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章 上奏?

朕乃一代圣君 第3章 上奏?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2:09:30 来源:笔趣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瞻彼……瞻彼后面是什么?我有些记不清了。”

朱厚照重新翻开来书,这会儿他亦是一副认真的模样。

其实自小,他就不是很厌恶读书的人。身上的一份静气似乎与生俱来。哪怕各科目老师布置再多的作业,他也会晚上回家不慌不忙的完成。

后来人们说他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又懂事。实际上,他自己的想法更加纯粹一些,只是觉得这些事应该自己去完成。

换到现在学这些古文,其中亦有古人的智慧,他在这里要和读书人交流、要有文字往来、要识文断句,那么总是要读一些的。

惊讶的反而是杨廷和,他没想到自己只是领着读了几遍,太子竟一下子嘟嘟嘟了好些句子,哪怕是断在了‘瞻彼淇澳’这里,其实也非常不容易了。

朱厚照不理会他的情绪,完全沉浸在其中。他一直知道自己的记忆很好,当然谈不上过目不忘,但论起来,也有点像是欧阳克背《九阴真经》,比郭靖能记多了。

于是撷芳殿内的氛围忽然多了往日从未见过的书声琅琅。

过后不久,

刘瑾小步过来禀告:“殿下,内阁徐大人派了人过来,似乎……是找杨中允有事。”

“喔,那便去吧。”朱厚照看着书没有抬头。

杨廷和有些尴尬,他就像是有两个上司,完了两个上司意见还不一致的倒霉鬼。

“殿下……这……”

“没事,既然是内阁相召,国事要紧,杨先生就去吧。”

杨廷和擦了擦汗,

今天这是怎么了,他这个芝麻绿豆的小官成了两边的香饽饽。

“臣,谢过殿下。那臣,这就告退了。”

“嗯。”朱厚照在人缓缓退出殿时喊了声,“杨先生,”

“殿下。”杨廷和又转身,看到了低着头语气幽幽的太子殿下。

“今日,你教得好,我觉得读书似乎也有点意思。”

“这是臣的荣幸,也是臣应尽之责。”

之后皇太子不再说话。

杨廷和原本是觉得没什么,但是某一瞬间似乎是直觉使然,他忽然觉得殿下最后的话有言外之意。

殿内,刘瑾还是放不下今天殿下亲近杨廷和这一节。

逮着个机会乱讲话。

“奴婢觉得内阁和杨廷和也有些不知礼节了。仿佛内阁的事就重要,殿下的事就不重要?”

朱厚照意外的抬头看了他一眼。

吓得老太监头一低,“奴婢失言,请殿下恕罪!”

这老家伙心胸也是有些狭窄,不过外臣和內侍官是不能搞在一起的,否则皇权就没有空间伸张了。

如果刘瑾和这些文臣一条腿穿裤子,那才是他的死期。

思虑到这一节,朱厚照忽然又笑了起来,

他这样哈哈笑着,刘瑾心也长舒一口气,跟着嘿嘿尬笑两声,“殿下……奴婢这心是不论如何都向着您的。若是有嘴笨的时候,说的不对,您就骂我两句。”

“该骂的时候我会骂你的。我现在没生气,骂你做什么。”

这话一出刘瑾就懂了,什么叫该骂的时候?那不就是说现在是不该骂的时候?

这样哪怕他对外面那些为人稍微坏些,也没什么大的问题。

不过朱厚照还是开始考虑起了刘瑾的问题,

历史上,这个人的名声差得很……

“殿下,学了这么许久是否已经累了?”刘瑾想要快些掠过这一节,便动起心思提议道:“我为殿下找来了一把神兵,只有龙子龙孙方能拔出!”

为了哄小孩子高兴,他那边可没少收集这些好东西。

“不必了。”

……

……

内阁里,杨廷和老老实实的站好,面前是徐首辅和刘、李、谢三位阁臣。

首辅徐溥宣德三年生于宜兴,弘治五年,前任首辅刘吉罢官免职,他开始接任这一位置。

风格上,徐溥以安定平静为宗旨,遇到什么事情也都是和刘、李、谢三人共同商议,总得来说是个清廉之臣,今年也已经70了,还患有眼疾。

弘治十一年乞归乡里,次年便去世了。

但在弘治十年,老人家还是权柄在握,虽只是简单含着腰坐在椅子上,像个不中用的小老头儿,也没人敢小瞧半分。

“杨廷和,你可知道独留奏事而私谒,此为忌讳?”

