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49章

朕乃一代圣君 第449章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皇帝等到了这一封奏疏。

一封让他有理由拿起刀的奏疏。

拿着这个他就好作文章了。

所以即便身体略有不适,但明日早朝照旧。

鸡声破晓,天**明。

皇帝昨日进了碗温顺的调理之药,睡下去后倒是沉的,只不过早上醒来感觉有些不利爽,总归是觉得身子骨有些重。

身上大约也没什么力气。

“陛下,要不今日免朝休息下吧?”伺候其更衣的秋云担忧着。

姑娘穿了一身青绿色的裙子,翠翠的,很显得靓丽,朱厚照拉过她温润如玉的小手,脑门贴着手背这样靠了一会儿。

“不,今日要上朝。”

秋云略有幽怨,不过她手上动作还是不停,不管皇帝怎么选择,东西都准备好了。

像此刻选择上朝,那么就把一片儿切好的参片拿过来。

还有……

“陛下,药还是要喝的。”

朱厚照颇为抗拒的摆手,本来就是身体不爽利起个大早,胃口一点都没有,好吃的都不想进,更何况是药。

“一碗温水就好。这药朕实在喝不下。”

秋云大约能体会到皇帝的心情,便说:“那好吧。陛下今日还是午后稍作些休息,到时秋云给你揉揉肩儿。”

“好。”

今天有重要的事情。

大朝会虎头蛇尾是一回事,杨一清、周尚文、亦不剌等人都得回到大同。边防重视,万一这个节骨眼鞑靼人打过来了怎么办?

与这个相比,朝堂上怎么争来争去实在也是个小事了。

至于那些银子,现在顾人仪一封奏疏上来,许多人自顾不暇,手里的土地拿着烫手,退了舍不得,还不知道要怎么用呢。

内阁也没究得太深,所谓的让利于民已经给皇帝做到了更彻底的‘让田于民’。

而且,今年就远征鞑靼的奏议也没有获得皇帝的认可。

基本上,属于折中,所以两边人马还是接受了。

对于朱厚照来说,多一点时间准备,自然就多一分赢下大明与鞑靼决战的希望,哪怕多蓄养一匹战马、多培养一个士兵,那也都是好的。

倒也不必急于立即就兵行险招。

不过想来正德二年是不会安稳的,因为封锁贸易很容易引发战争的。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走私,但一旦官方管控这种边界贸易,走私的成本会大幅上升,货物的贸易量也会有所减少。

这对于国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草原本就物资匮乏,走私的那么点量塞牙缝都不够。

除了过来抢,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这一点,明军上下从执行封锁策略的时候就是清楚的,甚至,就是逼着他们过来的。

还有一点,在紧张的战前准备中,朱厚照计划遣亦不剌和明将马荣为使,联络另外两个万户。

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军事手段,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稳中有进的边疆策略是最后皇帝定下的整体基调。

一句话,今年打不打,就看这个达延汗小王子,若是不打,我就继续封锁你、弱化你,若是打,那就奉陪到底。

到这个局势之下,边疆的军事形势其实已经较为主动了。其局面也比几年前单纯的只能防守要好很多。

杨一清、杨尚义、周尚文……

这几人按照早朝的流程觐见皇帝,皇帝再嘱咐几句,随后他们就可以离京了。

这原本也是正常的,只不过今日早朝却分外压抑,明明京里头事情不少,但除了这种‘离京的臣子’所要进行的流程之外,没有什么人出来说话。

皇帝本身也带着些‘咳’声,似乎也把整体的情绪给压了下去。

实际上的原因,众臣全都知道。

顾人仪奏疏之中,一句陛下处处为民,却眼见百姓之疾苦而踌躇不敢进前之语,直接把皇帝也给带上一起骂了。

几年了,满朝的大臣越发惧怕皇帝,几乎没见过谁用这种话语来给皇帝上疏。

且早朝一上,很多人看到皇帝微微带着些咳嗽,脸色也不好,就猜测一定是给气到了。于是心里头怕触到霉头,自然也就沉默的多了。

实际上,也不止顾人仪一封奏疏。

而他们不说话,不代表朱厚照也只讲一声‘无事退朝’便略了过去,都到这个关口了,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这几日来,北直隶行分田之事,朝中上下,京师内外,多有臣子直言上疏,言勋臣文官侵占民田。朕……咳咳。”朱厚照握拳咳了两声,随后继续说:“朕看尤以顾人仪为最烈,原来不过宜宾一个小小的知县,竟然也质问朕,言朕畏惧不前,直把朕比作是色厉胆薄的袁本初。”

话到此处,满堂寂静。

这是不想活了。

朱厚照也略作停顿,他眼神一偏,落在李东阳身上,“李阁老,朕有些不记得了,三国之中,曹操是如何形容袁本初的?”

