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770章 刘公公的落与起(二合一)

“江宁赵明非?”荆少奎头一回听闻这个名字,“这是什么人?”

下属徐云回说:“是江宁县出生的举人,此人少年即有才名,据说其文章还曾入过前应天巡抚何鉴何大人的眼,并赞其‘锦绣之才’,可惜正德九年入京不第,之后回乡苦读,闲暇之时常与人清谈阔论,时人以‘江宁才子’特指于他。”

这等才名要说在寻常之所,那自然光芒耀眼。

可听在靳贵的耳朵里,简直就是新梗出老茧,才子?才子他都不知道听了多少个了。

荆少奎也是如此,尤其靳贵还在此处,此人乡试第一,会试第二,殿试第三,出则授翰林编修,而后入詹事府,侍读于当年的皇太子,再然后十年侍从,天下闻名,这一个江宁的所谓才子……实在是没甚说头。

“文人清谈,也是时而有之。但妄议圣躬,不免狂妄。”荆少奎是看着靳贵的脸色在说,“况且……眼下正是清田之令的关键时刻,若不加以惩戒,江宁的事便做不成,南京就更加做不成了。”

“此人所犯何罪?”

“纠结同窗,横行闹市。可以给其一个寻衅滋事、藐视朝廷之罪。”

这种罪可大可小,只不过正如徐云所禀报,这些人少则几十,多则几百,这几天来直接走上街头,或是于闹市处,或是于府衙前,弄出了一副集体请义,要朝廷暂缓丈田之策的声势。

他们对上是要挟官员,任何一个地方官,面对如此数量的士绅反对,都多多少少会打退堂鼓,其实打退堂鼓的都算是好的,更多的人是心中默认,否则抓几个人而已,何必要到巡抚?只不过是利益牵扯不清而已。

对下呢,又忽悠百姓,以朝廷清查隐田,多加赋税为由头,弄得从官到民全都反对丈田,测量员到了哪里都没人接待,他们总不能自己跑到地里头去吧?

找个人问田主是谁都做不到。

其实不仅仅是丈田,朝廷还要对士绅的田地进行征税,这几乎就是让所有士绅都不太能接受得了。

派往江宁的四名测量员急得原地跳脚,他们一遍遍的对知县强调:“清田丈地乃是朝廷圣旨!而且总是有期限的,等过上一个月、两个月,上面问江宁的进度,难道堂尊要以没有进展来回复朝廷吗?!”

这知县只以笑脸相对,“圣旨当然是要遵,但前日不是同意四位前往丈田了吗?今日是怎么了?”

一人说:“自然是那些人都不配合!”

边上则客气点:“此事还得请堂尊出面,我们几人的面子肯定是不如堂尊好使的。”

“哪里哪里,你们可是朝廷派下来的。”江宁知县说完开始卖惨,“不瞒四位,现在外面是什么动静,你们都是知道的。本官这知县是为朝廷所任,受皇上简派,做得这官,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的就是全县的百姓,万不可倒行逆施,否则一旦激起民变,不仅是百姓受苦,就连本官也会立时脑袋搬家,怕是都看不到你们说的一个月后、两个月后咯。”

四人面面相觑,“那堂尊有何妙计?”

江宁知县微微一笑,却不言语,“要么四位先回去,等民情稍缓,如何?”

几句话把人打发走以后,他的师爷眯着眼睛出来,“堂尊,这里头有一个还像是聪明人?要不要……?”

“恩?!”这身鼻音有些重,吓师爷一跳。

“这件事你我不要掺和,这些人是上面派下来的,什么底细根本不清楚。叫他们去做吧,谁家胆子大的,谁家自己去做。”

所谓的‘做’,就是要拉拢测量员,不用很多,一到两人就行了。

朝廷让清田,他们照清,不过在清一些特定的田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有办法做些手脚?

大明这么大,谁会关注这里的千百亩地?

