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503章 论功、起名

朕乃一代圣君 第503章 论功、起名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古朴的城门既厚重又巍峨,新的一天到来,京师九门全部打开,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戒严令被解除。

百姓终于可以自由出入,这突然的解封使得全城一片欢乐。

不夜城也重新开张,里边儿各种娱乐场所从白天到黑夜从不关门。

赶上现在京师里的百姓又都有些银子。其中一些是领了赏银的有功之人,蒙古人虽然没有最终攻打京师,但朝廷已经把开拔银都发了下去。

皇上有钱,碰上的还是关乎国运的战争,所以当时银子花起来很是舍得。

就是和这些都没扯上关系的人,先前通州的粮食要运至京师,当时稍微多跑几趟,三五两银子也能到手。

这年头可没有攒钱买房这种事项,有了钱,存一部分,另外的还是拿出来花。

因而战后的京师商业恢复的异常之快,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记得那紧张的氛围,倒也不觉得天跟塌了一样。

酒楼里的评书先生已经说起了书,抑扬顿挫的,仿佛亲临战场。

三两友人坐在其中,有的认真听,有的就当是听个故事。

“……此次真要论起功劳,皇上当居首功。若非陛下暗中策划了这般大的谋略,也不会引得鞑靼小王子越陷越深,兵部尚书可居次席,危急时刻,领兵增援,一战功成,实乃国之干臣也。”

“不对不对,此次与鞑靼作战,乃是最后时刻大明骑兵抵达,否则五万鞑靼之兵,怕也难以打赢!”

……

大胜之后论功行赏,哪个功劳大,哪个功劳小,这便是最为敏感之事了。

王炳算是运气很好,当时京师之中实在挑不出人来。

朱厚照的态度是宁愿找威宁伯也不去找英国公、成国公这些人,威宁伯王烜至少还能带着他的妹妹王芷,虽说军中有个女人不太方便。

但在关乎国运的大战上,些许的不方便或是些许的尴尬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后来也就让王炳占了这个便宜。

那种局面,鞑靼小王子已经深陷其中,朝廷派出去的人,只要把几方捏合起来,不要刚愎自用,和众人一起商量着来,这事便成了**成了。

好在,王炳侍奉了朱厚照几年,当时那种情况,胜利有多重要不言而喻,他出一点篓子,朱厚照都能扒了他的皮,所以哪怕就是随性而为,他也不会选择那个时候。

现在多好,仗打赢了,他还是领兵出去的,而且是本朝的兵部尚书。

以如此功劳,就是朱厚照不愿意,内阁当中无论怎样也要给他一个位子。

否则这个事就说不过去,叫人家去打仗时说得好听,回过头来领赏又抠抠搜搜,实在是小家子气。

所以这一点,他是圣心已准之事。

旁得不提,王炳在大事之上还是拎得清轻重,就这一点,以阁臣委任,又能有多大的问题?

这样的话,内阁的三人也就齐了。

杨一清原是负责复套之人,本身已经是阁老了,现在复套功成,他回到朝堂中枢更加理所当然。

国人讲求论资排辈,虽然王鏊是帝师。但是杨一清在其之前入阁,那么内阁的首揆自然就是杨一清。

杨一清、王鏊、王炳。

三人内阁,两人是因为复套。

朱厚照乐得见到这种局面,他就是要告诉大大小小的臣子,办好了皇帝的事,就是能升官。

至于西北三边总督和兵部尚书……

朱厚照觉得,北方威胁不再,三边总督的设置也失去了其意义,防备和攻略北方游牧民族的重任更多的转移到了河套地区。

从军事角度来说,就是把防线前推。

甘肃、宁夏、榆林还是各设总兵,正巧此番大战,也有许多立了功的将领需要安置。

除了向北,大明还需要向西拓展其影响力。

有了河套,在其覆盖范围内的左右两边即宁夏、榆林两镇就会变成次一级的防守区域,而甘肃则仍然重要,因为甘肃镇向西经河西走廊,就是关西七卫、而后是哈密。

所以甘肃、河套,这是两个重点,一个向西,一个向北。

“陛下?”刘瑾低头走了进来,轻声唤了一下。

朱厚照正盘腿坐着,他面前放着地图,手中则摆弄着一些小旗子之类的玩意儿。

“何事?”

