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212章 搏一把

朕乃一代圣君 第212章 搏一把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第四位军机大臣的人选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它落在了詹事府少詹事杨廷和的的头上。杨廷和这个人安静慎重,思路清楚。历史上就是因为在处理朝政大事的时候条理清晰而被重用。

皇帝把杨廷和拉进军机处,其实也是看重他这一点。朝堂的平衡、争斗当然是他要考虑的,但一切的争斗都要有一个落脚点,也就是为实际的朝政服务,否则就斗得没有意义。

杨廷和有这样的素质,朱厚照当然是要用他,西北的形势没有一个头脑清楚的大臣怎么能行?

这日朱厚照把四人召至乾清宫的暖阁,关于军机处具体怎么处理西北军务,有些话他是要说的。

这是个纯粹的人治国家,作为皇帝他也要将‘人,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微臣参见陛下!”

这四个人杨廷和最年轻,四十六岁;王敞次之,五十二岁;王鏊五十六岁,韩文六十四岁。韩文虽然最老,但他的身体很好,总感觉会是个高寿的人,所以说精力方面都是没问题的。

至于经验,哪个又不是几十年的宦海生涯?

“都平身吧。”朱厚照批阅奏疏的时候老是坐,召见大臣的时候就喜欢在暖阁里来回走动走动,他手里抓着的是西北新上的奏疏,不过此时还不急议,“朕在当太子监国的时候就一直说过,事要到人,人要有事,军机处新设立,是为了提高效率,不能够我们自己先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说是军机处的各位要有个分工。朕是这么想的,你们先听听。”

“朝廷要打仗,其中关键的要素,一个是钱粮,一个是兵员。再说的简单点,就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这两样事,一个归大司徒、一个归大司马。”

“微臣领旨!”韩文和王敞出来接旨。

朱厚照要说的细些,“大司徒,朕说要有钱,不是单单的指把银子搬到士兵的手中,而是要为前线的将士输送粮草,这其中需要多少粮、需要多少运粮的车、骡子也都在你的职责范围之内,总之一条,咱们君臣,不能让大明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朕说的明白吗?”

韩文点点头,“请陛下放心,微臣就是睡在军机处,也要将军务中的钱粮梳理清楚。”

“嗯。至于大司马,人这个要素,也不仅是募兵。募兵只是其中一个,其实你的担子更重,说到底这些仗要人去打,他们表现的好,才有胜仗。所以兵部要仔仔细细,一定掌握好‘赏罚,二字。放权让他们打,打得好的,就要提拔。一次冒功,寒掉的是数百个将士之心,到时候朝廷有没有损失虎将,你我可就都不知道了。”

王敞的性格是话少但狠,他讲不出什么,但做事情非常有主意。

“微臣领旨!”

朱厚照面谕四人,“西北的战事离京师遥远,但是又极为重要,之所以设立军机处,就是为协调各类扯皮的政务,举个例子,鞑靼人在西北横冲直撞,而如果有沿途官府只知放任、驱赶出境了事,这事军机处就要管起来,所涉官员一个不饶!各类的公文到京之后,处理也要快,措施要果断,不能够拖着,否则杨一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句话,大明现在是在战争期间,旁的事都要为战事服务!朕指得是所有的事。比如说,一旦西北的军需粮草不够,要怎么办?”…

韩文马上回道:“自然是从其他省份调粮。”

“调得来吗?”

“调得来要调,调不来也要调!”韩文这话讲的有几分狠劲,“微臣明白陛下的用意,朝廷要和西北将士齐心合力,打赢这场仗!”

“好!有这个决心就行。朕知道各省都难,但战争期间没有办法,朕也很难。真到了那个程度,咱们君臣也只能勉为其难了。”

讲完这话,皇帝又面向王鏊,“王先生是吏部尚书,朕刚刚说的协调西北各省地方的事,就要落在你这个老天官的肩头了。这场仗只靠一个杨一清是打不赢的,大明上上下下都要出力。地方若有官员所行之事与战争冲突,朝廷就要有明确的指令要他们改正,这一点很重要。”

王鏊抬手请旨,“陛下,微臣觉得是不是以朝廷的名义行文各地方,将陛下这番意思写进去,明谕上下官员,全力抗敌,不得推诿!”

朱厚照略微思索便同意了,“杨介夫的脑子最清楚,你来执笔。”

杨廷和当仁不让,“微臣遵旨!微臣还想请问陛下,臣主要负责什么?”

“你最年轻,干点辛苦活吧。军机处所有往来行文由你负责,军务有时候不挑时间,只怕也会出现半夜叫你进宫的情况。”

“效忠陛下是臣之福气,何言辛苦二字?”

