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539章 不抢功劳就没了!

朕乃一代圣君 第539章 不抢功劳就没了!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02:50:13 来源:笔趣阁

历史上的造反数量比我们后世人想象得要多,之所以我们觉得少,那是因为大部分都没扑腾几下就没了,这样自然就无人关注。

这里面,不是每一次都把军队、情报、粮草、兵源等等全部搞定才起事,很多人并没有那种见识。

汉王朱高煦算是和朱棣见过世面的了,最后还不是以荒唐收尾。

所以王廷相才懒得去想这个问题。

他去年在陕西处理平叛事宜,就是刚柔并济,对于犯事的人坚决的剿灭,对于普通的百姓则是安抚为主。

安化王连檄文都已经发出来了,那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大军开过去就好。

灵州城内,便是一般农户用的小船也被征用了过来,他要率军渡河。

这个巡抚大人,性子很急,一直催促灵州所千户史镛寻找船只不说,最后不等木筏全部造完就要领兵出征。

史镛劝说道:“朝廷大军已到,为稳妥起见,中丞是不是再等等?到时两路大军齐上,反贼必无逃脱之可能。”

王廷相不是温和脾气的人,他驳斥道:“杀官造反,事务繁多,前几日最为奔忙,其调兵遣将也必定急切。现在我们在这里等上几天,难道好让他从容安排、安抚人心、巩固城防吗?你莫要说了,听令行事!”

这家伙风风火火的,搞得王守仁都不好讲什么,不过他本身也不认为叛军能闹出多大的事端。

要渡……便渡吧……

王守仁对于这个人算是有些兴趣,所以在王廷相下令渡河的时候,他也到渡口观看。

这是陕西固原镇的兵马。

“应当是杨阁老当时编练之兵。”边上仇钺认得出,正德二年他与其并肩作战过。

从高处俯视,王廷相这一路兵马颇为齐整,在渡河号令的统一调度之下,后军跟上前军,紧迫有序,没有明显的混乱。

过河的军队也不耽搁,马上在河岸边摆开阵型,以免有意外之事发生。

从这里就可看出,固原兵马还是有纪律性的。

“渡口都不守。”韩十二郎也骑着马与仇钺左右守着王守仁,“到底什么意思?”

“是官军的动作太快了。”仇钺分析说:“八月三十日夜举事,这才不过三天,路上还要时间呢。”

“我们还继续造木筏吗?”

王守仁肯定应答,“造,他们渡河以后,我们也立马渡河。陛下是有交代的。况且……我倒不觉得连渡口都不守,兴许已经在路上,可以试试……”

这是一次功劳啊,王守仁本身是还好,他所得的圣宠已经足够了,不过他还得为手下的人考虑。

“仇钺,本官派你领左卫八百精兵闪击镇城,你可敢?”

仇钺粗狂汉子一枚,他豪气而应,“有何不敢?!”

王廷相领的是步卒,朝廷还没那么多的银子养这么多的骑兵。

甘肃有三万,河套有一万余。

近五万的骑兵部队,以一个中期王朝的国力,其实快到极限了。其他如宣府、榆林,基本就是两三千人的规模。

所以,仇钺一旦领左卫军出击,那么必定会抢在王廷相的前面。

虽然说温良恭俭让有时候是挺重要的,但是王廷相可是一点都不和他客气呢,这么着急,难说没有抢功劳的嫌疑。

这个时候,王守仁不能再软糯。因为伱是一军统帅,军队里面都是气血十足的青壮,谁会服一个软绵绵的人。

当然,王守仁也不准备独占全功,他已经将木筏让给王廷相,让他先渡河了。

“那便去吧,若是能成,这个功劳可不小。若是不成,你也不可孤军深入。”

“末将领命!”

八百人这个数量,要渡河还是相对简单的,左右也就是几个时辰的事。

实际上,安化王是派人过来守渡口的。

这帮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何锦义为讨贼大将军,周昂、丁广为左右副将军,孙景文为军师,统率一万两千兵马,直奔灵州北渡口。

但的的确确是朝廷‘未卜先知’,动作太快了,三十号出事,转眼就有官兵进驻灵州所,仿佛就在等着似的。

何锦义也是走到半路,忽然听闻灵州所出现官军开始渡河。

帐下孙景文一听都有些慌乱,他急切的说:“大将军,渡口有失,则朝廷大军可源源不断而来!必须击敌半渡!”

“本将军知道!但根据奏报来看,渡河之兵已有数千,具体如何还应从长计议。”

孙景文听后都傻了,“大将军,时间紧迫,再从长计议渡河之兵只会更多啊。我军距渡口不足四里,正应冲过去,一击而溃!”

……

另外一边,张璁领了一个人去见了王廷相。

“锦衣卫?”

王廷相惊诧的从主位上走下,略作思索之后问张璁:“是当初传消息给你的人?”

