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88 此为正德!

朕乃一代圣君 第388 此为正德!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进入盛夏以后,天气炎热得厉害。

东厂当街抓人,一下子便传遍了京师,仿佛让京师的温度更加的高了。

刘瑾也知道自己的命门所在。

所以东厂在外面抓人、而他自己则转身进了乾清宫禀报。

朱厚照在凉亭下躺着,边上两个内侍不停歇的扇着风,“说起来刑部的审查也快半个月了。你得记得催催他们。他们一天审几个人?”

“回陛下的话,一天下来三个、五个也是有的。”

皇帝眼神中闪过一丝凝思,

“似这种事,拖拖拉拉的极为不好。京师里的那些‘妄议’,你抓几人倒也没什么,只要证据确凿即可。但人心之怒很难根除,叫他们拖得久了,还不知会发生什么。只能以狂风扫落叶之势。之后,事情过了,便也过了。”

夜长梦多,拖久则变。

而且天天听这件事,听得也烦。

此外,朱厚照还是有些不详的预感。

略微沉思之后,他从石凳上起来,侍从、太监都低头跟着他加快脚步。

“宣盐课之案的主审官入宫。让李阁老、谢阁老也一并来!”

其实不论是李东阳还是谢迁,他们都没有入宫去为了司礼监抓人的事而烦皇帝。

因为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将他们挡回来,比如说……这些人到底有没有当众妄议朝政?

如果有,那么司礼监抓的就是对的。

现如今,皇帝的意志改变不了,司礼监监审的行为就无法阻止。

多方联合审讯之下的盐课官员,大多逃不了官丢身死的结局。

但这种罪基本上也不会涉及诛灭九族的问题,这就导致许多官员的家属涌入京师,就像当初顾佐的发妻谢氏一样,走各种关系、做各种努力。

一个在朝为官的男丁,基本就是一家甚至一族的主心骨啊。

便是那个疯掉的邹澄,作为他的亲属必定也是要全力营救他的。

“……刘瑾此人,聪明也是聪明的,他到底还知道当街抓人必得名正言顺,让人抓不住把柄。可说到底他仍然是心术不正,贪恋权位之人。”

兵部尚书王炳也是审讯官员之一,

作为文官,不管内部是怎样的斗争,但总体上不喜欢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一样的。

“明明是个小人,却非要扮成个君子。那可用的手段便也多了。李阁老、谢阁老必定知道,近来京师中求情的人不少。但起作用的不多。如今司礼监势大,他们应当去求刘公公才是。”

李东阳和谢迁都不由蹙了发白的眉毛。

这个法子阴了些,不够正派。

其道理也简单,就是让那些罪官的家属去给刘瑾送银子。

他难道不贪吗?

呵,或许吧。

可这么长时间看过来,有几个太监手中握权、却拒银子于千里之外的?

等他自身不正,告到皇帝那边,他还能怎么辩解?

“可此事,非君子所为啊。”李东阳沉吟着说。

谢迁不说话,但估计也是这个念头。

王炳则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再说了,与刘瑾这等奸邪小人,何需讲什么仁义?他怕是都不识得这两个字怎么写!若不如此,咱们还有什么手段?难道是要看着刘瑾一步步做大?宦官误国害民,与此相比,咱们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听他这么说,境界又提升了一格。

对啊,刘瑾这种人,是危害国家的。除掉他,是为了大明啊!

“……若是被他察觉?”

“察觉不了的。”王炳负着手,“据我所知,私下里已经有人在找他的关系。我们安排的人混在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要怎么分辨察觉?”

也是。

其实王炳都想好了的。

就像欧阳锋练九阴真经,三句真一句假,这得多大的能耐才能反应过来。

只不过到这种程度,外臣和内臣的争斗就比较厉害了。基本上已经是主动陷害、相互挖坑。

正说着,外面来了个年轻的小宦官,恭恭敬敬的把皇帝的口谕交代清楚。

内阁离乾清宫不远,既然是圣上口谕,三个老头儿也没别的念头,把桌子上的管帽抱在臂弯之间,出门前望了眼火辣的太阳,擦了擦额头的汗还是迈了出去。

韩文、闵珪和英国公在刑部,距离上也差不多。

宫里的节奏似乎还是不紧不慢,

但宫外,有些人已经急死了。

尤其是刚刚被司礼监抓走的邵国一等人,其亲属、好友听闻消息时只觉得晴天霹雳。

运司衙门那些人,是有实实在在的罪状,就是身上一千张嘴都说不清楚。可要说他们这些人呢?那真是闲的!

