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283章 到底要当谁的官?

朕乃一代圣君 第283章 到底要当谁的官?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老爷?”

京师下起了雨,府里的下人拿了一把雨伞攥在手里。

王鏊看了一眼心领神会便接了过来。

之后四合院的院落里,一个身影从廊檐下走出,雨淅淅沥沥,打在伞上又顺着伞沿滴落。地上被雨滴打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涟漪。

这是场雷暴雨,不时的就会有轰隆声传来。

王鏊这个时候还要出堂屋,实际上是因为皇帝已经到了他的府院门前。

朱厚照是趁着大雨,无人注意的时候简从出宫,虽说也会湿身,不过大夏天也不怕的。

雨哗啦啦的顺着屋檐都快要形成雨幕了,众人簇拥之下,皇帝露出了身子站在王鏊面前。

王鏊受宠若惊,急忙跪下:“微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朱厚照少年天子,一身装扮干练简洁,活脱脱的一个富家公子,“你遣人去将王伯安找来。”

“是。”

王鏊的府第是个三进的院落,过了两道门视野忽然开阔起来,院落里大上很多,还有一处亭苑坐落中央,周边是四方的长廊,两者相连,颇有感觉。

朱厚照负手走在最前面,此时风大,他还是先到堂屋里,王鏊就不近不远的跟在侧后方。

“陛下圣驾降临,微臣有失远迎,还请陛下恕罪。”

朱厚照也不在意,“过几日你就要南下了。朕思来想去,还是要过来一趟。此次南下,你第一件事是督了秋粮,第二件事是市舶司。两样大事准备好后,朝廷就会颁布开海令。这几日朕翻阅《太宗实录》,详细记载了当时市舶司官员情况,大概是每地市舶司置提举司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二员,从六品;吏目、驿丞不等从九品。旁得倒也没什么,但市舶司的提举司,品级太低,朕想在此之上提为三品,你以为如何?”

王鏊没想到皇帝坐下一口茶也没喝,就开始说起朝堂政务。

皇帝这个年纪,没有丝毫贪玩的特性,确实令他动容。

所以他本来也有劝说皇帝不要轻易出宫的话,但还是憋住了。不管以前历朝历代的皇帝是什么脾气,反正眼前这位真不是出来玩的。

哪怕今日到他的府上,其实也是一种政治考虑。某种程度上就是皇帝觉得浙闽两地的事一定困难很大,所以特意过来给他‘站台,。

因为皇帝能到臣子家中,这就说明臣子的圣宠不是一般人所能比。

所以一旦遇到强力的反抗,他也敢果断的弹压。

“陛下……”

“嗯?”

“近几个月,应没有科道言官上疏陛下,要陛下潜心政务吧?”

朱厚照听不懂。

王鏊解释说:“古人讲过犹不及,浙闽两地的事陛下交予臣,那便信任臣就好了。当初,孝庙也是异常勤政,致使龙体总有不豫。陛下之勤更甚孝庙,臣内心感动,但又心疼。不久,臣就要离京,惟望陛下保重龙体!”

朱厚照一口气泄了下来,脑海里的那些个政务也抛在了一旁,

“你这些话,要是给科道言官听了,还不得参你一个诱君享乐的罪名啊?先生放心,朕的身体朕清楚。”

朱厚照现在忙,但一天下来大约也就七八个小时,他主要是盯人干活儿,除非开海这些大事,其他事务都是交由内阁或六部,细节不问,给出结果就好。

这是正确的管理,如果像普京一样,那么大的国家一个企业欠薪还要总统去讨,那基本是没法管了。

说话间,王守仁从外面进来了,他拧了拧衣角上的雨水,掸了两下之后便过来跪下。

“平身吧。”朱厚照翘着二郎腿,“伯安,这次回乡探亲,一切都还好吗?你父亲身体如何?”

王守仁身形瘦削,现在天热,穿着单薄,看着让人都有些担心,他拱手回奏说:“多谢陛下挂念,仰赖陛下洪福,家父身体还算硬朗。”

“他在浙江是立了大功的。你这次跟着先生去,朕也盼着你能立下大功。”

“微臣记得当年的陛下的良苦用心。立功立言,都不是急躁而来。臣此去东南,必会谨守本心,不负陛下厚望。”

“嗯。王先生,市舶司提举司升为三品的事不要忘记。市舶司掌握不少银两,不能让它的品级太低。”

不然布政使、按察使都能去抖威风,那就不好了。

“是,微臣遵旨。”

朱厚照砸吧了一下嘴巴,“你叫朕不要操心过多,那有些话朕就不必再讲了。反正你们两人,朕是放一万个心的。其余的也没什么了,注意自身安全吧。”

“谢陛下关心!”

