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605章 强力推进

朕乃一代圣君 第605章 强力推进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3-10 15:35:01 来源:笔趣阁

“……京里的官员不提,地方上,或许仍有少数人并不理解朝廷为何要在九边重镇清理军屯,毕竟先清理了宁夏,宁夏反了个安化王,再清理蓟州,蓟州又出了个遵化之乱。朕也知道,有些人在心里想,皇帝年少,心急气切,不懂得事缓则圆、徐徐图之。”

朱厚照就站在上面,居高临下的训话,“说这话,想必还是不了解朕。清理军屯若能事缓而圆,朕岂会弃良法而不用?实际上,缓也好、急也好,丈量田地就是丈量田地,没有只丈量一半的道理,而且搞个半吊子,看不到太大的成效,还会将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不是更加愚蠢?

当然,现在再谈这一点为时已晚。朕已经下定决心,再花一年的时间,势必要将九边军屯清理干净,大同要反、朕就镇压大同,陕西要反,朕就镇压陕西,要是九边联合起来一起反朕,朕死,亦不悔矣!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秦皇汉武再威武,也都作了古,汉末唐末再黑暗,百年之后一样会有大英雄救万民于水火。这大势之中,朕掀不起什么浪花,你们也都掀不起,既然如此,那清屯这件事还怕什么?做下去,没什么大不了!”

皇帝撂出的话掷地有声,根本不容任何一点质疑。其中的决心也很清楚,一句话,谁要造反那就造好了,造得赢,砍了皇帝头去,造不赢?那就是皇帝砍你的头!

不过朱厚照没提到内地卫所清理军屯的事,九边一搞定,内地卫所的战力更加不堪,这帮人既不会团结农民,也不敢自己拼命,哪里像边军至少还打过几场仗,所以这已经是不用讲的事了。

上午的群臣大会结束以后,很多大臣都相对沉默。

皇帝那种君临天下的强势让他们很有些压力,清理军屯针对是那些想要作乱的人,在场之人还好。但是红薯推广,涉及到好多个省份,那就是对主政的官员说的,推广要是不力,也没好果子吃。

再加上水师筹建、地方断案剿匪,这任务可是不少。

陆续出奉天殿时,王鏊看到王琼跑过去和王炳凑得近,顿时有些冷眼不屑,后面干脆看也不想去看了。

他的身边围绕着丰熙、章黎,这些是原来在福建便认识的,还有王璟、费宏、顾人仪以及彭泽,这帮人都仰慕王鏊的人品道德,所以对其有认同感。

而首揆杨一清的旁边也不少人,现任陕西巡抚王廷相、回京参会的兵部尚书齐承遂、右副都御史张璁,甚至杨廷和本身也和他走得较近,除此之外还有些面孔,真要数起来也不少。

当然,也有独立于这些人之外的刘、李、谢三人。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反正一个人总是会靠这个近些、靠那个远些,朱厚照并没有特别在意,对他来说,必须要掌控的就是内阁四人和边军将领。

……

……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到了下午,也不知陛下会挑哪一个?”

“陛下岂是那等鸡肠大小的心思?孔明都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陛下又怎能不懂?因而必定是想办法轮上一边。”

“阁老说的是。”王琼在王炳侧后跟着,“不过即便如此,也有个先来后到的区别。况且,后面的省份说不准还要等到下一次大朝会。”

“顺序倒在其次,主要还是这些事情。军屯、红薯都不是新鲜事,所以正德五年就要看谁把事办得好,办得敞亮。”

天子其他的事不提太多,现在的态度就是停下来、就是盯住地方看怎么落实,哪怕花上一年甚至两年的功夫,也要把两件大事给办好。

他们都是聪明人,皇帝的这份心思还是听得明白的。

“可惜靖虏伯为了稳定三边不能回京,否则咱们却可以和他好好商议一番陕西清屯之事,只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章程,那陛下也能见到这份用心。”

王琼受此提醒觉得很对,他还是有一份干练的,立马说:“没有靖虏伯,还有王廷相,就是没有王廷相,下官自己也要拿出点真材实料!”

“嗯,这是少不了的。”

另外一边。

“蓟州,应当都平稳了?”杨一清简单的问了一下兵部尚书。

老齐想了想那个嚣张的锦衣卫副使麻斌,表情复杂的点了点头,“平稳了。”

“说是杀了些人。”

“是,要么以与乱军有染的名义,要么以违抗圣旨的名义。阁老,这样杀下去,只怕会激起更大的变故。”

杨一清含着胸,揣着个农民端,他嗓音沙哑,笑得像出痰却又出不来的那种感觉,“你以为陛下为何纵容他在那里杀人?啊……咱们这位陛下,溢美之词不必说了。伱有没有想过,清理了军屯其实就是分田给一个一个普通的士卒?这些人不识字、也许还不辨是非,所以最初会被那些乱军头子忽悠。

可事情闹得越大,军屯清理就越深入人心,蓟州已经杀得惊天动地了,现在应该是家家户户都明白军屯清理四字了吧?说到底就是给普通的军户分田。还更大的变故,没分得田的军户在等着分田,分得田的……谁跟着那些指挥使和千户去变故?”

