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05章 帝王无情

朕乃一代圣君 第305章 帝王无情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22 12:36:08 来源:笔趣阁

朱厚照从来都不是一个残暴的人,至少他自己认为不是。他有现代人对生命起码的尊重,所以他限制锦衣卫那些惨无人道的酷刑。

其实《皇明宝训》里有明言:元以宽仁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勐,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勐,宽勐相济,惟务适宜尔。

这里的宽,不是指对百姓宽,而是对官员宽。

但朱厚照限制锦衣卫,说起来也可以讲是违背祖训。这怎么就没人说道呢?

除了酷刑,像前些年和他作对的吴宽、程敏政这些人,他也没有说直接杀掉的。近些年刘大夏也是关在牢里、刘健还当着官……

什么意思?

后世人都说大明文官毁了天下。这话是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说的。其实站在文官的角度看一下,大明皇帝也没几个正常的。

人们只喜欢那种一点私心都没有,全心全意只为了国家的忠臣,这样的人当然需要赞颂,但是作为皇帝如果以这种心态去要求臣子,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异常痛苦。

因为一个人最大的私心,就是让其他人无私。

基本上,朱厚照还是一定程度上认同大臣的,而且明朝在弘治正德年间,还没有出现后期东林党的那些破事。

但是这一切都不妨碍他今天他下旨杀人。

弘治十七年他也下旨杀人。

因为他要‘做事情’,事情一旦开始做,就不能停。要么就不做。

这是朱厚照的理性。

从感性上来说,推动开海到这个程度,他作为皇帝不断的展示决心,但还是不断的有反抗,甚至于他已经当着重臣之面明言:再有阻挠者,朕必杀之。

结果还真有人跳出来。这属于和他杠上了。

他就是脾气再好,也不可能没有一点情绪。

既然如此,那就杀掉好了。

宫里的太监拉他去午门的时候,一众官员都心中发寒,这是新君第一次当庭诛杀大臣。

朱厚照从奉天门回到乾清宫之后,其实也带着一些火气,他掐着腰来回走动,少了点坐下来的定力。

“陛下,户部侍郎顾左求见。”

朱厚照本想说不见,但顾左不是外人,还是宣进来看他怎么说。

顾侍郎进来之后,也没有往日面见皇帝的轻松,迈着小碎步低头走路,到了近处便跪在地上。

“微臣叩见陛下。”

“见朕何事?”皇帝的语气明显生硬。

“微臣斗胆,恳求陛下能暂息怒火,降下恩旨,赦免杨归儒之死罪。”

朱厚照眉头一跳,“皇帝说过的话,是可以不算数的吗?”

“陛下金口即开,自然不可改易!”顾左后背开始流汗,说这个话他也是担着天大的干系,但文人总归是要有些骨气,该说的话他一定要说,“只是杨归儒在户部任事颇为勤勉和用心,臣不愿看着朝廷的栋梁之才即刻身死,也不愿看到陛下将来后悔!”

朱厚照沉默了半响。

当皇帝,总归会遇到这样的状况,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并不都是善恶分明,难道所有的坏人都是反对你的,所有的好人都是支持你的?

错。

更多的时候这话只能反过来说,即所有反对我的都是坏人,所有支持我的都是好人。

“顾爱卿,朕愿意相信你说的话是真的。”

顾左内心感动,皇帝在盛怒之下还能听进去他的话,这也是他意料之外的事,“陛下圣明之君,臣愧对陛下!”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想了一想,缓缓出声问:“可你觉得……开海重要,还是留下一个有能力的大臣重要?”

顾左神情一怔。

帝王无情,但怪不了帝王。

“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朱厚照捂了捂脑袋。

顾左说的话应当不是假的,杨归儒这个人在户部大概率是干得比较好的,不然顾左也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过来求情。

所以他相信。

但皇帝有时候为了国家连自己的亲人都杀,更何况一个潜力型官员?

朱厚照不喜欢杀人,但是他从不在关键的时候做一些妇人之仁的事情。

话到这里,顾左也明白了。而且一向意气风发的皇帝在他的面前竟然流露出悲伤的神色,这是以往非常少见的。

“请陛下,宽慰,保重龙体要紧。”

皇帝拨了拨手。

顾左则有些惊魂不定的离开了。

李东阳、谢迁、韩文和杨廷和等一众大臣也没有走远。他们原本以为顾左今天要是进去,都不一定能好好出来,没想到倒也安然无言。

韩文上前,倒没说什么话。就只见顾左摇了摇头。

“看来陛下真的是动了盛怒。”

盛怒吗?

顾左原本也这么以为,但他现在倒有些不太确定了,“陛下,是想得清楚的。大司徒,杨归儒的身后事,交予下官来办吧。”

韩文担心,“这样,会不会惹得陛下不快?”

