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25章 地方官的春天

朕乃一代圣君 第325章 地方官的春天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大朝会虽然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且把许多地方官员薅到京城,实际上也是舟车劳顿,耗费财力。不过朱厚照还是要这样做。

因为他要尽一切努力让国家的主要官员明白每一年朝廷要做的事情,且以一种正大光明的方式公布于众。似开海那样布局、意会、让下面人揣摩只适用于特殊事项。

或者说,他不赞同嘉靖皇帝那种“猜谜语”式的治国,虽然那方便于掌控朝堂,但对国家来说却不好,朱厚照选择的是正道。

为期七天的大会结束以后,各路官员该“跑部”的“跑部”,该离京的离京。

而宫里也不断传出旨意——都是调任官员的。

大朝会之前,山东布政使刘健升巡抚,除他之外,其余人皆未调整。现在结束了,吏部就要开始按照皇帝的授意有所动作了。

皇帝连续召见了几十名官员,对于官员来说其实也是一种考校,这种考校有的人表现好,有的人表现差,反应在仕途上当然就有不同。

也只有通过人事上的直接变化,才能让正德元年的各项工作有所推进、正德二年的大朝会更加顺利。

什么意思?

——干得好的,升官。

如果所有的官员只是来京中走一个过场,完事之后各回各家,一点儿动静都没有。那办个几年,大朝会就会成为一种公费旅游,皇帝和内阁商议的每年下达的任务也会成为空话。

所以大朝会一结束的三月八日,就有圣旨传出,由司礼监、内阁和吏部一同宣旨。

四川布政使费宏升任四川巡抚,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四川。消息一出满朝震惊。

因费子充今年不过三十九岁,以这样的年龄充任巡抚一省的***,实在罕见。

就是当年的杨廷和也没有这样的速度。

之后,旨意越出越快,甚至达到一道圣旨决定几人命运的程度。

浙江按察使彭泽转任河南巡抚、湖广布政使黄长印转任湖广巡抚。翰林院侍讲学士毛纪代浙江布政使、王琼不再兼任。

广东布政使吉应和颟顸迟钝,贬黜为江西饶州知府。

此外,江西巡抚、三司使由吏部统一派驻,这个巡抚的名额落在了工部侍郎焦芳的头上。

焦芳历来想当幸臣,拍皇上马屁他最为积极,江西去年官场地震空出多个名额,这次机会来了,却不知能干得如何。

皇帝连续大面积调整各地官员,果然引发诸多议论。

而首先一条就是,不管是在名单上的官员、还是不在名单上的,他们全都明白了何为“成功路径”,就是要干出可以说得出来的成绩。

新官上任的费宏,趁着各地官员还在京师之际,三月八日就去找了陕西巡抚齐承隧和太仆寺卿王禀。

所为者,马也。

“……那日陛下在议马政的时候,在下就一直酝酿这一些想法。”

三人就桌而坐,清新的热茶升着腾腾雾气。

费宏是他们当中最为年轻的,齐承隧和王禀都是四十出头的人,齐承隧还好,王禀是苑马场的场长干上来的,那地方条件更加艰苦,所以脸上皱纹横生,人也因常年劳累而精瘦精瘦的。

三位官员亭中闲坐,外穿红罗上衣、下裳和蔽膝,内穿白纱单衣,足登白袜黑履,腰束革带和佩绶,头戴有梁冠。这要是普通人看到,那也是不得了的三位老爷。

“陛下拨银到三边总督府,三边总督府再付银购马,但陕西官牧马场的战马应不足数,战马的数量颇为紧张是不是?”

王禀是“马”上面的专家,他马上就明白眼前这位四川巡抚的意思,“藏马矮小,下官要是将这些马卖给杨阁老,杨阁老估计会砍了下官的脑袋,就是陛下也不会饶了下官。”

费宏摆摆手,“我怎么会让王太仆做这类事,北方马场上养出来的战马自然是与西南不同,但藏马虽然不能够成为战马,但可以驮货物,这样可以替换一些高大的战马。另外,为了尽量多养战马,陛下的用意是慢慢让太仆寺成了“马商”……”

齐承隧也闻弦歌而知雅意,“成化六年,宪庙下旨,乌思藏、朵甘思各部朝贡必须从四川来京,四川也就成了茶马互市的集中地。不过想来与陕西一样,私茶泛滥,禁止不绝。”

茶马贸易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以物易物的方式,以茶换马本来也属各取所需。

但是茶与盐一样,都是国家控制起来的商品。

其一、获利巨大,其二,茶是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控制茶叶,其实也就可以控制他们的命脉,这是一种国家安全战略考虑。

