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94章 京师!京师!(一)

朕乃一代圣君 第494章 京师!京师!(一)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朱厚照怕热,这个年代的制冷手段实在有限,所以每天夏日都会有些难熬,今年更加如此,因为战事的发展牵动着他的心。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拨去了上百万两银子,军需粮饷源源不断的流向各个军队,包括开拔费在内的各种开支已经把花钱变成了一个数字游戏。

即便如此,一切还没有停止的意思。

京营中的十二团营又领走五十万两银子,用于招募补充剔除人员后留下的空额。此外,训练的强度加大以后,军饷也需提升,否则都是卖命,十二团营的饷银少于上直亲卫那就容易出问题。

以往十二团营比上直亲卫轻松,这便也罢了。

现在战事当前,朱厚照也不是守财奴性格,他是皇帝,银子花出去可以再收回来。所以他与臣子们略作商议之后便同意了这一点。

十二团营的饷银也与上直亲卫一个水平,正好十二团营本身就分为四武营、四勇营和四威营。

圣旨已经下来了,银两已经拨到了兵部,区别就是哪四个营成甲级,哪四个营成乙,最后的划分以本次作战功劳来论。

想要银子,自己挣。

所以说,

朱厚照居中调度的这次战事,

不仅在政治方面压下一切阻碍,而且在钱粮方面显得特别充足。

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支部队说因为军饷不足而影响其行动的。

这其实是很大的区别。

开始有捷报传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朱厚照面对战报也越发的有经验了,他就吩咐兵部做两件事,其一,赏银和抚恤要快速做起来,应发尽发、能快则快。其二,对于作战不力的将校,坚决拿下,不要谈求情,第一次是申斥,再来则是问罪了。

国家在打仗,作为武将,你打不了仗,那还有什么好说?

突出的就是四个字:赏罚分明。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机制,这个机制只要不乱,基本上上传下达的行政管道就是通畅的,因为堵点可以拿掉,有愿意想当官的人会填充进去。

“易州这一仗打的好。”朱厚照在宫里夸赞了起来,“这个山东都使,也算是用了命了。去旨一封安抚安抚他。和他再强调一次,朕一直看着呢,打仗要是躲懒,朕可不饶。”

“是。陛下几番下旨勉励,再怎么样,也该用些心了。”

朱厚照不轻不重的哼了一声,要是这个环节这家伙还掉链子,事后非得斩了他不可。

“也没老实到哪里去,这些战法充满了军学院的风格,他却都说是自己想的。官僚习气,死性不改。”朱厚照摇了摇头。

不过这个时候就暂且先不去管这一点了,反正不管怎样,军学院的人,他总是会提拔的,埋没不了那三个人。

而君前,王鏊、王炳、韩文等人浅浅笑着。皇帝太过聪明,想骗过他实在不容易。

“陛下,此战虽然有小胜,但达延汗主力未损,前方来报,他还是在向京师进军,而且行军速度陡然加快。”

“他这是要不管不顾,拼死一搏?”

朱厚照其实明白,“所谓枭雄,就是一般的困难压不倒的人物,手中还有人,坐下还有马。想要叫达延汗这样的人物承认自己输了,那是很难的。”

其实很多人都面对过这种局面,挣脱出来了就是缔造传奇的英雄,挣脱不出来就只能碎进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王炳继续禀告,“陛下,臣以为应传旨涞水、良乡两处守军,令他们全力掩护百姓,寻机作战又不可恋战,一切护得人、护得粮为准则。”

他这话里有玄机,就是以掩护百姓为主要。

但是没人好反问,毕竟掩护百姓是一种类似政治正确的话语。

王炳是自己解释,“臣近来总是在想陛下所说的鼓励民间百姓的奥妙,算是渐有所得。臣以为,朝廷若是以掩护百姓为主,是一箭三雕之计。其一,便是最大程度的保全陛下子民,其二,官军有此作为更能取信于百姓,百姓也会进一步配合官军,其三,鞑靼小王子的大军后勤皆是靠抢掠,所以掩护百姓,就是断其粮草!”

