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247章 不夜城

朕乃一代圣君 第247章 不夜城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顾左回京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入宫面圣。

浙江的事皇帝催过几回,所以他知道事情着急,一刻也不敢耽搁。

杨尚义本想告退,不过叫皇帝给拦住了,并说:“你是宁夏总兵,从宁夏再往北,越过了长城就是河套。加上你骁勇善战,杨阁老总制西北,不管是什么情形,定然是首战用你。若要复套成功,人,朕是不缺的,但钱还得另想办法,所以你也听听吧。”

浙江贪墨桉,许多商人之家遭了大祸,当然官员也没落了好,皇帝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数字,但除现银之外的查抄之数也要在百万两之巨,现银更是有一百六十多万两之多。

皇帝在江南‘抢银,花在了西北的战事上,这一条多多少少是引起了一些怨愤,尤其在江南沿海一带,只不过皇帝威名太盛,许多人敢怒不敢言而已。

顾左小个头,与杨尚义站在一起有一些萌萌的身高差,令朱厚照有些想笑。

“……布匹店、茶肆这类于军国大事无关紧要的行当,少府可以待浙江桉的影响褪去之后逐步卖掉,本身留着赚不了多少,还要去管理,实在犯不着,而且朝廷也不能占了所有的营生。更为重要的是,少府要集中银子,干些更大的事。”

更大的事。

顾左还不明白皇帝指的是什么。

朱厚照则知道,这个顾良弼其实是个经济之才,是他这个皇帝一直逼着户部务实、最后逼出来的这么一个人。

否则叫韩文一个六十多、读了一辈子之乎者也的书生去算账,就是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没多大的才能。也就是守着钱,不乱用,这一点令他一直待在大司徒的位置上。

顾左从户部主事一路干起,凭着苦干,成为韩文离不开的人,最后步步到了侍郎的位置。

所以有些理念,朱厚照愿意讲给他听。

“陛下的意思,是叫少府精简下来,卖掉不需要的商铺、房屋,一方面便于管理,一方面集中财力。”

“不错。”朱厚照一张纸上写了两个词,“一个是盈利,一个是命脉。民间商人创办茶肆酒楼皆为盈利,但少府不是民间机构,朕成立这个机构也不是单纯的赚些银子,而是为了掌握钱粮的命脉。良弼,你一定明白,天下有些生意好做或者叫小本生意,但有些生意难做,不是百万身家,架子都搭不起来。这些行当少府就可以去做,比如说造船。还有些生意,不赚多少钱,但对于社稷安定有极大的作用,比如说粮商。”

“如果朝廷控制着最大的粮商,便是一粒粮食都没有,仅仅是其中的运输体系也是极大的财富。极端时刻,征调军粮,马上就有运输的车队可以使用。”

顾左听后即有感悟,“朝廷能有这样一强大的经济力量,那么不论是赈济灾民还是平息物价,亦或是整军备战都可以事半功倍!”

缺点就是一旦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构建完成,往后的君主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它其中的贪腐以及对民间财富的吸食也是相当惊人的。

但历史规律不容抵挡,没必要去操那个心。

中国的历史,从经济角度看,都是开国的时候经济环境松,也就是所谓的与民休息,这样几十年之后,地方逐渐积累财富,于是地方的力量增强,中央的权威相对下降,那么中央开始集权,其中代表就是汉武帝。

财富集中在中央之后,地方就会萧条,这样就会民生凋敝、社会动乱,然后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乱上它一回,杀得差不多了,再开国,又开始松……

这样一个循环从来没有停过。

朱厚照大体上是在开始收紧对经济的控制。理论上来说,想要集中权力,就必定会收紧对经济的控制,说

句粗俗话就是,没钱你搞个蛋?

但他拿钱并不从普通百姓身上拿,而是伸向了经商与海外。

顾左的理解也是对的,

“所以走上正轨之后,浙江的有些商铺你便作价卖掉,随后集中银钱创办一个商号,做买粮卖粮的生意,前些日子,张总宪去南直隶借粮,南直隶却没有粮,这是个警钟啊,若是有什么事,数百万张嘴巴张口要粮,你说要怎么办?”

