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699章 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朕乃一代圣君 第699章 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7 15:56:39 来源:笔趣阁

捷报抵京,京中顿时震动,民心如雷,朱厚照就是在这皇宫之中也是听得到的。

接下来要做什么,自有皇帝和内阁商议。

在他们之外,朝野和民间同样兴奋。

当年杜甫写过一句‘忽闻官军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就是文人情状的写实。

捷报之后,大才子杨慎在《明报》递上自己的文章,文章名:汉车师、唐西州、今复归。

杨廷和接了皇帝关于重塑民族内涵的差使,杨慎是协助他的父亲的,所以这篇文章乃是有意而为之,突出一个‘汉唐故国,领土不可丢失’的味道。

京师之中载歌载舞,不夜城更是连日狂欢。

正德九年,入京参加会试但不幸落榜的夏言便约了几个好友一同庆贺。

他们这些人都是在落榜之后不愿意返乡而留在书院苦读的举人,若是有些路子,还可以到国子监就读,夏言便是后者。

不过即便在国子监,大部分也都把时间都耗在书院之中。

书院在平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的,不过这次捷报却不一样,夏言也是‘被通知’的群体之一。

便是一个寻常的读书人,忽然间冲进书院对着他们大声宣布:官军胜了!!

读书虽需静心,不过听闻这种消息,他们这群人立马击节欢庆!

“再收西域,我大明中兴之局已成!”

“皇上十年治国,终有所成矣!可贺!可贺!”

“公谨(夏言字),你怎得呆滞住了?说两句?!”

夏言礼貌性的回笑,“说便不说了,同贺吧!”

之后便是众人约着,三五成群的,各自为伴。

京中各酒楼这几天也迎来了好生意,把酒言欢嘛,没酒怎么能行?

店掌柜也不知西域是个什么劳什子地方,但看到天天客满,他也跟着高兴,连带着店小二还得了赏钱。

于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也加入这场欢庆,夏言听那店小二说,“以前也没听说这什么土鲁番是哪里的国家,一点儿消息都没,忽然之间官军就打了个大胜仗哇!”

“你当然不知,官军今年春天就出征了!”

店小二也不在意,只讲:“小的们都能跟着领赏,这肯定是大大的好事!最好官军年年都胜,咱们也能年年发财!”

喲,这家伙会说。

“嘴甜,看赏看赏!”

其实人家是故意的,店小二伺候到现在早就知道什么好话这些人爱听了。

他这点小聪明也瞒不过满屋子的读书人,但还是有人愿意赏。

“公谨你瞧,那人叫黄维,听闻他有一叔父在军中任职,此次如此开心,怕是觉得黄家要受些封赏了。”

夏言微微点头,开辟疆土,这是莫大的军功,自然是人人领赏。

热闹啊,

怎么能不热闹?

可惜他去年落榜。

不然今年怎么样也能捞个观政的差使,这是最差的,他的父亲当年在浙江、山东都任过职,在山东任得还是临清知州,属于比较重要的官职。

所以只要他及第,一份像样的差使还是谋得到的,那样的话,他也可以为天子效命了。

夏言生于成化十八年,官宦子弟,生活优渥,但如今他已经三十四岁,几乎无所成,心里头说不憋屈那是不可能的。

国家强盛,官军大捷,他当然开心。但外界越是热闹,他的内心就越是孤寂。

酒肆盛况之后,他一人来到河岸边,河面上倒映着接连成片的灯笼,京师繁华盛景如同梦幻。桥下的转角他又遇到那个得了赏钱的店小二,人家此刻在咬着银锭,享受着喜悦呢。

大概是注意到自己在看他,店小二戒备的收起钱,故作一番傻笑。

夏言轻笑,从袖口里掏出一块扔过去,“刚刚在里面没有给你,这是补的。补你那句吉祥话。”

店小二从戒备转而大喜,“多谢老爷,老爷升官发财,多子多福,长命百岁,连撞大运!!”

连撞大运都出来了。

“你是不是就会两三个词?”

“嘿嘿。”店小二还是傻笑。

不过这样一来距离稍稍拉近了些,店小二问:“老爷,好像看着不高兴?”

“高兴,大明强盛,故土新归,满京城都高兴,我如何能不高兴?”

“喔……”他想说看着不像,但不敢。

夏言叹息一声,“只不过……这天大的喜事,却只能旁观。”

说话间桥上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有文人士子酒后吟诗,他们抓着这段短短的时间疯着、乐着,有一头戴方巾的年轻人大喊:“马映汉阳雪,旗包陇右风。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好!”

之后有人重复高唱: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店小二挠了挠头,“老爷,他们说的是啥意思?”

