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120章 传我旨意!

朕乃一代圣君 第120章 传我旨意!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昨天是最后一天,过了昨天韩子仁就把所有从知府衙门领的种子给发完了。

现在乐山县少了很多沿街乞讨的无家可归之人,就是昨儿碰着一个卖身葬母的姑娘,韩子仁这个知县出钱,把那位病逝的老母亲给安葬了。

所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姑娘本就无父,又没了母亲,天地之间孑然一身,死了都没个牵挂她的人。韩知县虽然是人痞了一点,但心中还是有善良,最后决定让这个姑娘随身伺候他。

沉师爷说,地和种子分完,这边又收了个手脚伶俐的姑娘,堂尊可以舒服一阵了。

但靠天吃饭,哪里有闲的时候?

韩子仁马不停蹄又把乐山县到处跑了一遍,回到县衙和他们商量,“老百姓靠的是一亩三分田的收成过日子,现在乐山县的流民是少了许多,大户也被抓到北京去了,但一场大雨、一次干旱还是有可能让百姓颗粒无收。我跑了好几个村,觉得现在乐山要紧的还是兴修水利、畅通沟渠。”

“这……就需要不少银子了。”

“银子不怕,反正我脸皮厚,大不了再去求一次杨知府。”

虽说抄了三家,但那钱进不了县衙的口袋,现在这县衙还是没钱啊。

韩子仁想到就做,屁股一撅又撅到了杨廷和的知府衙门里,并没羞没臊的拍起马屁,“府尊,下官这是给您述职来了,乐山县分田、分种子都已经顺利完成,现在那地儿虽说还是穷,但百姓安居乐业。下官这……也总算没给您丢脸。”

他来的路上,天忽然下起雷雨,头发也湿得很深。

杨廷和让府里的人稍微替他整理一下,与此同时说道:“……方伯(布政使别称)被抓了。”

这说的,就是黄文佑。

韩子仁一愣,他知道现在是动荡时刻,却没想到换人这么快,臬司衙门这才换了多久啊?

“你来的正好,我们正好可一起去拜见一下。”

“府尊瞧得起下官,下官自是愿意与府尊同往。却不知新任方伯又是哪位?”

“路上说吧。”

黄文佑被下狱后,朱厚照没有客气,自然是想着安排自己人,且山东的情况刚有起色,再换个和他思路不对付的人去当杨廷和的上司,这不是恶心自己吗?

所以新任山东布政使,由詹事府属官右春坊右谕德王华调任。

右谕德这个职位虽然只是从五品,但明代职级低而地位显是正常现象,王华还是翰林院日讲官呢,这种皇帝身边的近臣,要么不出京,一出就是一方大员。

“实庵先生……可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的状元公?”韩子仁只是个举人,说起来这个也是羡慕的。

“不错。”

杨廷和余光扫了扫他,“方正(韩子仁字),当今太子绝非平庸之主,便是我出任青州知府、实庵先生出任布政使,这都不是常例。因为殿下说过,为民办实事的官员才叫真正的好官。”…

这么说起来这也是在鼓励他。

“方正的表现,我已经报给了殿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要做到这八个字,将来……也未尝不可期盼呐?”

这话说的韩子仁心头激荡,热血难抑。

但转头又想到黄文佑,那也是一种结局啊。

“下官谢过府尊!府尊,不知黄文佑所犯何事?”

这个现在也可以说了。

“殿下扣下了鞑靼使团的费用,黄文佑上疏,言殿下重蹈当年覆辙,要开大衅于边,将来必为国招患。”

韩子仁嘴皮子一翻,“迂腐。以往我大明也是以礼相待,可鞑靼还不是照样寇边?”

杨廷和点点头,“你

倒是能马上领会殿下之意,不容易。”

“不过话说回来,如此行事的确会给人借口。就为了……银子?”

“为了整军。”

韩子仁眼睛一亮,“殿下,奇人也!”

山东的事了得差不多,

当初的专办官员,户部尚书周经也启程回京。

谢迁早就回去了。

此外,詹事府詹事吴宽、吏部左侍郎韩文也都前后抵达京城。

吴老先生离开了京城几个月,心中始终‘惦记,着东宫太子,他走的时候就知道东宫不知要搞出什么事情来,

但纵使做好了心里准备,真到京城时还是吓了一大跳,

张天瑞升了左谕德,把书院办得风生水起,那个他昔日看好的王鏊天天讲学,明里暗里的说着圣人之书不足以办事的道理,

还有一事,令他心脏都要骤停了,便是太子把鞑靼人给得罪的死死的!

这是要干什么?!

早前他就和王鏊说过,当今太子是智足拒谏,文足饰非的人!将来必有新、怪之法,但他没想过会来的这么迅勐!

