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贾府小厮,红楼签到十年 > 第八十四回、皇帝与大臣(求首订)

皇宫御书房,皇帝正在翻阅奏折,那赫然正是林如海所书。

而他现下所看到的,正是林如海写到的,有关于贾府小厮昭儿的部分。

其实这已经是第二次看了,第一次老实说他还不信,但是等到手下暗卫的人回来回报了此次所有见闻,他确认了林如海是当真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

真要隐瞒的话,他就应该将功劳推到那个贾琏身上了。

当然,奏折中对贾琏也有些偏帮,不过皇帝对此只是置之一笑。

回过头来,皇帝就对旁边道:“戴权,听闻你与那贾家,关系颇近,你可听闻他们府中,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奴仆?”

旁边随侍的太监戴权听到皇帝这话却吓得浑身一抖,连忙跪下说道:“奴才不敢!”

“诶,起来说话。”皇帝和颜悦色,看起来并不以为意,“朕现在是在问你,可曾听闻过有这么一个奴仆?”

戴权想了想,就摇摇头道:“奴才不知……”

“是真不知,还是不敢说啊?”

虽然皇帝脸上带笑,戴权却已经出了冷汗,连忙说道:“奴才真不知,那荣、宁二府中的奴仆少说也有三四百人,奴才能有些印象的,不过是先前有过接触的几个。

“似是林大人记载的这位昭儿,奴才与那贾琏都未曾有过接触,怎么会知晓他身边的奴仆如何?不过,林大人如此言说,莫不是为了抬高他夫人的娘家,所以将一些功劳推到了这昭儿身上?”

皇帝无语道:“若真要如此,直接推到那贾琏身上岂不是更简单?”

在林如海的奏折中,也就只说到自己的病是靠着贾琏救活的,不过根据皇帝所知,这与那个奴才同样脱不开干系。。

作为一个主人,在说功劳的时候提到的还没有奴仆多,这自然不正常。

林如海不可能还非得要用奴才来代替他们主子吧?

毕竟从关系上来说,林如海怎么也是跟贾琏比较近一些。

戴权也知道这一点,不过在他这个位置,有时候就需要装傻装糊涂,而且还不能装的太明显。

所以他很快就忽略过这个话题,主动说道:“那这么说来,这个昭儿,恐怕是真有本事。皇上治下,便连这侯府奴仆都能出如此有本事的奴才,实在是得天之幸。”

虽然知道这是在拍马屁,不过皇帝还是有些舒服的点点头,然后笑道:“朕非有功不赏之人,既然这昭儿有功,那……朕就赐他,放还奴契,恢复自由身……”

同样是脱奴籍,皇帝金口一开,那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

不过皇帝想了想,便又问戴权道:“你觉得,若是朕把他安排到绣衣卫中,如何?”

他不只是有林如海的消息,暗卫回报来的消息,涉及到李昭的也不少,所以对于那李昭的事情,可能比林如海了解的还多一些。

在他看来,这个小厮有趣,而且确实机敏又有胆识,只是限于出身,见识恐怕不足,当官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让他去干点别的事情,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也不指望他真有多大的能力,但若是能够成为一条鲶鱼,对绣衣卫形成一定的影响,那他也算是达成目的了

戴权惊讶道:“皇上的意思是……”

皇帝微微一笑,“既然要封赏,那就赏到底。不过他出身太低,为官或去军中都不可行,朕也得堵住悠悠众口。倒是这绣衣卫,本就是朕的私从,朕可一意而决,便让他先做个绣衣卫小旗。

“且让他先去南镇抚司历练一番,若还能有所长进,那朕又一臂助。若是就此了了,那便无须再关注了。”

如果说暗卫是“暗”,那绣衣卫就是明。

当然,作为令官员们闻风丧胆的“抄家卫”,绣衣卫实际上也是臭名昭著了。

暗卫很多人并不知晓,所以哪怕他们刺探、潜入、栽赃嫁祸“无恶不作”,像是贞宁和他三师兄这样只是接到保护林如海的任务都算此种异类,但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要说恶名其实还不如绣衣卫。

