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股来捕鲸

逆天换明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股来捕鲸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明年若有机会,末将准备助李维鸾将军收复金州。有此百十里土也,就能安置数万辽民。”

“占领不是问题,能不能守住呢?”毛文龙看了郭大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道:“你还说到了机会,会是什么样的机会呢?”

郭大靖挠了挠头,说道:“末将正在全力以赴地准备,是否行动,还要看具体形势的变化。”

沉吟了一下,郭大靖继续说道:“毛帅曾说过,建虏四面被围,整体形势并不乐观。今年攻打朝鲜,明年可能还要攻打它处,以解被困之局。末将说的机会,就是看建虏将如何行动。”

辽西关宁军,辽东东江镇,北面蒙古诸部,东面有朝鲜封锁,这就是后金当时的形势。

现在,朝鲜已经与建虏盟誓,形同中立,使得四方封锁出现了漏洞。但建虏还是要行动,改变不利的态势。

毛文龙垂下眼帘,思索了半晌,沉声道:“不是辽西,就是蒙古虎墩兔。本帅看来,攻打虎墩兔的可能更大。”

今年如果攻不下宁远和锦州,建虏想必也知道坚城大炮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况且,战必有得,再去打锦州或宁远,也没什么好抢的了。

至于东江镇,基本都在岛上,建虏想打也没办法。

要分析判断建虏的动向,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只要用换位思考就行。

假如我是皇太极,定然要个个击破四周的敌人。

朝鲜最弱,就先打服;蒙古诸部也不强,还能掳掠到不少的牛羊;辽西的城堡炮塔流,撞得头破血流就别再去碰;东江镇是个祸害,可捞不着。

而郭大靖还知道皇太极征服蒙古诸部后的另一个意图,那就是为抄掠京畿打通道路。

当然,皇太极现在未必会有这个想法。只是随着周边形势的变化,条件逐渐具备,也因大饥荒而不得不进行的军事冒险。

“若攻打蒙古诸部,建虏多半会于春际发动。”毛文龙眯了下眼睛,说道:“大靖,你抓紧准备。到时,本帅也会助你一臂之力。”

春天,万物萌生,温度又不高,建虏比较适应,马也有青草可吃,确实是相当合适的时间。

郭大靖躬身谢过,心里又多了几分底气。

光是广鹿岛和旅顺的兵力,占领金州并要击败建虏的袭攻,还不算是特别充足。如果毛文龙能派其它岛屿的人马助战,把握就更大了。

当然,郭大靖和李维鸾也可以凭脸面请友军相助,但却没有毛文龙直接下令那么正当合理。

毕竟,这不是增援,而是前来助战。不仅要有足够的兵力,郭大靖还要动员百姓乘船而来,用最短的时间,在南关构筑一道防线。

数千人马返回旅顺,毛文龙等待陈继盛那边的消息,也派人侦察搜集锦州建虏的动向。

几千人马却没闲着,按照图纸规划,修筑完善旅顺要塞。

尽管郭大靖不认为建虏会来攻打旅顺,但有备无患,绝不能轻忽大意。

而在帮助修筑的过程中,郭大靖和李维鸾等将领不断商议,又进行了一些完善,使得旅顺要塞名副其实。

就算是换成郭大靖来攻打,冥思苦想之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长期围困,或是用人命来填,一点点地来啃这块硬骨头。

当然,如果有红夷大炮,或者是攻城重炮,自然可以用炮火摧毁要塞,尽管花费的时间也不少。

但建虏哪有这种高科技装备,从明军手中缴获的旧式火炮,射程近、威力小,除了直射和重量的优势外,并不比重型抛石机厉害多少。

休息的时候,这些将领便常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打屁。感情嘛,是培养出来的,毛文龙也乐得见到手下军官们融洽相处。

“大鱼,数千甚至上万斤重的?”对于郭大靖的描述,将领们都表现出了惊疑,大小长山岛都司俞亮泰尤其明显,嘴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