李东阳第一时间不敢回话,而是说:“陛下圣明天子,岂是那偏居一地为王的袁绍所能比拟。”

“回、话。”朱厚照强调。

李东阳无奈,只得说:“曹操说,袁绍此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分了皇庄之田,偷得一两句圣君之名,便止步于此,李阁老,伱说朕这是不是见小利而忘命?”

“群臣皆言朕乃明君圣君,可朕确实知道北直隶若仅分皇庄、中官之庄田,会有百姓无立锥之地,但朕迄今没有一封圣旨。谢阁老,你说朕这是不是干大事而惜身?”

李东阳和谢迁两人被点名,没有其他办法,老迈的身体颤颤巍巍跪下。

“陛下天资卓绝,睿识英断,乃是我大明一世之明君!一个宜宾知县,骤而提拔,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因而才有此骇人听闻之语,臣请陛下圣旨,杀此辱及君父、不忠不孝之臣,以儆效尤!”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说的事就是朕干的事,杀了他,事实也不会改变。”

“陛下!”

“咳咳。”朱厚照脸色淡漠,他没有那么多的力气,但情绪积于胸膛,总是忍不住起伏,“带上来。”

刘瑾闻言点头,“是。”

所带的人,就是昨夜连夜抓的。

顾人仪说的情况,朱厚照还是信任的,他在奏疏中说大理寺卿吴角,通政使司副使石维杰,参议秦佑侵占民田百余顷,这件事稍作核实,就可以确认。

三个男人,两胖一瘦就这么被绑进了奉天殿,他们头发散乱,脸上也脏兮兮的,眼睛泛红,脖子间青筋突起,可是受了一回罪了。

而除了他们脚步声,奉天殿里再无别的声音,每个人都低头跪着,好些人在想,御案上堆着的奏疏里,会不会有他们的名字。

“……朕只查了这么三人,地契田产俱为物证,当日英国公跟朕说,府里的田产有的也是买来的。好。英国公世代为贵,倒也有可能。可你大理寺卿吴角,通政使司副使石维杰都是寒门子弟出身,哪里赚的钱买的一万多亩的田地?!咳咳。”

朱厚照声音一大,忍不住咳嗽出声。

刘瑾惊慌,“陛下!”

“请陛下注意龙体!”

“朕好的很!”朱厚照一连几日的郁结终于是忍不住,“顾人仪说朕干大事而惜身,朕,哪里是惜身,朕是想着君臣一场,何必闹得人心惶惶。可朕的臣子们,北直隶各府上来的奏疏,皆言皇庄之地不足分,这些你们看了吗?!

通政使司副使是正四品,大理寺卿更是朝廷的正三品大员,九卿之一,朕今日不得不将其罢免,缚于殿前。朕已经登基两年了,这里站着的官员大部分都是经朕的手提拔,你们变成这样,朕真是痛心疾首,只觉得愧对先帝、愧对祖宗,愧对大明百兆生民!”

朱厚照摇了摇头,略显得无奈,长叹一声说:“带下去吧,把他们关起来,依律判处,不得轻饶!另外,从即日起,朕会亲领侍从室、司礼监和锦衣卫,清查北直隶各处不可分之庄田的户主,查到了谁,谁就要向朝廷解释,你这片田是怎么来的。就是交易,也得有个凭证吧?

朕知道,你们当中多有忠臣,会极力劝说朕,说此举一出便会天下大乱。可民乱已近在眼前,老百姓没了田都要造朝廷的反了,哪里还有粉饰太平的余地?!朕就在紫禁城乾清宫,谁要是造反,领兵打进来,这皇位朕便让给谁!”

若是一个帝王都不能做自己认为对的事,那这皇帝不当也罢。

“奴婢刘瑾,誓死忠于陛下!”

这个马屁精倒是招子放得亮,见得这个机会,立马跪下表忠心。

见他如此,侍从室的靳贵、谢丕两位,内阁的杨一清、帝师王鏊也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内阁李、谢二人,六部九卿之中其他重臣也纷纷说出忠心之语。

散朝之后,宫里递出圣旨:浙闽总督王鏊加太子太保衔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得赐玉带、麟袍,并复其军机大臣之首,仍领军机事务,兵部尚书王炳以及杨廷和位列其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