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25章 我已帮二哥讨了

朕乃一代圣君 第425章 我已帮二哥讨了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王烜领了个罚俸半年的结果离开了皇宫。

朱厚照则在殿里来回晃悠一般走动。

他不理解。

抬头瞅见刘瑾时,这家伙也是聪明的领悟到了什么。

“奴婢……这便派人去查。”

“不。”

朱厚照凝眉,略微停顿了下,摸了摸鼻子说:“这件事,你不必管了。”

司礼监的名头还是敏感了一些。

威宁伯是朝廷勋贵,王越刚刚去世也才几年。作为皇帝,即便有些疑虑,但也不必用司礼监去专门调查此事。

若是被人察觉,勋臣大体也会心寒的吧。

盐课之案,他已经连除永康侯、南宁伯两位勋臣,此时不宜挑起事端。

更为关键的是,威宁伯此番表现虽然说有些出乎意料,但也不至于惊为天人,这也才见过一面而已。

即便司礼监真的去把威宁伯府翻个底朝天,那又能如何?难道能从里面把王越这样的大才翻出来么。

其实从皇帝的角度来讲,他是万分希望勋贵之中能有可堪大任者。

他们都是忠臣之后,与皇室同享荣华富贵,只要皇帝处置得当,这一类人的忠诚度还是可靠的。

只可惜绝大多数人,都没能够重现祖宗荣耀。

刘瑾当然聪明,但他只是想着满足皇帝的心思,大概不会像朱厚照一样从整个朝堂的格局来考虑这一节。

至于这威宁伯……

其实也不难。

路遥知马力,能不能任事,调查是查不出来的,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做事。

“威宁伯是不是说了一句,然寸功未立?”

靳贵回奏,“是有此句。”

“朕知道了。”

既然他有立功之心,那么此事倒也简单。勋贵之臣,被他这个皇帝挫了许多锐气,而且多数时候皇帝显得铁面无私。现在,一个犯了错的伯爵,仍然被皇帝任用,倒是来得恰到好处。

其实皇帝这么问,刘瑾和靳贵大概也能想得明白。

皇帝的办法,更显耐心和稳重。

但说到底还是那句话,黑白、对错……这些归于最后就是看任事。

威宁伯府的真相,知道与不知道,有什么重要的?只要他的确有做事的能力,这便足够了。

用人之道,前后统一。

这就是他们眼前的皇帝。

现在回过头来一想,

一个表现令人诧异的勋臣,皇帝去调查他和皇帝去任用他,显然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那……威宁伯府的王焕,不知陛下欲如何处置?”

朱厚照转过身,轻轻问道:“他与此事有何关系?”

“额……”

刘瑾也愣住,不过也只是一瞬间,很快又反应过来,“奴婢明白了。”

不夜城的事调门已经起了,自然不因为威宁伯而虎头蛇尾,换句话说就是一码归一码。

不过威宁伯这次进宫,还是缓和了整体的紧张程度,牢狱之灾大抵逃不过,但基本上这两个人无性命之忧。

“去吧,这件案子不难,早些结了给百姓一个交代,也让大家安心过了除夕。”

本质上这是一次信任危机,只要朝廷出面把结果扭转回来,那么治安所的公信力自然还在,因为它的背后是皇帝。

而刘瑾的做派绝不低调,张扬有时也有好处,便是把这件事广而告之。

朱厚照更要考虑的是,派一个什么样的任务给威宁伯。

他是武将,可军国大事又不放心交给他,把这么一个地位高而本事还不确定的人放到边军之中,会弄得所有人都难受。

靳贵眼看皇帝一时难以定计,提了一嘴,“陛下,可是在为威宁伯的去处发愁?”

“你有何好的建议?”

“臣愚钝,不过侍从室总是记录陛下所关心之政事,其中有一件,或许合适。”

朱厚照一时间还真没想到,这么个说废物也不废物,说能耐也不能耐的勋臣,放到都督府养老,那选择一大堆,可他自己关心的政务里能有什么?

“说说看。”

靳贵半抬着胳膊,“陛下,可还记得民牧?”

“河北之地的民牧?”

“不错。”

朱厚照眼睛一亮,这的确不错。

大明的马政在他的支持之下,已经迅速扭转颓势、发展壮大,当然,这是官牧,与之相对应的民牧,则在逐步退出。

这一进一退的趋势都在加快。

民牧的危害自不必说。

朱厚照虽然历史不好,但总归记得正德五年的刘六、刘七大起义。

马这个事,朝廷肯定是先供应军队,不管是战马还是后勤运输用的马,真要发生战争,一方面是官牧马场蓄养,一方面是向西域购买,再就是向民间征调。

在此情形之下,民间用马必然大为紧张。

但即便如此,朱厚照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老百姓都开始起义了,你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能继续维持这个民牧之策。

史书记载,正德五年开始,这群响马盗转战于南直隶、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这些全是中原腹地,前后持续三年之久,并且三次危及京师。

所以民牧无论如何要退出。

退一万步讲,就没马用了,都用骡子,那局势也比到处平叛要好吧。

再说,老百姓苦得连自个儿都养不活了,又能指望他养出多好的马?

