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93章 可不是我太子欺负人(求订阅!)

周经是牛脾气一个,所以也不憷,“掌管天下钱粮是臣应尽职责。如殿下所说,若这几个涉桉的县明年的钱粮不能增长,臣愿脱下管帽、官袍,自缚于君前,领罪谢恩!”

“好!这便是我给周大人的一句软话,你若是这几个桉子涉及的田地能条理清楚的还给百姓,不闹出新的乱子,一年之后缴纳的钱粮增长,本宫便认了你周尚书忠臣、能臣之名!”

这时候一向考虑周到的李东阳说:“一县之田或有数万顷、数十万顷,如今涉桉的民田不过千顷,若是有个天灾,怕是也难……”

朱厚照接话说:“李阁老不必担心,本宫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若有天灾,自是不会再追究周大人。至于这第二句话,则是要硬一点。”

他又面向弘治,“父皇,儿臣与大臣们争了几次了,儿臣奇怪,怎么在文华殿教得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旦争起来又从来没有为民说过什么?便是最初吴先生说太子的圣德重于民,接着为了王越之事,周大人非要说王越是李广的党羽,这同样是弃边关百姓于不顾,鞑靼的兵一来,没有得力之人,他们要怎么办?这次也是一样,冯家老父眼看满门被灭,却无人提及,失地的百姓……儿臣真是不知说什么才好,哪一位被官员夺了土地的百姓会关心本宫是不是设局而诛?”

“因而,儿臣以为,往后臣子们再与儿子争,那么至少事情要实,不要争来争去对百姓没有一点意义。所以这也就是我要对周大人说的第二句话,虽不如刚刚的声音大,但其实很重。往后你周尚书再与本宫争,可以,但如果不是为了百姓,那么本宫一概不听、不理、不答。”

先讲清楚,这可不是我太子欺负人。是真的不想搭理你。

周老大人一听,这话实在重得他不能接受。

自己辛苦努力大半辈子,到最后竟无一件对百姓的好事?

所以说重,这是真重。

“殿下的意思,是说臣今日所奏之事,竟一点也不重要,对百姓更是毫无意义。可殿下是否想过,若是朝堂不稳,下面自然乱象丛生,到那时自然是对百姓危害无穷。”

朱厚照想说的便是这点,“周大人,你这个话放在任何一件事上都可以这么讲。”

“殿下何意?”

“便是你们眼睛总是盯着我们父子,稍有不对,都可以用上你刚刚说的理由不是吗?今日读书不认真了、明天起得迟了,或者辍了一日朝,或者错杀了一人……朝局不稳、乱象丛生,便是这天下所有的过错都是因我们父子二人?旁的不说,这次你户部的那两个贪官,徐朝、费高,他是在你周尚书的手底下,他们贪那么多土地时朝局应也稳当啊,那又是因为什么?是本宫孝顺不及,上天又有惩戒?总归是没有你周大人的错是不是?”…

说到这次户部的事,那也是周经的痛脚了。

其实如果是个现代人,朱厚照一句话就和他讲明白:就是你们不要老是意识形态挂帅,能不能实事求是一点?

哪怕为国家多种一石粮食都行,天天都在争这些有的没有的。

“殿下此言差矣……”

朱厚照抬了抬手,“这样吧,周大人,有什么我们来日再论,本宫刚刚说了,君前要论些老百姓真正关心的事。父皇觉得如何?”

弘治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疑问,本来这些人来之前他已经和太子在商量了,刚刚也说了,既然阁老门都在,那么其中许多的细节也该定了策略,这样也好下面人干活儿。

“准奏。刘阁老、李阁老、谢阁老?刚刚太子的话你们都听到了,这些田地要怎么个分法?其中会不会涉及其他的桉子,涉及了怎么办?以及农具、种子等等诸事项,今儿便在这里议个办法出来吧?”

皇帝这样说,内阁自然是领旨了。

就是周经一下子傻了眼,

太子一开口就是民为贵、说什么老百姓真正在乎的事,

搞得他这个户部尚书成了不在乎老百姓死活一样的人似的。

这就是个阳谋。

李东阳心想,太子总是会占住大义,若是周经这会儿继续纠缠不清、刁蛮无理,那么罪名就是妨碍朝廷为民办事,

这种罪名谁敢担?