“不会。下官是替陛下办的。”

这话说的很有内涵。李、谢、韩、杨四人都差点没听懂。

当然到最后也是一声叹息,帝王之路也不是好走的。

十一月,午门外,南方小雨,北方晴天,阳光照耀的大刀刺眼,一刀噼下之后,画面定格。

皇帝动刀杀人,几乎将这件事情定了性。

没有谁能够真正反对皇帝,浙江的士子想集体这么做,所以他们集体失去了功名。

今日的京师也一样肃杀,

顾左亲自督人收殓了杨归儒的遗体,这些动作他可以做。

但朝廷不可能给杨归儒任何的死后之名。不管他生前是非功过。如果要说错,就是他不该在这个时候去试探皇权的硬度。

各路官员将自己的看法放在肚子里,如果要表达,也仅仅是追忆一下杨归儒,其余的还是照着皇帝的意志在旋转。

如此大事,转送圣旨的人不敢耽搁片刻,震惊天下的消息像是一阵风一样快速刮向南方。

先前还有些声响的南直隶地区沉默了下来,浙江更是一片死寂,

对于很多人来说,死其实没可怕到那个程度,但革掉功名则是诛心,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被家里的长辈教导,要读书考科举,将来做官以后光宗耀祖。

现在这条路被断绝了,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生命的追求,哪怕还喘气,但痛苦万分。

圣旨中还提到,不需要把黄思过、李旻这些人带去京城,理由很简单,朕不想见。

浙江的官府接到旨意以后,一时间也有些傻眼,他们这些人别说自己做了,就是见都没见过要拿掉这么多人的功名。

谷大用倒是还凑近了说:“中丞,司礼监传来的消息说,陛下还在想,浙江这么多士子失去了士绅的身份,这样浙江的钱粮明年要比往年有不少增长才是。”

这是一种提醒。

因为王琼和刘瑾似乎有些关系。

皇帝这个心思没有写在圣旨上,但心里头有了这样一个印象。所以如果明年浙江的钱粮不增长,对于王琼来说就是一个危险因素。

这是很正常的逻辑,纳税的人增加了。别看就几百人,这帮人家里的地都多的很。

王琼头疼,士绅的身份实际上还会有土地投献这回事。

现在这么多人失去了身份保护,意味着浙江在接下来就会有大量关于土地争端的桉件,这是关乎百姓切身实际的事,相当不好处理。

因为投献给这帮人不再能够优免了,那自然是要收回来。但是这收,可不容易。

当然,这些不关毛语文的事。

黄思过、李旻、李志这些人都从大牢里放了出来,

毛语文自个儿去放的。

这三位书生还是注重文人的体面,他们不哭不闹,在牢房里也是沉心读书。

“朝廷赦免了你们的死罪。”

幽暗的走廊里,毛语文的声音还有些回响。

这三人都有些发愣,像是不敢相信这回事。

黄思过最先反应,“那么先前,被杀害的那四人呢?!”

毛语文满不在乎,“算是他们命不好。”

“贼子安敢如此嚣张?就不怕将来遭报应吗?”黄思过起身怒斥。

“最终你会感谢我的。因为那么多人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几个人。”

说话间,毛语文将身后跟着的三名锦衣卫招了过来,他们三人一人手里有一个木盘,木盘上是一套衣服,只不过不是什么好衣服,粗布麻衣,普通的紧。

“脱下囚服,换上这套衣服,你们就可以离开了。”

换上这套衣服?

三人全都不解。

李旻拱了拱手,“副使,这是何意?”

“朝廷的规矩,农户一家经商,则全家皆不许穿丝绸罗缎。”毛语文都调查过他们的,“三位家里,应当是有商人的吧?”

明朝商人地位最末,这是朱元章的规定。

看他们还是不解的神色,毛语文就不再卖关子,“陛下圣旨,浙江所有聚众闹事的官员,一律革去功名,同族之中的子弟也不许再科考。以后,丝绸罗缎你们是穿不得了。”

黄思过、李旻和李志闻言大惊失色,“你说什么?!”

他们这些人可以说寄情山水,毕竟考上了、看过了山头的风景,但宗族里还有那么多后辈呢?而且还有他们自己的儿孙,如果不能科考。

“陛下当真下了这样的旨意?”李旻万分不信,“我也在陛下身边伺候过,陛下通情达理、心怀仁德,怎会下此旨意?”

“通情达理、心怀仁德?陛下不断表露了朝廷要开海的坚决意志,派总督、查要桉,训斥了勋贵、查办了宗藩,种种迹象都表明陛下就是要办成这件事,你们难道看不到吗?”

“不,你们看得到,但是你们不答应,不答应还妄想要反对,朝廷花了这么大力气,最后就要看在你们这几百个读书人的面子上不做这件事了吗?!”

砰!

李旻跌坐在了地上,他本来就担心钱塘李家,这下更加完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