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贾府小厮,红楼签到十年 > 第三百三十八回、令牌,表字

李昭可以不要,但皇帝不能不给,否则谁还给他办事了?

而且所谓的不要封赏,有时候反倒最是难办,因为给的少了怕人心怀不满,那这赏赐的意义就削弱了;给的多了又容易惹人非议,也怕李昭飘起来。

皇帝现在是有打算将李昭当成心腹来培养的,相比于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李昭自绣衣卫起步,因特殊身份和出身,反倒更合适去帮他做一些别的事情,也不太会引人注意。

正因如此,他也需要稍稍磨砺他一下,不能让他尾巴翘到天上去。

而且李昭现在年纪这么小,贸然地拔擢反倒是害了他。

李昭不知道皇帝对自己的“关爱”,虽然他进入皇城之后获得的奖励已经足够满意了,但他当然不是就此满足了,不过他这一次的功劳本就可大可小,完全是看皇帝的心情。

如果皇帝觉得他立下的是滔天大功,不仅在两族使者面前涨了汉人的面子,而且治好了瑞兽也很有象征意义,那自然会把他高高抬起来。

但李昭现在反倒更想要低调的苟发育,不打算太冒头。

如今他的身份,很多事情不需要亲自出手,也没有人无缘无故会跑来逼迫他,也不会有人能摸出他的底细来,这样到时候遇到情况要做什么,才能出其不意一击达成。

皇帝此时自然不能再把皮球踢回去,于是考虑了片刻便道:“既然如此,朕便先赐你一面大内令牌,可不经传召,在这皇城行走。另外……”

想了想,皇帝突然又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李昭立刻答道:“已过了十六……”

“你如今好歹也是一家之主了,却不是寻常人家的少年郎可比,朕再赐你一个表字,就叫……明德如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

且明对应昭之意,德则是一种祝福,不计较出处,这两个字也是对李昭美好的愿景。

古人取表字多有文章,有的是名字的近义词,有的是反义词,有的是强调,不外乎都是一种希望和祝福,希望此人能做到名字那样贤良美好,祝福名字能让人避祸驱灾。

李昭倒没想到皇帝会从这个入手,但不得不说,这两个赏赐看起来都很虚,可实际上的用意却很深。

一来是以示亲近,也是对外告诉大家,李昭是皇帝罩的人,这比之当初称赞什么“神医”可能更有效果;二来这样的赏赐轻重可大可小,都是要看人的,所以也不能因此质疑赏赐不到位。

而且本身李昭这次做的事情就是偏于名而虚与实,这赏赐算是相得益彰。

李昭自然没有异议,欣然接受,然后皇帝当然也不小气,还是额外再赏赐了黄金二百两、布三百匹,并赐给李昭一匹御马监出产的宝马——那是皇帝那匹汗血宝马的子嗣。

而等到这些封赏完成,皇帝才又和李昭说起了先前猎场遇事的事情。

“明德,此事你有什么看法,尽可道来,就算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

李昭却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沉吟片刻才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一要等那温太医的供词,二则看蒙古使者如何辩驳。若他们能供出幕后主使者,此案自可了结。”

皇帝默然不语,盯着李昭看了半晌,才突然哈哈大笑道:“你这猢狲,倒知道耍滑头。罢了,你先下去吧。戴权,领他去领赏,再送他出宫。”

戴权领命下去,李昭也自然平静的告退,只是在转身的间隙,又抽空看了皇帝那个方向一眼,却见他面色微变,眼中似乎闪过一丝痛苦,而在那刹那间,笼罩周深的龙形虚影又晃荡了一下。

虽然很快就恢复,但光影似乎又黯淡了一些,这让李昭不禁若有所思。

不过眼看戴权向自己走过来,他也不再多想,又见戴权笑着上来,这次显得更加亲和,张口就道:“李小兄弟,陛下对你如此器重,只是念在你尚年轻,不敢贸然委以重用。

“只要你这些日子好好做事,圣上看在眼里,自然不会亏待了你,到时候前程似锦,你可得好好把握住啊。”

这一番话似提醒,也是提携,主要当然是为了卖个人情给李昭。

说些看起来重要其实无关痛痒的话,这就皆大欢喜,要不然戴权敢说的话李昭还不定敢听呢——当然他肯定没什么不敢听,离了皇帝的庇护,戴权的心声在自己面前也是暴露无遗。

一来他不像是林如海那般深沉,二则是他并没有防备着李昭这个。

所以对于他的那些心里话,李昭知道后就只是一笑置之。

至少这样能够确定一件事情,在皇帝那边他跟贾家是切割开的,要不然整日陪在皇帝身边的戴权不会完全不把他跟贾家联系到一起。

当然,更值得李昭注意的,其实还是另一层心声,关于那两族使者。

这次当场抓住蒙古郡主身边的侍女意欲行刺,加上女真使者射伤了白鹿,双方都犯在了他们的手上,现在暂时看押在天牢里,一边接受审讯,一边等待着蒙古和女真那边的回应。

不过李昭没想到那位克丽尔郡主居然是达赉逊的后裔,因而皇帝怀疑这郡主根本就是被抛出来的弃子。

达赉逊便是左翼蒙古可汗,在历史上,左翼蒙古南迁影响极大,客观上造成了明末辽东左右为难、疲于奔命,并间接给了女真部落生存壮大的空间,为满清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不过在这里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前明嘉靖二十五年,察哈尔部达赉逊在率部东迁过程中突然疟疾,起因不明,但他的死直接造成的后果便是,所部万户被俺答汗吞并大部,剩下的不得不与明边军合作。

这大大缓解了辽东明军的压力,然后间接压迫了女真的生存空间,使他们长时间得不到好的发展,自然也就无法在明朝内部大乱时候,南下窃取胜利果实。

明末义军四起,本朝太祖皇帝天纵奇才,自关中崛起,号称“太平军”,一路杀豪强、灭流寇,与闯王李自成一时瑜亮,但靠着仁义之证,同时获得有识之士与民间百姓的支持,这点却是李闯所不能及。

而后李闯杀进北京城,焚毁锦衣卫官署、烧杀掠夺,于是城内大户与太平军里应外合,驱逐李闯后,占据京城。

然后便是北拒蒙古、横扫江南,一统天下。

等到太上皇继位时,朝政初步稳固下来,就像当初汉武帝时的形势,于是才有他压服蒙古、女真两族,平定白莲、南夷之乱。

可惜穷兵黩武,到底不是长久之道,虽然将四周围的敌人都打垮了,可自己也重新变得一穷二白,于是便有了退位一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