在东宫的教育问题上,的确有一条:有独留奏事及私谒者,许司直郎、清纪郎共纠之。

就是在正式的课程结束之后,私自留下来面见太子,这是要被严厉弹劾的。

不过,这是正式出阁讲学之后才会有的规矩。

徐溥用在此处有些牵强,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就这么用了。杨廷和也没有办法。

这让他心中有些苦味。

此刻也只得辩说:“事出突然,殿下既然问出口,问的又是圣人之学,臣子岂有畏己罪而不答之理呢?”

徐溥板着脸,哼了一哼,“倒是有几分气节。”

杨廷和心头微震,冒险讨好太子,总归是让这些一身正气的大人们看不过眼。

还未等他辩解,刘阁老问道:“今日,太子问了什么?”

于是杨廷和把今日在东宫的遭遇都禀告了一遍。

太子在东宫又是激动又是愤怒,还发了狠,这是往日并未有过的表现,令阁老们有些不明就里。

“听你之言,太子聪慧懂事,还极为孝顺。有此大幸事,也算天佑我大明。不过往日里,殿下并未召见你等,为何今日突然与你说起东宫出阁讲学之事?”徐溥看着他说。

这个问法让杨廷和心里一紧,这啥意思?

“禀徐阁老,刚才,臣只教殿下读了半篇《大学》。其余的,殿下并未多做解释。”杨廷和坚持这一点。

徐首辅看不出来是信了还是没信,只是声音低沉,悠悠说道:“太子…以孝行读书之实,以忠拒读书之名,以七岁之龄行此折中之法,这不是得人暗中相授?”

此话一出,杨廷和大惊失色,他心中忽然明白难怪阁老今天的话听起来如此奇怪!

这是坚决不能承认的。一个小臣,私下里以这种方式博取太子欢心,那不就是想当幸臣?

“徐大人,列位阁老明鉴,此人绝非下官!”

他矢口否认,众人一时沉默起来。

过了会儿,还是较为刚直的刘健先忍不住。

“读圣贤书只有读或不读,哪有折中读的道理?!太子乃国本,必得礼部备好讲学仪,否则成何体统?”

徐溥也不愿相信,但这事儿做得实在精妙,杨廷和又坚持不认,“难道真是少时开慧?”

刘健似乎也倾向于相信杨廷和,“太子既有这份殊才,那更应该早日出阁讲学。我辈上疏恳求陛下更改时间,这哪里又是抗旨了?”

徐阁老做事自有一套准则,不会因为一个七岁的孩童就改弦更张,况且东宫出阁本就是大事,所以还未下结论,只是在思索,“不急,我再想想……你们也再想想……”

李东阳善谋,他捋着胡子忽然眼睛一闪,“或许应该把太子的话反过来听听试试?”

众人咀嚼着太子的话:天一日不暖,便一日不出阁讲学!

反过来想,那天暖了呢?

忽然间恍然大悟!

太子是要告诉群臣,皇帝批过的话那就是圣旨,要遵守。所以即便大臣再上奏折也没用,就连他自己都不会同意。

而反过来听,这是在安抚他们:天一暖,就会读书!

而只要他想读,以陛下对他的宠爱,怎么会有再次推脱阻拦之理呢?

那么东宫出阁讲学必是明年春暖,时间一定就不必担心再拖下去!

这是重点!

皇帝那边你说啥他都同意,只是喜欢拖,叫人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

现在时间一定,无非就是再等几月,只要几个月之后真的事儿能落地,也不是不能接受。

那毕竟还是皇上,为了几个月的时间就非要和皇上过不去?

杨廷和听了半天才发现自己这是卷进了这么大的事情当中,

这是被坑惨了呀!

心中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太子和他说这么多的话。

再仔细琢磨之下又有明悟,

“阁老,殿下最后还和下官说,读书似乎也很有意思。”

这话一样关键。

“照你所说,《大学》只是通读,又不了解其中之意,这能有什么意思?”李东阳其实也已经猜到了,“殿下应是怕我们领会不到他的真实用意,所以缀了此句,以表露其春日转暖出阁读书之心。”

徐溥心头微震,手上的一个奏疏也扔在一旁,“那这份折子,的确没有上的必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