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17章 朝会议题!

朕乃一代圣君 第317章 朝会议题!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残烛解衣教缓缓,重帏低语嘱轻轻。即便是被教导过,但似这种事教得再多也不如身临其境,心里头期待与害怕并存,与此同时还怕哪里做得不对。

老实说,这样的情绪多了会破坏气氛。一度让朱厚照开始理解了曹操,毕竟还是稍微年长些得会疼人。

不过他也是顺其自然,就像今天晚上也不是计划中。因为这种事,如果是意外其实也蛮有意思。于是一点点引导着到达彼岸。

就是最后一件衣服实在难褪,殿里烛火摇晃,朦胧间忽明忽暗,一左一右两人低着头,偏着视线。

在某个瞬间,画面似乎就这样定格了。

但她们还是努力,不敢看的伸出手,“……陛下。”

朱厚照按下藕臂,“不为难你们,还是躺下吧?”

这样躲在被子里,衣服也就敢脱了。

于是顺着他的话,一切又这样发生。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芯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气清兰芯馥,肤润玉肌丰,以往朕还觉得古人多么正经,没想到连肌肤之亲也写。”

被窝里面暖融融,蒸得人体温升高,朱厚照活了两世倒也没想过会问出这句话,但是总归也要问的,就是……

“你们,哪一个先来?”

……

“陛下,让怀颜先来吧。”

“还是姐姐先来。”

“我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

后半夜的时候,朱厚照睡得不好。

因为他的表现差强人意,所以一直在找理由安慰自己。

其实他还保持了锻炼来着。

略有不服。

心中怀抱着过几天要再试一次的念头持续浅睡。

倒是两位姑娘像是了了一桩心事一般,在他的哄睡之下入眠极快。

好在年轻,一夜睡不好也并不影响他的状态。

第二日早晨时,太监照常叫起。梅氏姐妹虽然困乏,但也不敢耽搁,免得朝中哪位言官又是一道奏疏参她们一回。

古代的夜晚,照明条件还是不好。白天阳光下朱厚照才看得真切,所谓春至人间花弄色,软玉温香抱满怀,大抵也是如此了。

妹妹学姐姐帮着皇帝穿衣,大概是不小心碰到了什么,迅速抽回手惊呼。

怀笑看她动作少了稳重,问:“怎的了?”

朱厚照哈哈一笑,“没事,小鸡子喝水脸儿朝天,好事情。”

他觉得自己是很健康的,下次再试就好了。

早朝大事不能耽搁,皇帝更好衣以后便乘辇离开。

穿戴好的怀笑怀颜相视之中满是害羞,

姐姐拉上妹妹的手,“那咱们就回永寿宫。”

“好。”

“你也想想,有没有什么好主意,我们也好谢谢秋云姑娘。”

这件事的源头还是她。…

不过这件事对她们两人来说怕也难,毕竟秋云需要什么她们都不知道。而且也没心思想那些。

女人其实是个奇怪又可爱的生物。比如说,先前还不觉得有什么,但一旦事后便觉得全身心的是别人的东西一样。

朱厚照却没那么多心思继续回味。因为,杨一清进京了。

与其同行的还有周尚文、杨尚义。

周尚文再回来时,额头上多了一道几厘米的疤痕,不深,但也明显,完全看得出来。

有些人觉得不好看,但朱厚照看到的时候对这位史书留名的名将好感度却有攀升。

周尚文也递交了一份军报,按照弘治十二年当时监国的太子定下的规矩,大明骑兵的所有情况,其将领要每半年递交报告交予皇帝。

似这种重要的政务,定期递交的法子其实很好,因为谁也不敢阻挠这份奏疏。

他们三人在旁稍候,直到皇帝把奏疏看完。

“……回想正统、天顺、成化、弘治年间,近七十年来,我大明对鞑靼败多胜少,尤其土木堡一败,致使朕先祖受辱,国威沦丧。朕励精图治,重振军威,就是知耻而后勇,周爱卿驰骋大漠,敢于接敌,且不论战果如何,仅是这份军人之勇,就值得朕嘉奖!”