“张永回来了。”

“那让他进来啊。”

“是。”

张永率领腾骧四卫,此番也立有小功。

不过……他的面容却没有多少兴奋,还是显得有些紧。

“奴婢张永,参见陛下。”

朱厚照转了身子,但还是盘腿坐,“起来吧。这一趟你没受伤吧?”

“奴婢贱体,何劳陛下挂念。”张永嘿嘿笑了一下很快又收了回去,“……有件事,外庭的大臣应也会和陛下禀报,不过奴婢还是觉得应从快、先向陛下禀明。”

“什么事?”

“就是鞑靼小王子的帐下,发现了一个汉人。”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他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是什么问题。大概是因为没有往那个方向去想。

但是听张永那‘暧昧’的语气,他马上就想到是怎么一回事,立马沉声问:“是什么人?”

“其人名为马益谦,乃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

“哼!”朱厚照颇为不悦,把手中的一份奏疏也气得甩在地上,“真乃我汉人之耻。”

乾清宫里,众人都不敢言语。

这种事虽说是把人给抓到了,但怎样也是丢人的。

“此人现在何处?”

“战乱之中断了一条胳膊,但好在命保住了,现在在刑部大牢之中。”

“按照大明律法处置!”

哪怕他朱厚照是个现代人,但对于这种汉奸、叛徒也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去宽恕,“该是什么刑罚就是什么刑罚,还有他的九族,一并处置。”

“奴婢还查到,这个马益谦与之前的江同祖一案有些关联,他们的私谊不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正好,把这桩案子办成铁案!朕的宽厚仁德,他们是一点儿光都沾不到!”

发了一通脾气过后,朱厚照有温声说道:“难得你有这份心思,把这件事先告诉朕。都说东西新的好,但人,朕还是喜欢老的。张永,你此次也是劳苦功高,可想要什么赏赐?”

“回陛下,奴婢不想要什么。奴婢只要能守着陛下,伺候陛下,这对奴婢来说就是最大的赏。”

“该赏还是要赏的,你且登上几天,到时候和其他人一起论功行赏!”

“是。”

朱厚照左想右想,始终有些心神不宁,他对于汉奸这种生物还真是无法理解。

心中生出一股念头去见见此人,但仔细一想觉得很不合适,堂堂天子,跑到大牢里见那么一人实在跌份儿。

“这个马益谦是哪里人?”

“北直隶通州人。”

“倒是近。就是没有几分北方人的硬气。这是我正德朝第一个汉奸,不能便宜了他。朕的意思,把他的事迹刻上一个碑,立在当地,使其受人人唾弃、世代辱骂。”

当年太宗皇帝还想过一个很绝的法子,就是课其邻居重税!

这么一来,这些邻居必然恨其入骨,基本上就是提起来就骂。

不过这种法子……实在有些缺德,朱厚照想了想还是算了,夷九族是肯定的,但是边上的邻居是无辜之人。

“陛下放心,这事交由奴婢来办。”

“嗯。碑刻好之后,他不是没死么?抓上他背上自己的碑去游街。”

张永心说,看来皇帝是恨透了这个人。这也难怪,自古以来,汉奸能有什么好下场?

人都走后,朱厚照心中有些浮躁之气,东西也看不下去了,于是便吩咐道:“摆驾,去永寿宫。”

“是。”

皇宫里添了两位皇子。

到处是喜气洋洋的。

这其中有一件事颇为重要,就是取名字。

明朝皇室中人如何取名字,已经叫朱元璋给定死了。也就是不少人都知道的用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部首。

具体来说,洪武年间,朱元璋给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定了世系,也就是名字里的第二个字。

例如,朱标一系就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具体有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等等,朱允炆还有两个儿子,名为朱文奎和朱文圭。

朱棣一系,则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厚照的‘厚’字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个字,就是五行,按照火、土、金、水、木的顺序来起的。

例如朱厚照的爷爷名为朱见深,是水,他的父亲名为朱佑樘,就是木。到了他叫朱厚照,就是火字旁。照是简体中文的写法,古文中应为‘燳’,除此之外,下面的四个点儿本身也是火的意思,像煮、蒸、煎、焦……这都是用火。

