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八十八章 小铁山布防

逆天换明 第八十八章 小铁山布防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郭大人以后也将在辽东采取一样的战术?”崔孝一开口问道:“建虏放弃沿海,要深入陆地袭扰,恐怕会有很多困难,比如粮草物资。不能解决的话,自带干粮只能活动十天左右。”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我准备建立密营,在其内屯积物资,以此为依托,深入到陆地对建虏进行袭扰,并解救辽民……”

密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秘密营地,东北抗联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能长期坚持,便得益于密营的建立。

在郭大靖的设想中,密营不需要很大,储存的粮食物资也不必很多,但分布要广。

这样就摆脱了随身带干粮,不能长期作战的问题。郭大靖是不用愁,他本身就是军火库、粮库。但袭扰的小队会很多,他不可能每个都跟随。

建虏虽然放弃了沿海地带,以期形成无人区,或者是缓冲区。但这无奈的招数,也使建虏无法侦悉东江军登陆的准确情报。

你弃我取,郭大靖准备先把沿海无人区变成游击区,再步步深入,向建虏统治区渗透。

“先是存储粮草物资,再视情况完善,使其能容袭扰小队休整、伤员医治,以及收集情报、隐藏辽人……”

崔孝一听着郭大靖的讲述说明,心中惊诧,本以为郭大靖已经想得够多够细了。可不问不知道,人家思虑之长远,设想之周到,远不是他以为的那样。

密营乍听起来就是山洞、地窖之类的存储粮食物资的所在,可要按郭大靖所说的那样完善起来,就是一个个的营地,或者说是根据地。

哈哈哈哈,郭大靖突然笑了起来,摆着手说道:“纸上谈兵,只是设想而已,崔兄见笑了。”

崔孝一赶忙说道:“非也,非也。郭大人的设想令人耳目一新,却又有实现的可能,绝不是空想妄想。”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可惜,密营只适辽东,在朝鲜却不必如此。若有能让朝鲜抗衡建虏之法,还望郭大人多多赐教。”

密营是在建虏统治区,逐渐向周边蚕食渗透,或是袭扰伏击;朝鲜是你们的本土,当然不用搞得如此偷偷摸摸。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把身上背着的摆样子的弩弓摘下,递给了崔孝一,说道:“崔大人若有能力,可大量制造,分发给朝鲜青壮,以全民皆兵抗衡建虏的悍勇武技。”

崔孝一接过弩弓,摆弄了一下,便说道:“射程不及弓箭,但却简便易用。”

郭大靖颌首道:“崔大人是行家,一眼便看出优缺点。在郭某想来,要训练出能与建虏对射,且不落下风的弓箭手,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此物简便易用,哪怕是刚放下锄头的农夫,甚至是女人,稍加训练也能熟练使用。”

崔孝一微微颌首,思索着弩弓的用途,以及对朝鲜军力增强的影响。

“建虏不过十万能战之兵,可这弩弓若普及,崔大人觉得,在平安北道能武装起多少士兵?”

郭大靖继续说道:“正面交战当然是以卵击石,可躲在山林中、大路旁,或是掘壕坚守,弩弓也未必就不能与弓箭抗衡。说白了,若人人都有反抗之力,建虏再想肆意抢掠烧杀,便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藏兵于民,全民皆兵。”崔孝一眼睛亮了起来,朗声说道:“朝鲜义兵在战后也可散于民间,在农闲时对百姓进行训练。一旦战起,便可组织起军队,对建虏进行反击。”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其实,这与东江镇的情形差不多。那些岛上的辽人,荷锄为民,披甲为兵,只是需要吃饱肚子,加以训练而已。”

“郭大人的思路——实在是令人赞叹。”崔孝一连连点头,精神再次振奋起来。

比弓箭,肯定不如建虏;比刀枪,建虏的悍勇和武技,也不是短时间能超过的。

只有这弩弓,训练时间短,很快就能组织起数量可观的部队。且这弩弓的杀伤力,也是相当不错。

而且,郭大靖制作的弩弓显然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比如加大弩臂的张力,用蹶张来拉弦,在射程上就并不一定比弓箭差,只是速度上较慢而已。

