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76章 京师的战争

朕乃一代圣君 第476章 京师的战争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正德二年八月初,还是拂晓的时候,皇帝被太监叫醒。

刘瑾跪着说:“陛下,工部曾克明公,昨夜去了。”

朱厚照剩余的一些睡意被一惊而去,他没说什么,只是自己坐了起来,头发就这么披散着。

良久。

里面传来一声叹息,“唉。”

工部尚书曾鉴,是天顺八年的进士,在朝劳碌也几十年了。遍翻他过去的所作所为,主要做的就一件事,劝诫皇帝不做劳民伤财的事。

弘治十三年,宫中请改造龙毯、素毯一百有奇。曾鉴进言:“毯虽一物,然征毛毳于山、陕,采绵纱诸料于河南,召工匠于苏、松,经累岁,劳费百端。祈赐停止。”

其余时候的所请,虽是不同的事物,但内核都是一样的。

多少有些迂腐,但这种劝谏没什么大毛病,总比让皇室可劲儿浪费的臣子要好。

另外,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四朝的老臣,有清名的,朱厚照不会盼着他死,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收拢人心的机会。

尤其是眼下还有战事,更需要团结一心。

“传旨。”

刘瑾低头。

“曾克明公,为人谨厚勤励,履历数十年,兢兢业业,未有惰怠,虽无表表建立,然亦无失德也。朕欲成终始之恩,厚君臣之义,赐其太子太保,照例辍朝一日,文武大臣皆着素服,以示哀荣。”

这种东西一般是由礼部出文,然后出告示,张贴于长安左右门,这是文武大臣进宫的必经之路。

明代因文武官员丧事而辍朝,是辍而不废务,该有什么事情还是照办。

只有碰到皇后、皇帝的丧事,那才会辍朝、废务。

所以朱厚照还是得更衣,但今日得穿浅淡色袍子,官员们呢,也是浅淡色衣服,带乌纱帽,系黑角带。

这些都是礼节性的东西了,照做即可。

辰时三刻,朝中重臣还是入宫了。大概是因为工部尚书去世的关系,每个人的情绪都不高。

不过对于皇帝给到曾鉴的死后哀荣,他们还都是觉得感动的。

“曾克明公去了以后。工部尚书一职由何人来担?”

众人面带戚戚色,皇帝一句问出,竟都回答不出个一二三。

朱厚照也不与他们客气,直接说:“何世光(何鉴字)到京师了没有?”

吏部尚书梁储回奏,“到了。”

“就让他暂摄部务吧,过几日内阁拟道旨意,令何世光署理工部。”

何鉴也是老臣了,为官一向有贤名。虽说左侍郎的板凳都还没捂热就升了尚书有些快,不过赶上曾克明去世,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王鏊自然领旨。

“借着克明公这件事,朕也有几句话要与各位爱卿说道说道。朝中李、谢二人先后离京,内阁说是两位,其实只有王先生一人。

朕前段时间又遇行刺,锦衣卫稍做调查,又牵扯出复礼派、无为派等各类官方或非官方的小报。于是朕才知道,还有那么些人躲藏着、相互之间传递对朝廷的不满,甚至诽谤朕躬。朕命锦衣卫拿了一些人,朝中还有人说三道四,只当朕是软弱可欺之君。

这是在京。

在外,还有鞑靼领兵入寇,戕害我百姓,掠杀我子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值此朝局糜乱,神州动荡之时,朕希望今日在乾清宫的诸位爱卿,能够放下恩怨、嫌隙,与朕同心,共克时艰。”

王鏊领头,各部尚书全都跪了下来。

“臣等誓死与陛下同进退!”

朱厚照把局势说的很严重,但实际上好处在于,几年来,他手中聚拢了这么一批可以相信的重臣。

地方上,也都有自己提拔的官员掌舵,要想乱,那是不容易的。

“先谈那个复礼派、无为派之事。打铁还需自身硬,外敌入寇,若是内部不干净,说不准就有人里通外敌,把京城的门都给开了。诸位爱卿,不是朕要砍这些读书人的脑袋,如果不是行刺的事,朕都没有理会过他们,但此时是国家大战之时,这件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朱厚照话说的平常,但背后却异常的残忍。

他是皇帝,如果调子这么定,到处牵连之下,可能会杀掉几千人。

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正好有这个机会,扫除这一批污泥浊垢。

心不狠、手不稳。这个时候不能有妇人之仁。

脾气又硬又臭的闵珪,任着刑部尚书,但其实是个心软的人。便是他听着皇帝的理由,想说什么,又不知道从哪里反驳。

最后只能是压不住心情的情感,问了一句:“陛下,此番抓捕,尚不知牵扯多少人。然,臣亦深感眼下情形之特别。只是陛下……臣斗胆请问,当真不怕史笔如刀吗?”