似邵国一妻子这样一个妇道人家这时候能拿什么主意?只知道自己夫君平日里有几个相熟的人,所以便慌不跌的去找他们,不管怎样,总要先有个办法才是。

然而烈日当空,大地都被晒得坚硬如铁的温度下,她一路走一路问,好不容易找到几家,结果敲门后一说身份和来意,就被管家‘嗙’一下的关上门!

邵御史的家人?

司礼监正审他呢,现在找上我们家们!这不仅是晦气,这是实实在在的危险好吧!

所以邵夫人几次还挨人家的骂。

本就是粗鄙的人会斜眼叫唤,“瞎了你的狗眼!自家倒霉还不够!还要连累别家?!恶女人快滚!”

妄议朝政可也是很大的罪呀。

谁特么想沾上一点儿?

可邵夫人能有啥办法?

一家不行,她就换别家,脸上的汗珠豆大一般一滴一滴的往下落,

找到一家她便去撞铜环,

“开门!请开门!”

这样一连两日,终于让她在第二天傍晚找到一个愿意给她开门的好人,

而这个时候得邵夫人已经嘴唇干裂,满脸疲态。

见到人家家主之后,她也不说其他,跪下就是求救命。

此人名解东元,在翰林院做得是五经博士,每日的职责便是研究儒家经典,并在需要的时候做讲解。通俗的说属于搞学术的。

或许是这类人的功利心没那么重,所以不忍炎炎夏日一个女子这样焦急,放了她进来。否则再这样下去就该晕倒于大街了。

解东元让府里下人给了她一杯茶,并安抚着说:“嫂夫人先起来。你这样的大礼,解某实不敢当。邵兄的事在下略有耳闻,你坐下喝口水,我们一同想想办法。”

邵夫人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抽泣着说:“妾身一妇道人家,官场的事也不懂。只是这两天除了解博士其余人都不愿见我,解博士,求求你帮帮我家夫君,不然……不然一家老小便都只能随他去了!”

解东元也觉得棘手,“嫂夫人,你先听我细细说来。这次邵兄得罪的人名刘瑾,乃是司礼监的第一太监。邵兄的罪名叫妄议朝政。解某不瞒着嫂夫人,此款罪名极重。要想救得邵兄,只怕……”

唉。

本来好好的,干什么非要自己去惹这些麻烦。

邵夫人一听这话更加慌了神,“解博士,请你一定要救救我家夫君!你……你要什么?只要是我能找来的,一定全都拿来。”

“嫂夫人,不是这么回事。你叫我一声博士……可是解某担任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只是个八品官,连个七品知县都不如。解某就是想帮,其实也无能为力。”

解东元也有些惭愧。

但他说的都是实话,

要怪只能怪,那个太监太坏,而邵国一又太冲动。

京里大小官员大多也被司礼监这次行动吓了一跳,如朱厚照所言,人们心里头的愤怒怕是难根除,所以无法治本,但治标还是可以的。

至少京中各处热闹的酒楼,少了许多狂生。

有些人就是这样,虽然号称自己讲道理,但他们能听得懂的道理,从来都不是所谓的道理。

乾清宫,

皇帝接见大臣,没有许多的客套,他开门见山。

“不是朕心急,要催各位。只不过盐课之案不宜久拖,尤其朕听锦衣卫回奏,其实许多人的罪状早已清楚了,何以审了半个月扔没有动静?”

“陛下。”韩文上前,“盐课之案所涉人员众多,案情又相当复杂,乃是多年来不会遭遇的大案,其中种种细节,臣等想细究清楚,以免错判、误判,冤枉好人。”

这话倒也不错。但朱厚照要是那么好打发,那他就不会叫这么多大臣又敬又怕了。

“你说的倒也没错。朕且问你,运司衙门里抓来的四十六人,已经确定与贩卖私盐有关的有多少人?”

刘瑾听到这个问题眯着眼睛偷偷看了眼韩文,

咱家好糊弄,陛下可不好糊弄!

韩文也没想过要骗皇帝,即便想也骗不到,因为监审官还在呢。

“启奏陛下,这四十六人可以确定有三十三人。”

朱厚照顺上说:“既然确定了,那便把这三十三人的案卷先呈上,他本人画押之后你们几个主审官署名,监审官也署名。随后送至内阁,由内阁拟个意见,送朕审阅!”

