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16章 重内轻外(二合一章节)

朕乃一代圣君 第416章 重内轻外(二合一章节)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从楼上往下看,京师大部分的廊檐勾角都入视野。

边上梅怀古说:“现在是白天,到了节日晚上漫天烟花,那才好看呢。”

朱厚照也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京师,大街小巷、人来人往,人群的喧闹也能听个响儿,甚至啊,还能瞅见个别的士子仰天吟诵。

他指着西北方向,一座三层的小楼里,有一人凭栏张臂,

“便是听不清说什么,一看也知今日是有喜事降临。”

张永回说:“那还不是公子给他的福气。”

“你们啊,这种腻得掉牙的马屁话还是少讲。”皇帝这么说但也没有因此生气,而是说,“咱们下去瞧瞧如何?”

梅怀古有些表情为难,但是他们这些熟悉皇帝的人都晓得,既然他升出这个念头,想要再按下去,那就比较难了。

主要是下面比较热闹,便是寻常人也会想要凑上前。

科举对于很多举人来说,毕竟是人生大喜,而且历朝历代为了表达对这些人的优待,都会准许进行各种形式的庆祝。

比如,皇帝会在礼部赐恩荣宴,来招待所有的进士。

赐宴之后,礼部会带领新科进士到国子监拜谒孔子神主,行释菜礼。

拜祭孔庙以后,礼部会同工部在国子监立进士题名碑。

这些是官方的赏赐活动,而官方都如此,到了民间就更加方式多样了。

一般来说,朝廷也乐见这些庆祝,这也叫与民同乐嘛。

一波一波的报喜声中,最受人注目的前三甲也逐渐解开谜底。

正德元年丙寅科探花郎,花落广西平乐府闫文奇,

朱厚照从楼上下来时,也听到一些议论的声音,

有人说:“闫鸣凤(闫文奇字)这人我知道,我们曾一同拜访过名山!”

“当真?”

而人群的喧闹之外,街上已有人跨马游街,来人乃是新科状元贵阳府周勒。

朱厚照先前在殿试时已经见过这位个头中等,略有些胖的状元郎,此时么,人靠衣装之后显得更加精神了。

除了这类正经的活动,放榜之后的京师最忙的便是媒婆这些人,一个个要打听,谁娶了媳妇儿,谁还未婚。

逮着没成婚的,说不得也要来一次榜下捉婿。

敲锣打鼓,人声鼎沸,

看着朱厚照都心里起了羡慕,心中想着:“下辈子咱也要当个文人,中个状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啊。

一个年纪轻轻的状元,那在身边人眼里,身上还不是都发着光啊!

更是比前世考中清华北大还要风光。

因为这会儿考中了,就直接授官了,一下子变成了官老爷。

而这种喜悦,他这个皇帝是此生都没机会体会了。

老实说这种身份转变的快乐,他一直缺失,忽然间变成太子那是过于巨大的变化,震得人都发懵,根本没心思去体会,而成为皇帝……这并不突然,因为在此之前他因为独生子的身份,事实上已经权力很重。

越想越觉得难受。

正在胡思乱想之间,

悦庄三楼上传来一个声音,

“梅老板?!”

朱厚照和梅怀古都转身,

见到的是一个有些嬉皮笑脸的青年,此人身着米色长衫,头戴方巾、手执纸扇,一张圆圆的脸蛋儿中间透着红色。

“……公子,碰着个老朋友。”

朱厚照不动声色的讲,“那去呗。”

梅怀古脸色僵硬,他也不敢暴露皇帝的身份。

“丁兄,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圆脸青年从楼体上走了下来,一下子就抓住了梅怀古的胳膊,嗤笑着说:“什么好久不见,我们不是前几日刚刚见过么?”

朱厚照听到顿时有些忍俊不禁,于是他干脆背过身,倚靠着栏杆,静静的看着。

“喔……对,我与丁兄前几日刚见过……”

圆脸青年似有几分机灵,他狐疑道:“梅兄这是怎么了?”

