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四十章 玻璃工坊

逆天换明 第一百四十章 玻璃工坊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丫头在盆里草草洗了把脸,便坐在桌前,喝粥吃馍,小咸菜嚼得咯嘣脆,歪着小脑袋问道:“靖哥哥,学堂里又来了几个人,是新村的野孩子。”

“他们在学堂还敢撒野?”郭大靖脑海里出现了韩山童那个半大小子,不禁微抿嘴角,笑道:“先生能收拾他们吧?”

“能。”蓉儿用力点了点小脑袋,脸上浮起幸灾乐祸的神情,笑得咧开小嘴,“先生用戒尺打他们手心,啪啪啪可响呢!”

这孩子,又不是过年放炮,至于笑成这样吗?

郭大靖有些好笑,喝完最后一口粥,放下了碗筷,伸手拍拍蓉儿的小肩膀,笑着嘱咐道:“你可得好好学习,让先生打手板多丢人哪!”

“先生说我顶聪明,一教就会,最喜欢我了。”蓉儿笑着说道:“班上就我没挨过先生的戒尺。”

“蓉儿最聪明了,现在都是她在教我识字呢!”李秀姐把烤鱼夹给蓉儿,笑着夸奖道:“以后啊,没准就是女先生呢!”

“女先生——”郭大靖用力点了点头,说道:“那肯定没问题。”

蓉儿嘻嘻笑着,低着脑袋,烤鱼馍馍吃得香甜。

郭大靖回屋穿上军服,李秀姐跟在旁边侍候,帮他整理衣角袖子,眼中透着掩不住的柔情。

“多出去走走,光在家里做活儿,闷得慌。”郭大靖迈步向外走,说道:“天气也好,海景也不错。”

李秀姐含笑点头,直把郭大靖送出去,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村口,才转身回去。

男人在身边,有吃有喝饿不着,对李秀姐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至于更高的目标,李秀姐还真没有。

再说郭大靖,来到军营便看到士兵们正在围营跑步。

这是每天固定的科目,看似简单普通,可没有足够的粮食,以及副食营养,却是很难坚持长久的。

军队是基础,是保障,伙食标准自然比老百姓要高,至少要保证吃饱。

郭大靖还尽力在原有的标准上提高,岛上打的鱼,多半都给了军队。不说天天见荤腥,两三天也能尝到油水。

来到自己的屋子,郭大靖先把今天要做的工作捋了一遍,又提笔写得更细一些,等将士们开完早饭,便要一一落实。

两百骑兵是凑出来了,还剩下不少战马,只能当作拉车驮物的骡马使用。

战马要时常**料的,鸡蛋什么的不用想,豆子就是古代给战马最好的精料。即便如此,按照广鹿岛的资源,也养不起太多。

各岛驻军都多多少少有些骑兵,主要是作为探马使用。为了解决草料问题,都种了不少苜蓿,广鹿岛也不例外。

郭大靖嫌种植面积太少,早就给李维鸾去了书信,托他在旅顺多种一些。铁面具不是白给的,郭大靖还时常送这送那,李维鸾倒也答应得挺痛快。

有了成建制的骑兵,刘奇士终于得偿所愿,被任命为这支骑兵的指挥官。并按照郭大靖制定的方法,开始了训练。

刘兴祚也精于骑射,看过骑兵队的训练后,颇有所悟,也很是见猎心喜。大部分工作都扔给郭大靖,他和骑兵队成天厮混在了一起。

到底还是有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心思,郭大靖对此倒也理解,只好又提拔了几个得力的军官,来分担工作。

早饭吃过,按照惯例,刘兴祚带着军官们前来报到,领受任务。

“今天要训练变速队列,某作为旗长,不能缺席。”刘兴祚上来就把自己摘出去,意思是别给我分派工作。

你这家伙是故意的,借着喜欢骑兵作战,把枯躁的工作都扔啦!

郭大靖翻了翻眼睛,本来也没给他安排,可你这么说的话,是不是有些对领导不敬啊?

刘奇士躬身说道:“将军,骑兵队的装备,不知何时能够打造齐全?”

