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一十四章 买卖谈妥,赴任广鹿岛

逆天换明 第一百一十四章 买卖谈妥,赴任广鹿岛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此乃新茶,郭将军赶得真巧。”林天生马上转头吩咐伙计,给郭大靖包上一斤新茶。

郭大靖拱手致谢,也不矫情,开口说道:“上次相见,谈了下从东南购粮之事。现郭某要前往广鹿岛驻守,此事便可敲定了。”

“恭喜恭喜。”林天佑再次致贺,说道:“既已有了明确码头,购粮之事就好办了。不知郭将军第一批要购粮多少?”

郭大靖已经打听过,林家有两条海船,载重在万石左右,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五百吨。

如果满载的话,按照当时两银子四石米的价格,买一万石的米,不算运费,大概需要两千五六百两银子。

“今年先买一万石。”郭大靖很干脆地说道:“定金一千两,三天内交付。”

林天佑还未开口,林天生笑着答应下来,说道:“没问题,下半年肯定送到。”

郭大靖愣怔了一下,但随即笑了起来,这是个爽快人,好象也有讨好结交的意思。

“没想到林兄这么豪爽。”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某还有一件宝物,请二位看看,给估个价。”

郭大靖留意到林天生数次瞟过绸布包裹的镜子,也不卖关子,伸手打开绸布,让二人观看。

“这个——”林天佑凑近一看,镜中清晰无比的镜像吓了他一跳,赶忙缩回来再仔细端详。

林天生开始也是目瞪口呆,但很快调整过来,面露惊异之色,说道:“此是宝镜,不知何物所造,竟是纤毫毕现,令人惊叹啧舌。”

郭大靖亮出宝贝,再谈派藤野正乘林家海船去澳门购枪一事。只要林家兄弟觊觎这宝镜,便不会对藤野正不利。毕竟,藤野正身上要带着钱财。

淡淡一笑,郭大靖傲然介绍道:“此物不说在大明,便是全天下,也只此一面,乃是郭某祖传之的,制法早已失传。”

“说是独一无二,却也并不为过。”林天生沉吟着说道:“某自诩见多识广,却从未见过,连听闻亦是没有。”

林天佑深以为然,眼中射出热切的目光。说道:“郭将军有此宝物,不知作价几何?”

越是稀罕物,价值越高,也越是不好出手。

郭大靖深知此点,略微犹豫了一下,说道:“郭某亦不好定价。但想委托二位,带去东南繁华之地竞价出售。当然,佣金很丰厚,卖出给二位直接扣除便是。”

林天生和林天佑互视了一眼,都没有马上回答。

东南地区商贾众多,巨富之家亦是不少。扬州,多是富得流油的盐商;江浙,亦有一掷万金的海商。

此等宝物,若是商贾云集,公开竞价的话,卖出令人瞠目的天价,也不算意外。

但郭大靖舍得把此宝物交与他们,肯定有别的说道。他们犹豫迟疑,也是不知郭大靖的用意所在。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相信别人就要瞻前顾后,试探来试探去,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郭大靖手中还有三块,都是浴室拼接的大镜子拆下来的。尽管他也知道这玩艺儿在古代可能会卖出天价,但身在东江,也没有时间去行商赚大钱。

若是以赚钱为目的,郭大靖也不会继续征战沙场,就凭现在的身家,到东南或是海外,也是大富之人。

“此物暂且放在广鹿岛,只要贵商号帮郭某做一件事,便可拿走拍卖,不用抵押。”郭大靖审视着林氏兄弟,说道:“上次林二先生说过,与壕镜的西夷有些商贸往来。”

林天生点了点头,说道:“壕境的西夷确实常买林家收购的生丝,林某也去过壕镜,倒也认得几个西夷商人。”

当时大明默许的通商西夷就是壕境的葡萄牙人,而象西班牙人、荷兰人都没有这个特权。

为此,荷兰人还数次攻打壕境,想打破葡萄牙人的垄断,取代葡萄牙人与大明的商贸往来。

郭大靖微微一笑,说道:“西夷火器犀利,郭某要派人从壕镜购买一批火器,并想聘几位西夷教官。不知二位可否帮忙牵线搭桥?”

