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60章 以情动人

朕乃一代圣君 第60章 以情动人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22:39:33 来源:笔趣阁

上谕之后,朱厚照在宫里还撞见了徐阁老一次。

这位老先生即将退休,往日里干事算是勤勉,所以朱厚照还是尊敬他的。

不管他看得见看不见,该行的礼没有少的。

“阁老近来身体如何?”

“老臣谢殿下关心。养了些时日,但也快不中用了。”

朱厚照看也是,老头儿脸上一块一块的老年斑,真是够不容易的。

“阁老辛苦了。”

“殿下哪里的话。”

“我这里还有件事想要拜托阁老。”

徐溥虽然看不清楚,但脑子还算称用,“殿下是说,上谕之事。”

“不错。”

“老臣也有事向殿下请教。但不知殿下是如何说服王鏊的?”

朱厚照也不瞒他,“我说,朝廷抄了李广的家,现在有钱,朝廷还有王越这样的名将,有钱有人的情况下,大明朝若是打了败仗,后世人不知是说我朱家父子是笑话,还是说满朝文武是笑话。”

徐溥统帅百官,太子这样说话他作势就要跪。

但朱厚照显然不会让一个腿脚不便的老头儿在冬天这样跪下去,“本宫没有要怪罪谁。”

“殿下说的笑话……是成化年间许宁之事吧?”

“许宁?”

……

……

内阁里,刘、李、谢三人一字一字的仔细看了上谕,

心里头想着现如今的太子可真是人精,上次微服出宫给他说成为百姓做事,这次启用王越又给说成是不囿于门户之见为朝廷选材。

弄得那些个反对王越的人,怎么着都逃不了一个没有胸襟、为一门一户之私利而不顾朝廷国家之公利的罪名。

“各位,可还记得成化十八年,大同总兵许宁之事?”

李东阳一句话捞起了众人的回忆。

到今天为止,王鏊的疏上了,太子和周经的理也论了,但内阁、朝中各部要员都没有因此而掀起较为激烈的反抗。至少没有一排排的去宫门口下跪。

可这是明显的回护王越。如果这样搞下去,皇帝就真的这么任命了呀。

为啥?

因为刘、李、谢三人都不想当万安(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朝中六部九卿也都不想,除了一个刚直的周经,其他人心里想着这事时都要嘀咕着‘许宁’两个字。

因为当年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成化十八年,汪直任大同镇守太监,王越任总兵。这两人弄到一起,朝臣们就很担心王越打几个胜仗、使点儿计谋,到时候立了新功再让汪直重新起势,那就不好了。

于是向宪宗谏言,要让延绥守将许宁接替王越担任大同总兵。王越呢,去延绥担任总兵。

这样两个人就分开了,他们一分开朝中的大臣自然就放心了。

然而许宁这个人,王越的评价是虽然他屡经战阵,安分守己,但并不是统军之才。

后来事实果然如此,因为汪直是个‘奸宦’,许宁自然要和他界限分明,所以到了大同处处与汪直争权,叫‘每事必违’,而且刚愎自用。

成化十九年,朝臣们终于斗倒了汪直,他被调往南京。

许宁则在大同大败于鞑靼。

为什么大败,朝臣们也清楚,原来王越和汪直配合无间,一起立下了多少军功?弄得他一个文臣都封爵了。

所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因为政治斗争调走了王越和汪直。

但清楚归清楚,这时候朝臣就很害怕宪宗责怪他们当初的谏言,然后居然就和科道言官一起瞒下了败绩。

直到一年后,有人实在过不了心里的道德关,才将这件事禀告给了宪宗皇帝。

皇太子朱厚照处处说朝廷不能因为局势争斗而派不出合适的人,否则就是给史书增添笑料。有见识大大臣都在想,这说的是不是就是许宁事件,只是碍于先皇的颜面和朝廷的体面没有明说罢了。

“宾之的意思是,同意启用王越?”刘健多少还有些神色黯然,李广的流毒不清,真正的众正盈朝还是达不到。

李东阳没有直接回复,而是说起别的,“昨夜老夫一夜未眠。陛下说,像这样的事不应该发生在明君贤臣的朝堂里。可若不是殿下极力坚持,这事儿不就发生了吗?我们几人当的官够大了吧,自认也还算实心报国,至少后世之名总也不该是个奸臣小人吧?可怎么到头来竟觉得都是黄粱一梦?”

“我们难,陛下也难。不情愿的杀了李广,想任用一个总制官也如此困难。成化年间的臣子是嫉妒王越的功劳,咱们这些人难道也嫉妒吗?他已经七十二了,还有心为国征战,哪怕是有些私心,这样的人也找不着几个。”

……

……

听徐阁老讲了一番许宁的事,朱厚照心中感慨,

他为的就是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没想到已经发生过了。

“阁老……说起来有时候我也疑惑。王鏊等先生讲述的许多昏君的例子,听起来是如此的愚蠢。可历朝历代这些事怎么就不绝于史书呢?”

徐阁老难得的轻笑,“殿下此问,虽是孩童之问。可也着实是个好问题。依老臣看来,无非三个字的原因。”

“喔?”朱厚照有些惊异,这个问题用三个字你就能回答?

“不得已。”

“不得已……”他细细咀嚼着。

“若不是殿下有这样的勇气,哪怕朝里有人和殿下怀着相同的心思也不敢仗义执言,即便有,也形成不了气候。但就像殿下所说,朝里的大臣都知道王越统兵之才为最,可为什么不能推他,不仅不能推他,还要弹劾他,各人有各人的心思,但总归逃不脱不得已三个字。历朝历代的人也如此,他们并非不知道自己做的事荒唐,但局势逼人如此。”

“受教了。”

太子这样谦虚,徐溥也微微躬身。

“外面天寒,殿下便回宫去吧。老臣不堪大用,但见殿下天纵之才不胜心喜,且殿下之心是为国,不是为己,是为公,不是为私,老臣知道如何做。”

“本宫是太子,哪里还有什么私?”

徐溥心中起敬,但也有些哀叹,可惜他见不到下一朝的风光了。

……

……

原本朱厚照还觉得不稳妥,还让人去查了胡贵闵。策略上是没有错的,为了最好的结果努力,为了最坏的结果准备。

因为他也没有把握仅靠几段话就叫那么多大臣在廷推的时候改而支持王越。

但有的时候,人会有一点狗运,你预想是好的,结果可能是坏的。你预想是坏的,结果又可能是好的。

矫情的说,这可能就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几天后,王鏊竟过来向他禀报,朝中的许多大臣都不再那么反对王越了。

“这事成了?”

王鏊点点头说:“如臣之前所言,殿下为启用王越担了干系,这是不顾己名也要为国用人。东宫太子敢有这番作为,臣子们也都感受的到。再者边关的军情本就是个大事,微臣和几位同僚在讨论上谕之时,也都请他们多为我大明的百姓、将士考虑考虑,且上谕之后,支持王越倒是显得和殿下一样胸襟宽阔、为国为民,不支持王越则是眼中只剩一个李广了。”

“微臣恭喜殿下!”王鏊颇为兴奋的讲。

朱厚照听完,把手里关于胡贵闵的信按下,看来暂时是用不着了。

朝堂上的确有波谲云诡的计算,但有的时候一样能以情动人。

这样看来,圣旨应该是能到大名府了,

那还有个老将军翘首以盼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