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235章 捷报

朕乃一代圣君 第235章 捷报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朱厚照还在屋里的时候就听到有声音在喊,他到底年轻耳朵好,所以先抬了头。

“刘瑾,是不是有人在喊西北?”

这话问出口,两人都屏息,几秒后听到一声‘西北捷报,。

“陛下!是捷报!”刘瑾喜得满脸的褶子都出来了,又听了两声确认之后都要喜极而泣似的,“陛下,真是捷报!真是捷报!”

“走!看看去!”

朱厚照扔了手中的奏疏,现在什么事也不如这事儿重要了,从正月到如今三月底,冬天熬到了春天,也许古时候的人时间就过的慢,而且也习惯了远方的人没有消息。

他这个现代的人真的快急死了,说句不害臊的,他做梦都梦到了好多次。

这次用兵,是他初登基时的决定,非常的关键,如果他不是朱厚照这样帝位稳重的继承人,这个险他都不一定敢冒。

而现在终于……终于!

走到乾清宫门口,果然看到一个人影冲着跑进来,喊得也确实是“西北捷报”!

朱厚照两双拳头握得紧紧的,身体有种战栗的感觉,甚至忍不住这份迈步走了出去。

“恭喜陛下!西北捷报来了!!”

“快递过来!”

刘瑾迈着小碎步就过去了,而皇帝身后丰熙和郭尚坤两人也是相互对视了一眼,眼神中满是喜悦。

浅褐色的奏疏面上贴着白色纸张,上面写上边关急奏四字。

“臣西北三边总制官杨一清奏:弘治十八年正月,臣接上谕,整顿战备,与敌接战;二月,鞑靼蒙郭勒津部兵犯宁夏,由花马池寇边掠夺,臣节制三镇军马驰援灵州所,火筛领兵退至洛浦河畔;三月,臣令甘肃镇副指挥使张仑、曹胜先败一场,引敌深入,意图毕其功于一役!火筛因臣初任三边总督……”

“好!好!好!”

皇帝连说了三个好字。

“杨应宁示敌以弱的战略好!敢于冒险的勇气好!临阵指挥的镇定好!”

杨一清的捷报里,详细说了战事的过程,当然缺少不了杨尚义率领大明骑兵驰骋草原的威风,也少不了周尚文以少胜多、活捉扎那的神奇之功。

朱厚照一直觉得,大明朝这个时候没弱到那个程度,鞑靼人也没强到那个程度,关键是要用对人,放一个靠谱的人、朝廷不要扯边将的后腿,胜利还是可以夺取的!

捷报的最后当然还有杀敌、俘虏的数字,虽说杨尚义一路追击火筛直至长城,非常的荡气回肠,但敌人跑了很多,杀敌最多的其实是周尚文,他率领京营骑兵与扎那部在河边血战,他这个主帅身上都受了四处刀伤!

由此可见战事的激烈!

此战,明军共计杀敌八千四百余,俘虏敌人两千余,重创火筛部主力。

当然明军自身伤亡也不小,宝贝似的大明骑兵损失了八百余人,他们其实没什么艰苦的作战,一直都是追敌。…

周尚文率领的京营伤亡更大,凑齐的三千骑兵阵亡了一千四百余人,余下的八成都负伤。

朱厚照想,杨尚义虽然也算是比较善战的将军,但是毕竟历史没有他的名字,以给人形成震撼之感来看,还是周尚文这种史书留名的将军厉害些。

所谓的军事天赋,就是看似不可能的事,人家能给你干成。

要说不可能,李世民打了一辈子神奇般的仗。

“传内阁、军机处、兵部尚书王敞、礼部尚书林瀚、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进宫!”

这下要忙了,朝廷有这样的大胜,肯定是有一些庆祝,此外兵部还要讨论升赏、抚恤之事,反正有关系、没关系的官员朱厚照都给叫进了宫里。

免得万一需要,到时候还得让人去宣也挺麻烦的。

略作思量之后,刘瑾又在边上禀告说:“陛下,刘阁老和李阁老在奉天殿门前跪着呢。”

“跪着?他们说什么?”

“自然是为陛下贺。”

朱厚照眼神略有变化,其实如果可以……他也想留下刘、李、谢的内阁组合,但是像这次皇帝和内阁首揆的争吵,不能再发生了。

“先请他们都过来吧。”

这些小节影响不了皇帝振奋的心情,登基之后、诸多想法,一切破局的切入点就是这次胜利。

朱厚照在乾清宫里来回转悠、无法安心坐下来的时候,其实京师里消息已经传开了。

西北的将士骑着快马,一路冲到紫禁城,这么大的阵仗,谁会不知道?

