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146章 初议马政(二)

朕乃一代圣君 第146章 初议马政(二)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如果专门去读中国马政的历史,会遇到一句话,叫“马政莫详于明,亦莫弊于明”。

就是因为朱元章吸取了历朝历代马政的教训,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马政,但吏治败坏之后,异常完备的马政又酿成了太多灾难。

总得来说,明朝获取战马有三个方式。

一个就是官牧,这个很好理解,由朝廷划定草场,专门养马。朱元章为此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太仆寺来管理,就挂在兵部的下面(后期又增设苑马寺)。

不管叫什么名字,反正就是皇帝专门派了一帮人、管理一块草地,负责养马。

后面败坏的缘由也很明显,就是草场被宗藩、地主豪强占了,当然其中的原因又很复杂,便是开国的时候人少、有地方养。随着人丁滋生,有些地不得已要开垦出来种粮食,所以有的也是被军、民给占了。

第二就是茶马贸易。它主要是在边关地区,用茶叶和西藏、西域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换马。直到现在,有些地方仍然会有一个景点叫:茶马古道。

但这个渠道,被茶叶走私给搞坏了。

第三个方式,就是造成巨大灾难的源头,甚至创造了一个词叫‘响马,。

这个方式叫民牧。

民牧这个政策是借鉴于北魏和宋朝,就是让百姓帮助朝廷养马。

总的原则就是帮我养马,养好了我免你的税,养坏了,你赔我。一般会有‘计户养马,和‘计亩养马,这两种方式,就是这五十亩地养一匹马,或者你们十五户人家一起养一匹马。

但时间一久问题就来了,

首先,我作为百姓,朝廷今天给我一匹健康的马,但是他娘的我就是运气不好,那匹马明天就是一下子病死了我咋办?

那就得赔,一匹马可贵了,少说要二十几两银子,所以不断有家庭因为养马而破产。

其次,一起养马,就存在豪强欺压百姓的情况,比如我们二十户共同养一匹马,大家各养三十天。那么有势力的人,就会选择草木茂盛、人不忙的季节去放马。

像是没什么草、又忙得要死的季节,就让穷苦百姓去放,耽误了农时不说,放马还得跑更远、更多的地方,所以百姓苦不堪言。

本来一年到头扑在土地上能吃饱已不容易,这一耽误基本就面临饿肚子。

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只要是各家一起养马就肯定会出现,洪武年间就有这样的现象。

再有,朝廷把一匹马交给百姓去养,会要求一年你给我产一匹小马驹,但这个小马驹合不合格要送去验,这个验,就有学问了,因为验就得有官吏负责。

这可是执法岗。

平头百姓抱着马去验了,合不合格就只看小马驹是不是活蹦乱跳?

所以自弘治开始、到嘉靖隆庆年间,老百姓就不养马了。

不就是赔么,我宁愿赔也不养。养个马费人、费时、费银子。我不如凑笔银子直接赔了拉倒。

因而当时还记载有很多‘虐小马,的情况。就是好好的小马驹,也要给它弄死,反正就是不养。

但‘我赔你,这话讲得容易,搁许多平常百姓基本就得卖儿鬻女。如此沉重的负担,导致此时的养马之地——河北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德年间,直隶霸州文安县爆发了刘六刘七起义,被称为“响马盗”,这次起义规模颇大,起义军从北直隶开始打、打到山东,竟然还回攻京畿,当然是没成功了,但后来又转战河南、湖广、南直隶等广大地区。

前后打了三年才平定。

这可是中原腹地,农业国家打三年仗,这损失什么概念?

所以

仔细去梳理上述获得战马的三个方式,不要说朱厚照了,就是内阁这帮国家顶级人才也开始低头沉默、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刘阁老说了半天,无非就是把杨一清的建议再优化一下,杨一清说要“严私通禁,尽笼茶利于宫”,其实就是禁止茶叶走私。刘阁老就说朝廷应该支持。

至于宗藩所占的马场,迄今为止弘治皇帝动作最大的就是拒绝岐王和雍王的奏乞罢了。

而清查田亩,也是近期不会所为之事。

这就是封建时代国家的困境,因为既得利益者庞大,所以必须要有军队,才能改革得动,而要有军队又必须把那些利益抠出来一点,这不是死循环么。

朱厚照感受到了,这是一项大事,怕不是一两道圣旨、一两个月就可以解决的了。

“……杨一清所说的严查茶叶走私,诸位以为如何?”

李东阳抬手称道:“臣以为不妨一试。”

这就是让杨一清去冲锋陷阵、去顶雷了。大家自然都没太大意见。反正得罪人的事情是杨一清干。

“韩尚书。”

韩文出列,“臣在。”

朱厚照问道:“你是管着钱粮的,你说为何茶马互市之外,茶叶走私盛行?”

韩文奏对,“自然是获利巨甚,许多百姓宁冒其险。”

本来是官方垄断的,国外的商人想要获得茶,那就只能和官方贸易,这样官方就有定价权。洪武年间,一匹马就卖37斤茶叶。

可民间的茶叶价格哪里会这么贵,真的用这么点茶叶换一匹马回来再卖钱,岂不是赚翻?

