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63章 长安有贫者

朕乃一代圣君 第63章 长安有贫者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京城下雪了,

而在这大雪之中,内阁首揆徐溥却还是赶往了乾清宫,因为皇帝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他相商。

弘治十一年东宫出阁讲学,正式开始读书。看了儿子几番表现,弘治皇帝也不想着再拖下去了。

皇帝坐在主位上看着徐阁老拟的方案,偶尔还会提笔圈一下,“习字……每日一百,徐爱卿这是否有些多了?且笔法点画,务要端楷,太子还年幼,这样岂不是每日要写上大半天?”

徐溥不知道怎么说,皇帝也太心疼自己的儿子了,一天练一百个字有什么难的?那个孩子那么聪明,心在谁不知道?

但他也不好说,只是讲:“陛下,太子殿下聪慧过人,一百个字,并不算多。”

皇帝干巴巴的抬眼瞥了他一下,继续往下看去,“每日夜读本日所授书各十数遍……他只是个七岁的孩子啊徐爱卿!”

徐溥继续拱手,“陛下,太子殿下聪慧过人,臣也是自小读书,十数遍最多两个时辰。”

“这……”弘治皇帝的脸色有些难看,后面还有,“凡读书,三日一温,须背诵成熟。”

这次不等皇帝开口。

徐溥已经说话,“陛下,太子殿下聪慧过人,三五遍下来已然熟记,这更算不得什么了。”

皇帝干脆不看了,

合着不是你们家的亲儿子,逮着生造是吧?

朕可就这么一个儿子!

“反正还有时日,再议议吧。”

徐溥也不急,再议?再议我也还是这一套。

有的时候他都觉得内容是不是少了,皇太子的聪明早已震动了京中大小官员,认几个字算什么?

弘治皇帝摆下太子的教育方案暂时不谈,转而说起另外一事,“徐爱卿,弘治十年已是末尾。朕金口即开,弘治十一年春暖时分,太子自会出阁讲学。除此外,朕还想择日让太子御文华殿,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其实是一种礼仪。

以前毕竟是小孩子,养在宫里。

御殿朝贺就是皇帝想要让太子显示身份、展示威严。说的通俗些,就是你们都过来拜见少宗主吧。

而且拜了这一次,以后逢年过节也都要来一次。

文华殿则是以后太子读书的地方,位置在奉天殿东北,比不上三大殿的恢弘规制,但胜在精巧典雅。

徐溥听了也不称奇,皇帝宠爱儿子人人皆知,除了皇位,恨不能什么都给他算了。

“陛下既然有旨,臣会着礼部立即办理。”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一应礼节具折陈奏。记得要隆重些。”

“是。”

“对了,年后朕就要派王越出征西北,军国大事容不得疏漏,一应军需要提前准备。”

……

朱厚照也知道王越过来得年后,

其实人都有这个心理,一旦接近过年的关口,就觉得有些事先不办,过了年再说。

所以近些日子都算得上一个闲字。

“已经是腊月了吧?”

东宫撷芳殿,朱厚照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刘瑾聊着。

“是,今儿已经是十六了。”

朱厚照手里捏着从皇帝那里要过来的账本,上面的内容他基本都熟记于心了,有些名字一看就知道他是什么职务,有些说实话还不认识。

这个账本他什么人也没给,也没有叫着锦衣卫一个个去抄家。

老父亲最近给他折腾的够呛,还是不要在过年的时候弄得京城都人心惶惶的。

“这是……下雪了吧?”朱厚照忽然看到外面一片片的有东西飘落。

秋云从屋外捂着脑袋小跑了进来,

“殿下,外面的雪好大。”

确实很大,似乎才下了一小会儿,但大地都快要变白了。

朱厚照嘀咕着,“这么大的雪,詹事府的先生应该都不会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殿外有几个身影,不顾风雪赶路。

而且看起来不止一人,王鏊自然走在其中,除此外似乎还有阁臣谢迁、右谕德王华以及……竟然是吴宽,怎么都来了?

