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248章 给百姓一条活路

朕乃一代圣君 第248章 给百姓一条活路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皇帝把太多的银钱霸占在手里是没有意义的,有了权力还怕没钱么?

古代中国的经济体系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高度封闭的小圈圈,理论上来说,的确是这里多一点,那里就少一点。

而皇帝要的目的是强国富民,他需要钱,没钱不好办事,但是不能像万历那样当一个守财奴。

朱厚照先前是为了战争做准备,因为战争这个事情花多少钱不好讲,而且他自己也应当留些应急。但户部所属少府的银钱,他是不准备留下来的。

再说句小人的话,你不花,有的是人过来帮你花。皇帝自己的小金库,那帮文臣都盯,更不要谈户部的银子了。到时候这边洒洒、那么洒洒,一年到头还是大眼瞪小眼。一旦户部亏空了,又碰到什么大事,他们就把眼睛又放回皇帝身上。

现在朱厚照自己来支配这些银钱,至少是投入后见得到产出的。

四月中旬,京师的天儿已经没有凉意了,顾左出宫之后几天之内把韩文等老上司的码头拜一拜,随后就正式开始在京中寻觅合适的场地。

正德年间的北京城还不是后世我们所熟悉的‘凸,字形的城墙形状,现在就只有凸字的上半部分,最南面的那个门叫正阳门。

正阳门往北就是大明门,

自大明门内沿东西宫墙内侧,修建了连檐通嵴、黄瓦红柱,带有廊檐的千步廊,东西相向各百余间,作为存放文书档桉的地方。中间衬托出“平如砥直如失”的中心御道,亦称“天街”。天街两侧,集中部署了为封建王朝行使政权的衙署,这些京师里最重要的衙门通过广场与紫禁城连为一体。

所以从大明门再向北即可直达承天门。随后过端门、午门就到皇宫里的奉天殿了。

这些建筑恢宏、但却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接触到的。

真正热闹的,其实是正阳门再往南,也就是正西坊和正东坊,小民、商贾、商铺、牙店等大多集中在这里。

但是这里是没有城门保护的。

一直到嘉靖三十二年,因为正阳门外已经有了天地坛、山川坛这样祭祀的建筑,再加上蒙古人南下,最近的时候迫及南郊,所以君臣一商量,决定还是要扩建城墙。

这之后正阳门再往南也就有了永定门。

皇帝的意思,不夜城要安全。

那么正阳门外显然是不能考虑了,但皇城之内其实也很拥挤,先前书院和女子医馆都在东城营建,顾左一思量就想着在西城找一处地方,也尽量的离皇城远一点,想来想去,他便考虑到了西南角那个地方,那里是一些居民区。

没什么特别的建筑,不像北边有国子监、文庙、顺天府衙,不夜城往那里去搞,实在不合适。

顾左想着,贴着西南城墙,还可以利用原有城墙,从而免去两个边城墙的建造费用。…

这时候没什么审批或是什么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调查等各类报告,更没有各个部门需要跑。老实讲,连征地和拆迁都不需要管,和老百姓也没什么补偿协议要签。

只要朝廷决定,官府一道命令下来,所有居住在西南角的人全都给我搬。当然,新的居住地,一个户部侍郎、还有皇帝支持,房子是找的出来的,那些查抄贪官的不就是嘛。

这之后,正阳门西边儿,老大一块牌子沿街树立,几张桌子一摆,上书两个大字:招工!

东城的书院和女子医馆楼房成片,有时候皇帝会去,所以门前的东西大街都扫得干干净净,前几年那边经常有木料或是闲杂人等进出,搞得有些乱,现在已经井井有条。

现如今,嘈杂之处换到了西城。

要说也是不凑巧,顾左选的这处西南角之地,正好就挨着督察院,远近之处奔赴而来想要找份工的普通百姓把这里弄得成天喧嚣不止,朱厚照还收到了好几封御史奏疏,全都是参顾左的!

皇帝则把这些奏疏原数掷回,说他们狭隘、虚伪!

顾左在现场时,还有御史上、下值房的路上会指指点点。他这个侍郎也不是小官,根本不理,“陛下怎么说的?少府所行之事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利国利民之事,几名御史为的却是自身受了打搅的个人之私,想不到这一节上疏是为狭隘,想不到了这一节还上疏是为虚伪!”

皇帝的话入木三分,骂得这帮人也只能把头缩回去,一时间顾左也觉得心怀大畅。

但话说回来,人多、情况就多、三教九流什么都有,所以容易出问题,为此顾左还把干过这件事的国子监祭酒张天瑞给请来。

张祭酒胆儿小,一开始是使得笨方法,就是家也不回了,吃在工地、睡在工地,两只眼睛死死盯着。后来慢慢得也有巧劲儿,比如说,不能什么人都要、不能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管等等,他也要有得用的人。

现在这里,前三日还好,牌子刚挂起来,但到了第四日,正阳门下就开始人头攒动,挤也挤不动,这是官府的活儿,皇帝盯着的,干活儿给钱还管一顿白米饭。

没有人打人,没有人闹事,同乡抱团的在中国人身上发生倒是常见,但谁敢在这里相互斗殴?

是怕锦衣卫没活儿干嘛?