按照这个规矩,朱厚照的儿子应该用土字旁了。

历史上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他的儿子隆庆皇帝朱载坖,就是土字旁。

除了这些规矩,取名字还有其他的讲究,比如皇帝要到南郊、北郊、奉先殿、崇先殿祭告,还要派遣官员也到一些专门的地点祭告。

文武百官要穿吉服……朝廷还要择日颁布诏书等等。

这是宫廷里的规矩,照着做就行了,尽管确实很繁琐。

此外,古代的官员、百姓要避讳,朝廷一般为了减少不便,就会故意用一些生僻字,还要翰林院备查钦赐过的宗室名字,进呈御览,以避重复。

这个事情也很有必要,载字辈儿已经有人了。

朱佑樘有那么多兄弟,那些兄弟的子孙就有载字辈儿,如果不查好有的时候会同名字的。

因为一个偏旁部首就那么多字。

所以这么一件本来挺好玩的事,在了解了这么多规矩之后,已经让朱厚照失去了兴趣。

弄到最后可能就是,啊……这个字没用过,符合规矩,字义没有负面,就是他了。

这几日,礼部和翰林院已经递了一些字上来了。

朱厚照也带上这些去到永寿宫。

“垨(同守音)……职守、职责的意思。他是朕的第一个孩子,将来是要当大哥的。朕希望他能够尽到这份职责,保护好自己的弟弟妹妹。”

怀颜话很少,性娴静,但却不是柔弱之人,一听这个便很满意,“陛下用心了,臣妾很喜欢,身为长兄,自当如此。”

“嗯。”朱厚照又翻出另外一页纸,这是给怀笑看的,“壦(同勋音),这是一种吹奏乐器。朕觉得也蛮好的,有一种君子之感。朕的儿子,怎能少得了君子风范?”

“这个好,臣妾就要这个。”

两个孩子此时由几个宫女在哄着,孩子嗜睡,眼下的天气不冷不热,只要吃饱了,基本就是在睡觉,所以也不烦人。

朱厚照把两张纸交给她们,“若是满意,那么就各自给孩儿。对了,有一个事儿,朕倒是觉得好玩。”

怀笑和怀颜端坐着,大概是因为生了孩子,所以眉宇之间都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少妇风情,好像……好像多情如水一般,让朱厚照大饱眼福。

“是什么事,让陛下还说是好玩儿?”

朱厚照摸了摸下巴,“怀颜是妹妹,但生的孩子却早,怀笑是姐姐,生得孩子则晚。虽说前后就差了一天,但妹妹的儿子是大哥,姐姐的儿子反而是弟弟?”

两人相视一笑,

“大一天也是大呀。”

好吧,反正他们都是庶出,倒没什么关系。

朱厚照上前,左右两边抱住两人,“还有一事,梅氏一家一下子生出两个皇子,这在哪个时候也都是天大之功。再有,本身你们的父亲也是朕倚重之人,只是以往他为商人,有些事做起来总是不那么名正言顺。现在有了你们两个,还有那两个小家伙。梅氏,朕也要有些封赏的。”

生两个儿子,这是应有之义。即便不提这些,前边儿几个‘任性’的皇帝,往往会因为宠爱后妃而乱封起家人。现在朱厚照至少还是有根据的。

梅可甲的能力很强,不把一些‘帽子’问题解决掉,始终是以商人的身份,实际上多少还是不方便。

但是拿掉这个阻碍则不一样了,比如说……封伯。作为朝廷的勋贵,他就可以为朝廷做更多的事了。他的船队,也不不必只是商船,其他的力量难道不能有吗?

当然了,他的实力做大以后,必定会影响朝中……比如将来的皇储之争,不过那都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眼下暂不必考虑。

“陛下赐恩,臣妾不敢不受。不过梅氏受国恩重矣,陛下再行封赏,臣妾与妹妹就要受宠若惊了。”

“你怎么说?”朱厚照点了点妹妹的下巴,

怀颜眉眼含春,贴着他的胸膛,声音温柔清脆,“臣妾想不来这些,总归是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