夏言解释道:“他们是说,皇上关心边疆形势,决心平定边疆乱事,所以有了今朝这样的大胜。”

“喔~说的好说的好,小的也是这样认为的!”

夏言噗嗤一笑,“你也这样认为,你怎么不说?”

“嘿嘿,没读过书嘛。但我知道老爷一定会说。”

夏言都不知道他与这个小厮在这里废什么话,不多久,桥上的人又下来,其中一人对着他大喊,“公谨!公谨!如此盛景,需你赋诗一首啊!可不要以为躲在那里,我们就会饶过你!”

于是乎一帮人又下来,撺掇着要夏言作诗。

既然拗不过,那就应了。

夏言略作思索之后开口,“入幕推英选,论兵迈古风。卷旗收败马,锵佩揖群公。紫塞金河里,天山弱水东。晚风吹画角,残日让雕弓。”

他这四句说的是整个过程,第一句推选将领、论兵法战略,第二句是战场获胜,所以‘收败马’,敌人的败马,第三、四局是胜利之后感叹边塞的壮丽景色。

尤其那句晚风吹画角,残日让雕弓颇为有感觉。

原本到这里众人都以为结束了,因为完整的逻辑已经出来了,正要叫好之际,夏言望着灯火辉煌的京师又吐出两句:庙略占黄气,精神贯白虹。丈夫期报主,看取宝刀雄!

最后一句最为震撼人心。

与他一同欢庆的这些人都是科举不中的举人,人人心中都压抑着同样一个念头。

“丈夫期报主,看取宝刀雄!!公谨好诗!!”

……

如果说这些人是旁观者。

那么周尚文的家人大概真是要泡在喜悦之中了。

周老太太把佛珠都要捻秃噜皮终于求来了这个福报,他把三个孙子都叫过来,全部提溜到祖宗灵牌之前磕头。

周老太太说:“你们要记着今日,并在祖宗的灵前起誓,从今往后要效仿你们的父亲,学得本领,忠心报国!还有,这几日不要到外面去吸人眼球,彦章在为国争光,你们三个不能为周氏丢人!”

“是,孙儿们记住了。”

此战之后,周氏在正德一朝必定举足轻重,不知道会不会封国公,但是由伯进侯是铁定的了。

然而在弘治年间,他们全家还窝在西安无人问津呢。

这当中当然有周尚文的个人奋斗,不过周氏受恩之中也被人瞧在眼中。

越是如此,周老太太这种历尽沧桑的人就越是冷静。

……

……

朱厚照也确实在和内阁四人论及封赏之事。

王炳就觉得要么干脆就让周尚文担任新疆总督,“勋贵之家戍守边疆,这本就是寻常之举,且周尚文治兵、作战都可为一时之选,必定可以胜任。”

朱厚照也在考虑,“王炳这话也不是没道理。那边多少还是会有些战事的。土鲁番汗国之西,不是还有个叶尔羌汗国吗?”

杨廷和心惊,“皇上,连番作战,官军必疲啊。”

“朕知道,朕不是让他立马再战。”

杨一清补充,“皇上的意思是要靖虏伯镇于新疆,只要时机合适,便可再立新功。至于时间,三年、五年皆可。”

“微臣也觉得,新归疆土当此之时应用武将而非文臣。”

说这话的是王鏊,朱厚照听后心中宽慰。

“……不过武将之选,是否以靖虏伯为总督,则可另议。”

“近几年还是要他。”这个朱厚照不会多事,人家打下来的,让其他人享受胜利,他不允许,这是心里的想法,嘴上还是说:“既然他能打胜仗,咱们君臣就不要多事,临阵换帅万一换了个不争气的,朕不气死,靖虏伯坐在家中也要气死了。”

这话说的有些滑稽,几个老臣都有些没忍住。

“……还有,靖虏伯这称谓得改改了。”

众人一听就明白了,大胜之后的封赏这是应有之义。其中头功,自然非周尚文莫属,问题在于封到什么程度。

朱厚照想都不用想,此时的朝野、民间必然已经是欢庆一片,人们也都等着皇帝要给外出征战的将士什么样的封赏,这种时候他当然要迎合了。

“开疆拓土,此为青史留名的不世之功,靖虏伯确实已不相称。此外若是要委其以新疆总督之任,或可以国公封之,以示我大明皇室与勋贵共荣共损之意。”

朱厚照咂摸着,主要是周尚文后面还有可能再立大功,“他是不是还有三个儿子在京中?”

===

今晚去参加一个婚礼,我尽量少喝晚上回去码字,如果不成,明天三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