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廷添油助火

逆天换明 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廷添油助火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心中生出芥蒂是必然的。”皇太极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又不能强去平息,令人烦恼。”

范文程躬身道:“汗王所言极是。散播谣言亦是用兵之道,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之语。”

皇太极仔细揣摸着这句话,深以为然,说道:“这么看来,能用此计者,智谋深远,堪称高人啊!”

范文程沉吟了一下,也不得不表示赞同,说道:“此人深悉我大金高层之间的关系,对汗王——”停顿了一下,他硬着头皮说道:“也甚为了解。”

皇太极脸色变了变,随即又恢复了常态,故作淡淡地说道:“叛金投明的刘爱塔,很可能是他。”

范文程却不是这样的判断,他也约略猜到皇太极的野心,只不过哪敢说出?刘爱塔什么水平,哪会有那个脑子?

“汗王。”侍卫在外禀报道:“额驸李永芳在外求见。”

皇太极愣了一下,知道是有什么急事,不敢耽搁,朗声道:“让他进来。”

一会儿,李永芳便匆匆而来,见到范文程稍感意外,便赶忙向皇太极施礼拜见。

“抚顺额驸有何事啊?”皇太极命人搬来杌子,笑着说道:“夜晚匆匆而来?”

李永芳面色有些难看,看了一眼范文程,知道这消息瞒不住,便躬身呈上文件,说道:“刚收到的情报,大明皇帝下了诏书。”

皇太极心中一凛,看李永芳的神情,便知道是十分重大的事情,忙打开观瞧。

在范文程和李永芳的注视下,皇太极的脸色忽红忽白,最后变得铁青,猛地拍击桌案,愤然而起,骂道:“狗皇帝,欺人太甚。”

因为对皇太极欲称帝的愤怒,也有毛文龙所呈的奏疏鼓动。木匠皇帝下诏,绝不承认杀母篡位的黄台吉的后金汗王之位,绝不与建虏议和……

本来大明也没承认后金这个反叛的政权,但通过诏书形式明告天下,却能起到好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是吸取袁崇焕派人吊孝的教训,以表明态度的方式,争取蒙古诸部的支持,稳固明蒙联盟,共击建虏;

其次则是配合谣言攻势,在官方层面坐实皇太极得位不正,挑拔离间建虏高层。而阿巴亥是老奴的妻子,也能算是皇太极的继母。

谣言之所以称为谣言,就是没被证实。而木匠皇帝的诏书,则对谣言进行了背书,使其具有了极高的可信度。

让你想当皇帝,建虏奴酋,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德行?让你称汗也名不正。

要知道,尽管建虏叛明后,屡战屡胜,差不多占据了整了辽东。可大明从天朝上国的角度,依然视其为蛮夷奴虏。

而建虏想议和,主要是想解除经济封锁,底线是仿朝鲜例,也没把自己和大明看成是平起平坐。

无论从地盘、人口、资源,还是心理上,大明确实有这样的底气。辽东,不过一隅;建虏,不过百万人口……

建虏也同样没有席卷天下、窃据中原的野心,能够割据一方,如朝鲜般成为大明的藩属,也是可以接受的条件。

只不过,大明皇帝的诏书,等于打了皇太极的脸,还是狠狠的一巴掌,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

说白了,就是告诉皇太极,你不配称汗,尽管这个汗只是蛮夷部落的王。潜台词也有,那就是换个人当汗,没准大明就同意屈尊议和了。

皇太极气得在屋内来回急走,李永芳和范文程低头敛息,连大气都不敢喘。

“吾欲召集八旗,全力伐明。”皇太极猛然站定,瞪着李永芳和范文程,沉声说道:“先克锦州,再下宁远,直抵关门之下,再打到京城,抓住狗皇帝。”

李永芳头也没敢抬,但却能感受到皇太极那咄咄的目光,能感受到那欲喷薄而出的怒火。

但事关大金,他咬了咬牙,还是谏道:“汗王息怒。伐明可以确定,但尚须等待时机。”

范文程也开口说道:“立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我军不耐暑热,伐明且待天凉。”

