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752章 朕来判断

朕乃一代圣君 第752章 朕来判断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26 14:43:45 来源:笔趣阁

夏季时总是暴风骤雨,当初设计紫禁城的人应当挺爱惜自己脑袋的,朱厚照至今还未见过宫里涝过,殿前台阶两侧的栏杆脚下有一排的龙嘴,哗啦啦的吐出雨水。

内阁王鏊来报,历经一年的建设,奉天子旨意而建的科学院已经落成,同时原来书院中的格物学院也并了过去。

近来京中因为海军学院和陆军学院的关系,朝中有见识的大臣都在思考这些有别于国子监的学院的意义。

实际上这几年不仅是陆军学院大有成效,原来在书院中分设的农学院、水利学院也都很有作用,它们和藏书园相辅相成,为大明培养了不少专才。

王鏊是最早接触过皇帝的这份‘思想’的人。

他冒雨前来除了禀报科学院落成之事,也是有另一番心思,“……眼看新设立的海军学院有独立的校舍,微臣就在想,水利、农桑是不是也可以仿照着做?还有前些年威宁伯建议成立的商学院。”

威宁伯这个事情有些奇怪,他明明不懂,却在一次去杭州的时候向皇帝上了这个奏本。

后来朱厚照知道是王芷教得他。

海贸兴盛,有关商业的各类需求骤增,所以他便迎合圣意来这样提。

外面大雨滂沱,但不仅不嘈杂,反而是雨声营造出了一种安静,王鏊说:“微臣还记得当年陛下的谋划,朝廷若是要治水,便有治水的官员,若是要打仗,也有知兵的统帅。臣瞧的真切,这个法子还是很有效果的。”

朱厚照翻着他上的方案,回道:“这样也可以。不过你这上面写的,招收举人入学,将来授以六七品的小官,看似诚意满满,实则进行了一遍筛选,朝廷花了大价钱,最后去的不是最优秀的人,将来成效恐怕也有限。”

王鏊没有办法,“陛下,圣学不可动啊。”

“当然不动圣学。不过朕想引入‘事务官’的概念。”

“请陛下明示。”

“就像少府和产业部,一个只懂四书五经的进士去了以后是很难上手的,这两个部门的事务都相当专业,不是吟诗作曲就能行,而是要实实在在能办事的官员,这便是所谓的事务官。

这些特别的部门,每年拿出数额不等的名额面向各个学院和大明本身的官员,考试出题目以本衙门内确实遇到的问题为主,然后择优录取,并授以官身。至于科举,每年取仕的数量只要不减少,应当也没事。”

就是说不动科举,原来该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

每三年就那么两三百人,还考不上就不要怨天尤人,毕竟数量不变,放原来那也还是考不上。

王鏊似大儒那样的端坐,“这样,便给了这些人出路。不过……”

“先生是想说,还是会让一些人不满?”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不读圣学即可做官,那就是大变了。”

朱厚照微微一笑,“谁说不读圣学?四书五经关乎一个人的品德,朕要用人,是品德为先,能力在后,譬如少府招考,一样也考四书五经不就行了?”

相当于政治嘛,政治课不能不考,不管你搞什么专业的。

这一点还是不能含糊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脑袋里没有这个东西是不可以做官的,否则朱厚照不就是自掘坟墓?

“这样倒是极好。那皇上所说的这个事务官,学识之丰富只怕不在一般进士之下了。”

因为皇帝还提到,在任的官员同样可以考。

朱厚照说:“这个可以和吏部尚书梁储再议议,朝廷对于官员的选拔,以往都是从上到下,若是引入考试,则还可以由下而上。在京的官员估计是没那个兴趣,不过偏远之地的末流官员,若是看到有机会可以考到产业部和少府,应当是很有动力的,他们学习起具体的‘事务技能’,也定然更有动力。”

“可是陛下,这样一来会不会导致在任的官员,不以本职为先,而专事考试?”

这倒也是个问题。

君臣同时思考起来。

王鏊首先想到,“陛下,倒不如设个上限。”

“怎么设?”

“在任的官员报名考试的次数,每人只可以考两次。考了两次仍不中,不得再考。”

“是个办法。”朱厚照也补充,“再加些条件,将年龄设定为三十五岁之下,事务官是要干活的,一把年纪的考进来朕也不要。”

总之是让专门考试的官员数量尽量小一些,不要搞成普遍化。

“要不要对政绩再做些要求?”

“这个不必,人家政绩好,治理得出色,那便让他再那里治理好了,还非得将政绩不好的排除在外,让他们留在当地?这要弯子要转得过来。”

“是,老臣糊涂了。”

朱厚照思量着说:“总之,这是个大有可为的事。首先是你提的这些学院都独立出来好好的办,朕准伱所奏。京师总归有的是地方,水利学院、航海学院、农学院、商学院以及医学院都一并办了吧,就依着陆军和海军学院的选址而设。

同时为了鼓励入学,为朝廷培养人才,再以事务官为契机,在科举之外设立每年一次的考试制度,由产业部、少府面向专门的学院联合招考,招录人员主要补充进入这两个衙门。这是大的原则,具体的细则你将梁储找来商议一番再说。喔,对了,总理外务部也一并加入,同时再设立一个学院,外交学院。”

王鏊觉得奇特,“与外国交往,还需专门的学院吗?”

“当然需要,朝廷开驰了海禁,才知道世界有那么大,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咱们君臣知道些什么?叶尔羌汗国的历史你知道?两眼一抹黑吧?这样不行。一个强大的时代,必定不是一个封闭的时代,而是要敞开怀抱,拥抱世界。既是大国,就该有这份胸襟。外交学院成立以后,第一门课程就给我设立一个世界历史。

大明的官员对于汉人的历史是很清楚的,其他地方的呢?任何一个民族,不知其历史,便不懂其现在。等到将来有一天,世界各地的情形都在我们掌握了解之中,朕一张条子,要哪里的情况便能很快递上来,那么那个时候朝廷再进行外交,便能有的放矢。”

“陛下英明,老臣佩服。”

朱厚照是雄心壮志,在他的心中,一个伟大的时代也一定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他等着各式各样的人才从这些地方走出,带领大明走向世界。

哪怕他将来离开了,只要一直出这些牛人,那大明就差不到那里。

“再说说这个科学院吧,朕对其也是抱了很大的期望的。原本朕是想着也授官身的,不过无功怎么好赏呢?所以后来冒出个想法,科学院要解决一些疑难杂症,若是能成,朕再奖赏那些立功之人。”

王鏊不解,“陛下是说怎样的疑难杂症?”

“比如说,粗盐能否经过改良优化,变为细白的细盐,又比如,朝廷在力推产业,那么棉花纺织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是否可以进行大的改良?再比如军器局现在所用的火铳,装填弹药十分麻烦,可否有办法避免?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是朝廷所派,也可以是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所好进行申请。”

“申请?”

朱厚照理解,这些事已经超出这个时代的人的想象了,他肯定的说,“是的,申请。科学院的人可以向朝廷申报他们正在研制的东西,若是朝廷判断有实际用处,那么便拨他们银两,让他们可以有钱继续研制下去,当然了,这些银子不能瞎用,需要报账、审计等等。”

“陛下,科学院里的人,部分微臣也是见过的。如实来说,他们都是一群怪人,所思所想,寻常人也难以理解,既然无法理解,谁来判断是否有实际的用处?”

这个问题反问的很有经验,朱厚照则当仁不让,“朕来判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