半身胸甲,由原来的甲胄改造,是为了减轻负重,不影响马速;新式马刀,仿造的俄罗斯恰西克军刀,郭大靖玩儿过,挺顺手,大概形制也有印象;头盔、铁面是现成的,再配备手弩……

郭大靖又翻起了眼睛,说道:“精铁刚买来没几天,工坊正在加紧打造,估计得等个七八十来天吧!”

“那就好。”刘奇士嘿嘿一笑,躬身退下。

郭大靖瞅向刘兴治,随口问道:“今天是继续训练伪装潜伏和山林伏击吧?”

刘兴治躬身道:“是的,将军。”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在装备上面,还有所欠缺,末将已经列了清单。”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我看到了,会尽快补全的。”

这帮家伙,就知道要这要那。也不管老子有没有钱,从哪赚钱。

郭大靖看这几个家伙都有些坐不住的样子,无奈地摆了摆手,“有训练任务的,就先下去安排吧!”

“末将遵命。”刘兴祚干脆利落地起身,施了一礼便转身而去,刘奇士等军官也施礼告退。

一出屋子,这帮家伙又欢实起来,有说有笑地结伴而去。

郭大靖远远地还听见刘兴祚和刘奇士抱怨操练场太小,商量着过几天要登陆找个宽绰地儿好好训练。

得练得差不多再出去呀!人马一动,粮草物资的消耗不小。

郭大靖轻轻摇了摇头,他其实已经安排好了,把骑兵队拉到旅顺去训练。

李维鸾也在按郭大靖的办法训练骑兵,刚来了书信,盛情邀请广鹿岛的骑兵队前去切蹉交流呢。

打发走了几个急着练兵的家伙,郭大靖才对留下的人安排工作。

说起来,军队的训练重要,可广鹿岛的运作经营,就更是基础。没钱,没粮,啥也干不了。

而相比刘兴祚的按部就搬,郭大靖的经营手段就更有创见,更有章法,也更加科学有效。

种植养殖、晒盐、捕捞和养殖海产、工坊的细划和分工协作、制硝,包括分包到户的鞋袜手套等等,郭大靖都一一听取汇报,并做出调整和安排。谷

起色和改变是肯定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当然,郭大靖的钱也是越花越少。

光出不进,哪里是长久之计?等到山穷水尽,倒还不如维持原样儿,不提高待遇呢!

有好处,自然人人称善,就跟涨工资似的。可要下调待遇,准保是怨言满腹,沸反盈天。

所以,赚钱才是郭大靖的重点工作,保证军队的装备、伙食、训练能够正常,保证百姓的生活至少不虞饥饿之苦。

说到领兵打仗,有很多将领军官都能胜任。可要说到赚钱,赚大钱,这个时代应该还没有比郭大靖更厉害的。

不是那种以雄厚的资本为后盾,而是创新发明,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暴利。

依靠自带的空间,去偷算是个办法,但也不是郭大靖的首选。

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好,郭大靖又去工坊巡视了一圈,才来到一处偏僻的所在。这里有房屋院落前,院墙是土坯所垒,只有一座大门,竟有士兵在站岗保护。

“见过大人。”士兵躬身施礼,回应的是郭大靖的颌首微笑。

“蒋小贵,又是你值班呀!”郭大靖笑着说道:“你老娘的病好些了吗?”

蒋小贵现出感激之色,躬身道:“回大人,那个姚大夫的药不错。再加上天气暖和了,俺娘的气喘病已经好多了。”

老姚头儿根据特长,已经成了岛上的一个郎中。大病治不了,小病能对付,也就那么个水平。

可古代的医疗水平,也没法让医生有太高的医术,老百姓也很宽容。治好是郎中的功劳,治不好那就是命,哪有什么医闹。

“那就好。”郭大靖也不多说,拍了蒋小贵的胳臂一下,带着两名亲兵迈步进了大门。

屋内很宽阔,就是一个工坊,不是给人住的。院子角上的几间屋,才是工匠们的住处。

工坊内热气逼人,郭大靖刚进来,额头便沁出了汗珠。

几名工匠正在忙活着,粘土坩埚内的融熔物已经软化,通红发亮,散发出灼人的热量。

郭大靖轻手轻脚,不影响工匠们的工作,坐在不远处静静地观看。

一三一七年,也就是元朝延佑四年,威尼斯玻璃工匠制造出了透明玻璃;

