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11章 名利双收

朕乃一代圣君 第411章 名利双收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一场大捷之后,兵部自有封赏,皇帝也在宫中摆了宴,大宴群臣。

不过那是宫里的热闹,对于位置不那么高的人来说,他们看不到也摸不到,军学院里的学生只会觉得那些具体的出征将士们更为真实。

因为里面有许多人也是从这里走出去,或者就是认识的亲戚及朋友。

近几年来,当朝廷越来越多的要提拔这里的人以后,各地世袭的校官以及朝中的勋臣之后都削尖了脑袋往里头挤。

军学院的地位也由此越来越重。

并因此,院正的职务也一涨再涨,最初是书院的张天瑞随便管管,后来是王越任兵部尚书时往这里安排自己人,到今天,朝廷已经下旨要兵部尚书本人兼任院正。

否则,里面有些学生的品级比院正还要高,这队伍要怎么带?

而军学院虽然还在书院当中,但在行政职能上已经剥离,军学院如今隶属于兵部直管。

往后的院正就是历任尚书。

这样调整,让军学院的各项政策更加灵活多变。

比如,兵部在每次大考或是演武,都会列有一项奖赏:入院学习。

且即便承平年代,也会有偶然立下小功劳的人。

兵部用这种方式作为激励,不仅聚拢了时而涌现的人才,而且使军学院获得了更为良性的发展。

经过多轮变动,军学院的入院规则已经不止一条,考试、立功……甚至作战牺牲的将士,如果他的子嗣愿意,在身体条件足够的情况下兵部也会在核实之后招录。

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之后,朱厚照就变得非常重视军学院的教材编制。

而且他坚持,除了军事理论、战役案例之外,还要念一点孔子的书、熟悉历朝历代的历史,反正这个时候没有国际社会来谴责教材定的是不是合适。

洪武元年,太祖皇帝所颁的登基诏书开头就写: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这就是说,大明是驱赶了大元,入主中原,所继承的是宋朝的汉人之土,

而宋之前为唐、

唐之前为汉,

汉土有多大?

不知道。

但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其实也不必怎么渲染,大明周围还有什么没征服的,找个汉唐或是春秋时的记载源头,然后往里写就行了,什么西域、东北、西南、吐蕃,无一例外。

因为天朝上国思想某种程度上也很霸道,它暗含一个内容,就是我为中央,你们都特么的是蛮夷,都是我的附属之地。

我是礼仪之邦,你们叫什么?

所以你只要写,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接受,而且接受的很容易。

朱厚照一直觉得,只有拥有大历史观的人,才明白大明与鞑靼战争的意义。否则只会觉得穷兵黩武,徒耗民财。

实际上,战争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而文化也会反过来影响这个民族如何选择战争。

现在的军学院,一帮年轻人给这样教育,不敢说全部,但其中不少人已经是满脑子恢复汉唐荣耀了。

男子汉大丈夫,要的就是金戈铁马,或者像马荣这样为国开疆拓土。

所以宫里的旨意才特意要他过来,还选了尤址这样司礼监的太监。

除了他,

皇帝还为了这件事让兵部尚书王炳过来,

这就叫名利双收。

书院找了一间最大的书堂,里面挤满了人,凳子都叫人给搬了出去,当然,最前方是留出了大概两米宽的空间。

王炳站在上面,

“圣上有旨,命宣武卫指挥使马荣在书院之中授课,所讲述者,乃是于草原之上的真实所见、与鞑靼人交战的切身之感。正德元年,大明剿套有成,但复套大业未成,大明与鞑靼的决战未到,边疆的警迅未除,各位皆有立功之机。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天,就是让各位知彼!”

说完之后他看了眼马荣,“马指挥使,遵圣旨,开始吧。”

“是,谢过大司马。”

马荣从未设想过有这样的一幕,

若是在疆场之上,他面对自己的三千将士那是一点儿也不紧张,但今天这个场合、面对这些人,干的还是教别人的事……

但仔细看了看下面许多人的眼神,艳羡、期冀、好奇……

尤其是军学院的学生,他们将来也是要上战场的,如果学艺不精,或许真的会丢掉性命。

想到这里,马荣的许多杂念都消失了。

他从袖口里拿出来一张地图,那是他在草原上用的,

“诸位,我年纪尚小、读书也不多,知道的东西较大家也许都少,但是我认得这张图,北方是鞑靼、南方是大明,中间所分隔的就是长城,而长城之上画的红圈圈,就是鞑靼人几十年来兵锋所指之地……我在军中经常和众将士一起看这张图,看完了其实就明白…陛下为什么要复套、为什么拨银百万、为什么整军备边、”

……

……

朱厚照又将亦不剌召进了宫。

他不会让亦不剌跳舞、或是想个什么其他的法子去侮辱他,真正的强大,不在这个地方体现。

他还是照正常的礼节来召见他。

因为当日是大朝会,场合太过正规和严肃,所以有很多话不太好讲。

今天则随意些,他带着亦不剌在殿前的广场上慢慢闲走。

“达延汗是个什么样的人?”