但无论怎样,郭大靖拿出的不只是弩弓,而是一种用数量优势抗衡强悍建虏的思路。

什么地雷、抛石机、木炮,再加上弩弓,都是比较简单易造的武器,很容易形成数量上的规模,以此来弥补战力上的差距。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了第二处截击的地点。郭大靖却觉得不必在此袭扰,只留下些许地雷后,便带人继续撤退。

崔孝一大概明白郭大靖的想法,有没有人埋伏,对于建虏来说,都会小心翼翼,派出人搜索后再清除路障。

也就是说,通过一次袭击行动,已经达到了迟滞敌人的目的。虽然之后有花样儿,却不必冒险。

来到第三个截击地点后,郭大靖布置人手,在路障之前的拐弯处设置了伏击阵地,后面安排了接应人马。

建虏看到路障时,会想到可能有埋伏。但这次不让他们看到,就提前打一下再撤。

敌人可能想到的,可能防范的,那就出乎他们的意料。按郭大靖的话就是:要预判敌人的预判。

…………………

小铁山。

阵地的布置已经全部完成,守军虽只有千人,却是颇有信心。

刘兴祚和几个军官巡视着阵地,交代着防御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击的时机。

尽管山不算高险,且阵地就设在山顶,从山下到山腰,基本上是不设防的状态。

但也就在山腰到山顶这几百米的距离,却是防御严密,陷阱密布,足以令进攻的建虏伤亡惨重。

山下驰来报告的哨探,使得刘兴祚等人获悉龙川之敌出动的情报,以及郭大靖带人迟滞敌军的消息。

“两千左右的建虏。”刘兴祚微微颌首,对身旁的众将说道:“攻山不比攻城,建虏常用的楯车肯定是没有的。而且,辎重带得不多,不太可能夜晚宿营。”

停顿了一下,刘兴祚呵呵笑道:“也就多半天的时间,或者还要看建虏能承受多少伤亡。说不定,一次进攻后便丧气而退。”

藤野正垂下眼帘,没发表意见。沉默寡言是他的性格,只有反对的时候才出声。

“那就不用隐藏实力,待建虏进攻时,给予其猛烈打击。”藤野英却在旁开口说道:“省得建虏不再进攻,岂不是白准备了?”

藤野正干咳了一声,说道:“且看建虏是试探性进攻,还是全力猛攻。总之,是要给予建虏最大的杀伤。”

刘兴祚说道:“藤野大人说得极是,不能浪费郭大人的苦心筹划。待他回来,由他指挥,听他号令便是。”

扫视着众将,刘兴祚沉声道:“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若是没有,便各自回去阵地,准备迎战。”

众将互相目视,见没人提高,躬身施礼,回转各自的部队。

藤野正和藤野英也回到火枪队,开始率队进入阵地。

郭大靖挑选的两百火枪兵,都有使用鸟铳的经验。而明军的鸟铳和朝鲜的火枪都是火绳枪,除了重量口径长度有所不同外,装填射击的步骤都是一样。

所以,稍加训练后,这两百火枪兵便已经具有的实战的能力。

而郭大靖布置的火枪阵地处于攻山建虏的左翼,利用现成的沟壑,再用树木垒起,形成了一道胸墙工事。

在工事内,藤野正带来的火枪兵在前,刚刚训练的火枪兵在后,一百人只管发射,两百人则负责装填。

这种换枪不换人的火枪射击法,藤野正并不陌生。但对于郭大靖所说的侧翼射击命中率更高,还是颇觉新鲜的。

这并不意外,在机关枪出现在战场之初,也是布置在正面。后来才发现在侧面形成交叉火力,杀伤率更高。

郭大靖看好藤野正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老鬼子训练指挥的火枪兵,使用了类似定装弹药的小木管。