“陛下所言极是。民以食为天,少府所设机构中,粮食商号应当是天字第一号重要。”

天字第一号……恩,朱厚照不去管这个顺序,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确实最重要。他现在看不到国家有到极端缺粮的地步。但是以防万一,总归是没错的。

“你说的不错。这第二点,则是赚钱目的要多一些了,朕要你去办一个造船厂。”

这个事,朱厚照已经叫梅可甲在做了。

但造船他不会,办厂他也不会,叫梅可甲放一个东西在那到底能不能成,他心中没底。唯一能用上的招儿就是商业竞争。

就像西南某飞和东北某飞。

两家搞嘛,谁搞得好算谁的。

但顾良弼不懂的是,皇帝为何要在第二位就提起这个造船厂。

“理由,你会明白的。总之你去做,不要怕亏钱,朕是皇帝,是可以改动政策的。”

皇帝还不想说,顾左也不敢问,只能领旨称是。

“这第三件……”朱厚照负手走了两圈,“朝廷在西北用兵,算是顺利,前后一共花进去一百二十多万两银子,浙江还补充了些。不过朕承诺过,少府的银两进户部太仓,户部花钱也要改变思路,不能总是花掉了就没有了,要创造效益,要有回头钱,除了粮食和造船,剩余的银两,良弼。”

“臣在。”

“做些以工代赈吧。”

“请陛下明示。”

朱厚照解释道:“朕承诺过八个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少府的银子最后还是要回到百姓手中,不过不是白给,而是聘工。”

【鉴于大环境如此,

顾左面色一变,“陛下难道……要营造?”

“你那个脸不要发白,朕是要营造,但却不是给自己造。而是要给商人、百姓造。”皇帝摊了一张京师的地图出来,“朕想在京师之内建个‘不夜之城,,独立于其他城区,其余的地方宵禁,这个地方不宵禁,但是入夜这里要封闭,至于里面怎么热闹那不是朕管的。这不是突发奇想或者有什么嗜好,其实也是不得已。”

说到这里朱厚照也是无奈,他就是再能算,弘治十一年也算不到七八年后。

“前几年,朕是自掏腰包在京师之中筹建书院、女子医馆等建筑,也是当时考虑不周,其实这些场所建成了就是没有回头钱的,朕又是付钱聘人干活,周遭的百姓听说有这个活计,几年间已聚拢了几万人。可书院、女子医馆也不能盖得大过紫禁城,朕也没有那么多的钱一直投入。所以这样下去,这几万人就要失去饭碗了。”

创造了就业,就不能停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是最为主要的目的。

皇帝开始哭穷,顾左和杨尚义都表情精彩,谁不知道皇帝的小金库还有一百多万两白银,先前还有人惦记这笔钱被训呢。

“不知,陛下这不夜之城具体要怎么个弄法?还请陛下明示,臣也好照章实施。”

“其实也简单,就是朝廷专门划出一块区域,专门修建沿街的商铺,然后出租,这样你我君臣就有了回头钱。有了这回头钱,就可以再投入,于是做工的百姓能一直有活儿干,他们有了银子就会去消费

有了消费商业就会兴旺,商业兴旺,租金便可以涨,如此循环,大明的百姓人人都可以活得好。”

顾左眉头一皱,他瞬间抓住其中的要领,“如果商家并不愿意租呢?”

“朕说过,朕是可以改动政策的。卖东西的人最怕什么?没有一个安安生生做生意的环境,朕乃皇帝,一个安全给不了他?买东西的人害怕什么?买到假货,那么这不夜城就可以严控商家和商品准入,总共就那么些商家,谁出的问题找谁。教坊司也可以出点力,要想让一个地方热闹起来,总归是有办法的。”

顾左仔细的思索,并说道:“如果京师可以这样,那么杭州、应天也可以这样。甚至连收商税也会变得简单。”

收税朱厚照倒没想到,他眼睛一亮,其实也是个思路。

“对了,这不夜城里,不要都建商铺,建些漂亮的宅子。”

“漂亮的宅子?”

“是,修好后先捂着。以后卖给有钱人。”

“这……”顾左和杨尚义面面相觑,谁会想去住在吵吵闹闹的地方?

但这可说不定,这里是朝廷要保证安全的地方,要的人,可不一定会少。

杨尚义听了这么半天,都有些听累了。

皇帝看他的表情,说道:“当年刘邦将最大的功劳给了萧何,守文今天应该明白了,复套于你们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迈,但在后方则是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算盘珠子打得啪啪响,所为的就是碎银几两,而且就这么几件事要想做好,良弼少说得白了一半的头发。毕竟几十个人好养、几十万人可就不好养了。”

杨尚义听闻后向顾左行礼,“有劳少司徒,杨守文在这里谢过了!”

“杨总兵客气,我哪里是为你?我是为了大明江山和天下苍生。我从浙江带回的银子,最终又回到了百姓手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陛下让这八个字成为现实,我便是呕心沥血也是值得的。”

但杨尚义还是没听明白,复套的军需又从哪里出?

皇帝稍微卖个关子,暂时没讲。

而是先和顾左交代:“良弼,书院和女子医馆的建设都已经停了。如今已是春天,借口冬天不动工的理由也撑不住了,所以朕一直催促你,便是等不了了。今日回去后,你马上看、马上议、马上报。再拖下去,京师之中就要有灾民了!”

皇家雇佣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