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98章 酝酿

朕乃一代圣君 第98章 酝酿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2 09:28:18 来源:笔趣阁

程敏政打开了的窗户,呼吸到京城四月的空气。

手里攥着的则是从南直隶过来的书信,

信中,友人询问近来在江西、福建、山东都有的官员侵夺田地桉是怎么一回事。虽说朝廷对外的声音不是说他们占了地,但豪强之家都能通关系,关系到位什么不知道?

那种说法也就瞒瞒小民罢了。

而人们关心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八卦,乃是因为侵夺田地的豪强大户很多。

如果齐宽该死,

那么他们凭什么活呢?

他回身把书信摊在李东阳的面前:“太子殿下怒杀齐宽等人,解了气,但搞得地方上的疑虑不断,天下震动啊。”

至杀掉李广时,李东阳便知道太子有一颗正道之心,只不过宫里发生过多次的争执,许多人也都看得清楚,便是太子用的方式与他们相差甚远。

“……其实这些也是能料到的。”

“那阁老当时为何不阻止。”程敏政不解。

从他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学宫之事还是这一次的事件,内阁似乎都过于由着东宫了。

东宫,说到底还不是圣上。就是圣上比较宠爱而已,但皇帝和太子差别可大了,东宫有些地方

也是有违祖制的。

旁的不说,便是在君前,太宗皇帝的太子敢那样说话吗?

“因为阻止不了。”李东阳沉声说,“不知为何,东宫做事极有主见,且几乎很难说服。一般人再坚持,总该是要听一听旁人的意见。但东宫……似乎前提条件便认为自己是对的,旁人是错的。虽聪明,却从不纳谏。”

“类似这次夺田桉的事,不在本月,不在下月,下下月也必定会发生。与其这样去阻止,不如来震一震这天下,到那时不是我们嘴上再说,而是天下真的在反对,那么不听也只能听了。”

程敏政完全没想到,“这么说,当初是故意没有力谏?”

“哪里有这么多的思量在前。”李东阳捋了捋胡子,撇了眼他,“不过是顺势而为。东宫之念想,与古来所有太子皆不同,看他出阁后的言行也知道,他不厌读书,不贪享乐,每次所争也确实不是为了自己。而且,我看东宫对官员亦无好感,克勤兄不觉得,这倒有几分太祖风范吗?”

“恰恰因为如此,才……令人忧虑。我看这齐宽之桉只是号角,东宫之本意应是天下间的豪强、官宦都应让出自己的土地。可这,就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了,怕是会动摇国本,以致不测啊。至于阁老说有几分

太祖风范,确实如此。”

不与士大夫共天下?李东阳心里想着,坏了,合该不是要来一次熙宁变法吧?

当年宋神宗和群臣讨论变法事宜。宰相文彦博反对,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宋神宗问: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就是说,变了法,对百姓好啊。你们这些每天都是老百姓的士大夫为啥不高兴嘞?

于是文彦博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意思就是,我们才是帮你干活儿的!

不过从李东阳这些大儒的角度来说,擅自变法,确实会引起动荡。

“若得机,我愿向殿下进言一试。”

“若不准呢?”程敏政吃过太子一两次亏了,正如先前所言,那个人,不纳谏。

不纳谏在儒家的观念里,可是一个昏君的标志啊。

李东阳是真的带着忧愁,“若是不准……便是只有让殿下知道不行了。”

可怎么让一个太子知道自己错了?

这,他们两位心里都该有数。

其实他们两人这段对话已经是三月时的事了,

当时齐宽之桉刚刚发生,引起了内外。

大约也不止他们两位,

朝中的大臣们在齐宽死之前就有点担心自己的安危,但这种话怎么好说出口,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这种担心,就变成了担心殿下存了这种想要变法的思想。

不然为何如此坚定的杀齐宽?

而且大张旗鼓的派了这么多重臣前往各地专办此桉,要求的就是一定要把田地分到百姓的头上。

弘治皇帝那边,大概是四月初的时候第一次收到针对太子的奏疏,

奏疏言道:储宫,天下之大本也。储教,天下之首务也。自古论有道之长,必曰预教太子。今太子出阁不过一月,书读未及一本,却论道理之短长,且数次喝臣……

皇帝翻了回头看了一眼姓名:工科给事中安向伯。

微妙之处在于内阁的票拟:陛下圣裁。

这种话什么意思?

内阁的大臣都是傻子吗?

他们看不出来皇帝很宠爱太子?

当然看得出。

所以说这种奏疏,他们应该帮皇帝拟一个驳此人的话才对,那是皇帝的意思。

现在写一个‘陛下圣裁’,不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个安向伯说的有道理?

弘治皇帝觉得有些不对劲,

看来是朝中有人酝酿着对太子的不满,这种不满的发泄口……在本朝就只能是让太子回去读书。

不要再出来逼逼赖赖的。

那话说的不客气的,其实意思就是你才读几天书啊?就动不动要来讲道理。

“萧敬,去传太子过来。”

“奴婢遵旨。”

杀了人之后,总归是不一样的。

以前不管是出宫也好、派个三边总制官也好,虽说叫许多人觉得不对味,但说到底威胁不到自身,

可这次便不同了。

朱厚照在东宫时,正在看杨廷和给他的信,周经是不会跟他报告桉子办理的进度的。只有自己人才会将信息送进来。

他也是有意,把这东西放给杨慎看,“你爹,让我好好管教你。你瞧瞧。”

“小子若有不对的地方,殿下直言就是。”

“没有。你看看他这信再说。”

古时候十岁出头,其实也多少懂些事了,再过几年都是当爸爸的人了。

杨慎看了父亲的信,越是看到最后越是觉得触目惊心,“齐宽乃是朝廷定下的罪犯,害民无数,为何还会有百姓阻挠办桉?!”

“还能为什么。阻挠的便不是真正的百姓,他们为的是自己!”朱厚照挠了挠眉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好好想想。”

“殿下请说。”杨慎拱手,

“朝中的许多大臣,包括你的父亲、以及你自己读的书都说,士人应当为百姓着想、为天下苍生着想是不是?”

“这是当然。”

“既然如此。你有没有见过,哪一个官员,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分给穷人?”

杨慎摇了摇头,“这样的事,还未听说。”

“对,没有一个人不这么说,却没有一个人这么做。”朱厚照诱导的说:“这其中的差别不值得你思考吗?”

小小年纪的杨慎不由陷入了思考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