“正是小人。”杨述低头,恭敬的说:“小人奉命,潜于安化王府之中。”

这个事情其实有些不同寻常。

锦衣卫设北司、南司,北司掌境外,南司负责境内,这是寻常。但怎么那么恰巧,难道锦衣卫在各王府之中都派人潜伏了吗?

这次的平叛比他去年还要从容,朝廷官军调动的速度出乎意料的快,其中之关键,不是他王廷相,也不是王守仁,而是眼前这个人。

可这个人是皇上的。

王廷相脑海中浮现起入宫陛见之时所见到的皇帝的身影。年轻睿智、精力充沛,手段也不缺,每次问话中的那种威势,其实都让他有些紧张。

了不得啊。

“有什么消息吗?”

“有的。”杨述立马将见闻说了出来,“三十日夜,安逆杀总兵官姜汉、副总兵杨英,妄上帝号,举兵造反。此后,焚烧官府,释放囚徒,命逆臣孟彬起檄文、逆臣何锦义为大将军,此时,怕已不远了。”

王廷相和张璁都一惊,叛贼来了?

他们此时还在渡河,虽然叛军估计也是乌合之众,不过万一贼击半渡总归是不好的。搞不好还要叫王守仁看他的笑话。

“马上传令,令前锋营许冈前出两里,拿下镇边堡驻扎,防范敌军突袭。后续部队加快渡河,不得有误!”

不一会儿又有人过来禀报,

“朔方军也渡河了!”

王廷相心说真不是时候,“张御史。”

“明白,下官这便去见王守仁。”

不管怎么说,这消息是要递的。

但王守仁听后没什么反应,他觉得固原之兵挺有章法,而且已经渡河大半,基本不会成问题。

再者,骑兵本身非常有冲击力,正经的官军都抵挡不住,更不要提所谓的叛军了。

叛军非常容易溃散,因为他们是做风险很高的事情,所有人都是高度紧张,在局面稳定之前,千万不能遭遇逆风。

九月三日,从一早至午后,王廷相始终在紧张的指挥部队渡河,锦衣卫禀报了消息以后,他已派斥候去侦察,结果确实确认了有一路叛军,但令他疑惑的是,这帮人动作很慢。

仇钺则不管那么多,他是敢领兵和鞑靼骑兵对冲的人,一点儿叛军算什么。

所以招呼也不打,八百战马轰轰隆隆便出发了。

要说朱厚照在这次平叛之中有一点没应对好,就是没有统一军队的指挥。实在是,他不觉得还需要两路合围才能成事……就算单独行动,叛军也受不了。

王廷相眼看朔方军已经出动,更加按捺不住,旁人不缺功劳,他可是缺的!因为他提拔速度过快,正是需要立功来展现自己的时候。

所以二话不说,上马便出征。

一时间,两路兵马忽如疾风骤雨一般冲了过来。

纵马狂奔,平生快意!

何锦义听闻禀报之后,顿时开始出汗,但一仗不打,似乎也不对。

“将军!官军进攻了!”

“列阵迎敌!取本将刀来!”

叛军其实原先就是官军,作为普通军士来说,听令是一种习惯,反正被裹挟着也不知道怎么就这样了,但真的拔刀开始打仗,又是另外一番情绪了。

何锦义之下,周昂、丁光两个副将也顾不上什么情绪不情绪了,两军距离已近,只要打赢,才有生路。

“大将军,末将愿领兵击敌!”

何锦义巴不得有人站出来,“好,周副将果然不愧猛将之名!”

北风阵阵,吹起黄沙漫天,士兵齐聚于野,便如一块大地上的黑疤。

王廷相战意正凶,他一个文臣却比武将还要来劲。

“擂鼓!!”

作为陕西巡抚,宁夏镇的兵马和固原府的兵马到底谁更精锐他还能不清楚么,他就不相信,这一路叛军能将他击溃。

一片山谷之间,叛军半推半就、官军则气势汹汹,最终在震天的呼喊之中如泥沙一般撞击在了一起。

一时间杀声震天,血肉横飞。

不仅如此,王守仁其实都已经到了,便没有在旁看戏的理由,大约也聚齐了八百精兵以后,他便下令韩十二郎率军击敌侧翼。

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王者。

战马带着十几面军旗在大风之中狂奔有一股恢弘难挡的气势。

韩十二郎还是骁勇之将,从空中看,这一路兵马就如刀子一样,一下子插进叛军阵营之中,搅弄得叛军阵营大乱。

随后只见骑兵横冲直撞,长刀左右不停挥舞,收割着敌军士兵性命。

普通人看到一个人骑马冲过来,本身就容易有惧意,更何况还是一群。

所以韩十二郎这一仗打的,就是在追人杀,基本不会有人敢于靠近他们。

“是朔方镇的兵马!”不知哪个识字的认出了军旗,这么喊了一句。

韩十二郎颇为兴奋,“弟兄们,让他们瞧瞧什么是真正的官军!”

“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