就这?林家兄弟互视了一眼,露出了释然的微笑。

林天佑笑道:“嘉兴便有西夷传教士,请他们引荐,事情更好办。郭将军的这个忙,我兄弟全力相帮就是。”

林天生用力点头,说道:“西夷唯利是图,只要有钱赚,聘请他们也不难。”

郭大靖起身拱手,说道:“多谢二位相助。不知什么时候返航,郭某好派人随行。”

林天生见郭大靖心急的样子,说道:“既是郭大人着急,再过半月便扬帆出海。”

“可否前往广鹿岛接人?”郭大靖追问道。

林天生想了一下,说道:“没问题。正好熟悉一下郭将军治下海岛,日后停靠也方便。”

郭大靖甚是满意,在林天佑陪同下又去商栈转了一圈,买了不少商货,才转身离去,说好明天就送定金过来。

“那宝镜能卖出几万两吧?”林天佑回到屋内,便急着向兄弟问询。

林天生沉吟了一下,说道:“这还要看咱们能召来哪些巨富豪商,就算只卖出一万两,两成的佣金也是赚得不少了。”

林天佑坐下来,端起茶碗喝了口水,缓缓说道:“大哥,这个郭将军有些神秘啊!又要购粮,又要买火器,哪来的那么多钱财?”

林天生淡淡一笑,说道:“此番援朝作战,东江军上缴的首级可是不少。再说,这不是咱们要考虑的,有钱赚是好事,能结交他,日后说不定更有大用。”

“大哥看好他?”林天佑说道:“据我所知,他是从建虏手中逃出,当兵是在正月。几个月就晋升游击,驻守一方,也确实很厉害。”

“关键是他看得长远,又肯花钱。”林天生补充道:“购粮,买火枪,都是为了发展。特别买西夷火器,聘请西夷教官,没几个人有那眼光。”

停顿了一下,林天生继续说道:“朝廷也不行。宁远大捷全仗着西夷的大炮,可之后呢,又没了下文。”

林天佑轻轻颌首,问道:“既是如此,那便替他保秘。反正不在皮岛,咱们正常做生意,沈太爷也说不出什么。”

“郭将军独自而来,也正是不想声张。”林天生轻轻叩击着桌案,思索着说道:“且看这三日内,定金能否送来。”

………………..

不用三天,郭大靖在第二天便把一千两定金送到了林氏兄弟面前。由此开端,双方算是正式建立了商贸合作关系。

郭大靖也没耽搁时间,整顿人马,只要了刘兴祚作为副手。第三天便向毛文龙辞行,乘船启航,前往广鹿岛。

援朝作战已经结束,各部都在陆续返回驻地岛屿。张攀因为战功,由守备晋升都司,率部回岛,正好与郭大靖同行。

“不以官阶相论,咱们以年龄相称。”郭大靖率先说道:“张兄,你以为如何?”

张攀哈哈一笑,说道:“大靖兄弟,你既不拘礼,某还矫情吗?”

郭大靖笑着相邀,两人同乘一船,还能顺路一段。

“到了鹿岛,张某尽地主之谊,大靖兄弟盘桓两日再携家眷回去吧!”张攀以为郭大靖要去鹿岛接人,主动发出了邀请。

郭大靖摇了摇头,说道:“某暂时不接家眷了。到了广鹿岛,肯定事务繁忙,等某都安顿好了,再派人去接。”

停顿了一下,他向张攀拱了拱手,说道:“还要劳烦张兄多多照顾。”

“这有什么劳烦不劳烦的。”张攀摆了摆手,说道:“你放心好了,某肯定照顾好他们。”

郭大靖谢过之后,又提起了在鹿岛种土豆的事情,“据说是海外之物,产量高还耐寒,估计现在已经种下了。”

“难得你想得如此周到,某在这里谢过了。”张攀说道:“这你也放心,某派专人照管田地,秋收后若真是出产很高,明年就扩大种植。”