两日后,王府的马车离开京师。

带走的是人,带不走的是朝野震动。

之后,梅府也有马车往南而去。

浙江的事以前王琼说了算,以后就是王鏊说了算了。

皇帝不仅派出了王鏊,而且还亲自去了一趟王府,虽说开海令还未出,但满朝都在猜测,浙江福建究竟是要搞什么大事情。

梅可甲是感受到皇帝的决心了,所以他也不敢在京师久留,还是快些回去,只要此间事了,他也就可以轻松轻松了。

就是之前被他带回来的孟樱被留了下来。

“陛下,人已经出京了。”

刘瑾在御桉边上,恭敬出声。

朱厚照笔锋一顿,但也仅仅一顿,“知道了。”

……

……

南国的天气更加炎热些。

月余之前,谭闻义奉圣旨,任浙江都指挥使,于子初任福建都指挥使。

从军事任务上来说,于子初要压力小些,福建这个地方多丘陵,八山一水一分田,从军事角度而言,自古就没什么搞头。

但为了海防,这里也有五卫十二所,分别是福宁卫、镇东卫、平海卫、永宁卫和镇海卫。只不过基本到了弘治正德年间,这些卫所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为下降。

不过对于谭闻义、于子初来说,他们到这里的目的,不是来解决卫所制败坏的问题的,他们是掌握浙江都司和福建都司的权力的。

谭闻义去找王琼,于子初就找丰熙,各人有各人的手段,但本质上无非是拉一派打一派的老套路。

所以朱厚照能不断收到这两地某某卫的指挥使被替换的奏报,其中建议提拔的也是当初下面的人。

经历一番整顿,虽说不能完全打造成铁桶阵,但这么一顿乱拳其实把当地人的一些或有或无的计划也给打乱了,毕竟大量的人上、大量的人下,谁知道‘你的人,在这次风波之中去了哪里?

所以当再过一段时间,王鏊赴任的时候,浙江、福建从布政使到都指挥使、再到各卫所指挥使,基本都已经是皇帝的人。

皇帝总是有这样的先天优势,即便他已经如此进攻,将这些地区更加紧的抓在手里,本地不太满意的势力也不敢做什么。

大多数人不会造反,他们还是更加愿意跟着朝廷的脚步走。

不过皇权不下乡在明朝也并不是一句空话,一县知县基本是不会再往下走的,县以下是地方宗族在发挥作用。

弘治十七年浙江窝桉的例子在前,当时浙江好几个大家族被连根拔起,如今朝廷又以一种狮子搏兔的起势扑向福建,

福建乡土之中的许多望族都已经心底不安。

布政使衙门的门槛儿都要被踏破了,丰熙本人也调查了福建当地的一些大海商,这事儿不难,反正他们自己也会送东西过来的……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丰熙就已经知道当地有张、郭、程、孙四家是为望族,其中张、郭二家有人在朝为官,这是特别要注意的。

此外,丰熙还察觉到福建当地的一些宗族开始有抱团的趋势,大概是都觉察到了危险。

他们一抱团,甚至可以让福建的官场都受到影响,因为各地知府、知县也都害怕朝廷在福建掀起大桉,所以其实明里暗里的都在阳奉阴违。

大家好像有一种同仇敌忾的气势,反正不管查什么就说不知道。

甚至布政使衙门下去的人还被村民给打过。

布政使的话,有时候也不太好使,原先的按察使林家卿倒成了主心骨一般,经常性的就有几个知府、知县聚在一起。

当然也有个别的,或是胆子小,或是没有融入原来福建官场的一批人会到布政使衙门,这其中以兴化府知府段初最为明显。

斗了几次之后,丰熙感到实在没有意思。

“本官有的时候实在不明白这帮人到底要捂什么,他们三五成群的,对于布政使衙门的命令相互配合着不执行,是打算让福建秋耕耽搁下来,钱粮收不上?让陛下治我的罪?这实在是因为太不了解陛下才会做出的愚蠢举动。”

兴化府知府段初、福州府知府傅文纪都围绕在他左右,经常性的听他讲起京里如何如何……陛下如何如何……说实话,这对段、傅二人实在太遥远了。

丰熙是瘸腿,坐在椅子上像是人畜无害,但是说出话来,倒是狠决得厉害,“即便在朝堂之上,陛下也犹恨以民生为政斗之代价的。”

段初说:“可他们背后有地方豪族作为支撑,便是就真的不配合,又怎么办?”

“很简单。头头不配合,那就调头头。”

这就是天子近臣的优势,下面的人上疏互相骂,就看皇帝信任谁。

丰熙也不讲什么心计、智谋、手段,又或者布局之类的,一封奏疏上去,福建按察使林家卿不体圣意,罔顾百姓切身之利,妄图联合豪族对抗朝廷。

怎么办?

撤职。

这个奏疏上去是在五月份,到六月底时,回信来了,不仅是回信,还有一个京师的同僚,原来是大理寺少卿章黎,现在直接空降。

这样,丰熙便联合章黎、于子初,以福建三司的名义宣召各地知府、知县。

至于福建巡抚,那是个胆小的老实人,虽说名义上官位在丰熙之上,但丰熙是原侍从室的牛人,他早就闭门谢客,诸事不问了。

几日后,布政使衙门,丰熙那木头做的轮椅推了出来,望着满堂的知府知县,就一句话:“你们到底是想做朝廷的官,还是想做本地宗族的官?”

其实宗族有什么可怕?只要军队在朝廷手中,无非就是抓多少人的事。但对于这些官员来说,他们已经是被俘获的猎物。简单的说,宗族手上都与他们有利益纠葛,

只要朝廷追究,一家倒,则一片官员都倒。

可丰熙不是慈善家,他不是来照顾这帮人心情的,略施手段就让原按察使卷铺盖走人,现在他这句话分量多重,请各位自己体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