王鏊、韩文、闵珪三人来不及各自回府了,这个时候赶紧入宫为要。而在街上,百姓已经争相庆贺。

便是人头也都比平时多,王鏊掀开轿子的帘子,看到有个书生模样的青年喊:“应是朝廷在宁夏打了胜仗,我们快去找一下克卿,他一定知晓更多的细节!”

韩文就坐在他对面,感叹说:“民心可用啊。”

“如此,刘阁老是确实留不下来了。”王鏊多少也觉得可惜。

刘希贤这个人,官声极佳。不管怎么样,都不是刘大夏那种人。而且皇帝厌恶刘大夏更多,对于刘希贤,其实是有些欣赏的。

“此次入宫,恭贺捷报、议定边关将士升赏之事之外,贯道也要与我为刘希贤求一条出路。无论如何,不能够让他成为第二个刘大夏。”

韩文倒没什么,他现在与皇帝互信度极高。其实摸准了朱厚照的习惯,就会发现当官其实还蛮有的。因为皇帝和你的心思一样,他不好享受,也不搞事情,就想把政务搞好。

“济之兄,贯道兄,你们是不是又看浅了陛下?”

听了闵珪的话,王鏊和韩文又对视相笑。

是啊,皇帝是何等样人,又怎么会看不清刘希贤是什么人呢?

只不过王鏊这个人像个老妈子,从皇帝还是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等到他们三人一路到乾清宫的时候,其实皇帝召的人已经差不多都要齐了。

“今儿个这个大喜事,朕要和各位爱卿一道庆贺。日日等、夜夜盼,宁夏的捷报终于来了,幸得祖宗庇佑,各位爱卿用心,京营和边关将士用命,我大明在宁夏花马池一带重创鞑靼蒙郭勒津部,有些可惜没能抓住火筛,不过也抓住了他的部下扎那。”

“臣等恭贺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端坐在龙椅之上,这个之后他还是要讲究一点行为举止的,不要弄得过于轻浮,“这种大事,怎么能只朕一个人贺?传旨,明日举行大朝会,朕与百官一起同贺!”

“遵旨!”

皇帝意气风发,

他当然该意气风发。

诸位大臣也都知道一次大胜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威势、声名,这些虚一些的东西当然有,但更实在的是,大捷之后朝廷一定会提拔许多立下军功的将军和士兵,这里面有不少都是皇帝的人。

如今有了军功,那么升任一些职位就理所当然了。

那帮人受了赏、改变了命运,也愿意继续效忠皇帝。

如此一来,军队对皇帝将会更加忠心耿耿。

所以有军功的皇帝和没有军功的皇帝在政治上就是不一样,有了威名赫赫的将军们在背后撑着,那张龙椅坐得会更稳!

“当初,陛下乾纲独断、力主用兵西北,前兵部尚书刘大夏等臣竭力阻挠,他们又如何能体会圣上之高瞻远瞩,若真如他们所说,那我大明又要被那帮北虏给小瞧了去!”

这个时候讲这种痛打落水狗的话的,也只有礼部侍郎焦芳了。

虽然有些过于得意了,但朱厚照听着其实是有些微微的舒爽,他看向当初一齐反对他的内阁,其实他们也都一把岁数了,倒给焦芳给弄得有些下不来台。

“过去的事不提了,朕知道朝堂上有些争斗,历朝历代只要有人就有争斗,不过朝廷还是要先把正事处置完了为首要,天气苦寒、将士不易,他们可都等着朝廷发赏呢。咱们就是再斗,也不要忘记他们。且不止是活下来的英雄要被铭记,死去的将士,朝廷更加要铭记。这事儿兵部一定要仔细,介夫,”

“微臣在。”

“事情来的突然,所要受赏、抚恤的人员也多,你便暂时领一个兵部侍郎衔,辅左大司马尽快将此事弄个眉目出来,要有名单、升赏(抚恤)多少、依据以及所要核发的总银两数,务必周全、详尽,不漏一人、不错一人。”

王敞和杨廷和两人出来领旨。

不过虽说叫他们负责,但一些主要将领如何奖赏,还是要皇帝的定的,比如说杨一清。

朱厚照扶着龙椅,继续说道:“朝廷不能让流血拼命的边关将士受了委屈,这首要的就是杨应宁。他已经是三边总制官,在西北的官儿就属他最大了,而且任职不到一年,他的升赏,咱们要好好议、认真议,官大不怕,朕就怕大明的官员立不了升大官的功劳。”

刘健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皇帝把打赏将士的事排到了第一位,而没去管复套以及他的那些事……不知是什么用意。其实不说,也不代表就没有。

谁都知道,宁夏既胜,西北军威大震、天下民心大震,这个时候要复套,要收回国土,这事还能拦住?

大明的这个帝王誓要将大明带往那个迷雾一般的远方了。

===

要过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