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35章 背后的人

朕乃一代圣君 第335章 背后的人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顾左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他来说,这种非技术性问题其实有些难以回答。

许多人说过他不适合当官,便是因为长达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会有很多次像现在这样的时刻,究竟哪种是利、哪种是弊,他无法一下子分清楚。

所以心里头很纠结。

“大司马……下官始终觉得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且既然事情不严重,为什么不能够让陛下知晓?”

王炳抿了抿嘴唇,他那花白的胡须所窗口漏进来的春风而飘动。眼前的顾礼卿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办事干练的顾礼卿,而是满脸充斥着疑惑,像初入官场的进士。

“礼卿,老夫相信,大司徒一定与你说过。眼下,你的处境其实比我们危险。”

“是啊,没犯错的人,比一帮犯了错的人要危险。更荒唐的事,这是个事实。”

王炳食指按在桌子上,“谁说你没有犯错?你刚刚问小事情为什么不能够让陛下知晓,因为让陛下知晓对你我没有半点好处,尤其是你。你的话,换个说法也许你会明白。即,那么小的时候你顾礼卿都要让陛下知晓?你叫别人怎么看你?”

妥妥的不给面子嘛。

但顾左天生厌恶这些事情,听了半天听得他脑袋都痛,于是起身作揖,“大司马,这个情下官没有办法去求。旁人如何看我,那是旁人之事,下官也管不了。告辞了。”

王炳一愣,他没想到这个家伙就这么鲁莽的走开了。

包厢里只留他一个人无语凝噎。

“……孺子不可教。韩贯道一走,他也难堪大任。”

之后屋里进来另一个人,此人四十多岁,尚显年轻,名为陆林赤,官职则厉害,乃是翰林院的翰林学士,一样是清流官员。

对于他们这些***来说,这次的事件即便闹到了御前,肯定也不会要他们的命。因为当初顾左并没有完全的和他们狼狈为女干,也没有什么典型的贪墨情节。

但是作为清流之官,一旦名节有染,那基本上就是政治生命到头,大罗神仙难救。

其实要是真的大事情就算了,结果这么一点点小事情,谁也不想就这样认了。

“油盐不进?”

“恩。”王炳叹气,“其实这对他来说有利无弊。只要求情、不管陛下有没有准允,都对他目前的境况有帮助,可他就是什么都不愿意做。”

“那我们怎么办?那李东阳、谢迁二人,一道口谕就去检查储粮去了,可见陛下至少在这几个月之内是不想要动他们的。”

“你觉得呢?”碰上皇帝这么个厉害的人,王炳也是一时头疼。

陆林赤同样皱眉很深,“做事情,本来就容易出错的。”

“不行。”王炳眼皮一抬,“陛下最讨厌政斗影响实务,今年或有大灾,粮食储备关乎到百姓生命,一旦出事,你我就不是训斥一下这么简单了,那会万劫不复的。”

“陛下又怎么会知晓?”

“说了不行就是不行。”王炳坚决不同意,“陛下不是可以湖弄的无名之辈。”

其实陆林赤的意思,李、谢二人去查粮储,这过程中可以操作的多了,比如说他们查完有,结果出事的时候没有粮食,这样皇帝必然迁怒于他们。

一旦有这样的大事,谁还管不夜城这里面的小事。

“大司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断你的脑袋吗?你难道不知道陛下有多厉害?老夫宁愿去君前认罪领罚,也绝不会去做那样的冒险。”

现在这个坑本来就难跳出来,还要再挖一个给自己?

……

……

李东阳和谢迁走了以后,朝堂上果然安静了一点。

看来是的确有人故意操弄。

朱厚照心中如明镜,不过暂时却不多去计较,他在研究别的东西。

书院里的格物学院,如今已经有了十几号人物,都是这些年找的那种性格很古怪、有钻研劲头的求知者。

这些人其实是皇帝私库供养人员,每个月固定领到吃的喝的,而想要加入这个‘混吃等死,的队伍,不仅要通过一些考核,而且还要这十几个人一致同意你加入,最后报到皇帝这里,由皇帝批准。

从格物学院成立以来,也有七八年了,到现在就这么一点人。

且到目前为止,扩充的人员都从每年的学生中来,都是其中最聪明、也是对各类自然问题最感兴趣的人。

今天到皇宫,他们也不是第一次了,皇帝有空闲,就会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而近段时间的成果,其实是两本书。他们编的,说教学可以方便一些。

一本都是九章算术,一本则是自然格物。

朱厚照对此表达了赞赏,“虽然现在这两本书都很薄,但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研究,等到朕的孙子降世时,他就可以直接获取这些知识,这样一百年后,后人之中总是有能做出关键研究的人。”

这帮人现在是两个团队,也就是分别编制这两本书的人,数学团队有七人,领头的姓柳,叫柳致民,格物团队有九人,领头的姓寇,叫寇锐强年龄层次上是老中青都有。

“原先朕说过,研究要面向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手段,才不至于东想想西想想,像没头苍蝇一般。先前梅府说要建六层的高楼,求助了格物学院,你们可有什么建议?”

