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九十八章 搬运,下毒

逆天换明 第九十八章 搬运,下毒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这个办法还真可以,郭大靖也想到过,建虏看来也不傻,对于打仗还是挺机灵的。

当然,郭大靖也从没把敌人当成傻子,每次行动都力争做到周密细致。只有重视敌人,才能战胜敌人,在战略上的藐视,则是另一回事。

“敌人抛掷石块,也与攻城时扔下滚木擂石差不多,有楯车,再多用盾牌,弓箭手也派人持盾防护,也未必不能攻破……..”

“集中力量从中间突破,敌人的两翼似乎很强,有弓箭和火枪……”

建虏也会集思广益,萨尔纳和图尔乐赞扬过后,其他军官也纷纷提出建议,多是根据今天的攻山情况作出的调整。

这边商讨得热烈,建虏的信心又提升起来。却不知道在外面,有人正在搞着破坏,将使他们所有的应变化为泡影。

月亮又躲进了云层,郭大靖的身影在粮车旁闪现,把一袋袋粮食搬起,然后诡异地消失。

他已经干了半天,在运粮车下或匍匐或猫腰地行进,悄悄地割开绳子,将一袋一袋的粮食收入空间。

因为车上都有盖粮的席子虚遮着,不走近或掀开,并不容易被发现。

这就是他要独自行动的原因,绝不能让外人知道他最大的秘密。而且,粮食也是他日后发展的重要物资,能多捞一些,基础便牢固一分。

指望朝廷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不管是小木匠,还是崇祯,都不是能够拔乱反正、中兴大明的皇帝。

