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785章 天子之怒

朕乃一代圣君 第785章 天子之怒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20 09:39:07 来源:笔趣阁

乾清宫内。

这六人当然不知道皇帝是为了宁王在做这些准备,他们只以为天子是下定了决心,要把江南给犁一遍,哪怕是有反贼作乱,那也在所不惜。

回过头来,朱厚照再把王鏊急匆匆送过来的奏本拿出来看。

尤址似乎也没有慢很多。

大致扫了一眼以后,他明白过来了。

略有奇怪的说:“……看你们如此着急,朕还以为刘瑾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

他把奏本摊开,“这些案子,不都是有理有据的么?司礼监这里,案卷也提供上来了。这几十人作道貌岸然的君子状,实际上或多或少都是为了自己与本族的利益,有何不可杀?”

王鏊还有准备,他拱手上禀,“陛下,奏本上是写了许多罪名,不过仍有可能是为人陷害,毕竟短短几日功夫,又定了几十人罪名,实在没有道理。而且,刘瑾倒行逆施,致使朝廷大失人心,眼下已有近百人递交辞呈,弃官而不做。辞呈,臣也带来了。”

朱厚照拳头一紧,忽然发怒,另外一只手中的奏疏也被他扔在地上,“够了!”

扑通。

这几人全都跪下,“陛下息怒!”

“整日就知道息怒息怒,你们不知道朕为什么生气吗?朕只想问你两人一句话,王鏊、杨廷和,你们这内阁是不是大明的内阁,遵的是不是朕这个皇帝令?!”

“陛下这是哪里话,臣等自然遵从陛下旨意。”

“那天下清田令是错了吗?隐田数量如此巨大,朝廷赋税连年流失,百姓生活负担愈发繁重,士绅奢靡之风逐渐见涨。这件事朕做得不对嘛?!

朕知道,这次是杀了不少人。可与你们这些心腹之臣关起门来说,是朕想杀人吗?朕推行清田难道是为了自己吗?朕真要是为了自己,关起宫门来做个昏君岂不快活?!呵,其他的官员不理解也就算了,作为内阁官员的你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跟朕在这里聒噪!你们究竟是为了什么?”

王鏊低头,“为人臣子,不能为陛下分忧,实令臣等羞愧。陛下今日质问老臣为了什么,臣等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朝廷和陛下的圣德,又岂敢有半分是为了自己考虑?”

“既然如此,那么内阁今日就向天下宣令,说你们上承朕意,推行清田!”

王鏊仍然坚持,“陛下有令,臣等莫敢不从。只是行事有激烈和缓和之别,放任刘瑾在江南如此行事,是会让朝廷失却人心的。读书人若不能和朝廷同心,这是社稷动摇之相啊!”

朱厚照缓缓起身,然后蹲在跪着的六个人面前,脑袋微微凑近,语带反讽,“读书人不应该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吗?朝廷清田,还要分田给流民,这分明是利民之举,不应该正得人心?”

讲话之后,他脸色一沉,“不要把朕当做颟顸之人在这里乱呛!以为朕会信了这等胡话?!”

“陛下,微臣说的句句实话,绝不敢在君前有半分虚言呐!”

“好了!不要再说了!”朱厚照大手一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咱们就都把话说开,朕会让刘瑾在江南干到底的,不说清丈十成的田亩,至少**成要给朕丈量明白。谁拦,杀谁!你们下去以后给朕做三件事!

第一,以内阁的名义下令,你们三个人全都署名。大意是天下清田令,是为了百姓和社稷考虑,这帮读书人理解要做,不理解也要做!内阁和皇帝一体,朝廷和地方一体,违背此令者,即为抗旨,罪,当斩!

第二,把南京还有各地,包括京师上递辞呈的人全都集中起来统一回复,他们要致仕,朕允了,朝廷允了!但是话要说清楚,朝廷推行清田的大义不能任他们歪曲,这个时候退官,说到底都是不满于朝廷圣旨。骂朕是昏君的也大有人在!这笔账,朕不仅不认,还要讨!要和他们论清楚,究竟是以自己的士林清名为重,还是以社稷和百姓为先!

朕这个皇帝从来不说虚伪的话,当大明的官,与朝廷作对,可不是一封致仕奏本就可以的,所以这句话朕现在就讲:这些人朝廷会一一摸查,看他们平日用度和俸禄所得是不是相匹配,看他们家中是不是广置良田,因而不愿清田!看他们是不是如自己说的那样仁义为先,正气凛然!

第三件事,天下清田令有其正当性、必要性。从即日起,再有妄言延缓的奏本,内阁一概不拟票,朕一概不批示!”