梅怀古脸色为难的往这边看了一眼。

朱厚照则脸色一拉,扭头向另外一边。

这动静,梅怀古就已经领会到意思了,就是不要朝我看,我不认识你,你自己看着办。

至于说要不要走,朱厚照也让他自己拿主意。

反正你是陪着皇帝出来的,碰着一个朋友就走,把皇帝晾在这一边,能干得出来这事你就走。

梅怀古心里发苦,但还要佯装无事,思绪混乱之中,他问到:“丁兄,你今日怎么在这里?”

“我向你报喜来啊,我这次可中了三甲,第206名呢!”

他一本正经的这么说,直叫人发笑。

悦庄本就聚集了很多举人,一个206名,基本都是垫底了。结果给这家伙说得像是前三甲一样的。

不仅朱厚照,就是边上亦有其他人发笑。

没想到这个姓丁的,还颇为不服,对着周围人说:“有什么好笑?你们难道都考中了?!真的是。”

“丁兄,丁兄,”梅怀古主要是觉得皇帝在,你这么大呼小叫的也不好,“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梅兄今日是怎的了?”

梅可甲正祈祷着这家伙能看出点什么仙离开。

哪想这个圆脸青年是大愚若智,他忽然间冲着朱厚照走了过来,“刚就瞧见你往这里看的。这也是你朋友是不是?梅兄,你这可就见外了呀,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认识认识呗。”

梅怀古眼睛顿时睁大,

就是张永和许冠都不禁往皇帝身边靠了靠。

这种行为怪异的人,怎么能叫他轻易靠近?

“额……”圆脸青年看了一下朱厚照身边的壮汉,当他走过来的时候,人家明显有动静,所以自己停住了,表情也顿在那里,“在下觉得你应该不是梅兄的朋友。”

说着又转身。

搞得张永一阵无语,这哪里来的活宝。

“我是的。”朱厚照自己笑着应,“而且你说的也对,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在下姓黄,名川。有幸相识,见过兄台。”

“我就知道你肯定是!”姓丁得马上转身,嬉皮笑脸的就凑过来,“梅兄,别傻站着了,快给介绍介绍。你看你这位朋友,器宇轩昂、贵气十足,一看就非池中之物,怎么,还不舍得介绍与我认得?”

朱厚照给梅怀古一个眼神,示意他一切照常,不要一副哭丧的脸。

梅怀古没办法,而他又考虑到这里人多眼杂,“黄兄、丁兄,要不到四楼挑个房间,到时容在下好好介绍?”

“好。”朱厚照先答应,免得这帮人也不知道该去还不该去。

姓丁的也没意见,就是嘴碎。

刚刚还说的叫梅怀古介绍,结果自己就先问起来了,“黄兄,在下姓丁,名礼泉,字名山。陕西西安府人士,这个功名嘛,刚才也说了,承蒙皇上看重,小小的中了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不知黄兄家住哪里?”

“我是顺天府人,也是三甲进士。”朱厚照好奇,问:“丁兄是西安府人,还是丙寅科的举子。怎么会认识梅兄呢?似乎你二人应并无交集才是。”

“这个啊……”

一行人走到房间里,

丁礼泉坐下才笑眯眯的说:“我与梅兄是在勾栏之所相认,当时一见便是如故,相见很是恨晚呐,梅兄你说是不是?”

朱厚照斜眼看了一眼梅怀古,

梅怀古想死的心都有,“丁兄,黄兄书香世家,你也是新科进士,说这些实在有辱斯文!”

“诶,食色性也。”朱厚照抬手拦着,“能做的事情就能说,不说的事情就别做,男子汉大丈夫,这有什么?”

