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898章 京师闲游

朕乃一代圣君 第898章 京师闲游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3-10 15:35:01 来源:笔趣阁

从粗盐到精盐的炼制算是科学院这几年比价重要的突出贡献。

这一套炼制法已经被作为商业机密给保护起来,精盐也没有交给民间的盐商自主运营,而是在少府中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制盐厂,并创造出“雪盐”这样的高端品牌。

那一次也是朱厚照第一次向这个年代的人介绍品牌的概念。

后来又促使少府企业管制司推出法条,加强了对于企业品牌的保护,禁止不经品牌拥有方授权的人胡乱盗用他人品牌。

雪盐自然是取其如雪一般细密的盐的意思,通俗易懂,同时也不失雅致。

一经推出以后,便广受官僚、勋贵和富商们的喜爱,当年的抢购盛况一如今年正月开始的白糖一般。

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就使得少府的雪盐制盐厂每年的营收攀升到百万两的规模和层级。

制盐厂的厂长也由少府令范玉昌亲自兼任。

这是科学与效益进行链接的完美联动,因为这一成果是科学院得出的,所以制盐厂每年都需要给科学院分红,

像是刚刚过去的正德二十年,科学院就获得了80万两白银的盐利。

当然了,他们内部是叫盐税。

这一切都是朱厚照这个皇帝允许的,实际上当下的科学院可以说是财富聚集之所。

所谓的支持,可不能是简单的一句空口白话。

对于户部来说,每年收到这笔款子也同样是开心的。

唯一不开心的,便是一些个主要盐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失去大部分的高端客户,他们只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想办法在制盐技术上再做突破。

另外一个,就是把自己多余的产量销往更加偏远的地区,这里的偏远不仅仅是国外,包括国内的那些雪盐还覆盖不到的区域。

盐商们当然是火大。

但少府代表得是皇帝,要钱还是要命,这一点应该不难选择。

雪盐短时间内的成功故事也被编成一段文字,刻在精美的石碑上,就放在科学院进来的大道上。

朱厚照的意思,以后的成就都要以这种形式展出,以便人们知道,这里的财富不是靠着权力巧取豪夺来的。

同样的,他每次进出科学院都会路过此碑。

“尤址,你随我去个地方吧?”

老太监靠近两步,“不知陛下要去哪里?”

“不知道,”他笑着摇摇头,“虽说朕在京师生活了一辈子,但大部分地方都没去过,总之今日兴致好,便不急着回宫了。”

尤址看出来皇帝是高兴得想去些新鲜地方,但他有些担忧,“陛下万乘之尊,今日却无准备,奴婢请陛下旨,要不要今日先回去,等过两日奴婢寻了好玩的地方,再来不迟。”

朱厚照边走边摇头,“别这么扫兴,明天朕还不想出来了呢,要去你一个人去。”

尤址被训了也还是笑脸,“那,那容奴婢好生想想。”

“京师里就没有什么新的好地方?”

“好地方?”这家伙挠挠头,思想有些歪,“那等地方,总是怕污了陛下的眼睛。”

朱厚照才不管他这一套,

强令他去找来了一件普通丝缎长衫,换上之后连宫也不回,奔着不夜城的市井街道就去了。

古时候的街头所能呈现出来的东西,无非也就是布匹、简易金属装饰品或是什么简易小吃商铺,朱厚照这么些年出来过几次,也见怪不怪了。

不一样的还是人。

所以他冲到不夜城的一处叫‘温味’的新酒楼坐了下来,

听着过往商贩叫卖,人群喧嚣,也别有一种感觉,这人呐,就是这样,僻静久了喜欢热闹,热闹久了,又想僻静。

朱厚照有时候就是觉得宫里头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到了热闹的地方,便是这一盘花生米,几片凉豆腐都能让他有动筷子的**。

正德二十一年还是个科举年,只是去年末的北方大灾让春闱推迟了两个月,而眼下,京师里处处挤满了各地的才子,也还真是热闹。

朱厚照入目所见,年轻的、年老的,一身书生样的各地举子相聚而谈,这种场景,让平常听多了大臣聒噪的他也有新鲜感。

他人在酒楼的二层,靠栏杆的一桌,就在他身后往里一个大桌便挤着六七个举子。

一边捻着花生米,一边听人说:

“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原本是我辈读书人的夙愿,不过现今天下,三司会考同样能入朝堂,能掐会算也能直入金殿,你们可觉得科举之式渐微,反倒……是旁门左道渐成风尚,倒不是说错,只是圣人之学又该何去何从?”

这样的话,朱厚照在宫里是听不到的。

从朝廷的上层从上而下看,其他类型的官员增多,增加了朝廷的可选择性,有些方面确实是蛮专业的。

但从下往上看,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感受。

当然,直接说错一般人也是不敢的。

朝廷铁拳尚在,而且现在取得的成绩也足以证明许多东西了。

“依在下看,也是时代使然了。”另外一人跟上讨论,“当今的大明远比二十年前要丰富,各行各业,百花齐放,并且都有以往意料不到的效果,朝廷有这样一些决策,其目的也是造福于民。便说水利一道,各地不是多了许多懂得治水的官员么?”

这也是他们矛盾的地方了。

“徐兄以为这个问题何解?”

这个叫徐兄的坐在中间,看起来像是这群人中声望最高的。

他反问道:“李兄以为怎么就叫解了,恢复成以往那般?还是把三司会考取消了?自古时候起,我们读书人一向崇尚全才,只不过这样的大才太少,有时百年才出一位,可朝廷却时时刻刻需要这样的人。分而化之,以备国用,这也算是一个良策了。而且朝廷要用人,需得给以嘉奖,官身加身也就不难理解了。”

“照徐兄所说,便是不需要解决的了。”

这个问题便没有人回答了。

问题还是会有的,不过要看出来则要对儒家的理解更加深刻一点,而那种程度是不能够讲出来的,至少不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讲出来。

那徐兄目光挑了挑隔壁桌的背影,示意身边人,他们说的这些人家可都听得到,初来京师可不要给自己惹祸。

接着又有人打圆场,“我等既已选择了圣人之道,便心志弥坚,绝不改易,如今明君在位,只要取得功名,还怕没有用武之地么?来,满杯满杯,不聊那些了。”

“好,说得好。”

隔壁桌,

尤址也坐着呢,他偷偷瞄了一眼皇帝的脸色,发现并无异样,“老爷?”

“世上总是有聪明人的。”朱厚照仍自笑眯眯的,“你也别老苦着一张脸,要不喝一杯?”

老太监连连摇手,“小的不敢,小的不敢。”

调笑他的同时,朱厚照自己也在思考,近代工业革命把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冲击的七零八落,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儒家文化并不和工业革命相冲突,而且反而要紧紧抓住,否则脱离了自己文化之根,那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也是今天听到普通举子的一番话,他忽然意识到,也许再过个几十年、一百年,他已经不在了,那个时候科技有了更大的进步,人们发现儒家的之乎者也,作用远远不如物理、化学,那时候会发生什么?

“嗯……”朱厚照嘴巴咀嚼的速度放慢了下来,“这倒是被忽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