竖完‘三’的手势朱厚照还不结束,继续发狠道:“朕平日里是礼贤下士不错,可君为臣纲,大明朝做主的还是朕,这三件事内阁立马去做,否则莫怪朕不念往日情面!”

事情最后还是到了这个程度,朱厚照要裹着内阁,以朝廷的名义一体去推。

王鏊和杨廷和心中有些伤感,他们与皇帝确实是君臣,但其实有几分情义的。

今天这话,有些伤感情了。

倒是张璁很是干脆,道:“微臣,领旨。”

稍间隔了片刻,王、杨两人也只能领旨。

他们要退去,朱厚照还拦了一手,“等等。还有事呢,今天朕没有召见吏部,也是有缘由的。这次江南几府,许多衙门里的官员大概要清去不少,然而按照吏部这几年的选人准则,点了谁过去,都是叫人送命去的。他们死倒没什么,怕是还得耽误朕的大事。所以倒不如暂时不要派官。”

辞官致仕、衙门空人,这些他都不怕,吓唬谁啊,这个国家不会那么容易乱的。

原历史中,刘瑾作乱、武宗荒诞,搞了十几年,国家也还是传承下去了。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全国的衙门少了的人更多,皇帝都罢工了,朱厚照总比他好吧,那又怎么样了呢?

还怕当官的两条腿的人还不好找?

“可是陛下,如此一来,官府空了人,那清田之事又由谁去做?”王鏊老脸都要愁死了。

“有人领着测量员即可,多出来的人本来也无用。实在不行,朕会让刘瑾出几个人。”

让刘瑾出人?

似杨廷和和张璁一下就听明白了。

不让吏部派员,而且刘瑾派人,这是连插手的机会都不给了。

这可不行。

“皇上,微臣斗胆,有句话还是要说与皇上听。”杨廷和跪了下来。

朱厚照眼睛斜撇,有些不在意的回,“说。”

“自古以来,宦官大用,乃是误国之兆,此番江南的官员或有不足之处,但大派内监殊为不智。”

“朕说了,这也总比派人过去捣乱要好!你和朕说难听的话,朕也有句难听话要给你们:朕想做的事,你们不干,有的是人干!这些也是你们逼的!”

杨廷和心中更沉,“陛下圣明烛照,即便用了宦官,正德一朝自然无碍,听闻刘瑾在江南正式开始了分田,想来他也不敢违背圣意,做残害百姓之举。可若后世效仿呢?”

朱厚照一顿,这倒是个实话。

当初朱元璋就知道太监是个大患,所以严厉禁止,不过违反祖制的可不是他朱厚照。

王鏊心中略有期待,杨廷和一向是思路清楚的。

哪知道,朱厚照只是略微停顿,随后就直接说:“若是后嗣之君也与朕一样,面对外朝文官阳奉阴违的情况,那当然要效仿!难道要被天下官员裹挟着,当个无能之君?”

说完他扭过头去,还是生气。

“陛下如此说,就是行事只顾权谋,只问利害,说是以道治国,实则离正道愈发远了。”

“大胆!”

杨廷和仍然面无惧色,开始展现出一个儒家子弟的那种硬骨头。他就是不接受皇帝说什么后嗣之君还要效仿的话。

其实是不好听,要是弘治皇帝还在,怕是要来一句混账了。

朱厚照呢,也是快人快语,今天一股脑全说了,至于杨廷和的大胆原在他预想之内,这帮人本来就这样。

“陛下息怒。”张璁在一旁说:“杨阁老许是累了,些许言语冒犯了陛下。然杨阁老实为国之忠臣,请陛下莫要责罚。”

实际上,今天要是把杨廷和收拾了一顿,反而助涨他的清名。

“行了,三言两语的,朕不会多做追究。你们三个自行退去,把事情做好即可。”

张璁拉了拉杨廷和的衣角,皇帝既然放他一马,这个时候就不要愣头青了。

杨廷和没有多说,行礼离开了乾清宫。

之后朱厚照让何鉴和王璟一并离开,只留了张子麟在此处。

“以往在河南见不到这样的景象吧?”

张子麟有些拘谨,“想必在京里……也是难见。”

“你有何见解?”

“有句话叫,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世上的事很复杂,是非、正邪原本难明。为人臣,则勉力为之。于陛下而言,也只能勉力为之。”

“你的话,倒是超脱了对错之争。”朱厚照缓缓沉下心,点头赞许说道,“或许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对错,认为对的,就竭力去做。”

有句话张子麟憋在心里没敢多讲,那就是万一做错了,那也要认。

“微臣相信,尽管方式不同,但陛下是为了百姓。”

朱厚照眼皮一翻,“朕本来就是为了百姓。”

===

本书已经240万字啦。

先前说过要写300万的,其实也很快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