郭大靖这下终于放下心来,在鹿岛也就这两件事情。

嗯,还有要招几个帮手,与自己一起逃出建虏统治的村民中,倒是有几个合适的。

只不过,这不着急,等自己在广鹿岛安顿好,再派人去一起接来也不迟。

“上半年主要是休整和练兵。”张攀扳着手指头说道:“多制造弩、地雷、木炮、抛石车,下半年或许有所行动。”

援朝大战中,东江军各部的损失也不小。

好在朝廷把拖欠的粮饷都补上了,各岛驻军都分到了一些,补充兵员是肯定的,辽镇军民也能将巴地度过今年。

所谓将巴,就是还要加上辽镇的种植、渔业等产出,才勉强够。

但朝廷的首功赏银还没到,也就是说,今年要比往年宽松许多。况且,向朝廷请求再度核兵,毛文龙和众将都有信心再扩充五六千人马。

再加上地雷、木炮等武器,东江军的情况大有好转是肯定的。张攀也有计划,有畅想,说给郭大靖听,也是想征求下意见。

其实,郭大靖也是差不多的想法。补充兵员、加紧训练、制造武器等等,恢复实力后再发动。

但有一点,郭大靖要发动的时间和张攀略有些差异。

张攀准备在秋收之后,能多出些粮食来供养解救出来的辽民。而郭大靖要趁着天还热的时候,对建虏发动袭扰。

可郭大靖没说出来,反倒对张攀选择的时间点头赞同。

他有空间,储存了不少的粮食,还通过林氏兄弟购买了万石,自然不担心好不容易解救出来的辽民反倒会饿死。

各人有各人的考量,也是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的计划,郭大靖不能强求别人和自己一样。

而且,他的也只是计划,谁知道会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导致计划要临时更改呢?

“可以造些强弩,脚踏拉弦,在射程上或许能与建虏的强弓抗衡。”郭大靖把自己的想法也告诉了张攀,“未必要列阵对射,毕竟在射速上,弩不如弓。但借助工事,还是能够弥补很大的不足。”

真正的强弩,在射程上还要超过弓箭,古代称蹶张,西方叫脚踏。横扫六国的秦军,弩军就很强大,并击败过游牧民族。

张攀点了点头,说道:“某也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不知道制造起来有什么困难。”

金属弩臂应该是最好的,但对于东江军来说,恐怕难以大量制造。

用缴获的建虏的强弓改造,或许是个可行的办法,但郭大靖也没试过。但短弓既然没问题,强弓的改造应该也不是太困难。

“对了。”郭大靖又想起一件事情,说道:“多弄些火油和泥弹,用抛石车掷出,在敌阵中爆裂燃烧,既烧楯车又烧人,威力不小。”

张攀想了一下,笑着说道:“这是在龙王坨子防御战中使用的武器吧,可把建虏打得够呛。”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防御作战还应该是相当长时间里的主要战术,毕竟在装备和战力上,我军不如建虏。借着防御作战的胜利,也能逐渐培养出将士们不畏建虏的敢战之心。”

要想与建虏野战,必须要有一个过渡的阶段,最主要的便是将士们的心理。用不断的胜利来鼓舞,这是郭大靖的想法,也是他将要去做的。

平辽灭奴,不能野战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却不明白,特别是朝廷重臣,还死抱着劳民伤财的堡垒推进的战法不放。

郭大靖虽然重视防御,却不会修堡筑寨,那太耗时费力,他要在野战防御工事上下工夫。

借助于山川、河流,甚至是平坦野地,以最快的速度构筑工事,抵挡或阻击建虏,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壕沟阻遏楯车和骑兵,地雷、尖木桩或鹿砦拒马迟滞敌人冲锋,再以战壕胸墙为掩护,用弩或火枪杀伤敌人。远程则以抛石车为武器,当作火炮使用……”

边说边画,郭大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设想说出来。

张攀连连点头,特别是对郭大靖收束敌人攻击面,并用远程武器截断敌人,使其进攻难以持续,前锋便是有凶悍,也将陷入没有后援的围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