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738章 日本国事?

朕乃一代圣君 第738章 日本国事?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8 15:25:25 来源:笔趣阁

朱厚照把这三位撵走,自己又把揣在怀里的伍文定的奏疏翻出来看了两遍。

征日本之事算是当时随手而为,这个时候日本实在是太弱。而现在既然已经揍了一顿,有些事就得接着做下去。

“恩……”

他起身来回踱步思考。

这毕竟是大明朝第一次将手伸向别国,还是得自己回忆些已有的见识,并做出整体安排。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完全的占领是没有必要的,日本列岛虽有银矿,但整体上来看资源还是贫瘠,全部屠杀完毕,那也不太可能,而且地震、火山多发,花那么大代价要这种鬼地方实在没必要。

因而整体上应该以经济殖民和文化入侵为主。

在这两样之前,应当先进行军事控制。

有限的占领和控制,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应当为根本之策。

具体的做法当然是在当地维持军事存在,扶植亲大明的力量。足利氏本身应当是个不错的选择,室町幕府本身已经衰弱,他应当有‘归附’的理由。

此外衰弱的室町幕府无力掌控全国,民心不足,反对者甚重,这样的内部矛盾便于利用和掌控。

维持住军事存在以后,应当在江南组织船只向日本销售各类商品,促进大明本身的商品经济发展。

朝廷自身有布商,以朝廷力量组织起来应当不难。

而文化入侵也更为方面,日本国民有慕强的心里,汉字、汉文本身在当地已有基础。

日本,国家虽小,人口虽寡,但朱厚照还是很用心,不想出什么纰漏。因为这是大明朝第一次对一个外国采取这样的方式,如果成功,有利可图,国内自然会有这样的利益群体逐渐成长壮大。

后人有样学样,也就知道这种时候该怎么处理了。

如果搞得不像样子,导致国内的阻力增大,弄不好又会错失大航海时代的决定性机会……

这么想着,朱厚照决定亲自召见伍文定和邢观,同时他还要安排一位绝对聪明、灵活、又忠心耿耿之人。

想来想去,还是那个名字。

“尤址,严嵩还在京中么?”

尤址不能确定,“这个……奴婢要去查探一下。不过应当是在的。大朝会后的派官还未结束。”

“好,你现在马上去。”

“陛下要召见他吗?”

“暂时还不必,确认他在京师没有离开即可。”

“是,奴婢明白了。”

尤址说的大朝会后的派官没有结束也是现在一个渐渐不好的风气。

因为天子派官是一波一波的,有些人觉得自己有机会、有些人单纯的就是不肯死心,所以会在京师中等。

当然他们不会笨蛋到硬等,而是找各种理由,比如说身体不适啊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旧任连去都不想去了。

其实是不太好的现象,不过有的官员离京师很远,强行把人家赶走,结果一封调令又让其回京,那不是折腾人么?

现在么,这个问题也不是特别严重,所以朱厚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如严嵩这等官迷,这次回京以后又表现的很好,他肯定还是要赖一赖的。

这都是小节,无关痛痒,奸臣有时候的确好用。

……

……

张璁和皇帝下了保证,一个月后即可培训完毕。在御前的话可不能随便讲。

因而他回去以后找到靳贵,两人一起去查看培训的情况。

靳贵与他说,“原本是要招募五千余人,不过能写会算、还懂得朝廷法度的人并不容易招。现在这还是主要的问题。”

人才不足,也是个问题。

能写会算,至少是个秀才,秀才大明不缺,可愿意干这个活儿、受这个罪,甚至是捅这个雷的秀才并不多。

这事情张璁之前就知道,“杭州、南京和淮安有信儿吗?”

“有,三地各自招募了八百余人。”

“加上京师,也有四千余人了。差不多能够。”

靳贵做事从来仔细,他说到:“培训的过程只有讲授没有考核,下官建议这一个月到这几处地方去一趟,眼见为实。”

“这个无妨,到时我们走一趟。”

“好!”