一五零七年,明武宗正德二年,聪明的威尼斯工匠用汞锡齐法制造出了第一面精致复杂的镜子。

它的出现轰动了欧洲,成了王公贵族的新宠。法国王后结婚的时候,威尼斯国王送了一面小小的玻璃镜作为贺礼。

这在当时要算是非常珍贵的礼物,它的价值在当时要十五万法郎。

现在是天启七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大明还没有玻璃镜子,甚至连透明玻璃都造不出来。

而就在十几年前,荷兰眼镜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随后,伽利略发明了四十倍双镜望远镜,成为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

尽管对于望远镜,郭大靖更加地需要。但从赚钱的角度,玻璃镜子却是首选。

原料并不复杂,对于广鹿岛来说,基本上就能满足。只是把纯碱换成草木灰,理论上便具备了烧制玻璃的条件。

这些都是郭大靖在前世看小说时学到的,要不怎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呢,学到的东西,没准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

当然,理论是理论,要真正的成功的话,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实验。只要是方向正确,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几个工匠都是有烧陶烧瓷经验的,由郭大靖私人出钱,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在这所被郭大靖称为“研究所”的地方,进行着不断的烧制实验。

只要能烧制出透明玻璃,发财大计也就算基本完成。至于怎么压制成平板玻璃,怎么用汞锡齐法制镜子,就简单了很多。

工匠头儿叫鲁世英,看到郭大靖进来,也只是略点了下头,便继续全神贯注地继续工作。

一团熔融成胶状物的东西被铁管挑起,放进一块磨得锃明瓦亮、一尘不染的浅浅的铁板槽中,并从根部剪断,一根辊子在上面反复用力压过。

这是制造平板玻璃最古老的办法之一压延法,还可以用吹制法,把吹成圆柱形的玻璃管从中间切开,展平后让其自然冷却。

吹玻璃需要技巧,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实践。郭大靖想尽快看到效果,也就没向工匠们传授这种他都不会的技艺。

郭大靖并不需要太大块的玻璃,巴掌大的小镜子,价格低些,更好出售。

购买人群也好找,风月场所的小娘子。特别是什么花魁之类的,有的是恩客舍得一掷千金。

压延完成,鲁世英才长嘘了一口气,招呼工匠们休息一下,等待玻璃自然冷却后再看效果。

“小人见过郭将军。”鲁世英过来施礼拜见,又拿过昨天造出的玻璃让郭大靖观看。

还是有点绿,不够十分的透明。但郭大靖却表现得十分满意,和鲁世英来到院里,坐下来边凉快,边拿出了改进的办法。

“用磁铁提纯原料,看来还是不够。”郭大靖取出一包土硝,交给鲁世英,说道:“再烧制时加些土硝,应该可以去除些杂色。用量嘛,还得你们用实验来确定。”

威尼斯人用二氧化锰作为玻璃的脱色剂,郭大靖找不到,只好用土硝来替代,应该也有效果。

“小人记下了。”鲁世英双手接过放在一旁,给郭大靖倒上了茶水。

作为会烧陶瓷的老工匠,鲁世英并不知道郭将军要烧制出透明的玻璃作什么。

但作为军户,让干啥就干啥,待遇又优厚。他只要尽力完成任务,还能得到一份奖赏。

“每一次烧制,都要详细记录,作为日后大量生产制造的依据。”郭大靖示意鲁世英也坐下,缓缓说道:“某要说不心急,是假的,但你们却不能丢了认真。”

“小人明白。”鲁世英躬身道:“大人要的是长远,不是碰运气的一两次成功。”

郭大靖点头赞赏,说道:“正是如此。嗯,既然已经明白了,那便去工作吧,我在这等一会儿,看看实验的结果。”

“是,小人告退。”鲁世英施礼后便又进了工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