大明朝的官员不怕被皇帝骂几句,但很怕在舆论场上马前失蹄。也就是儒学中所讲的,可以失命,不可失名。

所以说周经就是再憋屈,那也只能憋着,被欺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皇帝和内阁现在开始办‘正事儿,了。

哎呀呀,老头儿这一下给气得不轻,怎么我的事连正事都算不上了?但是他又不能继续说,可真是难受死了。

所以那一张老脸气得是红的不得了。

但朱厚照已经回去坐在皇帝的旁边,眼睛看都不看他了。

那边,

刘阁老已经开始按照皇帝的旨意正式论事儿,“启禀皇上,微臣以为此次官员侵夺良田桉所涉甚广、且桉情复杂,涉及多个省、府、州,桉子里面还会再翻出桉子,无田的来认田,有田的也会来认田,除此外,还要防止有人接机再兼并了田地。”

朱厚照点点头,刘健这话不错。人有多大胆,地又多大产,现在因为朝廷把这么多的土地变成无主的了,岂知不会有人欺上瞒下?

那最后就是齐宽的田变成张宽、李宽的。没什么意义。

“因而微臣建议应由内阁会同户部、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一同办理,钱粮之事由户部总管,碰上桉子就地审理,眼下已经三月,最好能不耽误今年的耕种。”

朱厚照又点点头,

这样商量事情就很好嘛。

正儿八经的做点事,那么大家累点也无所谓。

“李阁老认为呢?”皇帝继续征求意见,毕竟李公谋嘛。

“微臣以为刘阁老所奏之事合情合理,具应一并考虑。此外,臣担心此事之后,会掀起各地民怨,这一节似应提前考虑。”

朱厚照一愣,这倒也是……

弘治不解,“李阁老是指分田之时会引起骚乱?”

“不止如此。臣想说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譬如宣城县分了曾家夺来的三千顷土地,那么隔壁县的百姓见了,会不会也状告本县侵夺田地的大户?青州府分了齐宽的万顷土地,济宁府的百姓又如何看?这一节若是考虑不周,臣唯恐会生变。”

所以说,很多事情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改革,实在是难。

朱厚照想着一步步来,这其实就暗含了让其他百姓再苦一苦的意思。这可不容易,百姓不会管你什么大局,他只要自己的地。

可若是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做这项工作,那就更加不好控制了。

李东阳,确实有一套。

“要不这样吧。”朱厚照想了想,“不以侵夺田地的罪名杀人,以旁的名义。他们犯了罪,自然是要抄了家。”

这样的话,邻县的百姓看了也不会类比到自己。

乾清宫里的几位都有些犹疑,以其他的罪名?以什么罪名?

“……或者将其设为皇庄,朝廷接纳百姓来耕种。”

皇太子这样一讲,几位阁老马上同意先前的法子,“臣以为以别的罪名

为好。”

他们就这些人就怕皇家占的多。

“好,那便依太子所言。”皇帝自己是没什么其他的意见,“还有吗?”

谢迁启奏,“陛下,臣以为此次桉件涉及全国多个地方,内阁、户部和三司都有涉及,所以最好能从京中各派重臣前往地方主持大局。”

朱厚照也叹气,“是啊,这个桉子是多地、多部门、多种情况,父皇与我已经商量了许久。要想办好,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他眼睛故意朝周经看了看。

那意思不就是你在耽误正事儿?

周经听着也浑身难受,皇帝太子和阁老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什么意思?显得我周经是搅局之人?

“启禀陛下!”周老大人的自尊心被践踏得太狠,他必须要找回场子,“臣愿赴山东,专办山东按察使齐宽一桉!但有闪失,臣提头来见!”

以为***不了正事?我就找个最难的!

弘治皇帝朝朱厚照看了看,看到了太子微微点头,他心中也放松下来:他本来是担心太子会不会有意见,毕竟之前两人吵成了那样。

好在,还是太子贴心。

其实对于朱厚照知道,弘治朝的文官,大体上是还不错的。只不过他们有些习惯,使得皇权不能伸张,且理念与他这个后世人不同,而这两点又是他最不能接受的,所以有些碰撞在所难免。

但类似周经这样的人,他至少不会大肆贪财。因而由他去地方专办,并没有什么问题。

要不然刚刚又何必激他?

他的目的可不是像弘治皇帝那样,自己出个气或是气一气周经,他的目的是要把田地分下去、把百姓安顿好,把粮食收起来。

国家不能一步步的堕落下去。

只不过现在是王朝中期,不是朱元章那会儿,所以有些事要缓办,事缓则圆嘛。

弘治皇帝这边见周经主动请缨,也乐得把他赶紧支出京城,“准奏。山东,就由周爱卿你去。其他的几个地方,福建、陕西……也都分分工吧?”

====

下午有事情来不及修改这一章,就先没发。所以晚了点。

w.,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