这……

这要是送进宫来,皇帝朱笔批了,这个大明谁还能有能耐改变这三十三人的命运?

皇帝说的话,并没有什么深意,他就是不满于这个效率。

京城里议论纷纷,司礼监今天抓个人能管几天,过不了多久就该故态复萌了。

“陛下……”兵部尚书王炳想说些什么。

但是朱厚照打断了他的话,“多余的话朕不想听了。朕有时候也觉得难以理解,杀几个不守朝廷律法的贪官、昏官有这么难吗?!今日所说这三十三人朕不管你们用什么方式,明天必须全部弄好送到宫里来!”

“是……”皇帝这样表态,几个大臣都没了说法,“臣等谨遵圣意。”

王炳本来的确想拖一下时间,好让他们的布局更加从容不迫,可不知皇帝为何突然如此急切,是意识到什么,还是受了什么人挑拨。

唉,计划赶不上变化,说的便是这样吧。

有皇帝亲自催促,

几名主审官今夜觉都不必再睡了。

不管如何先要把那三十三份案卷上面的署名全都搞定,保证第二天天一亮,便要送到内阁。

朱厚照不想再烦了,只要朱笔批了,尘埃落定了,便也没什么好争的。

无非就是有些人要发牢骚,但发几天也就结束了。

第二日,六部九卿全都来了。

皇帝从来不会偷偷的做什么,要做就当着他们所有人的面。所以才全都叫过来!

“……那些案卷上所记载的,便是两淮运司部门官员的罪状。按照朕先前的圣旨,这些人罪当诛!”

最后三个字,甚至还有殿里的回音!

“朕今天是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大明朝的盐政败坏到这个地步。因为就是朕这个皇帝要杀这几个贪官都如此难,更何况是臣子?!”

“陛下。”

闵珪一向是个怪脾气,这次他有话要说,“微臣几人从未想过要为他们的罪状辩解,盐课之弊本身更是由大司徒一力揭露。微臣只是觉得,盐课之钱为我大明岁入近三成,轻易不可妄动。且两淮运司之案,不仅仅限于两淮,更有两浙、福建、山东等地运司,陛下要杀尽两淮之盐官,那便是要杀尽天下之盐官,可盐课经得住这样的震动吗?!主忧臣辱,陛下震怒,是为国为民。臣等力谏也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此臣肺腑之言,望陛下明察!”

朱厚照眼皮子忍不住跳了一下,“闵尚书所言的对。不过朕理政也有几年了,你说的道理朕难道不懂?大明朝的官,就爱仗着法不责众、天下震动这几个词胡乱施为!似乎是想要吓住朕一般!哼!朕不怕!治国有时比的也是决心。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若没有这份决心,不要说盐课之弊了,哪一项弊病能得到真正的改善?!朝堂震动、天下震动,朕倒也想要看看,是不是我大明朝的江山顷刻便覆灭了!”

其实作为后世人,他本身是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性格。但渐渐地也发现,千万不能一味的松和软,否则真的一点儿事都推不下去。

朱厚照多坚决,其实臣子们都知道。但到此时还有这样的问题可见一斑。这件事他不盯得紧一点,说不定就会被拖下去。

或者试想一下如果是弘治即便已经是眼下这个局面,他也推不动。那种情形下大概是……几个生员抨击一下宦官,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因为厂卫都被皇帝压制而不敢动,继而情势恶化,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声讨,之后朝堂上劝谏的声音就会如海浪一般,几个重臣大约也会先后发声,到了皇帝这里,他性子又软。

好了,那这件事得从长计议。一从长计议,基本就是个虎头蛇尾。

然后其他官员一瞧,喔?没什么事嘛。于是舞照跳,歌照唱。

所以朱厚照屡次提到比拼意志,这不是空话,而是他真实的感受。

有许多事就是个魄力的问题,做了就是做了,能咋的?

僵局之下,刘瑾跪到皇帝身前。

“请陛下下旨!”

朱厚照站了起来,“朕,承列祖列宗之遗命,以一人而治天下,但却非以天下而奉一人!此为正德,正己之德,也是正天下人之德!”

其实圣旨早已写好,气氛烘托到这儿了,刘瑾便捧好请皇帝用印。

……

“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

(今天有点忙发个四千字章节,请谅解。本猫是搞拆迁的,各位光想就知道这里多少破事,而且层出不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