皇太极胸膛起伏着,幅度越来越小,脸上的潮红也渐渐褪去,最后颓然地坐进了椅中。

四大贝勒南坐,他是汗王,也无法独断专行。

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都是少智寡谋,根本看不出自己所实施的新政的重大意义,有助于大金的发展壮大。

皇太极觉得自己的手脚被束缚住,不得自由施展,可又没有办法。至少在目前来说,剪除异己不能仓促进行,需要谋划,需要他们犯错。

但传自东江军的谣言,不能说彻底粉碎了皇太极的计划,但大大地阻碍了他南面称尊的步伐。

就连最为支持自己的代善,现在也变得谨慎,不那么言听计从。可见阿敏和莽古尔泰,更会有保全实力,提防自己的准备。

唉,现在恐怕还要加上掌着两白旗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皇太极再也装不出从容镇定、智珠在握的模样,轻抚着额头,思绪繁杂混乱,心情焦躁烦闷。

范文程这个好奴才,主忧臣辱,上前躬身道:“汗王,微臣以为伐明当在征服蒙古诸部之后。”

皇太极头也不抬,嗓音有些沙哑,说道:“可详细说之。”

范文程缓缓说道:“朝鲜已经屈服,大金已去一敌;再击败西面的蒙古,则明国再无盟友助力。如此,便可专心伐明。也不求一战成功,譬如伐大树,先去其枝叶……”

皇太极慢慢抬起头来,有些动容,似乎又重新振作起了精神。

…………………..

朝廷终于开了点窍,或者说,是皇太极要称帝的情报,刺激到了小木匠。

郭大靖也得到了消息,对此还是颇为满意。

要知道,朝中不是没有智计出众的人才,只是心思没用到正地方。成天不是党争攻讦,就是拍老魏的马屁,国家大事就此耽误。

“不错,这招儿够狠。”刘兴祚也是甚为赞赏,笑着说道:“监军太监和锦衣卫就要到岛上了,看来,朝廷对于情报工作的加强,还是用心了。”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只是情报,会让他们满意。可要涉及到军事、政务、经济,可不能让他们乱插手。”

刘兴祚沉吟了一下,露出为难的神色,说道:“若是他们插手呢,咱们强行阻止的话,恐怕不太好办吧?”谷

“我来阻止。”郭大靖淡淡一笑,说道:“你不用担心。”

刘兴祚翻了下眼睛,猜测郭大靖应该有别的办法,能在不过分触怒太监和锦衣卫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的权力。

小木匠要嗝屁了,老魏也要上吊了,现在派来的太监和锦衣卫,呆不了多长时间就该滚蛋,还怕他们干啥?

郭大靖心里有数,根本不怕这些派来的天子近臣。

“再练一个月的兵,还要出去作战。”郭大靖岔开了话题,说道:“光练不战,形成不了真正的战力。”

“步兵,还是骑兵?”刘兴祚问道:“或者是步骑全出?”

郭大靖想了想,说道:“先步兵吧,骑兵训练的时间还短,装备也不齐全。”

刘兴祚点了点头,倒是没有意见。

虽然他也有率骑兵杀敌建功的心思,可也知道,一个多月的骑兵训练,显然还是不够的。

别说一个多月,如果按照以前的骑兵战法,就是一两年,也练不出能与建虏争雄的骑兵。

“步兵出战的话,你就不要亲自统兵了。”刘兴祚建议道:“那些军官,也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才是。”

郭大靖想了想,有些勉强地点了点头。刘兴祚说得有道理,事事不放心,都得亲历亲为,那些军官怎么在实战中成长?

