自由式,比明人的狗刨强多了。

藤野英咯咯地笑着,却故意把船摇得更厉害,身体歪倾,一下子扑进了郭大靖的怀里。

说扑还不是很恰当,直接把郭大靖撞得后仰。藤野正顺势抱住了他,把脸紧紧地贴在他的胸口,闭上眼睛,嗅闻着男人的气息,倾听着那有力的心跳。

“阿英——”郭大靖唤了一声,伸手想推开,却被抱得更紧。

“你要照顾我的。”藤野英喃喃地说道:“一辈子。”

前面没问题,后面的话,还有待商榷。

郭大靖其实没意见,男人嘛,倒追你还矫情,又不是姓柳,更不叫下惠。

“藤野先生会同意嘛?”郭大靖伸手抚摸着藤野英的秀发,说道:“要是——”

“会的。”藤野英似乎懒得说话,调整着姿势,斜偎在郭在靖怀里,把脸轻轻地在他温暖的胸前蹭着,象一只撒娇的小猫咪。

郭大靖的手从秀发移到了脸庞,另一只手搂着藤野英的腰肢,也不再开口。

四周似乎突然安静下来,小船飘着,摇着,载着二人随波而动。

感情不是突然爆发,而是逐渐加深的。

郭大靖和藤野英自朝鲜认识,一起打过仗,一起聊过天、吃过饭、开过玩笑。这一点,连李秀姐都远不能比。

其实,在郭大靖的感觉来说,他和藤野正才更象后世的感情发展。相识相交,试探亲近,最后水到渠成。

嗯,现在只是在谈恋爱,等她老爹回来再谈下一步的事情。否则,人家给你用心办事,你倒好,把人家姑娘给弄床上了。

郭大靖想得挺好,低头瞅着藤野英。这姑娘也不知道害羞,睁着大眼睛含笑对视。

你这样,我不太好意思下口啊!

郭大靖矫情了一下,低下头去,品尝到了那令人感到甜蜜和冲动的温香湿润。

………………

朝鲜义州。

轰!火枪轰鸣,腾起白烟,蒙着甲胄的木靶被打烂倒下。

林庆业眯了下眼睛,急着叫人把几十米外的木靶取来,凝神观看。

甲胄已被射穿,木靶上被打出了碗口大的洞,破洞周围是参差的木刺。

“好,好啊!”林庆业脱口称赞,捋着胡须哈哈笑了起来,“当真是犀利无比,即便是重甲,也万难抵御。”

崔孝一在旁补充道:“郭将军有言,此枪发射的铅弹纵然不能破甲,巨大的冲击力也会使敌人受到内伤,骨断筋折或是吐血。”

内伤是郭大靖结合那个时代的说法,严格定义的话,应该称为钝伤,是火枪形成伤害的一个特点。

当时的火绳枪,铅弹都是手工所制,比较粗糙,在射进目标身体时,往往会发生爆裂,形成令人作呕的伤害效果。

同时,火枪弹丸的速度也不够快,所有的能量基本上都传导到目标物上,形成震波效应。

在当时,被火枪击中手脚,却也能造成死亡,就是震波效应的作用。重甲也是一样,铅弹可能没有击穿,但巨大的动能却依然会给目标造成严重伤害。

现代的枪枝所发射的子弹,速度极快,射穿目标物很容易,但却不会把能量扩散到人体,也不会在弹孔处爆裂成碎片。

林庆业对于火枪的性能也比较熟悉,立刻明白了郭大靖所说的内伤,以及重火枪的威力。

“可惜,朝堂诸公不会同意向西夷购买此枪。”林庆业摇着头,无奈地说道:“只能自己打造,再加上训练士兵,时间上令人焦急。”

自己打造的优点是省钱,但从学会技术,再到能够大量制造,需要很长的时间。买呢,一下子就能到位,开始训练火枪兵。

但林庆业知道,朝廷不会允许。鼠目寸光、苟且偷安、懦弱胆怯之辈,既畏惧建虏,也看不到武备松驰的危害。

崔孝一挥手令旁人退下,走到林庆业身旁,低声说道:“大人,卑职已经和郭将军说好,先购五百枝鹰嘴铳。火枪拿到后,大人不说购买,只说是自己打造的,应该能够蒙混过关吧?”

停顿了一下,崔孝一躬身请罪道:“卑职擅作主张,请大人责罚。”

林庆业拍了拍崔孝一的肩膀,说道:“不必请罪,此事做得很好。”

安慰完崔孝一,林庆业捋着胡须陷入沉思,觉得崔孝一所说的办法未尝不可。

当然,办法还是粗疏了些,需要加以完善。最重要的是,郭大靖送他的宝镜,用来打点朝堂上的权臣,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比如左议政、青原府院君沈器远,作为仁祖反正的功臣,极受仁祖信任和器重。

而且,沈器远为人豪爽,很讲义气,在朝鲜中下级军官中颇有人望。

只不过,林庆业感觉沈器远是在故意结交中下级武官,似乎有所图谋。但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先干好自己的事情吧!