“此言甚合我意!”丁礼泉眼睛一亮,像是遇到知己一般,竟靠近了朱厚照一些,相当于是和皇帝凑在近前,说:“我这人,有几分眼力见的,看面相便知一人之大概。我看黄兄必是性情中人!”

其他如张永、许冠等人已经听不下去了,

这个人太能说了,也就是皇帝不在乎。

就你还知道底细呢,真要让你知道身份,还不得吓死过去?

这些年,谁在皇帝面前不是毕恭毕敬的?

“还有梅兄,我已经打听好了。这京师不夜城之中啊,教坊司要新开一个园子,到时候我来做东,咱们一起去尝尝那里的酒又何不同!”

朱厚照说:“那怕是要让丁兄破费。”

“诶,银子算什么,重要的是朋友。黄兄你不必担心,不瞒你说,我家中略有薄财,加之此番我中进士,我父亲必定开心,多少银子他都乐意给的。再者说了,这不还有梅兄呢嘛,梅兄家资百万,几杯花酒算什么?”

梅怀古心中想死,心里不停念着丁礼泉,等你知道真相,你也会想死的!

“梅兄,你倒是说句话,是也不是?”

“啊?是……是的。”

朱厚照喝了一杯茶,想了想又问:“丁兄,你可是新科的进士,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难道就不关心一下,朝廷会给你授何职何官?”

丁礼泉不在意的回道:“那有什么好关心的,三甲进士在内评事、太常寺博士、中书舍人等官,在外推官、知县,大抵如此。像我们这些人外放一个知县已是不错,搞不好也就成个‘守部进士’,至于京官啊,哪怕只是九品京官,除非朝中有人否则是想都不必想了。”

朱厚照眉头一皱,

丁礼泉这句话说的和他想象中的不同。

“丁兄此话何意?地方官不如京官,那是过往之事了吧?当今圣上继位以后,多任用有地方政务经验的大员,京官反而多有搁置。”

丁礼泉少见的正色起来,一点儿不带嬉皮笑脸的模样,他还看了一眼梅怀古,“梅兄,你与黄兄如何认识的?怎么……黄兄好像全然不知官场似的。”

朱厚照抢过话来,“丁兄有所不知,我年纪尚小,以往只在书斋之中读书,从不闻窗外之事,所以这次也算是请丁兄不吝赐教。”

“赐教谈不上。”丁礼泉缓缓说道:“刚刚黄兄说今上多任用地方官员,此话是不假。不过那大多都是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他们本身都是二品、三品的大员,有向皇上当面进奏的机会,进奏的好了,自然可以从地方官转任京官。

而且这也只是个别的巡抚与三司使被提拔重用,知府之中呢?除了皇上放下来的那些个,其他有几人高升?知县呢?更不必提了。

大明朝疆域如此之大,有些州府皇上都不一定知道名字,更不要说知府了。外放五品不如京官七品,官场重内轻外已有百年,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

“那京师之中,七品的京官同样很小,又有何意义?”

“京官是小,但各部堂官都是高官,留在衙门里那是隔几个人的事儿,可要是去外放,那是隔一千里的事儿。

而且身为知县、知府在京中很难有人脉,没有人脉就很难升迁,因为巡抚、三司使都是皇上简派的信重之臣。

再者,京官事少清闲,地方官政务复杂,断案、钱粮、徭役……哪一个做不好都容易掉脑袋。黄兄,搁你,你说你愿为京官还是地方官?”

丁礼泉的话说完,屋子里忽然十分安静。

皇帝带过来的人,没有一个敢说话。

但其实朱厚照并没有生气,愤怒在这种事情面前毫无意义,因为这不是哪一个个体造成的这个问题。

而且他有前世记忆,对于官场的认识也褪去了稚嫩。就像丁礼泉问得那样,换你,你任什么?

所以他不动声色的笑了笑,问道:“丁兄倒是瞧得清楚,那依你看,大明官场如何才能不重内轻外?”