齐承遂有一丝明悟,“……只怕普通士卒还是听命于千户和指挥使。有时候激励糊涂便从了贼了。”

陕西巡抚王庭相说:“大司马多虑了。即便真是这样,那也是一群乌合之众,起得越快,摔得越狠。而且朝廷不是一定都要杀人,只要好好配合,不也留下命了吗?这种选择之间,极少有人愿意去做那诛九族的事。”

“要不这样,我与那麻斌还算有几分交情。”张璁抬手说道:“遵照陛下的旨意,大朝会结束以后,我便要赴各边巡视,察看清屯进展。到时候,我可从中撮合,请大司马和麻斌都到场。”

“啧。还撮合什么?”杨一清眉头一皱,“老夫都说了,麻斌行事背后乃是陛下圣意。你是想要麻斌违逆圣意,还是要将陛下的圣意改过来?!”

杨一清这个内阁首揆有些不快,下面的人还是都老实的。

张璁一时也不敢讲话了。

“秉用,你要巡视,那么就做巡视这件事。他要领兵,那么就做领兵这件事,相互之间合力这倒是可以的,但不要自作主张,胡乱安排。老夫只问一句,不杀这些人导致蓟州的清屯不及预期,到那个时候,这事要怎么说?”

没法说,

到那个时候皇帝要是还知道他们私下里做过这种撮合的事,估计要把他们一起吊起来抽打。

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便是如此了。

“阁老言之有理,下官,受教了。”

杨一清长叹一口气,语气稍软了点,“陛下是与以往帝王都截然不同的君主,你们要用心体会。”

外界都说他这个首揆容易,反正皇帝说什么,他照做就成。

但实际上,就是这一点才很难。

谁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越是能耐大的人,越是如此。

可叫他杨一清侍奉弘治,其实比侍奉正德要容易。

因为弘治皇帝施政主要依赖于大臣辅佐,便像当初的刘大厦,皇帝的许多意思其实是问过他才最终决定的。

这虽然也难,但杨一清自问自己有那个能耐。

可当正德皇帝的首揆却是另一种当法,因为正德皇帝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善于谋划、布局也十分细致,落到他这里就是个执行的事。

但他杨一清不是万岁阁老,遇事只会三呼万岁,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可同时又不能突破皇帝的边界。

这件事,极难极难。

从结果上来说,当正德的臣子能留下来的痕迹不多,反而处处都是皇帝。

或许是张璁、齐承遂没有处在他这个位置上,因而体会不深。

然而杨一清也不好把这些略显大逆不道的话拿出来讲,最终也只能是一句‘你们要用心体会’。

众人表面上都称了是,最后能做到几分却是各人的机缘了。

杨一清多看了两眼张璁,其实他是有些担心这家伙,齐承遂接触这么多年他了解,呵斥两句也就够了。

但张璁有一鼓冲劲,这个冲劲有时候是好事,比如说帮助他从淮安府那个漩涡中一飞冲天,但有时也会让他铤而走险,万一触碰到了天子底线,那也是危险的。

唉。

这些话现在并不好讲,他也仅是看到一点端倪,或许将来什么也不会发生。

按下这些念头,杨一清继续说:“清理军屯之事陛下已经说到了这个程度,想必山西、陕西、顺天巡抚都会拿出具体的做法呈给皇上。不过他们毕竟都只是一域,秉用,陛下以你为第二轮巡视官,就像先前的巡署御史,你便是巡屯御史,正德五年,你二人最是要沉心用心。老夫的意思你可明白?”

“下官明白的,下官已有腹稿,到时也会向陛下和朝堂百官奏禀。”

……

……

朱厚照确实在思考他下午应该先去哪一个省。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大朝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这些事的解决,谁让他感觉到解决的力度更大,那就升谁的官,如此而已。

哒,哒,哒……

皇帝来回转悠着,思虑半天他还是定了个老套路,“政务是政务,但说到底是政治。尤址……”

“奴婢在。”

朱厚照回身拿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两个字,“午后,宣该省相关人员到朕这里来吧。”

尤址探着脑袋快速瞄了一眼,有些意外,但转念一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

还有一小章(今天户外活动,早上7点到晚上7点,其实很困了,见谅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