有道理。

讲得有道理,朱厚照是会听的,“朕准了。旨意就这么下,这些鞑靼的主力,朕会给他们寻找合适的对手的,涞水、良乡的守军,就到乡间去!”

“是!”

“诸位爱卿。”皇帝站了起来,“鞑靼小王子离京师越发近了,以至于朝堂之上有些恐慌的情绪。这几日也不断有人上奏,说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朕今日就在此说明白了,朕哪儿也不去,就在紫禁城!望各位爱卿与朕共同御敌!共写佳话!!”

“臣等愿与陛下迎敌!”

皇宫中圣旨既下,

一路一路的锦衣卫纷纷出城。

这个时候京师已经戒严,除了这种带着旨意的,大部分老百姓是不允许再出去的。否则奸细进进出出跟逛菜场一样自由,那这仗没法打了。

现在是即便城里有奸细,至少也要让他不能把消息递出去。

接下来的两日,

达延汗的行军快速的多,除了仍然有打草谷的损失,正儿八经的抵挡部队是没有的。

就是粮食的问题逐渐严峻。

正德二年八月三十日,京师城外军旗猎猎,北风把战场的肃杀吹进了德胜门,达延汗每次见到这座雄城,就会想到祖宗曾经占据这里、控扼天下的辉煌。

他算是个有理想的后世子孙。

“曾经的元大都。本汗,终于打回来了。”

“父汗,让儿子打第一仗!”

“不。”达延汗摇了摇头,“先找个人递话,大军已兵临城下,若是明朝那个小皇帝放弃封锁,重新互市,则鞑靼与大明,相安无事,若是他固执己见、冥顽不灵,本汗便亲率兵马攻打!”

说完,他对自己的儿子讲,“明军会有议和的可能,这在以往也不是没有过。尝试一下,成则好,不成也没有什么损失。巴尔斯,这一点你要记得,不要事事总想着猛打猛冲。”

“是。”

对于大明来说,无论怎样,京师外面有鞑靼大军,不管是百姓还是朝中大臣还是很紧张的。

战事这种事说不准,万一打败了,鞑靼兵马进城,那该如何是好?

所以达延汗的尝试不能说愚笨,说不准能成呢?

实际上朝中想要议和的不少,左都御史张敷华就在禀奏,“老臣以为,鞑靼小王子所提的请求,仅是互市,这在往常也是有的,双方互市,罢兵止战,或可为之。”

“或可为之?!张总宪难道没有听过,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吗?今日是互市,明日就是失地!况且他小王子几万人马,千里迢迢所为者仅是互市,这话放之天下,谁又会信?!”

朱厚照不想在这个时候听他们吵,这件事实在没什么好吵的。

所以他咳嗽一声开口,“朕记得,弘治十二年,鞑靼就以互市为理由,进犯过我大明边疆。当时朝中还有臣子说朕‘开大衅于边’。这些朕一日都没忘记。张总宪以及朝中所有觉得可以互市而止战的人,都给朕听着。互市,朕是同意的。但不是被打同意的!”

“若他达延汗在长城之外,不在大明国境之内,这个问题可以谈。然而此时兵临城下,这叫什么?!是欺朕无善战之将吗?!这件事朕做主,立马回信驳斥他!”

王炳略有得意的看了一眼张敷华,“微臣领命!”

傍晚,

朱厚照抽空到后宫走一趟,安慰安慰后宫中的女人。她们不了解情况,总以为京师被围了,张太后还担心是不是又要发生正统年间的祸事了。

这种情绪,大概也只有胜利能够安抚了。

正德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达延汗收到回信,回信还骂了他一通,张口闭口都是虏,气得他破口大骂。

但他也冷静的没有马上去攻城,他得首先解决粮食问题,快速赶路之后,他已经注意到,此次大军的劫掠远不如之前,这个问题他要解决。也正好,明军躲在里面不出来。

就是军营里的马益谦一直神神叨叨说要败了,达延汗找人把他绑了起来,塞住他的嘴。

他颇有气势的对部下说:“我们既已到了这里,那就战场之上分胜负,不能像这个汉人一样,比女人还胆小!我们草原的男人个个都是真正的勇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