“旬月以前,周爱卿军报来京,朝中大臣竟还有出言不逊者,说朝廷官军轻率出击。朕才不理会,朕岂是那种颟顸可欺之君?!杨将军出宁夏,周将军出大同,朕定复套国策就是要告诉鞑靼人,从此,攻守易形了!”

啪!

周尚文和杨尚义都是武将,他们听到皇帝是这样血气方刚的君主,那拱手作揖之间都感觉有底气,“身为大明之将,必守大明之土!臣等愿为大明血战!”

“陛下。”杨一清也说话,“臣在西北,也听闻东南开海有成,从此后西北军需可尽从海贸而出,不出三年,臣必定驱鞑靼北遁大漠,再现我朝太祖之威!”

“恩。你们三人都是朕倚重的大臣,西北的事,你我君臣协力。朕听说,蒙古的小王子也是一代英主,他东征西讨满心想促成蒙古的统一大势。”朱厚照轻轻一笑,“世有英杰,朕岂可不乐乎?!彦章,你与他已有交手,觉得此人如何?”

周尚文答道:“蒙古小王子少年登基,他是在其养母和妻子满都海哈屯的带领下坐稳了汗位,满都海哈屯是蒙古部落里的奇女子,她能骑马射箭、领兵征战,弘治时,满都海哈屯带领小王子率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解除西部威胁。近些年,着重打击擅政的异姓权臣。弘治十八年,火筛在花马池败走,势力大减,归入草原以后也被其收入帐下,眼下除了右翼永谢布之亦不剌、鄂尔多斯之阿固勒所领的三万户,其余漠南蒙古诸部皆以其为首。”

杨一清奏报,“臣等失策,弘治十八年一战竟为敌酋作了嫁衣,请陛下责罚。”…

“此言差矣。”朱厚照站了起来,“火筛寇边入关、掠我人丁,戕害百姓,难道朕这个大明君王还能哄着他不成?天下之事虽然复杂,但终归要讲个理字,总没有骂不还手、打不还口的道理。所以花马池一战,大涨国威,是我明军大大的胜利。而纵横之策,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弃,大明难道要将指望放在拉拢几个蒙古部落身上吗?”

皇帝此言气势极足。

便是杨尚义、周尚文这样的武将也不得不心生折服。

杨一清从署理马政开始就已十心臣服,有此君主,他必会立下不世之功,留下万世之名,作为他一个文人来说,夫复何求?

“陛下圣明。君子之国,当行堂堂正正之道。微臣以为,复套国策既分三年而行,正德元年朝廷需再备兵两万,次年三万,如此,大军出击,便是野战,明军亦不输鞑靼!”

朱厚照摆摆手,“没有那么多的兵给你。朕没那么多的银子,正德元年备骑兵一万,交予宁夏镇,归你节制。除了骑兵,你们在西北要对卫所之军多加操练,另外,注意……培养些密探,若是可以,能不能绘出地形图来?”

大朝会之前,复套里面的重要议题都要私下里先说好。

如果不说好,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多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语说到什么时候?大会解决小事情,小会解决大事情,这是精髓所在。

另外一边,杨尚义大概觉得自己没有太过出彩的机会,就禀奏说:“陛下,正德元年朝廷备骑兵一万之后,臣想请旨出长城巡边!”

“准奏,打仗这种事,不能总是他们打过来,咱们也要想想办法打过去。咱们有长城、城池,他们有什么?所以也要想办法打到他们的领地去,掠些牛羊回来给战士们开开荤,只要几次骚扰,他们就会自乱阵脚。不过朕赞同你们越过长城,不是要你们盲目深入,想立功可以,但不要急切。”

朱厚照知道杨尚义的心理,但他也只能提醒至此。

否则,总不能一边大大赞赏周尚文,却又不让杨尚义出击。

民生问题重要,军事问题也一样重要。

朱厚照除了会见各省的主政官员,其实也很重视边军和京营。他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清查军屯问题,时机还不成熟,但是会抓一些军队的建设,尤其京营。

