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533 倒霉王爷

朕乃一代圣君 第533 倒霉王爷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王府的地度不度?”

易敦彦问的这个问题很关键。

张璁则很纠结,越纠结就越是觉得窝囊。

“本官接天子圣意,为江山社稷、天下苍生而不顾生死。如今到这个时刻,却要连该度的田都不能度吗?!”

啪!

他狠狠拍了一下桌子,随后又握紧,“要度!一定要度!当初杨阁老说过一句话,圣君临朝,正德朝做不成此事,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那上差,就是要同时得罪两个王爷了。”

王爷这个字说出来轻飘飘,但背后却很重。即便是当今天子,如果宗亲不是犯那种谋逆大罪,轻易也不会杀人多夺爵的。

天下人供养着皇帝,

自然也供养着王爷。

朱元璋夺了天下的那一刻,他的子孙就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宗亲都是动辄打杀,那就是真正的残暴了。

尽管朱厚照总是忍不住要杀掉这些废物。

而张璁是想赌一把,就像他当初在淮安府那样,那种情形,若非是真的在意百姓的皇帝,他根本活不了。

迄今为止,正德皇帝杀过贪官、贬黜过淮王,在京畿之地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来分田地,他相信,皇帝和他内心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要维护百姓!

宁夏的这俩王爷都和天子出了五服了。

而且自正德皇帝登基以来,他对宗亲远不如弘治皇帝,更是一改弘治朝外戚嚣张的局面。

这些都是理由!

赌赢了,他张璁一定声名大振!到时候一个陕西道御史可不是他的终点。

可以说,这是远比他在淮安府所遇到的更为重大的一次政治投机!

“敦彦兄,朝廷和陛下的意思是清楚明白的,清理军屯不是为了查办一两个贪官,而是为了还田于军士,使人有田耕、国有籽粒,更为的是振兴卫所,增强边军作战之力,而且敦彦兄也说了,眼下城中民情汹汹,若我们不度王爷的田,这民情如何平?边军如何兴?!”

易敦彦知道自己再问什么都是无用,转而说道:“宁夏城中,庆王胆小、安化王狂妄,若是上差真要度王府的田,可以先从庆王着手。”

按道理来说,其实应该先难后易,因为搞定了安化王,胆小的庆王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

但那只是理论上。

这毕竟是姓朱的王爷,先易后难、稳扎稳打,或许才是上策,毕竟庆王之田既然能度,那也是一个可以堵住安化王嘴的理由。

水无常形,就看如何判断局势、采取合适的措施。

“上差,此时手段,不宜过激,若是真出了坏事,朝廷震动,陛下怕也是会恼怒。”

张璁动摇了,他紧蹙着眉头,最后似一口气泄了出来,咬牙说道:“好。”

宁夏在明朝来说算是妥妥的边疆之城,这么大点地方却有两个王爷,也真是奇特。

那是因为朱元璋最早设置藩王的初衷,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孙们替南京的皇帝守天下。

嫡子坐天下,庶子分列边镇,拱卫中央,多么美妙和谐的局面。

只是没想到本该拱卫中央的藩王,把中央给拱了。

说起来这庆王,名朱台浤,他在弘治十一年袭爵,他的祖上,是朱元璋十六子朱,此人封庆靖王,就藩地为宁夏。

而安化王名朱寘鐇,在弘治五年袭爵,他的祖上,也是庆靖王。

庆靖王生了六个儿子,长子这一脉,传得就是正儿八经的庆王爵位,第四子安化惠懿王朱秩炵,传得就是安化王这一脉。

按照宗族来论,现在的庆王那是本家。

但是按照辈分来论,现在的安化王是庆王的叔叔。

而之所以说庆王胆小,那是因为宁夏城里的人,最是知道庆王两点:

其一,害怕鞑靼。因为宁夏地处边镇,鞑靼人又常常从花马池入关,所以他老是被吓,每每被吓就要在王府里发脾气。

其二,就是他那个叔叔安化王老是欺负他。现在的庆王软糯,没人当他是本家,老爹祖坟都被人扒过,这其实有些过分,但最后也没什么下文,安化王还常常以长辈的身份教训他。妥妥的就是一倒霉蛋。

最最倒霉的是,历史上的安化王最后还造反了!!