“臣,叩见太子殿下。”

朱厚照也不和几位大人多那么些虚礼,“都起来。看座吧。怎么今日都一起来了?”

王鏊本想说话,但毕竟上司吴宽在这。

吴老头儿一拱手,“启禀殿下,日前圣上旨意,待明年春暖之后,即行东宫出阁讲学事项。臣等拟定了一个读书的计划,思量着要向殿下禀报。”

朱厚照心头一动,

这老头儿前两次给他整够呛,这一次竟忽然过来提什么读书计划……

可他哪里知道古代皇子教育是怎么搞得?

完全的知识盲区。

既然是盲区,那不论吴宽说什么,他都只能‘嗯嗯啊啊’的点头。

……不对,现在给他忽悠的点了头,以后要再想反悔,那吴老头儿岂不是可以说,殿下你当初都答应的?

这也不算什么大的阴谋诡计,更谈不上屠滽忽悠王越的那种人心险恶。

只不过……这个坑要是跳下去,以后会难受就是了。

想通这一节,朱厚照开始打哈哈,“吴大人的心意本宫我是知道的。不过就不用和我禀报了。还是和几位阁老以及父皇禀告吧。”

吴宽心头咕咚咕咚的冒泡泡,他已经开始觉得太子是不是有读心计了,

这么个小当你都不上的?

“殿下要不还是听听?等到来年读书,也可有所准备。”

朱厚照见招拆招,“我都准备好了。剩余的准备,那是吴大人的差事,想想到时候怎么教我就可以了。”

王鏊在一旁低着头闷笑,本来嘛,怎么读书这种事和一个没读过书的去讲什么?所以他也猜测应该是有个什么心思在其中,

不过,想和咱们这位太子殿下玩心眼,那可不是容易事。

朱厚照也不陷在此事之中和吴宽去斗嘴,转而问道:“不知各位先生今日联袂而来,是有什么大事?”

谢迁这时候回话,“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主要……王越一事后,太子殿下忠君为国之心实在震撼我等,因而忍耐不及想要来东宫,仰窥殿下圣德。”

说白了太子给东宫搞出气势来了,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可有可无,所以自然就想来亲近亲近,探讨探讨国家大事,或者干脆讲……就是想来侃侃大山。

至于王华,他本就是詹事府有职务的人。

王鏊问道:“殿下今日在学什么?”

朱厚照一愣,今日……今日学的什么?你们一大早就过来,问我这个问题,

不过他当然也不好这么讲。

略作思量后,皱眉说到:“下了初雪,我就在想……这样的大雪,大明的百姓如何?他们可有御寒的衣物?”

这话一说众人皆叹。

太子果然有贤德!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王鏊忽然念了一句话,随后起身向皇太子庄重行礼,“殿下虽未开蒙读书,但却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朱厚照前世没听过,这是头一回。

知道太子可能没读过书,所以右谕德王华解释道:“王大人所念诗句出自唐人罗隐之诗,。此诗共四句:尽道瑞丰年,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其中所含的可怜天下之民的道理,正切合殿下话中之意。”

朱厚照听明白了,“是句好诗。谁愿为我写下此诗?各位先生都在,今日我就学此诗!”

众人振奋,太子殿下哪怕有些行为、言语都有些非常规,但只要心怀天下苍生,那么他们这些儒生就会升起无限的认同!

王华还起身郑重道:“臣,愿为殿下默写此诗!”

“好。”朱厚照知道他是王阳明的父亲,因而还多看了他几眼。

史书记载,王越重新起复后是打了胜仗,可他毕竟这么大岁数了,往后大明朝也不能真的只靠一个老人,还是需要年轻人继承衣钵。

这事儿倒也可以筹谋筹谋。

“王谕德,本宫听说你家有个小子,也喜爱这兵法战阵?”

王华一愣,完了,那逆子的‘恶名’都传到太子殿下这里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