而现在,和他预想的基本一样,集中了粮车的晒谷场只有寥寥几个守卫,且只在外围游动,防卫松懈。

这很正常,周围都住着自己的同伴和袍泽,进出村的路口防卫森严,这里哪会有什么情况?粮食又不会长翅膀飞了,要防的只是失火的意外而已。

什么叫灯下黑,什么叫越危险的地方才越安全。混进去不容易,可进去后你就是混入沙滩的一粒砂。

在惨淡的月光再次笼罩下来时,郭大靖已经钻入了大车的底下。将近两百斤一袋的粮食,他已经搬走了一百多袋,膀臂有些酸痛,需要歇一歇,缓一缓。

搬起粮食收入空间,郭大靖已经越来越熟练,并不需要抬起多高,有时候躺着手脚并用地挪动起来一点,就能够完成。

对于郭大靖,这些粮食就是资本,是长远发展的动力,是获得胜利的保障。这远比他刺杀几个建虏头目更有价值,尽管他现在有着机会。

吃掉了几块蜜饯,都是从林天佑那里买来,作为补充能量所用。尽管还有巧克力,但郭大靖却舍不得吃。

最好的休息和恢复,郭大靖发现就是意识沉入空间,使自己的身体进入类似睡眠的状态。

大概过了几刻钟,郭大靖睁开眼睛,观察了周围的情况,又开始了搬运术。

夜更深了,本就没几个守卫,戒备得就更加松懈。建虏或是缩着脖子在背风处打盹,或是无精打采地缓缓走动。

屯粮重地,严禁烟火,这是萨尔纳的严令。而月光忽明忽暗,更给郭大靖的行动增加了隐蔽和掩护。

郭大靖盯着月光的明暗闪替,干一会儿歇一会儿,又收了一百多袋粮食,只剩下外围的粮车,他才停下手,隐蔽起来,等待着离开的时机。

现在,除了外围粮车他没动,里面的粮车的席子下或是空空如也,或只剩下一两袋在撑着假象。

已是半夜时分,换岗的建虏晃晃地来了。等到原来的守卫转身离去,郭大靖悄然出现,大摇大摆地离开了此地。

原来的守卫没注意,看到了也以为是走得慢的同伴;新到的则以为郭大靖是换岗回去休息的守卫。

就这么简单,连句满语都没机会说。但简单的背后却是对人心的揣测,对建虏的熟悉,以及胆大心细、从容自若的行动。

走在已经熟悉过的村子里,郭大靖直奔水井。走过一处房屋时,他还顺手拎起了外面的木桶,动作极其自然。

离着水井不太远,有两个建虏在晃悠着巡视。对于拎桶走来的郭大靖,他们只是瞅了一眼,便转开了目光。

郭大靖见不必动手,便和别的打水人一样,来到井台,把拴着绳子的桶扔进井里,抓着绳子晃了两下,才把水提上来,装进自己带来的水桶中,拎着转身而去。

也就在这自然的毫无可疑的动作中,大量的毒药已经被投进了井中,却是神不知鬼不觉。

明天早上,建虏便会用井水做饭,还会放心地饮用。等到他们察觉到异样儿,应该已经是在攻山的时候。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郭大靖不能老指望着下毒。既然有机会,就狠狠地搞,也就没有吝啬,几乎把毒药全都用上,只留了一点。

已经是后半夜了,郭大靖拎着水慢慢地走在村里,决定尽量不动手,就这么悄然离去,让建虏毫无察觉地中毒,变成软脚虾。

村口的十几个建虏岗哨,警惕地注视着外面。远处是剃头人和民伕的营地,能听到里面叮咣的响声,正在打造明日所用的器械。

村内响起了急骤的马蹄声,岗哨回头看去,一骑正疾驰而来,手中高高举起了令牌。

岗哨们急忙闪开道路,放传令兵驰奔而过,直向远处的营地而去。

令牌是郭大靖有意收藏起来的,在刺杀硕讬的帐篷内,在攻破龙川的城内,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样式。

外紧内松的防卫,这些建虏显然还不知道硕讬是怎么被潜入刺杀的。也难怪,知道些情况的,基本上都在龙川被消灭了。

郭大靖在接近剃头人营地时偏转了马头,从营地旁疾驰而过,上了大路,很快就远去无踪。

………………..

同样凄冷的月光,忽明忽暗地笼罩着山林,笼罩着原野,笼罩着分路疾行的几路人马。

陈继盛、李维鸾、张攀等将领率三千人马,由云从登陆,前来增援尚可喜、刘兴祚、郭大靖所部。

选择在云从沿海登陆,一来是海冰已融,离岸又近;其次则是能够避开龙川之敌,并策应毛文龙所率的主力攻打宣川和浦口。

在路上,陈继盛便接到了信使的通报,转向小铁山行进。刚刚又有信使赶来通报,请援军赶往龙王坨子,夹击宣川运粮之敌。

“还有五十多里,本将认为要改变行军路线。”询问过朝鲜义兵向导后,陈继盛召集众将,商议着接下来的行动。

扫视着众将,陈继盛继续说道:“按照信使的通报,也就是在今天。建虏应该先于我们赶到龙王坨子,与友军会合一处共同阻击,已经无法实现。”

李维鸾说道:“如果友军能够成功阻击,我军改走大路的话,是不是就能对建虏形成夹击?”

张攀沉吟了一下,说道:“末将相信郭大靖和尚将军,龙王坨子又是险要之地,坚守一天还是能够做到的。”

陈继盛微微颌首,说道:“尚将军和郭大靖也很有信心,信使的通报便是希望我们在大路择险而守,截断建虏退往宣川的后路。”

“但是——”陈继盛话锋一转,说道:“为了稳妥起见,本将要派一千人马继续沿小路赶往龙王坨子,增援友军。主力则改走大路,在险要之地防御,截断建虏的退路。”

李维鸾点了点头,拱手道:“陈副帅这是稳妥用兵,两面都照顾到了,实为万全之策。”