切,都以为我在吹牛呢,俺可没袁督师那毛病。

郭大靖脸色郑重,以此来表明自己是认真的,是没说假话的,“在海洋岛,某准备先建立个鱼肉处理作坊,百八十人差不多够了。”

“鱼肉或腌、或熏,能够长期保存;鲸油提炼出来,或点灯照明,或制成油弹,作为火攻的武器。你们先入股先受益,不过是抽调些海船、人手,拿出些食盐罢了。”

各岛都有船只,大的也有那么几艘。郭大靖觉得不能光自己出力出人,拉上其他将领,也都能得好处。

“船和人倒没问题。”石城岛都司仇震泰摸着下巴说道:“反正也有很多闲的时间,不能浪费。”

郭大靖笑着赞道:“老仇有眼光。虽然说捕鱼一年四季都可以,但要大量的话,只要还在春秋两季。就是有军事行动,也不是全军动员。”

尚可义呵呵笑着,说道:“某觉得,咱们最好组织一支专门的捕鱼船队。这越捕越熟练,收获也就越来越多。”

“好哇!”郭大靖用力一拍大腿,说道:“集中一批由水兵和渔民组成的捕鱼队,越干越专业,越干熟熟练。装备嘛,广鹿岛负责提供。”

捕鱼,郭大靖主要是想捕鲸,就采取近海捕鲸,以海洋岛为基地。这样可以采取单船作业,多船协同自然是更好。

远洋捕鲸的规模太大,什么鲸工船、运输船、冷藏船、油船、捕鲸船和拖鲸船,干不起。

至于装备,可以向毛文龙要些弩机,也就是床弩,把箭头改造一下,拴上绳子,再加上浮标指示方位。

除了猎鲸的武器,还需要在船上加个用滑轮起吊的装置,对于郭大靖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样啊——”仇震泰盘算了一下,说道:“那我出四条船,一条大型,一条中型,两艘小的;人嘛,先出六十。”

“我和老仇一样。”俞亮泰捧了个场,没压过仇震泰,大家脸面上好看。

李维鸾一直笑呵呵地听着,见郭大靖的目光投过来,开口说道:“旅顺也不能落后,就出一样的船只和人数。”

郭大靖嘿然一笑,说道:“毛帅已经答应出两艘大船,某本不想出风头,可这个建议是某提出的,作为大股东,某就多出两艘小船如何?”

抬起手向下压了压,郭大靖又补充道:“收获不论多少,毛帅那边拿三成,剩下的咱们都是平均分,如何?”

“大靖,你还真是亲兄弟明算账。”仇震泰哈哈笑着,拍了拍郭大靖的肩膀,调侃着说道:“你是大股东,说了算。”

“装备和培训什么的,都是你来做,如何分配,你说了算。”俞亮泰点头赞同,看神情也并不把什么收获看得太重。

李维鸾也代表旅顺表了态,船和人都交给郭大靖,省心了。

你们哪,光听说大鱼,数千乃至上万斤,还是当成笑话听了。等尝到好处,就该不这么想啦!

郭大靖也不客气,准备着回到广鹿岛就派人去海洋岛,先把基地建好。等人船到位,安装装备,进行短期培训,这渔业公司就开始正常运作了。

捕猎鲸鱼若是光吃肉,那就太可惜了。鲸脑油可制造高级蜡烛,鲸油可用作烹调,可用作润滑油,还可制造肥皂、化妆品及香水,骨粉可用作肥料……

如果利用得好,捕鲸能成为一个产业。你想想,远洋捕鲸动不动就在海上呆数月之久,没有暴利,谁会干呢?

也不用担心船只和武器的问题,古代的爱斯基摩人捕鲸用的还是皮艇,带有倒刺的捕鲸标枪以及皮绳呢!