“陛下,我等研究了很久,也试验了一些,后来是我们确定了两点。第一,我们发现当物体的高度足够高时,原本是一些很小的横向风,也可能对房屋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尽量造得宽大一些,以防止被风吹倒。第二就是房屋应尽量保持对称,不能太过随意。”

朱厚照用仅有的力学知识理解了一下,发现也有些道理。

“其实还有一点,便是……如果能够用石头这样更加坚硬材料,房屋可以承受的风力会比木头要好很多。只不过石头过重,建造的时候不太好搬运。”

朱厚照就说:“那么可以去研究一种东西,像是泥土一样,建造的时候是流动的、软的,等到风干了就变硬了,当然,不是泥土,要比泥土更硬。”

这帮人纷纷发问:“陛下,有这样的事物吗?”

“大自然中或许没有。不过就像大自然中没有米粒一样,人不是把它种出来了吗?”

有个老头儿呢喃,“难道需要从土里种?”

“土里种不出来,石灰石或许可以。你们谁有兴趣,可以试试。如果这样的话,这种物质不仅可以造房子,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铺路。想象一下,天下的官道不再受下雨天的影响,百姓行走在上面就像行走在大内的石板上,如此岂不是惠民的神物?”

“陛下说的不错,记下记下。”寇锐强指示着身边的年轻人。

皇帝见多识广,几次入宫之后,他们就有这样的概念了,所以对于皇帝做的提示也都比较看重。

他们君臣在一起讨论了约一个时辰才分开,朱厚照不是老师,没办法成系统的把一些知识说出来,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完了之后他们回去再整理,然后再教授。

但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知识中间是断层的,连不上。

那也没办法,其实有很多理论知识本身也没什么意义,因为没有足够的制造能力造出来。

这且不去提。

朱厚照后面把顾左宣进了宫。

不夜城的事,他本来有些责怪于顾左,但出了事之后这家伙似乎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仔仔细细的在营造现场干活,这又让朱厚照觉得没必要迁怒于他。

……这家伙又不懂的。

“怎么这几日如此拼命?”

皇帝本来以为他要说什么愧疚之类的话。

没想到顾左说:“回陛下的话,臣再过几日就要南下考察盐法了,不夜城刚刚经历风波,臣放心不下,所以就在现场做了些新安排。”

“朕好像记得少府里有个叫宋衡的。此人如何?”

顾左回道:“宋衡乃弘治十五年二甲进士,后来做过一任推官,后来因有度支之才被人引荐至臣这里当一个少府郎中,掌账目往来,几年以来任事勤勉、且极为谨慎,从未有过一钱银子的差错。是个能人干才。”

“喔?那还是挺有本事。你去考察盐法,不要将此人带走,留下来,朕有事要委任于他。”

“是。”

“至于盐法,这些日子,你应也和一些人交流了吧?朝中反应如何?”

顾左不敢隐瞒,“陛下所说的拍卖之法,臣都暂代以自己的名义,还请陛下治罪。”

“这没什么好治的,你说事情就行。”

“是。”顾左老老实实的答说:“就臣摸下来看,许多人还是踌躇较多。他们知道盐法的崩坏,但又害怕改动,万一改得不好,反而一发不可收拾。而仅从那个方法来看,怕只怕,朝廷的盐法岁入会降低。”

“为什么降低?”

顾左分析道:“盐上的银子就这么多,陛下将来必定要保证灶户的切身之利,与此同时商人之利也要保证,这样他们才有动力拍卖,再有拍卖并不会使得官府的贪墨减少。这笔银子商人来出,但最后还是出在朝廷的头上。好了,既然所有人都得利,朝廷所得的银子怎么会平白增多呢?”

朱厚照略微沉吟,顾左算是慢慢成长起来了,都开始会从宏观考虑问题了。

“你觉得贪腐主要会出在何处?”

“拍卖、以及盐场。朝廷要拍卖盐场,势必要根据盐场产量来定价格,若是盐商联合检查的官员将一处上等盐场做成中等盐场,那么拍卖的价格自然也就高不了。”

隐瞒产量。这个问题倒也头疼的。

朱厚照揉了揉脑袋,“你想得很对。朕早就说过,盐法改革关乎千万百姓,一定要慎之又慎。你此次去考察更要细致,若是确实证明拍卖之法不可能,朕也不会在死守着不放。”

顾左敬佩皇帝的就是这点,即如果确实不可能,他愿意改。

“陛下圣明!”

“这次圣明不了了。你还有其他的话要和朕说嘛?没有就退下吧。”

顾左一滞,他想到了兵部尚书王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