喂饱了上面那张嘴,民情才能缓,下面的事也就自然好做了。

套路都是这个套路。

唯一让这位知县有些忌惮的是,新的鱼鳞图册都是要他署名的,这就有些麻烦了。

但话说回来,责任与权力是对等的,他要承担责任,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他手中的权力,不管哪家,但凡有点小心思的,自然也要把他孝敬到位。否则他就不署名。

不久,外面又有人禀报,“堂尊!那一百多生员今日又来了!”

“来就来,给老爷我泡壶茶。人家又不是冲我们吼,是冲那些人吼,我们有什么可急的?”

什么一个月、两个月这种话老油子官僚是不相信的。

一来有法不责众这一条,他本身就不信朝廷能将这样的政策在江南推行下去,二来,到时候以民间反响激烈作为理由,也可以解释。朝廷本来就是要他们以善待老百姓的方式做官,难道鼓励他们大肆杀人?

江宁是如此,一路往东,到了苏州也是如此。

半月的时间,那天在南京宣下的圣旨如今也都到了各府、县之中了。

苏州柳通到了院落里,与自己的卓家侄儿说:“这次的钦差怕是要出了洋相了,江南不比山东,朝廷要变了祖制,收纳士绅之税,哪里容易?”

“侄儿还听说,皇上要另造行宫?”

“喔?这事儿传得倒快。找人问过了,此事不假。所以说家家户户那是更加的跳脚,苏、淞两地本就税赋极重,皇上怕热要修行宫,嘿,他不知道很多老百姓饭都吃不起了!”

卓定心中痒痒,“伯父,那家父之事……”

“你且稍待。江南的情势,这样闹下去,那张璁讨不了好,坐在油锅上当阁老,他能干到几时?等他罢官,自然就能翻案!”

“好!好!”卓定激动的捶了捶手掌,“那侄儿便在这里谢过伯父救命大恩了!”

“哪里。额……其实你要是真急的话,干脆再将事情闹大一些,不过……”柳通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过此事要担些风险。”

卓定不放弃,“伯父哪里的话。到我如今这般地步,只要是能试的法子,那都要试,否则便和死了有什么区别?”

“这倒也是,家人遭难,哪还有惜身自保的念头?”

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有这个话,柳通也就讲了,“这次朝廷派了所谓的测量员下来,明面上是要统一标准和方式,实际上也是不相信地方的人。最终就是要连同所有士绅一起,征税服役。这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侄儿若是有意,伯父来为你引荐,你是读书人,必然懂得此番道理,然后在暗中挑动这些人……”

卓定心惊,现在他们在看戏,真要做点什么,那他们就成了和朝廷作对的人了。

这在相当多人眼中是比较恐怖的事情,但柳通似乎吃准了他。

一家老小被打进冤狱,这个‘不讲道理’的朝廷是怎么待他的?

“……侄儿倒也不必冒头,而是看风向行事,官府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挨家挨户的抓人。当然若是只静观其变那也可以。”

“不!”卓定脸色涨红,“侄儿读过书,不谦虚的说算是有几分见识,知道当今天子行事,总有几番固执,静观其变?怕是不行。这样小打小闹是改变不了什么的,必得江南掀起泼天的巨祸,否则断难有所改易。”

“好!”

……

……

中都,凤阳,皇陵的一座院子里。

头发已白的刘瑾扶着扫把坐在石凳上喘了口气。

几年过去,他人已老迈,而且似乎腰身还不好了,左手扶着,偶尔还捶两下。

正想偷会儿闲,外边儿忽然进了三个人,为首的那人面宽而白,一脸的凶相,“正说你人呢!原来在这里偷懒!难怪屁大点儿地方你要扫足足两个时辰!”

刘瑾心头一沉,一把老骨头吓得直哆嗦,跪下道:“于总管饶命!小的是扫久了腰酸,刚刚就是……就是休息了会儿,并没有偷懒!”

他已经忘记了他当初是怎么对待旁人的了。

理由?理由在这里重要么?而且解释了有什么用,要旁人怜悯你?开玩笑么不是。

其实太监变态率很高的群体。

老太监失去地位,在此守陵,那可不是过着无人问津的生活,甚至于说,无人问津都是幸福生活。

这于总管就不给他好脸色,仿佛欺负过去的掌印太监能显出他的能耐似的,直接骂道:“做活儿偷懒还敢狡辩!来啊!掌嘴!!”