张攀其实是有保留意见的,分兵固然稳妥,但也可能因为堵截的兵力不够,而达不到彻底截断建虏退路的目的。

可陈继盛已经做出了决定,更多的考虑是增援友军,使尚可喜、郭大靖所部不致落败,甚至有生命危险,他就也不好反对。

当然,张攀并不是不关心郭大靖等人,而是对郭大靖有了莫名的信任。信使的通报中,显示出了郭大靖的信心,在龙王坨子能够挡住建虏。

“末将愿率兵星夜赴援龙王坨子。”李维鸾拱手请缨。

对于郭大靖,李维鸾是钦佩的,和郭大靖的交谈中,他也知道郭大靖对于旅顺的看重,对于占据金州的热衷。

广鹿岛离旅顺很近,如果郭大靖能够驻守此地,日后旅顺受敌,或者占领金州,都需要郭大靖出兵出力。

所以,李维鸾愿意多帮帮郭大靖。至少,星夜赴援就是个人情,不管郭大靖是不是需要援军相助。

陈继盛痛快地点头应允,谁去增援都是一样,他现在考虑的是占据哪里,才能更好地阻击建虏。

按照信使的报告,郭大靖倒是给了两个参考地点,青龙山城和千家庄。这也曾经是他的备选,最后选在了龙王坨子。

除了龙王坨子的险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离得比较近,能先于建虏赶到,并有时间布置防御阵地。

陈继盛的思路也与郭大靖一样,选择了离得最近的千家庄作为阻击地。商议完毕后,部队兵分两路,各自行动。

一张前堵后截的大网张开,罩向押粮的建虏。事先谁也不会想到,本来是阻截的军事行动,却正在向聚歼发展。

而这场战斗的关键,现在已经变成了郭大靖下的毒药能起到多大作用。

两千建虏如果不能变成软脚虾,就算在兵力上两倍于敌,想要全部歼灭,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

旭日在东方的天际升了起来,山川、河流、树林、房屋,所有的景物都似乎被贯注了生机,在晨光中苏醒过来。

郭大靖听到脚步声,收起了瞭望的瞄准镜,从树后走出来,向着崔孝一露出了笑容。

村中的炊烟已经升起,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下毒基本成功。

郭大靖也取消了夜间袭扰的计划,让建虏毫无所觉,早晨多吃点多喝点,遥祝他们都有个好胃口!

“报信儿的已经回来了。”崔孝一说道:“尚将军让咱们放心,今天的防御更加严密,会让建虏继续死伤累累。”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那咱们就安心去布置,给建虏再来点意外的惊喜。”

按照现在的制作速度,工匠加士兵的协作,一夜之间再增加十架抛石机是能够做到的。

现在,又增加了一种更加粗制滥造的小型抛石机,五六斤的石头,射程在百米左右,制造起来更容易更快速。

而百米的射程,再加上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也足以给建虏造成很大的麻烦。

要知道,一架抛石机只需要四五个人操作。而这四五个人并不擅长弓箭,勉强拿起来,也不能给建虏造成什么杀害。

抛石机的出现和应用,等于提高了守军的效率,增加了火力投射的密度。

毕竟,防御的面儿就那么宽,不能把所有人都摆上。而原来不能参战的,现在也成为了杀伤敌人的人员。

其实,抛石机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东江军具备了与建虏弓箭抗衡的武器和力量。

建虏几乎人人擅射,这是从小练就的本事,是明军所无法比的。火铳的性能和威力,在当时也要落在弓箭的下风。

不得不承认,建虏既具有弓箭的远程攻击,又有近战肉搏的悍勇,屡战屡胜不是侥幸,确实在战力上胜过明军很多。

抛石机看似只能用于阵地防御,但郭大靖的想法却远不只此。

如果是战阵交锋,只要长矛刀盾等肉搏兵够坚韧,能够借助武钢之类的武器,顶住建虏的冲击,那阵后的抛石机就能够不断地轰击建虏。

不管建虏是骑兵,还是重甲步兵,都在抛石机的射程之内。

说白了,郭大靖对于与建虏野战,也有了自己粗略的思路。尽管还不够完善,还有些想当然,但也未必没有实现的可能。

这边,郭大靖带着崔孝一等人,潜近大路,布置陷阱、埋设地雷。

袭扰还是要拖延时间,让毒药发作,从而减轻龙王坨子守军的压力,并等待星夜赶来的援军。

同时,也是告诉建虏,袭击者就在附近。是全军一起去攻山,还是留兵守村,自己惦量着办。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