这种环境,虽然辛苦,但是对于这个时候大明百姓来说,在这里干活基本就是天堂,甚至比当佃户还好。

顾左在远处瞧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不由想到皇帝当日的话。

“在下原先还不明白陛下急得什么,但看这么多人抢一份活计才明白,几万张嘴远比营造什么更重要。”

大明到了这个时候,土地兼并严重,很多百姓其实是无田的,不做这个活儿,那就是流民,现如今湖广荆襄一带就有流民问题。…

往大了说这是稳定问题。心眼小儿、不花这个银子,往后就要筹集那么多的军饷去平叛。

“这么多人,要吃饭于是要有小饭馆儿,生病了要抓药于是有药房,孩子读不起私塾,就只能去书院学些杂学,所以学院才建了那么大。”

张天瑞说完这话看顾侍郎嘴巴张得老大,解释道:“陛下说的,我可想不到。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京师热闹、繁华,这才叫大明盛世。”

如果到处一片萧条,还要歌功颂德,自封盛世,那其实就不攻自破了。

说着,张天瑞指向数支排队队伍中的一人,“少司徒,看那边。”

人群汹涌之中,有一个女子后面背着一个婴儿,左右两只手还拉了两个男孩,好在两个男孩都已是半大的少年,高一些的卷着袖子倒还像挺会干活儿的人。

“应是母子三人吧,怎么了?”

张天瑞有些回忆的神色,“那位母亲来找活儿的时候,身边两个儿子才这么高。”

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到自己的腰部。

“本不想收她,因为她又要照顾孩子,怕是顾不得干活儿,但……后来还是收了,眼下两个孩儿长大,也算是熬出头了。”

……

……

大儿子有十六了,小儿子十五。姓盛,名字也简单,哥哥三树,弟弟四树。

他们是顺天府人,父亲死了之后,家里的田产被无良的亲戚夺了去,一个农民之家,稍有变故便是跌落赤贫的境地,当年盛母要饭来的京师,没办法在这里弄了个扛木头的活儿。

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几年下来虽然节省,但是兜里的钱,还是没有多少。

如今官府又开始招工,盛母听闻消息,开心的什么也不顾,赶着两个儿子就过来。现在还多了个妹妹家养不起的小女儿,四张嘴,总是要吃饭啊!

一家人全指着这个,盛母说什么也要跟来。

“二弟,你骑哥肩膀上,看看前边儿是个什么情况。”

三树有把子力气,兄弟二人配合无间,一个蹲、一个骑,上去之后看得是清清楚楚。他们身边到处是人头,但在排队的尽头,则是一齐的四张桌子,有人写字儿,边上还扯了块大旗竖着。

“大哥,看到了,一日三十文,xx无欺!那两个字我不认得。”

三树抬着头,他也迷湖,认字不是他的擅长,“有三十文就行了,别的不管!四树,咱俩到时候一起,把活儿干漂亮了!给娘亲和小妹买只鸡回去!”

在明代,考取举人以后,生活就会改善很多,一年大约会有18两白银的收入,称为廪粮,除此外他们还可以教人搞科举,这样每年有30两到50两不等的收入,小康没问题。

但普通人,例如长工,每年也就7-10两银子,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换算到每天也就是20文到27文之间,所以30文,确实不高,只够湖口,但也没多低。…

至于物价、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物价都很不一样。明朝总体上物价是上涨的,好在正德年间相对还好,这个时期大米一斤大约要5到7文,猪肉每斤要七八文,鱼虾每斤也要七八文。

到了嘉靖猪肉每斤就要到十二到十五,基本上是翻倍,普通人是吃不起肉了,再之后,百姓就更加苦了。

原来盛母一个人一天三十文,养三张嘴巴,基本上是半饱不饱。因为除了米、面,人的身体还需要盐、糖等必需品。再者,人不是动物,不仅吃,总要扯几块布做点衣裳吧?这样一来往日的生活多艰辛就知道了。

现在盛母合计着,家里有三个干活儿的,一天能有九十文,一年就是三十多两银子,这就好多了,甚至还能存点儿,给孩子娶媳妇儿。

不过就怕……

边上的一位面相老实的农民也讲了,

“今年不知道这活儿让干到什么时候,去年到了10月忽然停了。太上老君保佑,今年冬天可别再停了。”

盛母为了生计,也不管什么女子抛头露面这话,竟也大大方方搭着话说:“是啊,天冷怕什么,没活儿干那才愁人。”

“娘,不怕的!”四树从大哥的脖子上下来,扳着手指头给母亲计算,“儿子这次听说了,官府要在这里建一个大大的城,要花大钱、请很多人!到时候人人都有活儿干,人人都有饭吃!”

盛母看着已经十六岁的大儿子,心里滴咕着:也不能都吃了,要给儿子娶个媳妇儿,给她生个大胖孙子。盛家的香火也才传得下去。

三树摸摸弟弟的头,又对盛母说:“娘,先把这个名报上。报上了,往后总归是越来越好的。您没听人讲吗?现在是圣君管着。”

是啊,他们虽然还是穷,但官府招工给了活路,将来也总归是有希望的。有希望就不怕。

“不过这里要营造什么?”不知谁问了这么一句。

结果有人哄闹,喊道:“管他妈造什么,只要给钱,墓地老子都给他挖!”

“哈哈哈!”

“都别吵吵了,也别挤!”忽然间边上来了个冷脸的士兵。

四树小孩儿一样的吐了吐舌头,别过脸往大哥的身前躲,但总归是眼睛里是有笑意的。

……

“官府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是给百姓一条活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