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234章 皇帝罢工了!

朕乃一代圣君 第234章 皇帝罢工了!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朱厚照在这件事上没有什么特别的阴谋或是阳谋,他只是要自己的想法、意志能够贯彻下去,作为皇帝,这应该是最基本的。

为此,他与刘健这样的四朝元老发生了最为激烈的争斗,

刘大夏这个先帝宠臣还在大牢里待着等候发落,现在又轮到了刘健,短短两个月时间,常理是不应如此密集的下狱重臣。

但乾清宫西暖阁,龙颜震怒也不是假的。

韩文思虑,刘健于性命是无忧的,当今天子虽然严厉,但并不残暴,而且刘大夏、刘健怎么可能如此密集?

王济之或许就是考虑这一点,所以才极力规劝。

这个戏,他演得最好。

因为皇帝应该没有要把刘健怎样,如果不是呼天抢地的求情,给皇帝一个台阶,下面还怎么演?

“臣附议!”韩贯道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为自己争一个角色,“刘阁老乃是一时君子,为官清廉,勤于任事,若是免去刘阁老,则不止为天下之损失,亦为陛下之损失。”

朱厚照更加恼火,“你们两位也要拦着朕吗?!”

“臣并非要拦着陛下,谏疏乃臣子职责所在,臣忠于陛下,因而才有这番逆耳之言,还请陛下明察!”王鏊深深叩头。

朱厚照转向另外一边,“李阁老、谢阁老,你们两人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

王鏊、韩文都是皇帝的人,他们都支持刘健继续担任首揆,他们本就是阁臣,这个时候难道建议皇帝把刘健罢了?

那传出去是什么名声了。

所以尽管知道皇帝生气,但也没办法,李东阳硬着头皮回禀,“臣,附议!”

谢迁也是如此。

这样的反应,朱厚照看在眼里,其实心里也想得到。看这气氛差不多了,他便惨然一笑:“既然如此,那便如你们所说。这皇位,不坐也罢!”

皇帝此言一出,众人面色皆变。

韩文心中也万分惊诧:这种话,皇帝总不会和王鏊事先商量好的吧,要不然王鏊胆子也太大了。

而内阁三人、军机处四人,再加其余尚书全都傻眼,看起来皇帝是‘妥协,了,不再处置刘健,但这份妥协还不知道会引发什么后果。

刘健这个时候也很难就这么安心处之,便说道:“老臣深受国恩,忝居首揆,秉政多年,未立寸功,岂敢违逆圣意,失却人臣本分。臣才疏而德薄,特请陛下允臣归乡,于庙堂之外了此残生!”

这个时候讲这话已经是没有营养的场面话了。

皇帝忽然生出很疲倦的表情,“既然连朕都要听刘阁老的,你们往后有什么事也不要往宫里递了。四朝元老、两朝辅臣,刘阁老就是当世的诸葛孔明啊,有什么事是定不了的?”

刘健可不敢认了这话,如果他是诸葛孔明,那谁是扶不起的刘阿斗?

“陛下!臣万不敢有此意!老臣所言所奏之事岂是为己所谋?大明万里江山,百兆生民皆系陛下一念之间,陛下少年登基,乃一代英主,孰轻孰重、孰是孰非,必能明悟于心。至于臣,是不是忠心、是不是昏聩,陛下比朝中大臣,更了解臣。”

“那不正好吗?朝廷有忠臣,就是你刘阁老啊!”

“这……”

刘健哑口无言,皇帝都认了他的话,他还怎么说?

到了第二天早朝,

宫里忽然递出一个条子:今日朕偶感不适,遂令免朝,若有不决之事,请刘阁老酌情定策。

如果是份口谕,那么一众臣子还好和刘瑾闹一闹。

但这是皇帝白纸黑字写下来的,

于是一帮大臣全都大眼瞪小眼,虽说免朝之事不应如此随便,但他们也不能就抗了圣旨,弘治十一年的左顺门之变难道忘了?

而且当时和现在不同,现在还有许多大臣是皇帝的心腹,绝对不会干出那种事的。

这样,众臣目光就只能看向内阁,昨日乾清宫龙颜震怒的事,谁不知道?

“阁老,这可如何是好?”李东阳也不好讲,其实他心里想着早就劝你了,你非要和皇帝杠,现在好了,弄得里外不是人。

“刘公公,陛下是哪里不适?”谢迁上前,和刘瑾瞎套近乎。

“陛下染了风寒。且陛下知道各位大臣不愿离去,因而面谕奴婢,陛下说,刘阁老四朝元老,处事谨慎,朕年纪幼、经历少,往后就请刘阁老多多辛苦些吧。”

这是什么意思?刘健吵了一次,反而加恩了?

免朝之后,官员只得各自回去,但到了午后,宫里又有旨意,皇帝陛下加恩特赐,在刘阁老内阁首揆、华盖殿大学士的名号之外,又将他的太保升为了太傅。

作为文臣,他应该是顶峰了。

可这官儿却升的刘健屁股下面火燎火燎的。

人性里,如果你不好了,那么同情你的人更多,谁致你如此,那个人就要挨骂。

但如果你变得好了,那么就是嫉妒你的人更多。

皇帝拿不了他这个内阁首揆、托孤之臣,稍微动他一下,就是批评如潮。但反过来则不同,什么皇恩都加给他,难受的反而是刘健了!

因为如果你是真的有什么功劳也就罢了,可你的这些名号都怎么来了?