“是!”

“于总管饶命,于总管饶命啊!”

他话还没说完,就是‘啪啪’两下,打得他脸蛋是火辣辣的疼。

一个腰酸背痛的老人家被欺负成这样,确实有些心酸,不过于总管却还在得意的笑,“老实告诉你,你啊,过去积了太多阴德,得罪了太多人。虽然杀你不得,但愿意出银子让你生不如死的人那是排着队呢。哈哈哈。”

“要谢谢刘公公,我们几个都跟着吃了不少刘公公的赏钱。”

“哈哈哈!”

刘瑾心其实已经麻木了,刚开始那会儿他的确接受不了,但几年过去,各种欺辱受遍的他如今已经‘心如止水’了。

“给咱家好好扫!腰疼?那你可得忍着点儿,咱们这儿庙小,可不比司礼监。哈哈。”

刘瑾被两耳光打趴在地下,这会儿又只能自己起来,卑微至极的道:“小的遵命。”

看他如此,那于总管更加放肆笑了起来。

他身边的小喽啰还拱火,说:“哎,要说这去年,皇上到中都来可真是吓得我们一惊,没曾想,到最后连提都没提。”

当时的老太监确实并未能见到皇帝。

因为朱厚照是成熟的政治人物,不会因为自己的情感波动而胡乱做事。有些时候,你以为是老朋友见个面,但实际上作为政治人物都有政治内涵。

否则外出的大将为什么不能回来就去见太子?他们难道一定谈得就是公事?或许就是私事,甚至是同一爱好,这才是事实本身也说不定。

但政治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小美好。

朱厚照忽然见刘瑾,这是无端的让尤址慌乱,人一慌乱,不知道又会干出什么事情,这不是自找麻烦嘛?

可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对于已经扫了好几年院子的刘瑾来说,那真的是叫心灰意冷。

有句话说的好啊,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其实是希望。

尤其当他听说皇帝下江南要到中都的时候,他心里是真有希望的。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在精神上彻底杀死了他。

所以在这一刻,无人别人如何欺辱、如何打骂,他都没有反应了,他只是一头会喘气的动物,乞活着……乞活着……

这个晚上,注定是晚饭也没得吃了。

刘瑾完全能预料得到,他已经‘经验丰富’了,所以根本就不去在意这些,只身一人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只够摆两张床的屋子。

这里面除了床,就是个脸盆架子,还有床底下的几个放旧衣服的箱子,除此以外就是个破柜子。

刘瑾从抽屉里拿出纸包着的、已经硬掉的窝窝头,躲在门口后面一点一点的啃。

月色照进来,这里甚至有些阴诡。

但他完全习惯了。

略微充饥,没有饥饿感以后,他躺倒在床铺上,因为腰痛,动作不敢太大、太快,眉头还皱了老久。

这一夜他做梦了……

砰砰!

砰砰砰!!

“刘公公,您醒了吗?”

梦里,人家又开始尊称他为刘公公。

“刘公公?”门口有人又敲了一下,“皇上传旨意来了。”

梦里,他的世界还有皇上。

……

“怎么还不醒?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刘瑾眉头一动,这句话梦里没有,是很奇怪的问句。

砰砰!

“刘公公?”

有人敲门!!

刘瑾猛然睁开眼睛。

再听,又是‘砰砰’两声。

完了,不是梦,睡过了头!

“来了!小的马上来开门!”忍着酸痛的腰,刘瑾用最快的速度开了门,还没等细瞧,已经直接跪了下来,“于总管,是小的睡过了头!”

他这一跪,外面的人傻了,全部‘刷刷’跪倒在地,“刘公公,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

刘瑾奇怪,等他微微抬头,他人都傻了,这是看到了谁。

一向以冷酷无情著称的他,竟有热泪凝于眼眶,“张……张永?张永,你来看我了?”