京营也要有建设目标。其中一项就是火器。

永乐皇帝当初设立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其实就是火器部队。这个时候的火炮,筒里多数装填石、铅、铁等物,实际上是一种实心弹,但少数也装有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威力不小,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厉害。

除了炮,明军也有火铳,而且是明军的标准武器,生产的数量也有数万支,在土木堡之战后的北京保卫战中,这种火铳曾被广泛使用。…

当然这些年来,不论是火铳还是炮大概都有些年久失修了。

从正德元年开始,朱厚照必定会力主改出这种状态。

作为皇帝他也不必顾忌太多,三月即将到来之际,京师官场之中也渐渐传出关于大朝会的一些消息。

先前皇帝频繁召见大臣,大多数人都获得了向皇帝‘述职,的机会,但人的精力有限、朝廷的财力也有限。

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建议都会被采纳,即使它很合理,比如说也有人提议清查军屯;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进入朝廷的议政范围。

三月大朝会议什么,这个事情由皇帝来定。

这是权力行使的重要表现形式,即决定议题。我说议什么就议什么,我说不议什么就不议什么。

这些议题中,绝不会有疑问的有两个:复套和开海,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税赋、马政,应该会提及的多了,如河工、不夜城、书院、科举、皇帝大婚、哈密、吏治等。

正德元年二月二十四日。

宫里传出圣旨,皇帝已与内阁、军机处议定,大朝会三月初一正式开始,连续召开七天,每天一个议题。

说老实话,朱厚照的心里头想着不要说七件事了,就是每年能做好一件事,十年之功下来,国家也该繁荣昌盛了。

圣旨一出之后,京师官场开始沸腾,甚至于滚烫。

只有七个议题,七去其四,剩余的可不多了。

于是乎王鏊、韩文、杨廷和、章懋、闵珪等受皇帝信任的大臣门槛都要被踏破了,各路官员都想把自己手中的事再多解释解释,最好是这些人能向皇帝再奏报一次。

但其实,能左右朱厚照的人也没有。

二十五日,

乾清宫又有圣旨见于邸报。

“来了来了!大朝会第一日议题:复套!”

京师南城正阳门外又建了一个两层且宽阔的酒楼,名水云间。京师南城越发热闹,商人看到此处商机,自然是先人一步在此开门做生意。

相比过去的玲珑酒楼,水云间建得更为宽阔、又不失精致,渐渐的成为京中权贵的新宠。而且与六部等朝廷主要衙门就隔了一个正阳门,很多消息在此处聚集。

但今日这复套的消息,并不为人所惊诧。

吃酒作乐的权贵公子一个大子儿都不赏给小二,还笑骂说:“满京城都知道的事要你说。想拿这个骗赏钱?”

小二哪里懂当官的事情,他只知道近来客多,且官位似乎都不小,说来说去都是三月一日的大朝会,便以为就是这个了。哪想碰了个壁。

第二天就聪明了,所以也不喊了。

是那些好事子弟自己惊呼,

“大朝会第二日的议题竟是河工!”

“什么?”

“竟非开海吗?”

……

二楼一群人相互之间分享震惊,看得边上的小二傻了眼,其中一人还扇了下自己的嘴巴,今天喊应该会有赏钱的吧?

……

“大朝会议题乃陛下钦定,复套是国策,当为第一议题。不过河工之议,确属意料之外。”

“有何意外?有诗云:彼甿居险所产薄,世世食此江之滨。朝廷遗使兴水利,嗟尔平轮与侧轮!百姓所赖皆于田土之间,治一河则利百姓万千。陛下一代明君,正当如此!”

“所言不虚!朝廷既议河工,则天下大熟可期!当浮一大白!”

“不错不错!圣君在位,盛世可期!”

边上的平头百姓听不懂诗,就听得懂治河、圣君,反正也总是好事,于是大多跟着高兴。

“看来皇上弄这大朝会还是个绝好的事儿?”

“说是有七天,七个议题,这才出来两个呢!”

这样一来,整个京城都被皇帝给吊起了胃口,后面五个究竟会是什么?

===

唔。

今天写个小四千,疲惫。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