把事先称量好的火药装在小木管内,直接往枪管里倒。这对于新兵来说,既加快了速度,又避免了战场上因紧张而装多或装少造成的不稳定,甚至是炸膛。

郭大靖还有另一种提高装填速度的办法,就是纸壳定装弹药。因为条件还不允许,他并没有马上告诉藤野正。

“记住那处标记,建虏要越过去,才能开火射击。”藤野英伸手指点着,最后一遍交代着火枪兵。

耳濡目染,或是从小就喜欢锻炼,藤野英不仅会剑道,对于火枪也十分熟悉。对于火枪战术,她也会布置指挥。

当然,火枪战术也没什么复杂,只要不慌张,按部就搬地装填射击就是了。

而当时的火绳枪想要精准射击是不太可能的,只能靠火力密度来提高命中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距离,敌人离得越近,火枪的杀伤力越强。

可要把敌人放近了再打,就需要火枪兵的心理素质够好。

明军鸟铳手,很多时候就是犯了这个错误,离得老远就开火,再装填时,建虏已经冲到了面前。

这可能是因为鸟铳的质量低劣,也可能是因为畏敌心理,眼见敌人气势汹汹地冲过来,赶紧射击开火。

除了火枪兵的心理素质要坚韧沉着外,如果阵前有阻碍物,也能够让火枪兵不致惊慌。比如武钢车,比如拒马鹿砦等等。

而在藤野正负责的火枪兵阵地正面,绵延几十米的几百根削尖木棍,被雪水冻住,带着冰凌斜着指向山腰。

这是一片枪尖的树林,建虏难以通过。在保护火枪兵阵地的同时,也收窄了攻击面,更利于防守。

右翼阵地前,也是同样的布置。两边收窄,只给建虏留出了宽不过二十米的通道。

而在正面阵地后,所有的抛石机都摆放在反斜面,建虏看不到,抛石机却可以突然攻击建虏。

即便是这二十余米的进攻通道,在接近山顶阵地的几十米,下面却都是浇水结成的冰。而上面的雪很松软,则是后铺上去的,掩盖着下面的冰滑。

从山顶至山腰百多米,几乎全部在居高临下的抛石机的射程之内。建虏如果只想着防备通常的滚木擂石,必将在抛石机的突然发动下,被打得措手不及。

如此设计的巧妙,或说是狠辣之处,就在于层次性的覆盖打击,以及反击发动的程序。

建虏从山下到山腰,可以说是毫无阻碍。再向山顶进攻,只有到了距正面阵地几十米处,才会遇到陷阱,并遭到反击。

而这个时候,建虏要保证进攻的持续性,兵力就可能从山腰分布到山顶。

正面反击开始,侧翼的弓箭和火枪交叉攻击攻山建虏的中部,抛石机则打击建虏的后队。

近距、中距、远程,这样的覆盖性打击,建虏的死伤哪里会少了?

藤野正眯着眼睛,又沉声交代道:“专心射击敌人的中间部队,没我的命令,不准随意射击。”

距离是测定好的,能够保证火枪的威力和准确。

不能说只管自己负责区域的敌人,但在反击之初,各司其职比乱打一气要有更好的效果,也方便指挥官观察战果,调整布署。

阵地上逐渐安静下来,将士们严阵以待,等着迎接一场激烈的战斗。

藤野英不时极目瞭望,关注着山下大路上的动静。

“郭大靖是个细心人,不会干没把握的事情。”藤野正在旁缓缓说道:“他在激怒建虏。”

藤野英点了点头,说道:“父亲,您还没拿定主意,要不要答应他的聘请?”

藤野正苦笑了一下,说道:“我的主意重要吗,你不是已经替我作了决定?”

“哪有。”藤野英嗔道:“我只是分析利弊,让您自己决定啊!”

藤野正呵呵一笑,说道:“等建虏退去,再作决定不迟。说不定,他会改主意,不请为父了呢!”

“不会的。”藤野英摇头,很笃定地说道:“他作的决定,肯定是仔细考虑过,不会轻易改变。”

藤野正眨巴眨巴眼睛,意味深长地拍了拍女儿的肩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