妈的,庆王知道的时候魂都吓没了!他俩就在一个地方,这要怎么自证清白?!

但怎么说呢,要说下场,庆王的下场好的多。

安化王造反以后,马上就冲到他的府里,王府财货多嘛,怎么会放过,庆王没办法,要说骨头那是一点也不硬,只能以臣子之礼拜见了安化王。

但是最后清算安化王的时候,他竟然活下来了!因为大伙儿都相信他是被逼的!

嘉靖年间,还有人污蔑庆王谋反,嘉奖皇帝听了满脑门子问号:庆王造反?是觉得我像我那个堂哥一样好糊弄吗?

随后下令清查,史书记载叫:台浤他罪有之,无谋不轨事。就是说,这个家伙其他罪是有的,但是不轨之事绝对不可能。

事后果然证明是被人诬陷。

但是这个倒霉催的,没被查出来谋反,被查出来其他的一些罪过,比如他陷害过当地的守臣。

反正就是老实被人欺,也没有什么人帮他,反而是感觉谁都能欺负他,所以莫名其妙又给折腾了一顿,

最后嘉靖皇帝下令撸掉他的王位,但是不杀他,就给他一笔俸禄圈禁在王府里。

但也不知怎么的,或许这样这家伙反而安心了,一直活到了嘉靖三十年。

这就是命。

所以碰上这样的王爷,先易后难,便不算什么蠢笨的法子了。

柿子先挑软得捏嘛。

张璁不能继续在行辕里待下去,不管怎么说,庆王也是朱元璋的后世儿孙,他要度庆王府的田,总归人是要去的。

正好,巡抚衙门的人也在,带着一起。

午后时分,

庆王府。

这个倒霉催根本根本不想和任何事扯上瓜葛,结果还是被人找上了门。

等到张璁一说明来意,他更是脸色惨白。

“皇上当真有这样的旨意?!”

这话反问的张璁和易敦彦都懵了,你说什么呢!

“庆王爷,假传圣旨可是死罪,事关皇上,下官不敢胡说。”

庆王慌不跌讲道:“庆王一脉,人多嘴多,所得俸禄仅够日常之用,皇上一向爱护宗亲,怎会下此旨意?而且本王从来安分守己,往日并无过错,你们说圣旨要度田,这……这叫本王怎么能接受?”

这……

张璁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个草包王爷。

“王爷,王府的俸禄朝廷是会照常给的,只是王府多占了军屯之田,士兵没有田地耕种,吃不饱饭、打不了仗,长此以往,边疆危矣。”

主位上的年轻人眨巴着眼睛,也不知道他听懂没听懂,过了数息才说:“边疆怎么会危?鞑靼不是被打跑了吗?!难道……难道他们又卷土重来了?!”

张璁:“……”

“鞑靼人,没有卷土重来……”

“没有卷土重来,危在何处?”

算了。

张璁心一横,“庆王爷,下官奉的是圣旨,这田必须要度。若是庆王爷还有疑惑,自可上疏禀明陛下!”

恰在此时,外边儿传来声响。

一个似有威严的嗓音叫嚣着:“庆王是太祖高皇帝血脉,皇室宗亲,岂是你一个御史说要度田就度田的?!”

张璁和易敦彦同时向外望去,果然见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走了进来,他身穿华丽蟒袍,却比庆王爷威武多了。

他一脚踏进来,挺着背,底气十足的问:“张秉用,你说奉旨度王府之田,旨意何在?!”

张璁眼神掠过易敦彦的脸,见后者点了点头,他心中是明白了。

城中两个王爷,这个人比庆王爷还年长一些,想必就是那个狂妄的安化王了。

正常来说,朱家的王爷么,臣子是要尊重的。但是明代的文官有时候还不甩皇帝呢,对于一些藩王则更加不屑。

庆王爷胆小,弄得他不好下手的感觉,然而面对这个狂妄的安化王,他可不是那种会发怵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