在知道火枪的具体价格后,林庆业咬了咬牙,对崔孝一说道:“你再与郭将军联系,从西夷那里购买一千枝鹰嘴铳。我们以物资抵银,陆续偿还。”

在林庆业看来,有一千五百枝鹰嘴铳,再加上旧式火枪,义州训练出四五千人马,倚坚城要塞防御的话,建虏想要再轻松而过,已是做不到了。

一千五百枝鹰嘴铳,八两一枝的话,共是一万两千两银子。对于林庆业,或者说是整个义州来说,并不算是巨额的债务。

崔孝一躬身领命,却也知道来往海途遥远,最快的话也要明年才能运到了。但有十枝重火枪,训练的话,也是可以进行,速度慢一点而已。

……………..

皮岛。

毛文龙看着最新的朝廷邸报,皱眉捋须,显得心绪重重。

朝堂将有大变动,这是毛文龙得出的结论。尽管崇祯并没有拿下魏忠贤,也没有处置什么官员。

新皇初上位,还是觉得根基不够稳啊!

封建帝王的手段和路数,其实是有迹可循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最精僻的总结。

对于秀岩报捷,新皇下旨予以褒奖,但也仅仅是赏了银子和表丝,并未给毛文龙再加衔晋升。

作为一方镇将,已经是顶格的武将,赏无可赏还不至于,可除了封侯晋爵,朝廷能拿出的确实已经不是很多。

这个皇帝,有些苛薄啊!

毛文龙得出了大致的分析和判断,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应该相差不多。

八月的饷粮就拖欠了,对于一个新登基的皇帝来说,不加恩笼络人心也就罢了,却对前线的将士苛待,很少有,很少见。

希望只是财政窘迫,新皇刚上位,还没捋顺朝政。

毛文龙放下邸报,对着外面的敲门声回应道:“进来!”

副帅陈继盛推门而入,施礼拜见后,开口说道:“大帅,唤末将来何事?”

毛文龙示意陈继盛坐下,把邸报推过去先让他看,缓缓说道:“八月饷粮未至,某已去信向孙国桢询问。你可知道,皮岛的存粮,还够支撑多久?”

陈继盛抬起头,说道:“大帅,您也知道,失去铁山屯田后,我军基本上全靠朝廷的粮饷。虽然也做了些生意筹措资金,但也解决不了大问题。”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补充道:“按照目前的存粮和钱财,省吃俭用些,两三个月还是能够撑过去的。”

毛文龙轻抚额头,不无忧虑地说道:“东江镇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在青黄不接,两三个月才到年底,还差得远哪!”

陈继盛心怀侥幸,说道:“朝廷断饷也不会太久吧?新皇登基,正应该收拢军心的时候。”

毛文龙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但愿如此吧!”

停顿了一下,他说道:“九月若再断饷,便召集诸岛各将前来商议,争取找到解决的办法。”

陈继盛点了点头,说道:“还是先发帅令,让各岛节省用度。未雨绸缪嘛,断饷时间长短,实在不好确定。”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颌首同意,说道:“大靖那边的情况要好一些,那个海外异种确实产量惊人,他报上来的亩产量近三千斤呢!”

陈继盛笑了笑,说道:“本来末将有些不信,等鹿岛的张攀报上来,才知道确实如此。”

“可惜种子有限,种植的面积也不大。”毛文龙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明年倒是能在各岛推广种植,但远水不解近渴,要到明年秋季才能收获。”

陈继盛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各岛的土地也有限,大靖把目光盯在金州,也是因为如此吧!”

毛文龙垂下眼帘,沉声说道:“在金州已经折了东江一员猛将,大靖若无把握,本帅不想他冒险。”

阵亡殉国的张盘,给东江军带来了一段很高光的时期。再加上刘兴祚的叛金,建虏放弃辽南三卫,当时的形势一片大好。

可惜——之后的东江军几乎再没有什么亮点,小打小闹的袭扰,却要朝廷拿出几十万两银子养,招到越来越多的非议和弹劾。

转机就在援朝作战,郭大靖的横空出世,不仅给了东江军情报上的先手之利,更是在之后的作战中,抓住建虏留守空虚的弱点,给予建虏数次沉重打击。

东江镇在沉寂多年后,似乎又迎来了一次爆发的高峰。从毛文龙的职衔,到东江镇军民的生活,都因此而得到了改善。

郭大靖瞩意于金州,毛文龙早就知道,并表示了支持。

首先,金州是郭大靖的家乡,想要占领在情理之中;其次,失去了朝鲜的屯田,在辽东陆地上得到补偿,也是势在必行。

何况,没有了朝鲜铁山基地,皮岛、云从也就失去了战略纵深,在辽东展开行动就面临很大的困难。

要知道,镇江还有建虏的重兵驻防,就是防备皮岛、云从的东江军登陆袭扰。

而古代的登陆作战,危险性很大。在陆地上,建虏铁骑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又不是东江军能够正面抗衡的。

把东江镇的本部转向辽南,毛文龙倒是有想过,但却有种种顾忌和担忧。而皮岛,位于中朝贡道,也具有它的特殊价值。

陈继盛大概知道毛文龙的想法,既希望郭大靖能继续取得战绩,给东江镇增光添彩,不至被朝廷看作可有可无。又担心郭大靖重蹈覆辙,使东江镇再失一员猛将。

“大靖不是鲁莽之辈,明年且看他的准备情况,再作决定为好。”陈继盛委婉地说道:“他不是请假办事,眼看也快一个月了,召他来皮岛详细询问,也方便得很。”

毛文龙点了点头,又和陈继盛商议了一番,才算有了点应对的大概章程。

当然,他们不会想到,东江镇断饷达到七个月,饿死百姓无数,元气大伤。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