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养成一个大唐 > 第四百六十三章:上课!

养成一个大唐 第四百六十三章:上课!

作者:三悔人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06:27:11 来源:笔趣阁

和姜云明想的一样,这天的早朝最先说的就是使臣的事情。

虽然姜云明的出现让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很小很小的,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老旧的思想仍然主导着人们,就如今天的朝堂一样。

朝堂议政可以先放一放,不能在别国使臣的面前失了风度。

如今身加金紫光禄大夫的姜云明已经不是最开始的那个他了,上朝时的站位如今也是最靠前的那一批。看着俯身弓腰的药师惠日和犬上三田耜,姜云明一遍遍地想着什么时候去看看那座如今还活跃着的火山。

使臣都是有特权的,即便姜云明个人很不爽,但是却依旧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

赏赐、通行甚至观看各个地方的特权李世民都毫不吝啬地给了药师惠日他们,甚至还在宫中调派了不少的内侍和宫女去照顾他们的起居。

很不爽,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姜云明还想着怎么能从他们手中把海图套出来。小不忍则乱大谋,海图虽然算不上什么大谋,但是没有这玩意儿就需要用很多的时间和大唐子民的生命去探索,相比之下如今跟这些矮子置气不值得。

虽然是第一个拿出来讲的,但是使臣这事儿属实也是没什么好说的。在经过一番没有营养的客套和虚伪之后朝政很快就恢复了以前的秩序。

一如长孙无忌所说,开始朝议真正的正事儿时的确有人找上了他,但是和长孙无忌说的有点儿不太一样魏征的确是第一个站出来了,但是其语气和态度并不像是在参姜云明。

反而更像是询问。

“启禀陛下,如今已经是十月末底,各地秋收事宜基本已经完成,现有一事可能要陛下说一下。”

“魏爱卿但说无妨。”

“自泾阳县公姜云明改良并制出那晶莹似雪一般的霜糖之后我大唐境内的糖价一降再降,但却也有个问题可能要姜大人给个解释。”

没有激动,很和气,姜云明甚至怀疑这个史上有名的喷子是不是被附身了。

“魏相请说。”

“据户部统计,因有新粮的加入,今年我们大唐的粮收再次比去年多了近半成多,这是好事。但也有一点,因霜糖降价,岭南有大量的农户将原本耕种粮食的土地种上了竿蔗,若非如此,我大唐的粮食产量还可再增半成。”

如果是以前的话魏征的唾沫星子早就喷到姜云明的脸上了,但是现在却不是了。姜云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他在面对和其有关的事情时都会冷静不少,就像现在这样。

或许,这也是一种认可。

“这个问题要解释起来可能有点儿长,还请魏大人稍安勿躁,请听高远慢慢道来,可否?”

魏征没有说话,但是却对姜云明做了个请的姿势。

手持笏板,先对这老丈人拱手行了一礼后姜云明才开始说了起来“其实在高远看来这问题还是以前的问题,而且是下官之前已经解答过一次的问题。”

“其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农商之间的冲突上。霜糖降价之后其销量远胜从前,销量的提升自然会带着竿蔗收购量的提升,百姓们看到了竿蔗的前景,自然就会选择种植那些价值远超粮食的竿蔗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新的词汇,那就是经济。经济是什么呢?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

“这里有个问题要问到魏大人,百姓们放弃粮食选择种植竿蔗,这是不是代表着百姓们的生活已经提高了?”

虽然没有说话,但是魏征还是对着姜云明点了点头。不只是魏征,朝堂上近半大臣以及皇帝李世民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点起了头。

百姓们不是傻子,没有人会在吃不饱的情况下放弃粮食去种植竿蔗。商这个字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心中并不是个好词,虽然百姓们人人向往富庶的商贾生活。

“下官把竿蔗这种东西称作是经济作物,那何谓经济作物呢?能够改善生活条件,单体价值较之其他作物更高,不参与战时粮食储备,并且能为种植者以及所有相关的人带来不菲回报的作物就是经济作物。”

“那这种作物的意义何在?”

“意义就是回报。”

“可是这”魏征欲言又止,他想反驳姜云明,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商人逐利,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逐利的并不只有商人,这世间近乎于9999的人都是逐利的,像魏征这种一贫如洗的人只是极少极少数的。

“经济是个很虚幻的词。往小了说它可以去概括一个家庭的生活概况,往大了说甚至整个国家的生产、耗损甚至发展都可以用它来形容。可能接下来这些戴大人要说一下看法了。”

“姜大人请说。”被点到名字的戴胄站了出来。

“不知如今我大唐登记在册的人口有多少?”

“如今有统计在册的是二百四十余万户。”

“若是徭役和输庸暂且不计,依我大唐律令,每名男丁成年之时可分得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而每户人家每年要按四十税一向官府缴租,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向官府纳调。不知下官所说可有差异?”

“姜大人所谓无过。”

“那敢问戴大人,我大唐今年一年的税收累计有多少,现如今粮价几何?无需详尽,戴大人只需要一起折算就好。”

“因新粮的加入和商税的提升使我大唐在这方面的税收有所上升,但又因突厥战俘被派去徭役而导致今年无输庸收入,折合下来今年户部租、调合算预计可超过三千万贯。”

三千万,这已经是很高了。历史上被称为贞观之治的那段时期大唐全年税收也就三千多万贯,换而言之如今不过贞观四年,大唐在经济方面就已经达到了贞观之治的水平。

“现如今可全部都收归国库?”

“还未,秋税征收工作依旧在进行,不过今年的工作很顺利,预计月余时间就可完成。”

“那如今高远斗胆请问魏大人,按照此情此景发展下去的话,我大唐能否做到‘库有不食之粟,架有朽贯之钱’!”

姜云明的声音不大,但是却令魏征感到振聋发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