“这倒是也不……”丁礼泉话到嘴边,忽然停住,眼睛提溜转了一下,随后笑起来,“黄兄,咱们今日说这些不高兴的干嘛。那重内轻外又不是你我能解决的。咱还是说勾栏的事……”

朱厚照看了一眼梅怀古。

梅怀古心领神会,“说话不能说一半。况且黄…黄兄不耻下问,你干嘛还不说。”

丁礼泉一开始听着还觉得没什么问题,转而又觉得不对,什么叫不耻下问?谁是下?

“要说此事,倒也不难,就是朝廷、吏部,得记着天下的那些知府、知州、知县们。”

朱厚照说:“但是这并未改变京官事少清闲、地方官事多责重的局面。”

“事多事少对于想要做事的官员来说,不是大事,关键是事儿多还不升,那自然愿意的很少了。在下还记得先前朝廷办过省级官员培训班,却不知为何不办知府、知县的培训班。”

丁礼泉的意思,朱厚照听明白了,他其实是说先前的转向,还不够彻底。

现在如今巡抚和布政使的确是很抢手的位置。

但是普通人从一个知县当到布政使,那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这样一来,还不如在京官里头熬一熬,熬到一定程度,再下去做布政使。

这个路子比从最下面要来得快。

朱厚照若有所思,心中大概有了计较。

有这一点,今日出宫便不亏了。

而从操作性层面来说,也并不难,皇帝在各省都多多少少任用了自己的人,回去可以下一道旨意,要他们在本省之中推荐能力比较好的知府人选。

“丁兄,”

“若朝廷给你一知县,你会不会畏难不任?”

“那当然不会!”丁礼泉倒是认真的呢。

“那么你会贪污吗?”

“我不缺银子,何必贪污?”

“若是有人给你送个花魁呢?”

丁礼泉嘿嘿一笑,“我自己可以花钱买花魁。哈哈哈。”

朱厚照哑然失笑,这个家伙……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般,有些呆,反而是有些机灵。

就是性格有些跳脱好玩,这样的人本身就不适合科举,能考中三甲,大概也是因这几分聪明劲。

“那如果有人诬陷你自己买的花魁,其实是别人送的呢?”

“额……”丁礼泉有些答不出来了,“黄兄,我觉得我此生当不到什么大官儿,应当不会有那么多的考验吧?而且还都冲着我的软肋来。”

“啧、”

梅怀古心给他整得一哆嗦,“问什么你就答什么。”

“那能答什么?到时候再说呗。我朝中想办法巴结个人,自己再正直些,其他的还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朱厚照把这个人的名字记下来了。

他其他没瞧出来,只觉得这人是有股子灵性,也好玩。

后来回宫的路上,

他跟张永吩咐,“将他分到山东吧,找个知县的缺儿给他。”

朱厚照想看看他干得怎么样。

“是。陛下,今儿这人动作轻佻,全无礼数……”

“不知者不罪。”

另外一边,梅怀古回过头去又到悦庄找了丁礼泉。

门‘哗啦’一下开了,

丁礼泉笑道:“啊,来了。快,梅兄,别摆个臭脸了,筷子给你备好了。”

“你知道我要回来?”梅怀古有些讶异。

“知道知道。你今天一肚子的话没说出来,不来找我说说,你能睡得着觉啊?”

丁礼泉自己吃得倒是开心。

“那你知道黄兄身份不一般吗?”

“知道!若我所料不差,他应该是朝中重臣之子吧?看他身边那些人,估摸着还不是一般的重臣,或许会是谢阁老之子。”

他是指那个在侍从室的谢丕。

谢丕也很年轻。

而且长在官宦之家,身上也有股子贵气。

主要是皇帝的身份,丁礼泉实在是想也不敢想。

“知道不一般,你还乱说?!”

“我何时乱说了?”

“勾栏!”

“逛一下勾栏怎么不能说?你逛得比我还多!”