巨大的利益面前,茶叶走私换马是止也止不住的,这就有点像用面包去苏联换飞机。

朱元章为此还杀了个女婿表明决心。可他和朱棣父子俩管得住人,后面哪个皇帝还管得住?

你让弘治皇帝杀个女婿试试,虽然他也没有女婿就是了。

而且国外的商人也不喜欢和官方做生意,因为私人茶商便宜。

这就让朝廷很尴尬,如果要完全杜绝这种行为,那么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怕是也不小,行政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既然获利巨甚……”朱厚照想了想,“那么想要以雷霆手段完全禁绝想必也难度巨大。最后就是动静大,效果差。”

手榴弹炸跳蚤啊,看着热热闹闹,不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吏部尚书屠滽进奏,“朝廷垄断茶马贸易,本意是想要用更少的茶叶换到西域更多的战马,可现实已不可得,西域的商人只会将上等战马卖给私人,次等的交易给朝廷。殿下,如果……朝廷放开了茶马贸易的禁制呢?”

朱厚照挑了挑眉,“你的意思是,像市舶司一样,设立专门的茶马贸易场所,允许商人合法贸易,而朝廷以此收税。”

“不可!”王越立马反对,“西域因饮食之问题,奇缺茶叶,朝廷控制茶叶不仅是为军马,更是为控制着西域诸国的命脉。一旦解禁,数年之后待其强盛,岂不知会惹来兵祸?”

他是从战争的角度去看。

也确实有道理。这种战略性资源怎么能敞开出口?

头疼。

其实朝廷垄断了茶,还和茶引还有关系。

盐、茶、铁都是官营,这个东西轻易更改是不太可能的。

说到底,封建王朝总归是缺的。不是缺这个,就是缺那个。

其实这些种种原因之中,还有一点,就是当政者对马政不够重视,因为马场在偏僻的边关之地,牧马生活也艰苦,所以去那里当官的大多都是朝廷放弃的官员。

弼马温嘛,哪个皇帝选派

自己重视的官员去干这个活儿?

那么好了,上头不重视,下头自然就随便搞。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这样回复杨一清吧,首先是他所说的严查茶叶走私,照准,咱们看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另外,照他所奏陕西牧马场,不是仍有六万多顷么?先将朝廷已有的牧马场经营好吧。眼下是承平时期,各地战马的空缺可以慢慢补,反正本来也缺,缺一百匹是缺,缺两百匹也是缺。刘阁老、王尚书及屠尚书,”

“臣在。”

“你们回去后整体梳理太仆寺及负责陕西各牧马场的一众官员。政绩不好的,一并罢黜。重新拟任声名较好的官员,太仆寺卿现在是谁?”

“启禀陛下,此人名王霁,任此官职已经有近十年了。”自上次提醒之后,屠滽现在对各官员的熟悉程度加深了许多。

十年还不动,果然不受重视。

“撤了他,换太子冼马梁储,命他负责朝廷官牧马场。”

“是。”

“告诉杨一清,让他给朝廷守好那六万多顷,若有人再欲侵占,让他写个奏疏上来交予本宫。”朱厚照安排了这一节又想了想,“王尚书,太仆寺归你管辖,因而你也要和杨一清联系,看看他的陕西马场,一年能提供多少精壮马匹。”

“然后将这些优良的战马集中,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那个杨尚义,是你推荐过的,此次军学院考核他还是优等,你回去后命他去大同任职,担任骑兵之将。并且要求他,每隔半年向朝廷汇报这支骑兵的发展状况,这个奏疏,本宫要看,刘瑾,”

“奴婢在。”

“若是我忘记了。你记得提醒我。”

“是。”

这句提醒就是要告诉在场的所有人,谁也不准拦着杨尚义的折子。

众人一听,就觉得杨尚义是被天上掉下的馅饼儿砸中了。

其实单看这个政务,杨尚义有点具有了后来清朝时大臣所有的‘密折之权,。

这可不是小事。

另外,封建国家,不是没有力量。

关键是要看谁使这个力量,就像历史上的正德皇帝亲自指挥应州之战,虽然说国家是没钱,但皇帝在前线指挥,那和一个将军在前线指挥的后勤保障力度能一样?

现在也是如此,朱厚照亲自过问陕西这六万多公顷的马场,重新委派官员,养出来的马先弄一支骑兵部队出来,只要他盯着,肯定是有效果的。

“等有了这支骑兵,打败了鞑靼人,咱们就去长城外,牧马!”

“英明无过太子!”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不然你说怎么办呢?让弘治皇帝下令把朱家的王爷都杀了,把草场都还回来?

怕是要天下大乱了。

茶马贸易更是复杂的不要不要的。

当然,朱厚照还关心一点,

“官牧和茶马贸易便先如此。民牧这一节,其害之深,触目惊心。民困于马,莫知所逃,生驹则为求倒死,无驹则欣以相庆。宁复出银、不愿养马。长此以往,只怕民心就尽失了。”

皇家雇佣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