“吴九成又从山东购买了一批物资。”刘兴祚看着郭大靖,说道:“钱花得差不多了吧,要不要把军饷暂时停发,只发粮食。”

朝廷新定东江镇兵额为三万五千,每岁每兵银1.4两米一斛,与关宁同饷。

而以前发给东江镇的数额是按十五万人发的,因为东江镇有军有民,都赖朝廷供应钱粮。

也就是说,除去三万五千的与关宁同饷的士兵,还有领半数钱粮的十一万五千老百姓。

当然,东江镇的军民要高于这个数字,最多的时候有近七八十万人。

所以,看似朝廷很慷慨,但东江镇领到的粮饷,也就勉强够用,得紧紧巴巴地过日子。

郭大靖摆了摆手,对刘兴祚的建议暂时不作考虑。朝廷发了,那就没有克扣的理由,要士兵拼命作战,就要让他们能养家糊口。

“都不容易,暂时不要动士兵们的粮饷了。”郭大靖故作轻松地一笑,说道:“放心吧,赚钱谁也比不上我。就是朝廷拖欠不发,挺个一年半载也没问题。”

刘兴祚点了点头,对郭大靖不佩服都不行。他早就发现花出去的钱是很大的数额,绝不是那点军饷和赏功银。

他问过郭大靖,郭大靖敷衍地说是从林姓商贾那里借贷的,日后用参貂等辽东特产,或是工坊制造的奇物来偿还。

刘兴祚有些怀疑,但又找不到别的理由。

既然郭大靖能有钱贴补军用民用,不管是抢是借,他没那个本事儿,也就不好多说。简单地说,就是“管他呢”!

刘兴祚走后,郭大靖拿出吴九成去山东捎回来的情报,有关山东各地官绅的。搜集到的多是山东沿海地区的。但也能看出来,谍子正向山东内陆深入拓展。

秋收之后,这些官绅家的粮仓满了,也就是郭大靖动手的时候。

去山东一次,郭大靖准备干把大的,最好把明年东江镇需要的粮草都搞到手。这样的话,就不怕崇祯抽疯,不怕袁督师卡脖子了。

至于南方运粮,其实也只是候补,用来钓住林家的一个手段。

毕竟,那是要花钱买的,郭大靖的身家,也经不起这么造。甚至于,他还有到江南大偷特偷的心思。

或者到京城,那些王公大臣有的是钱,李自成可是搜刮了几千万两呢!就是难度大了点,没有乡下老财那么好偷。

一想到几千万两银子,郭大靖就来气,又骂崇祯是个蠢货,昏君加暴君。大饥荒席卷中原,还要往老百姓头上加赋增税,不管他们的死活。

这样的皇帝,早死早好,你还能指望他扫除积弊、振作国势?你还能指望他体恤子民,善待为国征战的将士?

嗯!这家也是一定要偷的。

郭大靖的目光集中到了情报上一家大户,顶大的大户,全天下都知道,曲阜孔家。

任凭王朝更替,甚至是异族入主中原,孔家都始终屹立不倒,转而为新统治者服务。

这算不算汉奸?在郭大靖的认知中,毫无疑问。但孔家不那么认为,他们要保住性命,保住荣华富贵,好把孔圣的学问传承下去。

很好的借口,没有什么道德上的愧疚。前朝的恩惠封赏没了,本朝不是又给了,真是统治者手中好用的工具。

郭大靖表示:佩服,佩服。

有这样的孔家,也难怪那么多读圣贤书的家伙们,当了汉奸也心安理得,卖国也卖得理直气壮。

郭大靖冷笑着把情报收起,又开始处理起其他公务。

总的来说,各项事业都有很大的起色,主要是钱粮上的奖惩,直接涉及到自身利益,再胡混划水,挨饿去吧!

郭大靖对于百姓是体恤关怀的,但脸一黑下来,对偷懒耍滑,甚至是不听号令的军官,也不惯着。

就说联合捕鱼的事情,各方派人派船,可主事儿的却是郭大靖。

短期的教导培训后,就刷下来一批人。不管是哪来的,都打发走。即便是皮岛本部的,郭大靖也不留情面。

既委任了负责捕鱼和加工的管事,或者叫官儿,还在其中安插了耳目。

郭大靖对于联合捕鱼公司的运作,个人的表现,都心中有数。

不好好干就滚蛋,这帮人吃的粮食,住的屋子,捕鱼的装备,可都是郭大靖出钱出粮置办的。

别以为联合捕鱼是求着你们,没你们那几条船,照样能干得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