和皇帝吵架赢来的!

这还得了,

皇帝的君威何在?君臣的大义何在?

这么说起来,刘健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践踏了君臣大义!

不要说刘健这么点影响力了,就是张居正后来如何?他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样有臣子敢于上疏!

所以朱厚照虽然在乾清宫里躲了几天,看似什么都不管了,但其实朝局的风向反而都开始往他这里转变。

先前朱厚照还命人编了《霸臣传》,现在已经有人要将刘健这次的所作所为给列上去了,人家也有道理,皇帝给你欺负成这个样子,你还不霸道?!

刘健自身也是几十年宦海生涯,皇帝的这个招数,他还能看不懂么?

可这是阳谋,他又能怎么办?

……

……

“……济之,你先前真的不知道?”

韩文还是缠着王鏊在问这句话。

王鏊也颇为无奈,“当日早朝,刘阁老是忽然进奏,随后就到乾清宫,这一路你都在,你觉得陛下有间隙能与老夫提前商量?”

韩文赞叹,“这么说来,陛下也是在须臾之间想到这个法子。这个法子……怎么想出来的,我看,刘阁老现如今是如坐针毡,嘿,升官升得心发慌的,我也是第一次见。”

“要说,当日也真是吓了我一跳,如果陛下真的在盛怒之下免了刘阁老,那数年之功便尽皆付诸东流了。”

韩文却不屑,“付诸东流也夸张了,难不成整个朝堂还是靠他刘阁老?”

“话是如此。可你看陛下,还是分外知道轻重,知道这个时候可以吵、可以意见不合,但是不能免职,只能升职。至于这升职升出这个结果……”

王鏊不知道怎么说,难道说皇帝真他娘的鸡贼?

坐在一旁的刑部尚书闵珪倒是老神在在,似乎一切尽在掌握。

韩文偏过头去:“朝瑛公,你不觉得此事有趣?”

“朝堂之上的大事,一向如此。正如陛下所言,陛下何时做过冲动的事?”

“话是这么说,但当时陛下生那么大的气,谁敢当它是假的啊?”

“谁说是假的?”闵珪并不这么认为,“生气是真的,只是陛下早有打算。况且,一早就瞧得出,济之兄一定会极力劝阻。”

王鏊苦苦发笑,这一次,他确实也给皇帝‘算计,进去了。

如果不是料定他们会拦,皇帝怎么会把调门起这么高?

在闵珪看来,这才是皇帝处置最为精彩的地方。

国策、老臣、朝堂、性格……一切尽在考虑,才能把这么一件复杂的事重拿轻放,并弄成如今这样的局面。

现在刘健就难受了。

王鏊分析道:“如此一来,朝廷议不议复套的事也就停了下来了,陛下看似全部放权给了刘阁老,可他又怎么敢将复套否定,不列为国策?”

因为这暂时的权利是虚假的,不稳固的。这样搞,不是更让支持皇帝的臣子对其心怀不满吗?

“免朝也最多不过三日。”闵珪伸手做出一个‘三,的手势。

王鏊和韩文都理解似的点点头。

说到底国家大事,牵涉黎民百姓,你可以有脾气,但不能弃这些于不顾!这个道理,甚至都不必再去和皇帝讲。

因为他们三个都相信,皇帝一定明白这一点。

否则,他就不是朱厚照。

……

乾清宫,西暖阁。

皇帝也在和侍从室的丰熙、郭尚坤解释,他们这两个人也担心皇帝,所以跪了一会儿了。

“……暂不说他敢不敢,即便他真的将复套不列为国策。这种事都是人定的,朕难道不能再将其改回来?至于免朝,朕哪里会在国事上闹小脾气?”

这皇帝才当上两个月,瘾还没过够呢,难道就把权力都让给一个臣子?

所以免朝几日只是传递信息的一个手段。

如果真的像万历那样长时间不上朝,那就有点矫枉过正了,到时候反而于皇帝的声名不利。

果断恢复早朝,才显出皇帝忍下委屈、顾全大局的形象。

如此手段、如此节奏,这朝政还真叫皇帝给绣花一般的玩了一回。

……

“阁老,你还更希望,杨应宁打胜么?”

奉天殿前的广场上,李东阳这样问刘健。

刘阁老此时及及可危,如果说有什么希望,那就是杨应宁打败了,这样他反对复套就反对得很对。

可如果杨应宁打胜了呢?对朝廷是好,对刘健却很不好,皇帝也可以更加随意的揉捏他。

所以李东阳这个问题很绝、直直的插入内心。

刘健面庞已经黄皱不堪,时间很快,人生很长,刘健还记得自小诵读圣贤书的模样,到今日,他要直面内心,在自己心中,就是个人荣辱更重要,还是天下、国家更重要。

望着奉天殿,刘阁老久久不语,像是入定、像是魂飞天外,

直到某一刻,午门大开,有一声音由远及近,

“西北捷报!!西北捷报!!”

李东阳提着袖口去看,只见一个蓝袍太监像疯了一样的举着捷报不惜体力狂奔。

捷报?

这个词其实已经让一切都有了答桉。

老臣伏冀,泣面高呼,“臣刘健,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老人家跪在地上磕头,再起身时已老泪纵横。

“阁老……”李东阳也跪了下来。

“不必讲了。我可以不当首揆,却不能够当女干臣。”

可时势如此,又徒之奈何。老臣子对新皇帝,总是会有阻碍,因为他们资历太厚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