抄家不必说了,对于官员的监视也是他们负责,然后汇报给总管,再由总管呈交皇帝裁决。

在士林中间,绣衣卫就是恶鬼的代名词,被掌控舆论的一方这样痛恨,自然不能指望他们能有什么好名声。

但其实说白了,绣衣卫就好像是皇帝的家奴,专门为他做那些不太方便直接下手的事情——毕竟明面上有官府有捕快,绣衣卫的明面也只是大家都默认知道而已。

在今上登基后,对绣衣卫还进行了一番改制,如今绣衣卫裁撤了两个卫所,从原来的东、西、南、北四部卫所,变为如今的南镇抚司与北镇抚司,其中以南为尊。

南镇抚司的指挥使,便是绣衣卫的总管,也是皇帝的心腹,正是眼前这位戴权。

皇帝正是觉得,这一次李昭功劳不小,所以尽管他的出身不行,却还是想要给他委以重任,试试他的斤两。

毕竟绣衣卫名声再差,这也是天子门下,权威极重,哪怕一个小旗,若非立下大功也很难胜任。

自上位之后,皇帝对暗卫用的更多,绣衣卫反倒多是推到台前吸引注意的。

而且太上皇影响还在,绣衣卫中指不定还有多少他的人呢。

皇帝并非不想用这股力量,所以他一直都在尝试往绣衣卫中安插自己的人,李昭显然也成为了一枚棋子。

反正他武功不行,又不能进暗卫,正好就去绣衣卫,做个旗官。

嗯,先从小旗做起,如果他能够脱颖而出,那自然最好。

就算泯然众人,也没什么损失。

尤其是小旗的位置也没有什么要求,如果这个都不能胜任,那说明他不值得栽培。

当然,皇帝也知道这事情得一步步来,如果能够先让他脱奴后,再好好观察一番这小厮,再决定要不要用,这样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徒然无功。

“戴权,帮朕拟旨!”

……

“听说,那林海回来了?”

“呵,这次算他命大,还立了好大一番功劳,想必咱们这位天子,已经开始给他预定了个好位置。”

“若是他想便能做到,那这朝廷,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你我也不会,有机会坐在这里讨论此事了。”

“呵呵呵呵……”

当朝尚书令,乃是自太上皇时便进入尚书房的三朝老臣杨书玉。

这位当朝阁老时年六十七岁,但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更有一股子凌厉的气势。

而他对面的却是兰台寺卿王政,林如海虽然去做了巡盐御史,但他身上其实还背着一个兰台寺大夫的官职,所以王政实际上还是如今林如海的顶头上司。

本朝的兰台寺,其实便是御史台,因太祖皇帝崇尚复古而得名。

所以王政的官职相当于以前的御使大夫,但如今不是秦汉,御使大夫也不再是三公之一,位在尚书台之下。

以当朝制,皇帝下设尚书台,便相当于是前朝的内阁制度,尚书台诸位阁老便相当于是三公。

其下有六部,六部长官与兰台寺卿、大理寺卿和通政司之通政使,并称为九卿。

而这便构成了中央朝廷的权力上层,皇帝也是以此来完成对朝廷的掌控,再以中央权威统管天下。

不过如今朝廷里面,事实上分成了两派力量,而非是原先的君臣之争。

一派自然是“帝党”,也就是身上带着皇帝标签的那些人。

这一派以尚书台的李应(礼部尚书衔)、王诚(兵部尚书衔)为首,下面有各部侍郎,还有大理寺卿应道元,以及已作为封疆大吏的两江总督齐修远。

当然,林如海和顶替他的丁文山也在其中。

而且当初他以翰林院编修迁为兰台寺大夫,便算是皇帝准备对兰台寺下手的讯号。

可惜最后被王政挡了回去,结果皇帝不得不让他以兰台寺大夫身份去做了扬州的巡盐御史,督查两淮盐运。

此后十数年时间,林如海都不得回京。

是因为他不曾立功不得升迁?

是因为皇帝对他失望了打压他?