而且国家控制起来以后,可以获得议价优势,即外族人只能和我按某个价格买,而这个价格对他们来说自然是比较昂贵。

这样私茶就一定会产生,

因为如雅安、昌都等地方适合种茶叶,如果通过茶马贸易,可以用几十斤的茶叶就换到一匹马——马的价格无论怎样也可以卖到二十几两一匹。

普通老百姓一户的生活费,一年大约也就十来两。所以这种交易,老百姓冒着犯法的风险也会去做。

回过头来一看,通过控制茶叶来掌控少数民族部落的想法其实也落空了——百姓在大量贩私茶。

费宏在四川已经几年,对于私茶泛滥这事,他清楚无比。

当初杨一清在陕西也是,杨阁老采取的办法是严厉打击,所以陕西的私茶势头得到了遏制。

不过费宏在考虑另外一种方式。

“私茶的确难禁,所以在下就在想,可不可以由朝廷成为茶商。以茶换马以后,再统一售与太仆寺。”

费宏想得倒是好。

但齐承隧不明白,“原先茶马互市就是由朝廷主导,与成为茶商有何不同?其关键还是要重惩走私。”

“不一样。以往朝廷主导茶马贸易,以茶换马之后就截止了,但马最终还是要成为银子,这样朝廷才好向百姓交代。不知二位如何理解陛下思路,其实有许多事,陛下是要“以利驱人”。茶叶换藏马、藏马换银子,银子再去购茶叶,关键是要将这个链条理顺,”

王禀疑惑,“若是要将马卖掉,何必需要太仆寺,子充先生自己就可以卖掉马。”

“朝廷西北用兵,马的数量不足,这个时候我作为四川巡抚如何能将马卖向民间?”

“可私茶还是会泛滥。百姓换了马,总可以自己于民间交易。”

费宏对答如流,应是提前思考过,“小商人走私,一来数量少,不足为虑,二来朝廷大规模交易,所能议得的价格必定比他更好。而若是大商人走私,朝廷可以惩治,与民无害,如此即可。”

这里面有个细微的差别,即费宏想要借鉴近来越来越多的“皇商”来成立茶商,加入这个竞争。用生意而非政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以往官府的行动都是行政思维,费宏看了这么久皇帝的思路,隐约也能摸到点什么。就像梅记在杭州,朝廷在行海贸,与此同时也允许民间这样来做。

为什么?

既然海贸赚钱,为什么不全部由朝廷控制?

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官府要给百姓活路。

四川的百姓也要有活路。

这个活路,要从茶上面来,茶能换得马,马能换得银,如果官府成立茶商,再与太仆寺建立以马换银的渠道。

茶,不就是变成银子了?

不过这种从行政到市场的转变非常细微,而且与先前朝廷主导茶马互市的模式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

要说有,就是以往朝廷的茶马互市,以换得马为最终目标,说穿了,就是因为缺马所以才允许这样互市。但这次费宏的想法,是以换得银子为最终目标。

马,在冷兵器是一种武器,所以以前是投入、为了战争的胜利。但银子,其背后是一种生意。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同时也弥补马匹数量不足的问题。

这要理解确实不容易,

太仆寺卿王禀对此就有些疑虑,他今天是被找过来出钱的,万一花了十万两银子,来了五千匹马,结果质量不过关,他如何交代?

朝廷现在对这些拨下来的银子追查的紧,他本来可以是明君手中的干臣,干得好就是一代名臣,何苦为了一个费子充的面子而冒险?

所以略微沉吟之后,他说:“子充兄,茶马互市牵连甚广,不知此事上奏了皇上没有?”

“还没来得及。”费宏也实话实说。

他其实是想做出点成绩,与相关方协调好了,有了结果再奏报皇帝,这样才容易得到皇帝的支持。

西北杨一清在这三五年内窜得极快,隐隐有正德第一臣的气势,东南有帝师王鏊,以天官之尊主导开海事宜。

一南一北,两样大事。

可西南却毫无动静。

今年大朝会之前,皇上在召见他的时候,对于四川这个天府之国每年只有80~100万石的税粮有些疑虑,就是他自己也觉得四川这块宝地应该有更好的表现。

此外,现在从上到下都想革除弊政,所以他也想有所作为。

“若是没有上奏皇上……恕下官很难简单答应。朝廷拨下的银两是要太仆寺蓄养更多的战马,下官却买了一些藏马回来,怕是不妥。”

费宏还想争取,“用于运输的马,本就可以是藏马。”

“但朝廷的银子就会这样流失掉。”

“朝廷的银子从何处来?”费宏自己问,自己肯定的答,“海上。且以后会源源不断的来,也会源源不断进入马征。除非大明不缺马了。”

齐承遂蹙眉,“若朕不缺马,子充兄今日所言,岂不是如黄粱一梦?”

费宏心想,看来这帮人的心思也不在皇上身上,“不缺马,咱们的茶叶就不换他们的马!”

他们要茶叶,但咱们当然是缺什么要什么,实在觉得对方没什么可以提供的,派五万军队来替我打仗!怎么脑子这么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