说着靳贵又要低头去整理文书,结果张璁叫住了他,“靳侍从。”

“阁老还是称呼下官的姓名为好。”

张璁冲他行了礼,“天下清田令以后,天下人皆会骂我张璁逢迎圣意,残害忠良,但靳侍从常年侍奉皇上,应当知道圣意仅靠逢迎是逢迎不来的。”

靳贵回礼,“那是自然。”

“张某幼时家贫,从年头到年尾从来都是饿着肚子,不管旁人如何说我,但丈田之事是利民之计,这绝对不会有错。陛下有此决心,在下也想坐几分实事,实现心中多年抱负,因而此事开始之后便不能停,无论如何都不能停。”

靳贵听明白了他这番话。

大概是会遇到很多阻力。

现在看似安静,那是因为朝廷只有一道命令,还没有真正地去地里丈。

“阁老既然这样讲,下官有一问想请阁老赐教。”

“你说。”

“清理天下田亩之时,若是有些人家坐拥万亩之数,阁老是认还是不认。”

张璁神色一正,“这要看万亩之田是如何得来的,若是隐田、夺田、非法侵占之田,那自然不认。”

“这样一来,阁老就不止是清丈天下之田,而是要以一人敌天下了。”

“所以靳侍从的意思是……”

靳贵说:“阁老虽有陛下撑腰,但丈田之事非同小可,可不可以软硬兼施?便只丈田,丈出来是谁,便是谁。否则丈田之中还加了查案,这事情就做不成了。”

张璁皱眉凝思,“这怎么只有软,没有硬?”

“硬的手段自然是谁不配合丈田,那便坚决处置。”

“我们若是不认,那丈田之后百姓告官呢?”

靳贵说:“这就不是丈田,而是刑狱了,应该由按察使司负责。官府秉公断案,该是谁的田,就是谁的田。”

张璁仔细观此人,头脑清楚,心思细腻,当初将他要来还真是要对的,也难怪皇帝将其留在身边这么多年。

其实他的这个办法更合理一些,有老百姓告,那就查案,没有老百姓告,那就正常丈量。这样一来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百姓,同时也让事情能更具可行性。

否则的话,哪怕是包青天在世,也断不了天下所有冤案,土地里的案件一桩一桩翻出来,三年之后等到皇帝向他们要成果,莫要说丈田结束了,就是这些事都扯不清楚。

“盛名之下无虚士,靳侍从确实说得更有道理。”

靳贵谦虚,“阁老过誉了。还有一点。”

“你说。”

“便是隐田,为了少缴纳赋税,不仅是豪门大族会隐匿土地,便是升斗小民也是能藏一块是一块,朝廷此番丈量天下之田,自然是要厘清赋税。不过这几乎等同于要增加赋税,大户小民皆会抵制,到时候也必定难度极大。”

张璁点头,这也是很实际的问题,“那伱以为应当如何?”

“《大明律》已有钦命:凡欺隐田粮者,要处以笞杖刑,其田入官,所隐税粮依数征纳。里长知而不举与犯人同罪。

律法规定自然不是问题。但一旦丈田,极易暴露,到时候朝廷抓与不抓、杀与不杀,反而成了两难。”

因为杀就太多了,那基本上是每个县、没个乡都得挂白布。

而且这也不利于丈田的推行。

但朝廷法度也不是开玩笑的,难道写在那里就留看?以往可能性,在正德朝不太可能。

靳贵认真道:“下官想请阁老向皇上请命,在丈田之前,先让各地县官大力宣传,最终丈田之前,主动向官府坦白的,免于处刑。当然,始终不知悔改的,还是依律法办。”

张璁思索了一下便答应了,“还好有靳侍从帮我。”

靳贵也没有太得意,他多年的宦海生涯告诉他,即便这样,这件事做起来还是会天下震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