都不是,他不过是当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如果不是这一次他先是宣告病危然后准备辞去官身,让他们这边麻痹大意,之后却又度过了生死危机,甚至还将扬州盐商几乎掀翻,两淮盐商们大动筋骨。

如此大的功劳,到此时他们却也没法再阻挡皇帝召他回京重用了。

不过……

“他便是回来了,又如何,如今的朝廷,可不是当年的朝廷了。”

杨书玉摇摇头,意有所指道:“但如今的皇上,也不是当年的新帝了。”

王政想了想,便道:“阁老的意思是……”

“一个林海,不值得咱们大动干戈。不过却要警惕,今上以此为楔子,想要再次撬开你那兰台寺。”

兰台寺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执掌天下刑名,如今皇帝只得其一,权威不足。

毕竟对于一任帝王来说,赏与罚,是他们确立权威的重要手段。

而主司刑罚的刑部与主司监察的兰台寺都不在手中,光有一个审判断案的大理寺有何用?

王政拱手道:“阁老何以教我?”

“呵,到时就这样、这样……”

……

荣禧堂内,在贾老太太走后,气氛重又和谐起来。

不过这时候李昭就不适合再待在此处了,所以贾琏寻了个空隙,便回头与他说了一声,吩咐他先回院里去,还要和奶奶宝贝一声,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得回去。

林如海这边必须得陪着,直到把他送走,而父亲贾赦那边,从他时不时看过来的眼神就知道,过后一定得去给他一个交代不可。

反正自己的事情也谈完有了定论,李昭只要等着时间到来就行了。

也不用和他们告辞,只与林如海远远对上了一眼,见他笑着点点头,李昭就转身离开了。

不过要从侧门的穿堂过的时候,却不巧正听到旁边厢房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李昭心下好奇,多瞧了两眼,却没想到正对上了一双清澈如洗的眸子。

那可不正是林妹妹?

她也是愣了一下,然后突然朝着李昭笑了笑。

李昭又听到里面似有人在叫她,不敢再逗留,连忙转身离开了。

不过背后的声音还是听到了,知道原来是宝玉过来了。

难怪她那么高兴……

心里多少有点酸酸的,不过现下他跟宝玉和林妹妹的关系确实不能比,也没什么好说的。

再说了,他们还这么小,也不能做什么。

大脸宝虽喜欢吃胭脂,但林妹妹可不是会随便让人吃胭脂的人。

而更关键的是,林如海来了,按他先前的说法,不久之后他安定下来,就会把黛玉接走,到时候大脸宝就跟自己一样也不怎么见得着林妹妹了。

想想到时候他估计还得哭着闹着要林黛玉留下来,李昭居然还觉得挺可乐的。

不过等回过头来,才突然想起来,卧槽这荣国府自己不认得啊。

刚刚怎么忘了叫一个人陪自己一起过来呢?

“叮咚!系统发现签到地点,是否标记?”

“是!”

“标记地点:荣禧堂后身,记录到贾宝玉、薛宝钗气息,标记成功,获得奖励:江户四十八手,此乃东瀛江户时代四十八种……”

好了好了,不要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就不和谐了!

虽然这奖励让李昭感觉有点怪怪的,但他心里还是微喜,而且是双重惊喜。

然后想了想,为什么这好好的荣禧堂后面,还会有个签到。

难道这里是什么剧情的发生地?

宝玉、宝钗……

李昭眼前一亮,隐约想起来两人成婚之处,似乎应该就是在这里?

然后新房估计也在附近,当然现在肯定还没弄起来。

反正李昭一眼看去,觉得后面的建筑和前面的建筑没什么两样。

“先沿着前面走过去,要是还能够碰到签到的地方,就算之后被抓到要斥责我也不亏了。”

而且,这些地点对他何尝又不是一个前进方向的提示?

比如……

“标记地点:后楼抱夏厅,记录到贾政、王夫人气息,签到成功,获得奖励:黄帝内经(御女三千版),此乃黄帝御女三千白日飞升之真经,习之便能以阴阳修谐、成升仙之道。”

李昭:“……”

我看你这个小系统是要搞事情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