张永半跪在地,扶着满头白发的刘瑾,“刘大哥,你怎么,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这话说的,边上的于总管想死的心都有,实际上,他觉得自己已经要死了,甚至还没人和他说话,他已经整个人发抖了。

“真的是你,张永!”刘瑾老泪纵横,他嘴巴张着想问很多,又不知道从哪里问起,两片嘴唇颤动很久才忽然醒悟并开始叩头,“小的,小的刘瑾,给张公公磕头!刚才一时失态,冒犯了张公公,还请张公公责罚!”

张永也不笑他,他这家伙带几分仁义,少几分鸡贼,说白了就是有些忠厚,“刘大哥!你受苦了。快快起身。”

而后他又冷脸对边上人,“你们几个,滚出去。”

于总管一听立马慌不择路的跑开了。

张永扶起刘瑾,又带上门,两人就在床边坐下,“刘大哥,你平复下心情,老弟这次有要事相告。”

“要事……相告?”刘瑾眨巴了一下眼睛。

他不敢想。

“你说。”

张永面带几分红润,“老奴才刘瑾听令!”

哈?

刘瑾一愣。

“刘大哥,小弟这是传皇上口谕!”张永提醒道。

“啊!”刘瑾惊叫一声,只觉得一口气差点没接上,整个人立马从床边滚倒在地似的,而后才作伏地而跪状,“奴婢刘瑾接旨。”

张永继续正襟危坐,“老奴才刘瑾,让你守几年陵,应当受足了教训了吧?看你还敢不敢侍朕不诚!如果已经知错,还能做事,那就到南京去,替朕当几年南京内守备太监,看好留都并把那些不老实的都给杀了。等事情做好,叫朕看到你真心悔改,再到京师来见朕,否则你这辈子都不要再来了!钦此!”

刘瑾听后仍然保持刚才那个姿势,实际上内心早已澎湃如海。

张永试探着说:“刘大哥,谢恩吧。”

“皇上,皇上真的这么说了?”

“刘大哥可不要兴奋糊涂了,难道小弟我还能假传皇上口谕?皇上还是念着你的。”

“不错不错,是我唐突了。”说完此句,随后就是三叩首,感动得抹泪,“奴婢刘瑾,谢陛下恩典!!是奴婢,奴婢对不起皇上啊!”

公事办完,张永心中畅快,他说道:“南京之行,小弟陪你过去,这一路上我们好好叙叙旧。现在么,老哥你赶紧收拾,咱们尽快上路。”

刘瑾虽然老,但是脑子清楚的,他心中的皇上是心机、权谋、心志样样不差,决然不会因为可怜他,或是忽然想念他,必然是有什么目的。

“收拾不急,还容老哥多问一句。”

张永明白的,他一抬手,“不必刘大哥多虑。事情很简单,去岁,皇上下了天下清田令,要丈量天下田亩,但此事在江南难度极大。刘大哥,还记得当时怎么到这地方来的吗?”

“当然记得。”

正德五年,天子推动军屯清理,在军屯这件事上,藩王、内宦、军官个个都沾染上了。皇帝动手处置他刘瑾,表面上是他不够诚实,暗中多少维护这些内宦,这就与天子的大事相背而行了。

实际上,后来人们明白过来,皇帝根本就是把内宦从根源拔起,随后利用新上任的尤址威慑各地守备太监。

这个根源就是刘瑾!

因为尤址没什么根基,只能听从皇帝。而各地镇守太监原本和刘瑾关系甚密,刘瑾又处处排挤尤址,所以对这个尤公公,所有人都投鼠忌器。

如此一来,这些镇守太监一面没了大哥在上面给他们扛事儿,一面又得担心新来的大哥找由头收拾他们,自然会小心行事。

刘瑾心道:皇上真乃天纵之君,落一人、起一人,大事可成也。

“刘大哥,你怎么说?皇上口谕也说,若你老迈而不能任事……”

刘瑾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我们今日就走。不过在走之前,我想杀一人。”

====

今天就写个五千四的大章吧。

这一周连续四次便血,而且出血量明显不简单……虽然不疼也完全没感觉,但还是吓了一跳,去医院看了一下竟然是痔疮,干。

不过当时的心情还是记得的……害怕,本来网文作者出事的好像也不少。

写书么,长久的活儿,身体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