这话问得其实有些重。

不过明朝大臣一向如此,又是闵珪所言,朱厚照也就不奇怪了。

“身为帝王,稳住朝堂,守住社稷,朕义不容辞!只要是有利于这两点的事,朕便会做。将来到了地下,朕再向太祖太宗皇帝请旨,请教他们这些私下非议朝政的人该不该杀,若他们说该,则朕总算对祖宗有所交代,若他们说不该,一切罪责由朕承担,你们不姓朱,与你们无关。”

闵珪大惊失色,“臣有罪!臣并非是那个意思,只是……只是……”

“只是,要杀很多人。”

“正是。”

“为了建立大明,还有更多的先辈死于疆场。忘记先辈、留下这些人的命也是背叛。上述都是大义。就眼前来说,内外动荡之时,朕是断断不能容他们。”

话说到这里,闵珪也只能叹气了。

还是那句话,这是非常时刻。

年轻的皇帝手握锦衣卫、上直亲卫,在外更有杨一清、周尚文、杨尚义这些嫡系的文臣悍将。

这是硬的。

在软的方面,皇帝执政为民,且手段凌厉,没有多少人敢在心里小瞧今上。

当这样的实权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要展现帝王一怒的时候,谁也阻止不了伏尸百万。

江同祖、陆孟所宣扬的‘复兴古礼’,被他们自己成为复礼派,当有派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变味了。

朱厚照没有兴趣去分辨这究竟是不是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组织,因为类似这种以文章、小报为传播手段的团体还有很多,更特别的是国家还在打仗,这种时候肯定是一锅端了,分辨来分辨去,还不一定分辨得对,埋下了祸根说不定还有更大的伤害。

他扫视着这群重臣的脸庞,王鏊、梁储、韩文、顾佐、闵珪、王炳、张敷华……

接着他把锦衣卫已送呈的,关于江同祖和陆孟等人的案卷拿了出来。

“妄议国政,谤及朕躬,罪同谋逆,按大明律,当夷其族。这一道旨意,你们,是接还是不接?”

“臣等不敢!”

朱厚照锐利的眼神一偏,侍从室的靳贵和谢丕低头竖笔。

“拟旨!”

事情到这个程度,江同祖和陆孟在锦衣卫招什么还是没招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皇帝做这个决策,是要加强巍峨皇权,不容任何人挑战。

就像当年朱元璋杀人,他不知道里面有冤假错案吗?

肯定知道,开国帝王岂是那种是非不分之人?

只能说,这张龙椅会改变人,坐上去,考虑的不是所谓的是非、黑白,而是掂量哪一种方式更加得益。

在此之前,毛语文已经入宫禀告过了各个事项。

所以朱厚照才知道什么复礼派、无为派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而他也没有阻止毛语文在做的任何事。

行刺、妄议、互相传递的那些小报……谋逆的名头一套,这就是铁案。

当日未曾离开马益谦也被锦衣卫连夜追捕,搞得京师之中家家户户紧闭窗门。

老百姓又不知道具体情况的,只晓得皇帝遭遇了行刺,龙颜大怒,现在到处抓人,他们别的不管,只要别和自己牵扯进去就行了。

马益谦不敢在自己家里住了,但京师中氛围如此紧张,谁也不敢收留他!

气得马益谦大骂,现在的人真是不如从前,一个个都贪生怕死,所以说更要复礼。

最后他生出一计,躲到不夜城的妓院里边儿去了,这里人来人往,谁也不认识谁,花些银子找个房间不出来。锦衣卫一般在搜查这里的时候比较讲规矩,因为都知道是皇家的产业,弄坏了什么,谁都不好交代。

午后时分,他偷开窗户的缝隙,眼睛扫着外面。不多时,外边儿敲门,进来昨晚那姑娘。

“又出事了!”

马益谦现在听到这话就心颤,急忙关上窗户过来问:“什么事?”

“昨儿晚上不是死了个尚书?天子悲痛,今儿一早就下了旨意,把先前那群抓起来的刺客定为谋逆大罪!接下来怕是全要砍头!”

马益谦只觉得一股凉水从头浇到尾!浑身像被雷电击中一样忍不住颤动!

“怎么会是谋逆?!”

如果江同祖和陆孟都是谋逆的罪,那他又怎么能逃得了?无非就是抓到和没抓到的区别!

再一想到家中的至亲、宗族,他一瞬间只觉得万念俱灰。

当初传播这些小报的时候,朝廷也没说不允许,这不是借行刺之名,行屠戮之事吗?!

“朝廷的事,我这一间小屋可管不了。我呀,只顾得上客官,反正现在外头不太平……”姑娘上上下下打量这人,马益谦不管怎么说还是有文人风采的,出手也不抠搜,所以姑娘眼神之中神采连连,“要不……就在这里待上两天?**一刻值千金,这才是人间乐事,可不能像那些要去行刺天子的人一样傻乎乎。”

马益谦现在哪里还有那种心思,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更让他深感恐惧的是,外面忽然有人大声呵斥。

“锦衣卫查案!各自待在房中,任何人不准走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