这几年来,随着官牧马场数量的增多,北直隶地区,以县为单位,逐次的退出了百姓养马的政策,而空余出来的劳动力,一方面是回归农田,一方面也有进京务工的。

其中京师地区,也就是顺天府的民牧经过几年清退,已经接近尾声。

顺天府辖22县,其中矛盾最为尖锐的大兴、宛平、霸州等都已退出民牧,剩余还有固安、永清、昌平州(领3县)、涿州(领1县)等六个县还在排队。

说是排队,其实自从其他的一些州县开始取消民牧,依旧深受马政之害的百姓开始变得更加无法忍耐。

朝廷也只得加快速度。·

所以这个事情,到这个程度,说简单也简单,毕竟是往缓和社会矛盾的方向去的。

但说难也难,一个矛盾比较尖锐的社会在转变之中,一个处置不当,也容易引发一定规模的民乱。

当然,因为总体上社会矛盾在缓和,即便有乱,朝廷也有掌控的能力。

所以这件事的确相对合适。

再有,马政归属军政,勋臣接触,也属名正言顺。

朱厚照心里算有数了,“这件事先不要声张,等到结案之后再说。”

“是。”靳贵老实回答。

与此同时,

威宁伯王烜用一种逃出生天的感觉跑回家里,到了家中就去悦园。

“芷妹!芷妹!一切真如你所料。陛下虽然问得严厉,但重拿轻放,除了罚俸,其他的便没再说什么。”

他的脸上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

王芷听闻这话,心中也落定,她只是能推测,但紫禁城里的那位本就高深莫测、行事有奇,所以她多少也会担心万一。

“这次算是运气好。二哥以后千万莫要如此了。今上绝顶聪明,以二哥的资质,除了老实听话,其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被自家妹妹这样说,王烜也没觉得有多“冒犯”,一来从小便是如此,二来,此次劫后余生,还多亏了家中有这样一个妹妹。

老实说,祖父去世,留下这么大一个家业落在他的头上,是幸福,也是压力。

威宁伯不像其他的勋臣。

他们这才几代啊。

当然,王烜稍显尴尬还是有的,他挠了挠脑袋说:“陛下并不愿意见到我们这些人,以后怕是也难有接触的机会,便是想老实听话,那也得看陛下。”

王芷偏头望着窗外,她侧颜绝美,天鹅颈白而透光,再有青丝点缀脸颊,像是绝美画卷一般。

“没机会便没机会吧。朝堂波谲云诡,置身事外,也是幸事。”

她一个姑娘家,当然可以这么想。

反过来说,不这么想又能怎么办?难道去朝堂上争上一番吗?

但王烜则很难完全接受。

他曾就读于国子监、书院,眼中看到的是旁人青云直上,还有过往的同窗跟随周尚文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他呢,顶着王越之孙的名头,承袭的是威宁伯的爵位,按理说应该比那些人更好。因而“置身事外,也是幸事”这种现实,他怎么能心安理得的接受?

“只是这样一来,祖父的威名、衣钵便没有人能够继承了。祖父在时便一直说要是你是男儿身便好了……二哥也是读过书、知羞耻的人,每次想起这句话,就会觉得愧为男儿、愧为祖父之孙。”

王芷看了眼他的二哥。

她一直在想,当初皇帝在选人承袭爵位的时候,应该有过挑选。

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她这个二哥虽然不算特别聪明,但毕竟读过书,性子最为平和,为人也最为低调。

不似其他兄弟的张扬,也不会引起人注意。

所以若非特意挑选,怎么选了这么个没存在感的人?

“二哥,当真这么想?”

王烜自嘲般的笑了一下,“……我是刚刚袭爵,就是再没志气,自己心里也偷偷想过,只不过,二哥也自知没那么大的本事。”

“二哥是话中有话吧?”

“总归是瞒不过你。二哥想问问,那样的选择,你是否愿意帮我?”

王芷起身走到院落里,

“天下大势,随帝王而变。我们这些人的命也随帝王而变。我与二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哥要争,我又怎么不帮?”

王烜听闻此话大喜,“好!那二哥寻个机会,便去向陛下讨个差事!”

“我已经帮二哥讨了。”

其实她是在等着自家二哥来问她,为的就是确认他的心意。

当年的威宁伯名震天下,完成了以文官封爵的壮举,后世儿孙即便再没有能耐,又怎么能安心窝在这悦园之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