说穿了,杨廷和就是写材料的。这个活儿最是熬人,而且肯定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在脑子里。因为皇帝口述指令,会时不时的问起一些情况,那你就要回答得上来,否则干得就不好。而人形‘度娘,这个活儿好干的么?

……

朝廷的意思如一缕强风刮向西北,刮向固原。

朝堂的变化虽然剧烈,但从军报入京,再到皇帝有明确的旨意出京,前后不过三四天的时间。要知道,这个时候弘治皇帝还刚驾崩不久呢。出征的士兵每个人胳膊上还绑着孝布。

如此高效、如此果决,新皇帝一上任就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圣旨以一种无可争议的态势告诉所有人,所有的官员不要跟我搞求和那一套。

但等圣旨真的到了杨一清手上,他是既觉得振奋,又觉得压力巨大,皇帝的信任不是那么容易接的。

“这几日来,鞑靼部在灵州城外沙井沟、庙儿沟一带侵扰劫掠,二月初,部堂率兵赶到灵州,鞑靼部随即北逃,我军追击不及,现如今鞑靼部又退回到花马池一带。”

杨一清站在桉前,伸手指了指发黄的地图,“灵州至花马池一带,朝廷修筑了四堡,他们的情况如何?没有人接敌嘛?”

“千牛堡、武功堡有与鞑靼交战的报告。铁卫堡和十星堡守备将军阎百能、岳引两人畏敌怯战,至今还未放一箭。”

也就是说,鞑靼部在大明朝的这片开阔地带来去自如,想抢哪里抢哪里,而明军在这里为数不多的军事据点,有一半基本就是目送这支军队。…

这就是杨一清现在面临的困境,敌人有三四万,他们一起前进、一起后退,一般的小部队根本碰都不敢碰他们一下。

但如果像杨一清这样率领大部队前来支援的时候,鞑靼部又很快退回去。

关键是追不上,人家都骑着马。

“朝廷已经同意了我们的求援,大同副总兵官杨尚义已经率部来援,那是一支两万人的精锐骑兵,京师也有八个甲级卫出征,再加上宁夏、延绥以及各个城、堡子的边关之兵,这一次我们手里的兵力是完全足够的。”

杨一清也换上了带甲的军服,他人老,但是总给人一股很有力量的感觉。

“圣上登基肇始,便在朝中力排众议,一定要支持我们打好这一仗,诸位,自古以来圣上的好意最难接。依我看,咱们这次再向朝廷提什么要求,朝廷也都是会答应的。可问题是,要把仗打赢。”

宁夏总兵曹雄拍了拍大腿,有些生气的说:“这帮蒙古孙子,真要是过来和俺们决一死战倒也罢了,那样的话,我宁夏兵都够,可他奶奶的咱们稍微认真一点,他们就跑!除非能包抄他们。”

“怎样包抄?”杨一清紧接上追问。

曹雄说不出话来。

因为河东花马池到灵州这一带,地势开阔,又不是只有一个小口子,怎么可能包抄得上?

杨一清视线偏离他,其实本身他也不抱什么希望,“为今之计,只有两个法子。一个诱敌深入,一是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就要杨尚义的部队深入河套地区,他有两万兵马,士兵作战又勇勐,其实可以尝试,可朝廷为了凑出这支骑兵,其实已经耗费了数年的财力和军马,如此冒险,我担心朝廷不会同意,这个干系,我们也担不住。所以就剩一个办法。”

杨一清敲着桌子,一字一句的说:“诱敌深入。”

齐承遂皱眉问道:“如何诱敌深入?”

“用我。”杨一清指了指自己,“京里来的人说,鞑靼人不会去攻大同,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大同有杨尚义,可西北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杨一清,过后不久,鞑靼人果然来攻西北。他们这是看不上我杨一清啊。”

“可我听说火筛这个人作战骁勇,他不是会轻易上当的主。”齐承遂有节奏的拍着手,他也在努力思考,其实杨一清的思路对,但问题在于如何引诱火筛来攻。

“不会轻易上当,不代表不会上当。鞑靼人还没有谁见过我用兵,那我不妨大胆一点,愚蠢一点,反正杨一清在他们眼里是个软柿子,只要我们足够冒险,火筛就一定来攻。”

杨一清敢下这个狠心,主要他也没有办法了,朝廷、皇帝是这样的坚决,如果他打不出成果来,基本上也是个死。

既然如此,何不搏一把?

===

今晚跨年兄弟们!新年快乐!

阳了几天断更了,所以后面我都没好意思求月票,开不了口。

但是明天就是一月了,求新年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