“你!”梅怀古给他气够呛,但人家说的事实,“算了。你什么时候瞧出来的?”

“他说自己一直在书斋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候。”

“这话怎么了?没问题啊。”

丁礼泉无奈,手中的筷子抖三抖,嘴角勾起来,有些纨绔,“哪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会这么清楚知道皇上近来多任用有地方政务经验的大员?”

喔唷?

梅怀古颇有些意外的看了看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而且,我还告诉他,我要在京师之中找一靠山。”丁礼泉嘿嘿笑着,“那就是说给他听的。下面的人想靠上面,上面的人要用下面。这次先隐晦一提,等下次再见到,可以再进一步说。”

听起来这个家伙都打算好了。

他自己略微一想想,还点头,“嗯,就这样。不过这要靠你了梅兄。”

“哪有什么下次,阁老家的儿子,也不是说见就见的。”

“喔……”丁礼泉愣了愣,“那也无所谓,咱们先去不夜城的新园子里瞧瞧再说。”

“你可真是心大,”

“当官儿嘛。心小当不了官儿,要不然随便出点什么事,都得吓个半死……

……哎,你说咱要不要也叫上他?阁老的儿子,也要逛园子吧?”

“吃你的饭!”

……

之后几日,一些仪式性的流程走完之后,新科进士开始授官。

与以往的惯例有些不同的是,状元、榜眼、探花仍然入翰林院,

但自二甲进士开始,排名靠前的最先不是授各部主事,而是多选为知县、县丞,其中又以县丞为多。

当然,在正式赴任之前,都会有六个月左右的观政时间,有些观政礼部、有的观政户部,这是老规矩,给进士们学习用的。

至于为什么前三甲还是不变,朱厚照也是卖朝廷老臣一些面子,那些人去翰林院是惯例,既是惯例,那也不好全都改了。

皇帝并内阁以及吏部尚书梁储,对这些人的去向还是做了相对仔细的一个安排。

朱厚照还与梁储商议,吏部内部要进行一次专门的秘密专项考核,就是以三年为期,专门考核他们的政绩优劣。

而二甲进士张璁,他的去处,被定在了一个好地方,淮安府山阳县!

朝中无大事,朱厚照就把心思落在这些地方,用人方面,他花再多的心思都愿意,也是经这个叫丁礼泉的提醒,他命梁储把这几年表现的较好的知府、知州人选挑了出来。

这些吏部考功司都有记录,调出来不难,但他并不会完全相信这些人的话。

“靳贵,拟旨。”

“是。”

“第一封旨意,由侍从室直接发往四川巡抚衙门,令费宏详述嘉定府知府李旦华、顺庆府知府刘夫和叙州府知府付茂兴三人的为政举措、个人性情。提醒他,了解的角度要全面,既要看上司对他的看法,也要了解下属、百姓对他的评价,最好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他们的为政之能、为政的德和为政之道。之后将结果以密件的形式送朕御览。”

皇帝这边说话,那边靳贵就已经写完了,不是原话,而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秘书,是要有这个本事的。

朱厚照看完之后点头,“嗯,用印。”

之后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封信,分别送给山东刘健、福建王鏊、应天府何鉴以及河南彭泽。里面都分别提到三个名字。

数量少了,怕万一核实此人是个假货,数量多了,工作量也大,反而会出现随意马虎的情况。所以三个正好。

至于知县这一层面,大概还是要借助巡抚与布政使这一层级的官员。

等忙完了这件事,

礼部尚书林瀚又入宫来。他还有皇帝大婚一事摆在心头。

“陛下,此次迎娶外族之女……其中礼节,臣遍翻史书,查了些旧制,拟了一个方略,还请陛下御览。”

朱厚照拿过来也没看,放在一边,“这里是大明,请他们入乡随俗,和两位皇妃统一起来吧。不管过去是什么身份,今后都是朕的皇妃。”

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这觉还不知要怎么睡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