……

……

这个时候朱厚照正在和刘瑾商议毛语文所奏之事。

“大同的事,小办则不如不办,否则虎头蛇尾,想必不是殿下的心意;但大办……则边关不稳,值此之时也非明智之举。因而,奴婢以为大同……适宜缓办……”

“缓办……?缓到小王子准备好了,缓到明年、后年他寇边的时候办?”朱厚照笑着质问。

刘瑾顿时哑了,“这……奴婢愚钝,猜不透殿下的心思。”

“其实也没什么,你想想之前王华说的话就明白了,前些年,小王子一直在收拾内部,眼下刚刚好。所以想必他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做准备,瞧眼前就明白了,他派如此大规模的使团,所为何事?”

壮大实力罢了。

明朝也没有不堪一击到那种程度。他若兴兵,规模小了无所谓,大规模怎么也要做做准备吧?

“不过也不能不防范他们做出危险的举动。我已请父皇下旨,传谕边关各镇,要他们加强防范,严密监视鞑靼人的异常行动。但……其实以小王子这种人的心态,咱们做得越过分,他越不会有所行动。”…

刘瑾这是真的不懂太子的思量了,“这是为何?”

“因为他达延汗自负一代枭雄,大元大可汗啊……他给自己上的是这个号,足见其志向,可话说会来,正因为他有大志向,也才会有大忍耐。他不会因为愤怒而忽然改变自己的计划。他会忍耐,而且会在心中给自己暗示,便是他的忍辱负重是他作为人杰的体现,现在的冲动反而是个平庸之主了,一切都得是他准备好了,所以行动。”

“其实如果他贸然冲动,在那么多使臣还在大明的时候忽然兴兵,那这种人反而不足为虑了。”

刘瑾听完,心中佩服。

“传我的话,”朱厚照略作思索,随后站了起来,“再派一百锦衣卫赴大同,归毛语文节制,务必将违反朝廷禁令与鞑靼人交易违禁物品的势要、大家捉拿归桉。同时,传我的手谕给大同总兵徐盛,就说毛语文是东宫的人。”

这好嚣张。

直接就告诉他,我知道你有些念头已经在心里开始冲动了,但是你先别冲动。

不把这些大家族抄一抄,那整兵的银子还不知道从哪里来。听说那个周经已经回来了,这种愣头青脖子一伸说没钱,你能咋办?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

一举多得,有何不可?

……

……

第二日,朱厚照着圆领红袍龙服的正装接见鞑靼使团首领,达延汗三子巴尔斯博罗特。

这个家伙留了个八字胡,下唇中间还有一小撮胡子,脑后的辫子弯起来有好几个圈,脸宽肉横,确实有北方大汉的传统。

前面的虚礼过后,

巴尔斯博罗特有些凶悍的表示:“我要见的是大明的皇帝!”

“你不应该想见孤吗?”这是朱厚照第一次这样自称,“大明有这样的太子,你们作为大明的敌人,竟一点也不关心?不至于吧?”

不至于这么笨吧。

巴尔斯博罗特心头大惊:难道当日说话隔墙有耳?!

但这其实就是朱厚照的换位思考而已,多简单的事,如果他穿越成达延汗的儿子,明廷有这种太子,他肯定是要见的,不见心里不安稳。

至于弘治,那是老朋友了,聊不出什么来。

“皇太子,要成为我大元大可汗的敌人?”

朱厚照居高临下的质问:“你们在大同镇外陈兵数十万,难道都是来交朋友的不成?”

“我们并未进攻!”

“废话!进攻了,你就回不去了!”

巴尔斯博罗特讽刺的说道:“大明号称礼仪之邦,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也做不到吗?!”

朱厚照不是那种要脸的人,“你们派的使团规模都算一路兵马了,这哪里是来使?孤也不知道为什么派这么多人,是你们都怕被斩,所以来当‘使臣,?要不孤给你提个建议,你回去劝劝达延汗,把所有人都迁到关内当我大明之民算了,全是来使,孤一个也不斩。”

巴尔斯博罗特气了个头昏,差点忘记今天来的目的了,“我再说一次,我要见大明皇帝!为何要将我们这些使团人员的花销全部停止?”

朱厚照说道:“教你一个汉人的道理。别人的东西愿意给你叫恩情,不愿意给你叫本分。我们汉人,从来没有到别人家吃不上一顿饭还叫唤的。那叫乞讨。你知道嘛?”

“你,你这是侮辱!”巴尔斯博罗特阴森般的说:“皇太子殿下,你说的话可是要代表大明朝廷的!大明朝廷对我大元,真的要是这样一个态度吗?”

“你今日走出皇宫,就知道,孤是什么态度了。”

这话讲得让他迷茫。

但其实弘治皇帝整军的圣旨已下,宫外也开始了行动。

十二团营和上直亲军中都已经开始挑选兵勇。

这事儿在京城都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京师戒严正是为了此事。

阁臣李东阳听说的时候,心如枯了一般,“世人都称李公谋……可怜我以为看清了东宫戒严京师的用意,却始终未想到,还有这第三层目的。”

w.,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