而且,增加一个产业,对于东江镇来说,也算是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否则,水师的船和水手也多半是闲着,闲着也是要吃饭的。

也就是说,多捕少捕都是赚的,初期的投入,对于郭大靖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而对东江水师的了解,也让郭大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当时叫水兵,准确顾惜说就是水手,只管操船驾船、运输物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水师里真正有些战斗力的是操炮手,或是登船之后的陆兵,比如火枪手、弓箭手之类。

这与郭大靖想象中的水师有很大差距,估计这也只能欺负欺负建虏,在大海上,连海盗也打不过。

但对水师的升级改造,现在还不在郭大靖的计划之内。毕竟,饭得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哦,还给了本部三成呢!”毛文龙听着内丁都司尚可喜的汇报,不禁笑了起来,沉吟着点了点头,说道:“那本帅也别小气了,再给他添两艘大船好了。”

尚可喜躬身道:“末将不知大帅意思,未敢插言。”

“嗯,他之前倒是跟本帅说过。”毛文龙微笑道:“没想到他还真用上心了。”

停顿了一下,毛文龙对尚可喜说道:“陈副帅已经送来捷报,连克昌城、满浦,斩首近千。另外,建虏也从锦州撤围,此番牵制行动也算是圆满完成了。”

斩首近升,其中只有三百多建虏,其余皆是剃头朝奸的乌合之众。

满浦虽被攻下,但守军是主动放弃,提前渡江而逃。虽被赶到的东江水师拦截,还是逃跑了大半。

关键是建虏撤围了,毛文龙也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因为有五百多建虏首级,几百朝奸人头,足以证明东江军是实打实的展开了牵制行动。

毛文龙心里是愉悦的,尽管不知道皇帝会如此酬功,但这次牵制并没有让东江军有过大的损失,可径袭辽阳,却能成为捷报中的亮点。

显然,自己还是有眼光的,火速提拔郭大靖,使他发挥能力,为东江镇,为自己,又增光添彩。

而凭郭大靖对建虏的仇恨,必然还会展开行动。日后的战果和斩获,也是可以期待的。

“末将这就整顿人马,护卫大帅返回皮岛。”尚可喜躬身施礼,转身而去。

旅顺要塞的构筑,已经七七八八,毛文龙带走本部人马,已经影响不大。

毛文龙接过师爷草拟的报捷文书,审阅过后,提笔誊写好,派人急报登莱和朝廷,并安排船只解送俘虏和首级。

随后,毛文龙便召集众将,进行了安排布置。

其实,对接下来东江镇的军事行动,毛文龙并没有具体的计划,各部还是以休整恢复为主。

但有一件事情,却令众将感到振奋,那就是增加各部的额兵数。

毛文龙倒也公平,按照各岛现有的兵力,按比例进行了分配。即便是郭大靖又立战功,也是一视同仁。

对此,郭大靖倒也不以为意。

额兵数只是表面上的,自己要有本事,有财力物力多养兵,毛文龙可是不管,还乐见其成呢!

所以,郭大靖才在广鹿岛实行全民皆兵的战略,连妇女也要接受训练。

等到明年或后年,他或是做生意赚了钱,或是去山东搬运了物资粮草,再扩充军队,才不是负担。

现在嘛,郭大靖虽然有钱,但基本都要花在购买武器装备和粮草物资上。

送走了毛文龙及所率的部队,郭大靖等各岛官兵又在旅顺呆了三天,完成了要塞的构筑和完善,才纷纷登船而去,各返驻地。

…………………

京城。

建虏撤围锦州的消息,和辽东巡抚袁崇焕上报宁锦大捷,以及毛文龙的报捷文书,相差不了几天,便传播开来。

老百姓不知究竟,只知道辽东又打了胜仗,建虏又死伤无数,心中自是高兴安定。

关门无虞,战争还远在千里之外,也仅此而已。

平头百姓还要为了生活奔波,考虑的是衣食住行,真的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其它的事情。

但朝堂上,为了这个宁锦大捷,却在争论,甚至是互相攻讦。党争,真的是大明的痼疾,难以根除。

实在是袁督师在此战中的表现过于不堪。若说有功,坚守锦州的赵率教和镇守太监纪用,以及率家丁违令出战的满桂,都比他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