亦不剌虽然年长,但地位不同,他也只能落在身后,“……达延汗,他是由一个叫满都海哈屯的女人带大的,这个女人像男人一样厉害,在她的教导下,达延汗一样雄心勃勃,他立志统一蒙古,为此不断的征服其他部落,抢夺男人、孩子、牛羊和草地。先前所说的济农,就是他派到右翼蒙古来的。”

“有招降他的可能吗?”

“绝没有。”

没想到想到皇帝叹气一声,“那真是可惜了,这也是个英雄,若他愿意为朕效力,为朕一大将,那么我们之间合力,还可以向西征伐。其实,朕也不愿意打仗,你以为朕是为了什么雄心,派遣几万人到草原上去找你?错了,朕只是不想被你们打。”

“陛下,永谢布部落已经……”

“你们我知道。其实互相之间友好相处,互市也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要求罢了。朕这个皇帝,做不了你们成吉思汗的事,没有想过到处屠戮,包括永谢布,只要不背叛,有什么问题需要刀剑相争,不死不休?”

亦不剌听到耳朵里,心中颇为感触,“皇帝陛下能这么想,那真是我们两方百姓之福?”

“我们,两方?”朱厚照侧身,眉头一挑。

亦不剌心头巨响,“臣失言,是我们一方!”

朱厚照轻轻一笑,自己又向前方走去,“这还是你第一次自称臣。”

亦不剌也觉得。似乎慢慢的就被各种方式弄得俯首称臣了。

“你的四女儿似乎很小,只有十三岁?”

“皇帝陛下放心,她很懂事,是臣最疼爱的女儿。”

“那朕岂不是夺人所爱?”

“没有,皇帝陛下愿意施恩,永谢布部落感激不尽!”

“朕不会小气的。”朱厚照没有抠搜的习惯,“你说的水草地,你自己去选,谁要是眼红,周尚文就在大同驻守,朕会下令,令他与你共进退。你看上别人的,如果他不愿意给,就和朕说,到时候一起派大军抢过来就是。汉人对于友好的人是非常大方和热情的,这你尽可放心。至于其他的生活物资,就像你说的,按价购买就行,大明不会不卖的,民间不卖,朕来卖你。”

亦不剌听着提气又大喜,“臣谢过皇帝陛下!”

“你的女儿嫁给了朕,我们就是一家人,以后千万不要说什么我们两方,朕不爱听。喔,对了,你年纪很大了,你的儿子们呢?他们不见见朕吗?”

亦不剌心头一震,难道是在这里等着呢?

“臣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大同。”

儿子不带过来,其中考虑……也能理解吧。

“你该带过来的。”朱厚照拍了拍他的肩,佯装责怪,“如你所说,达延汗此人无法招揽,朕与他也必有一战,而大明如今兵强马壮,他如何能胜?

到那个时候,那么大片的草地,交给谁管理?你啊?不行吧,我们汉人有句话,叫五十知天命。况且,雏鹰总得要自己展翅,不能总是躲在巢里。”

亦不剌这句话听懂了,

他激动般的跪了下来,“臣谢过大皇帝陛下!臣在此起誓,永谢布部落永生不会背叛大明!”

“都说了是一家人。”朱厚照去将人扶了起来。

那日在朝堂上,展现的是大明的强硬。

但倒了私下里,许多好处都可以承诺,许多暖心的话也都可以说。

要硬能硬,要软能软,这样人家才舒服。

“你的儿子们,就是朕的内兄,只要大明与永谢布部落一起征伐,那么所打下的土地自然一起分享。朕,不至于这点道理都不讲。”

皇帝抬着他的胳膊,笑容和善,“但是记得,选水草地的时候,可不要离大同太远。不然,朕怕你记不住回头的路。”

亦不剌听得内心发寒,在他的印象里,即便达延汗在十五六岁时也没有这样的心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