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522章 官场

朕乃一代圣君 第522章 官场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24 23:08:33 来源:笔趣阁

我们现在人都知道,具体负责税赋收缴、诉讼案件、上传下达这些具体事务的胥吏是官僚系统的‘神经末梢’,它在政治活动中的实际地位是要超过其在官僚系统中的现实位置的。

神经末梢不够通达,政令就不通畅,上面十分的努力到了他们手里就剩一分的功效。

但在明代,关于胥吏当官这种事,基本就是没啥前途和希望,这是总的特点。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胥吏转任官员的。

虽然太祖皇帝多次下令,胥吏不准参加科举,但不准当进士,不是说不能当官,只是朱元璋觉得让什么罢闲官吏、娼优之家参加科举,实在是上不得台面,所以他是把这些‘底层’人士的科举机会一齐抹杀了。

但洪武建元,国家草创,正是用人之时,而且他杀了多少官啊?

所以在洪武年间,吏员不可以考科举,但可以做官,用什么办法,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一个不让吏员当官的是永乐皇帝。

永乐七年,太宗召见御史张循理等二十八人,问其出生,其中二十四人为进士,还有洪秉等四人为胥吏。

于是他申谕吏部:用人虽不专一途,然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通达治体者,诏:自今勿复用吏。

洪秉等人就特别的倒霉,莫名其妙见了一趟,就被太宗皇帝给贬黜为序班。

这是鸿胪寺的一个官职,具体负责朝会和宴飨等礼节,和御史那是天壤之别。

不过那也不一定是坏事,碰上永乐这种残忍和强势的帝王,御史过于聒噪,说不定还会被他一刀砍了。

然而要说明的是,永乐七年的这个圣旨,是不让胥吏当科道官员,其他官员还是可以当的。

不过对于胥吏的政治前途收紧这一趋势是没改变的。

到宣宗朝以后,即便转仕成功的官员,也基本不会获得重用。

而明朝中后期,基本不会见到有吏员转官的记载,大多数还是为杂官。

而这些胥吏杂官偏偏还采取就近原则,于本地服役,因为觉得他们长于地方,熟悉乡里,可以成为沟通官民的媒介,有助于政令的上传下达,促成政务的具体实施。

这……也不能说没道理。

只是实际当中已经完全变味。

而官员的任用,一般是要回避家乡的。

所以说官员很难形成威信,老百姓都知道你会走的。

真实的情况,便如那位黄四郎——他只是流水的县官,您才是铁打得老爷。

许多官员本身也知道自己要走,那么自然懒得去捅一个地方的马蜂窝,只要不出大事,随便下面人整,他主要需要把上司给伺候舒坦了,三年一过,贿赂贿赂,弄个优等什么的,又到别处去当官了,管那么多闲事干嘛?

这一套官和吏的逻辑如果理得清楚,就会发现其实一个地方的治理的好不好,真的不是来一个会读书、品行好的知县就可以的。

朱厚照对这一套都是清楚的。

所以他才问那个问题。

如果做官无望,是不是就是一心敛财?

而对于杨一清来说,他要考虑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胥吏乃末流,自太宗、宣宗、宪宗以来对胥吏入官多有限制。便是知其学识、品行不足为官。胥吏不许科举、不能为官,此皆为祖制,臣请陛下,三思。”

朱厚照不是真的十九岁、长在宫里的少年。

他内心知道,胥吏的处境越发艰难,关键是有一个群体不接纳他们。

这个群体就是官员本身。

道理也简单,我寒窗十年苦读考中进士才可以做官,你一个胥吏凭什么也可以和我一样?

再者说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给你们占一点儿,我就少一点儿。

所以不管是从面子、祖制以及利益角度来说,开这个口子,绝对会招致整个官僚系统的反对。

但朱厚照不是什么无法掌控朝堂的软弱皇帝,他有自己的力量和手段。

“其余人呢,都是这样觉得吗?”

梁储也附议,“此例不可擅开,否则必有动荡。”

“臣附议。”王炳也表态。

朱厚照挠了挠鼻子,“朕知道了。”

其实皇帝的权力比想象中的要大。

胥吏能不能当官这种事,其实可以看明宪宗发明的一个词,也就是‘传奉官’。

那都不是胥吏不胥吏的问题,连唱戏的、炼丹的都可以当官。

所以胥吏当然可以当官,关键在于他这个皇帝的意志。

而且,在方法上有要取舍。

有些事,能做不能说,有些事,能说不能做。

这件事,他可以不说,但可以做。

做了一个两个……到数量多了,路自然就被趟出来了。这样比硬顶着整个官僚系统,要好的多。

朱厚照心里这么想,嘴上还是在问:“既然都附议,那么胥吏贪腐之事,总归要有个解决办法。不必说什么严惩之类的话,便是官员,朕都严惩,可又有什么用处?”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要人家干活,却不让人家升迁,完了还不允许人家捞银子,这像是治理?怕是有点缺德和缺心眼吧。

“臣以为,可对胥吏进行更为完整的考核,以三年为期,在事务上考核期刑名、写字等基本技能,在为官的品行上考核其声誉。如此,可以裁汰品质卑劣、老疾不堪任职者。”

朱厚照听了都发懵,

要干活、不给钱、不让升,还特么的再加一个考核?!

疯了吧!

“此事,再议吧。”

皇帝失去了兴趣,实在这个事算是一个比较重大的课题。

因为完全的放开也不现实,整个士绅群体都会跳起来的。确实中进士的难度很大,如果胥吏轻易便能做官,那对考科举的人来说是有些不公平。

杨一清和梁储知道皇帝不算太满意,但最后松了口,他们也是算是放了一些心。

他们又哪里知道,朱厚照准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不过他在深宫,却是不知道天下有没有这样做得好的胥吏。

想来想去以后,他想到一个人可能离胥吏比较近。

“齐尚书。”

“微臣在。”

“你原来提过的那个山阳知县,是要他到哪里去来着?”

“回陛下,臣荐其升任都察院陕西道御史,并负责清查陕西官牧马场草场被侵占一事。”

朱厚照嘴角勾了勾,“准了!”

就让这个张璁去那边闹一闹。

之后,其他的事情倒也没什么了。

官员们陆续退下。

朱厚照则吩咐刘瑾,“派人去找一找这个张璁,找到以后朕来见他。”

“是。奴婢……带进宫里来?”

这个问题么……他稍加思索了一下,摇头说:“在宫外安排一处地方吧。”

张璁的职务不高,但是这次兵部尚书推荐到他头上的事情却相当重要。可他本人又没什么底蕴,没办法,只能皇帝来当他的底蕴。

然而一个刚刚从七品知县升为从五品陕西道御史的小官,皇帝在宫里面说一些‘过分暧昧’的话,其实效果并不好。

紫禁城就是紫禁城,这里有这里的氛围和规矩。

皇帝也是规矩中的人,在这个地方,皇帝也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你言语、行为的奇怪会让人出戏。

但是到宫外,私下里见面则不必有此顾虑。

这些东西太细,但很关键,好在啊,他还是懂官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